|
<-- 真的嗎?鋰空氣電池技術讓電動車跑上800km--> |
日前有中國媒體指出,中國中科院團隊在鋰空氣電池領域的研究獲得重大突破,透過催化劑的使用提高了鋰與空氣中氧氣結合與分解的效率,以提高充放電的效能,有望成為未來電動汽車的理想能量來源。
據瞭解,鋰空氣電池是一種新型的金屬空氣電池,其理論能量密度為5200Wh/kg,換句話說其每單位電池所放出的電量,是其他電池的數十倍以上,而鋰金屬是它的負極,正極就是空氣中的氧氣,其原理則是在放電過程藉由氧分子與鋰離子結合形成過氧化鋰,而在隨後的充電過程中,過氧化鋰進行可逆分解,產生氧氣,這個過程與人類〝呼吸〞的過程相當類似。以當前電動車對電源能量密度的要求約為700Wh/kg的情況來看,鋰空氣電池將能完全滿足此一要求,在一次充電的情況下預料將有望能行駛超過800km的距離。
只是目前鋰空氣電池的應用前景雖然相當有潛力,但是由於催化材料必須使用金、箔等昂貴材料,因此現階段在成本上仍有偏高的情況;不過中國中科院此回所研發出的新型電極材料也可以有效提高鋰空電池在深度放電時的效率與再生的壽命,讓鋰空氣電池的量產商業化有了進一步落實的契機。
而隨著石化燃料價格的持續攀升,替代能源的發展已經成為當前汽車產業的顯學之一,而現階段鋰離子電池則被視為是電動車款的最佳動力來源,只是基於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不足,因此有著續航力及充電時間過久的問題有待解決,也因此蓄電能力比鋰離子電池高出10倍以上的鋰空氣電池,將有助於進一步改善電動車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