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習慣先忙別的事,「剩下來的時間」才留給家人,吳若權知道自己忙,若真要等到「有空」才去關心媽媽,恐怕永無此日,「時間是排出來的。媽媽是我最重要的人,她的事情,理應優先排進我的計畫。」
十四年前,吳若權的母親突然中風倒下,這場突如其來的巨變,讓吳若權頓悟,這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不能等的,例如,父母的健康。
讓人窒息的愛
旁人看現在吳若權與吳媽媽的互動,應該會覺得「這對母子真是相處融洽啊」,但這份親密和諧的關係,是經過血淚掙扎磨合而來的。
吳媽媽是很愛家的女人,但一直極端缺乏安全感,總希望能掌控家人的一切生活細節,包括吳若權的所有行程。但後來吳若權成為作家,又自己出來創業,經常南來北往出差,母親緊迫盯人的要求變成一種困擾,他漸漸不再密集報告行蹤。
吳媽媽出事的前一晚,吳若權到高雄演講,意外遇到飛機誤點,回到家時已經是午夜。他以為前幾天才剛從美國探親回來、還很疲憊的吳媽媽會先行休息,所以並沒有報備,沒想到憾事就這樣發生了。
吳媽媽倔強的為晚歸的兒子等門,睡眠不足,隔天清晨去買菜前又忘了服血壓藥,她彎腰要揀鴨蛋時,突然腦幹出血,昏倒在菜市場,從此,失去獨立行動的能力。
媽媽病倒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吳若權一直陷在自責的情緒中,覺得媽媽生病「都是我害的」,因為歉咎,加倍認真的照顧母親,但操之過急的結果,是兩敗俱傷。
自尊心強,又怕「拖累」家人的吳媽媽久病成鬱,經常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抓狂,母子倆不時就鬧得劍拔弩張。在他們關係最緊張的時候,吳若權甚至萌生過「母子一起了斷」的可怕念頭。無數次衝突後,他忍不住自問:「你還想這樣痛苦過下去嗎?」冷靜下來,他才發現自己有個盲點:他太想要「改變」母親了。
學會溫柔愛這棵仙人掌
他嘆道,大家從小就被教唱「母親像月亮一樣」這首歌,以為「理想的」媽媽形象應該溫柔如月光、「理想的」親子關係應該和諧甜蜜,當事與願違時,就會格外遺憾,「但媽媽的本質如果就是一棵仙人掌,你又何必非得要強迫她成為月亮呢?」
他下了一個決心,先改變自己,重新開始學習如何去愛這棵「仙人掌」。當他退一步想時,他慢慢理解,仙人掌多刺,是因為要保護她脆弱的自尊,她痛恨自己失能的狀態,覺得自己連累了吳若權,所以才會言不由衷的否定兒女的好意,用以掩飾她內心的虧欠感。
他也慢慢理解,媽媽之所以會那麼沒有安全感的原因。吳若權寫書、演講、主持廣播、上電視,他的世界多采多姿,「可是我媽媽的世界很小,一張沙發、一台電視,那就是她的全世界了。」她害怕自己不被看重,所以才會這麼焦慮的想掌控家人的一切。
有次吳若權工作結束得早,媽媽本來坐在客廳看電視,看到他提前回家,竟然像個孩子一樣,高興得拍起手來,但這天真欣喜的舉動,卻讓吳若權忍不住一陣揪心,「你看她的世界多麼寂寞啊。」
以前吳若權跟媽媽報備行蹤,是例行公事,偶爾還會不耐煩;但現在,他把這件事當成是一種「分享」。他發現,當他心態轉變,過去那種不情願的負擔感消失了,雖然媽媽的進步很緩慢,但至少,吳若權自己已經先得到釋放。
吳若權照顧病母十四年多,前七年,充滿撕裂的傷痕;但後七年,則漸入佳境。他們已經摸索出一套相處、相愛之道,現在的吳媽媽,身心的穩定度甚至比她生病前還好;而吳若權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用更寬容自在的態度來與自己、與這個世界相處。
吳媽媽中風後這十多年來,吳若權每年春天都會帶她上陽明山賞櫻,母子兩人總習慣在同一片緋寒櫻花樹下合影留念。翻看這些年來的賞櫻合照,吳若權有種深刻的驚心,櫻花年年綻放,燦爛嬌豔不減當年;但照片裡的人兒,卻在不知不覺中,悄悄老去了……他心裡明白,母子相依的時間,已經在倒數了。
「所以,我怎麼能夠只用『剩下的時間』來陪伴她呢?」吳若權淡淡一笑,「在我的時間表裡,媽媽永遠是最優先也最重要的『行程』。」 |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11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
只要我相信 我願 我要 毅力實踐 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