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孩子討厭聽,父母討厭說的一個字。父母如何聰明地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其實也是一門藝術。值得父母們學習,“對孩子說不的5種積極方法”。
1.用“可以”取代“不行”。
紐約市猶太家庭及兒童服務局首席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
聽到父母說“不”時,一些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會拒絕自己的要求。
如何對孩子「說不」
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說:“晚飯前不準吃糖”,那麼只會導致孩子怒氣沖天。
如果父母說:“可以,飯後我會給你吃糖,現在咱們先吃一個蘋果吧”,這種表達方式,孩子會樂於接受。
2.耐心解釋說出感受。
要向孩子耐心解釋,家長為什麼不喜歡他的行為。
比如,當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敲飯桌的時候,家長可以說:“這樣敲會把飯桌敲壞的,
這會讓我很傷心。別敲了,好不好?”跟小傢夥講道理似乎是徒勞之舉,
但的確會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他所做的影響了別人,要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3.讓孩子二選一。
給孩子選擇機會,會讓小傢夥感覺自己有“權力”控制局面。鼓勵1—3歲的孩子自己做一些簡單的選擇,
有助培養其獨立性。但是選項不宜過多,對幼兒及學齡前兒童而言,“二選一”即可。
比如,“在家裡只能滾球,在室外可以扔球。你選擇哪個?”
4.親自示範並告訴孩子怎麼做。
有些孩子不停地做某件惱人的事,其原因就是小傢夥不知道還有啥別的事情可做。
這時,父母最好能給予示範並告訴孩子怎樣做更好。比如,2歲的亨利老是愛戳小妹妹,
家長可以告訴亨利,“親親妹妹”或類似的提示,下次小亨利就知道以後怎麼做了。
5.態度嚴肅語氣堅定。
勒納表示,父母拒絕孩子時,即便不說“不”,也要態度嚴肅、語氣堅定。同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面部表情也應當嚴肅。讓孩子一看就知道,這樣的表情意味著“我不喜歡你這麼做,你最好給我停下!”
培養寶寶健康心理家長須注意8個“No”
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將來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發展。
相反,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衛生,那麼,希望孩子成人後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較困難。
那麼,父母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一、不過分關心孩子。
過分關心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賄賂”孩子。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三、不勉強孩子做不能勝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四、不對孩子太苛求。
苛求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五、不欺騙和恐嚇孩子。
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六、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
當眾批評或嘲笑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七、不過分誇獎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讚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產生沾沾自喜追求虛榮的不良心理。
八、不對孩子喜怒無常。
喜怒無常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23
金幣 + 22
查看全部評分
|
只要我相信 我願 我要 毅力實踐 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