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oo7tourist
威爾斯親王 | 2013-4-29 18:46:37


寧可為夢想使壞,也不要窮忙一輩子


每個人都需要使壞計畫

人人都需要使壞計畫。人人都需要這個瘋狂的另類想法,好讓他們可以真的開始去做
一些他們熱愛,而且有意義的事情。人人都需要使壞計畫,使自己徹底逃離窮忙一族
,甩掉討人厭的老闆,跟自己不喜歡的無聊、沒前途的工作一刀兩斷。人生苦短,青
春有限啊。

任何曾經設法這樣做的人,任何試圖逃開辦公小隔間而去做有趣又有意義事情的勇士
,都啟動了自己的使壞計畫。沒錯,在勇士周圍的人──朋友、家人、同事──大多
會以為他腦筋短路,才放掉該好好捧著的金飯碗。

得利於網際網路的存在,再也沒有什麼比起執行使壞計畫、賺錢過好日子、做你所愛
之事、做有意義的工作更容易的事了。我寫作本書的目標是,當你讀完最後一頁時,
你會完全同意我的所思所想。更重要地,你將感覺有足夠的動力,可以為自己做點什
麼去開發自己,如果你還沒這麼做的話。

讓工作與愛相互結合
佛洛伊德曾經說過,為了獲得人生的真正幸福,每個人需要學會兩件事,一是擁有工
作的能力,二是愛的能力。
而「使壞計畫」,正是有關如何同時達成這兩項目標的祕訣。

直到寫作本書時,我已經在gapingvoid.com撰寫部落格接近十年了。從開始寫部落格
起,我還同時做了一大堆事情。我發表過漫畫作品、賣過酒、賣過西裝、替微軟與戴
爾電腦做過廣告、販售藝術品、「建立個人品牌」、寫作電子書、不斷宣揚有關行銷
、新媒體與其他種種的觀念……。

回顧過去這些事情時,我了解到,其實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想把工作與愛
兩者結合起來。這是一件我最感興趣,也是對我最重要的事,而且我想方設法要落實
到我的生涯之中。

然後我留意到,在過去幾年中,最能啟發我的那些人,不管是企業家、作家或藝術家
,他們也都受到相同的概念所驅策:從做自己喜愛的事情來獲得報酬。而且毫無例外
,他們每個人都找到一種方式來使之成真。

你也是個可以結合工作與愛的人嗎?如果不是的話,你不覺得應該這麼來做看看嗎?
我的意思是說,除開朋友與家人之外,剩下的不就是工作嗎?

什麼?不用為某個大公司、大組織或什麼一線祕密集團做牛做馬,就可以生活無虞、
做自己喜愛的事情?麥克李奧,你不該這麼做的,你應該像我們其他人一樣,每天早
上嘔死人地通勤上班去公司打卡的。你應該要恨你的工作,就像我們其他人一樣的。
你應該要成天壓力緊繃,並且對這個工作體系銘感五內,就像我們其他人一樣。

這可真有趣,不過,經過這麼幾年之後,當我試圖逃離體系的糾纏,還是會引起某些
人坐立難安。難怪我會開玩笑地把我的計畫說成是我在「使壞」。依照這些人的看法
,不知何故,我必定做了一些在道德上應受譴責的事情,以至於,不用遵守他們日日
遭受無情壓制的那些一般性的潛規則,而且還不用生活在那種眾所周知的「寂靜的絕
望」之中。

當然,如果你執意實踐你的使壞計畫,你可能也會聽到周遭人們傳來這些排斥的聲音
。並非其他人不希望你飛黃騰達,他們只是不想見到你用他們渴望的方法平步青雲,
可是成功的卻不是他們自己。這不過是人性而已,說起來雖然可悲,但卻很真實。

別管這些蠢事。去找到並實行你的使壞計畫,肯定是你來到地球上短短一生裡面,可
以做到的重要大事之一。當你一路堅持下去,你就會像我一樣,遇到一些不可思議、
志同道合的人,矢志朝向相同的目標邁進:做自己喜愛的、有意義的事情,來讓自己
衣食無虞,而且,儘管實際情況困難重重,也要發揮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去找出自
己的使壞計畫,並且努力做出一番成績。去發現隱藏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飢
渴」。

統領世界?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對於我們來說,地球實在天殺的太大了,沒辦法整個
據為己有。所以,每一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不管我們談的是華爾街、芝
加哥的咖啡店、德州西部的牧場或舊金山的廣告公司,我們都可以找到適合我們俯仰
其間的小天地(有時是它們找到我們),然後,我們便就地搭起帳棚、落腳為生。
我們所選擇的那些地方,是我們想要統領的世界。我們都心知肚明這些地方是指哪裡
,有多大的範圍,牽涉到什麼條件……
當然,你並不會真的想要「主宰支配」你所生活其中的世界。你最大的希望只是與它
和諧相處;你喜歡它,它也對你回報以愛,事情就動了起來,而且一帆風順。只要你
的使壞計畫全速運轉起來,你就會感受到這一切。

創造你自己的全球微品牌
自從我杜撰出「全球微品牌」(The Global Microbrand) 這個說法之後,我就整個
被它所涉及的概念所迷住。

一個小巧、迷你的品牌,卻將商品販售到全世界去。
全球微品牌的概念,一點都不是新鮮事;它已經存在好長一段時間了,早在網路誕生
之前,就已經路人皆知。只要想一下那些知名的作家或畫家,他們就是在全世界流通
販售他們的作品,你就知道「全球微品牌」的作法其來有自。再舉一些例子,比如:
蘇格蘭的一家威士忌小酒廠,外銷酒品到美國來;法國鄉村地區生產乳酪的小農家,
把自家產品賣到巴黎、倫敦與更遠的地方;生產小提琴的義大利匠師也如出一轍;生
產古典吉他的西班牙師傅也一模一樣;華盛頓地區的小啤酒廠,將產品行銷至其他二
十四州;一家英國小公司專為世界各地的槍枝迷與收藏家,生產一把五萬美元的獵槍
……

當然,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全球微品牌比起從前更容易來開發與經營。不管是新英
格蘭地區的商業招牌製造商,或是英國生產金屬薄板的小商家,都可以使用網路、部
落格、社交媒體等等來傳播訊息,與世界各地的人們接洽生意。

尤其,隨著部落格在本世紀初問世以來,全球微品牌的行銷,就不再專屬於商品生產
者所獨有的市場技巧。我們可以見到,任何有料可講、再加上一點創意的專業服務,
都能夠超越當地市場與基本客層的限制,完全無需名人加持或是贏得主流媒體的青睞
,就可以無遠弗屆地傳播它們的訊息。律師、電腦科技顧問、行銷專才……任何你想
得到的專業,都有可能這麼做。

而打造全球微品牌,也並不僅限於家庭手工業式的行業。在一九九○年代,企業管理
大師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曾談及「你就是品牌」的概念──把自己當品牌來
經營的這樣「個人式品牌」,遠超出你的組織或工作性質所能界定的範圍。在這個領
域的教父級人物,大概非羅伯特•史考伯(Robert Scoble) 莫屬;他在微軟公司有
全職的工作,但藉由他的高人氣部落格,「羅伯特•史考伯」這個品牌,卻遠遠大於
任何他的工作職稱的描述,而且,它的價值也比過去任何支付給他的報酬,還要高出
許多。

在我(藉助部落格)開創屬於我自己的、全新上路的全球微品牌之後,我也開始幫助
其他人這麼做,包括一位專做訂製服的英國裁縫師,與一家位於南非的小型釀酒廠等
。我真的很想了解,全球微品牌的行銷祕密;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它是我所發現、最
讓我興致勃勃的概念。我簡直對它上癮了。

當然,有關全球微品牌的種種,不是什麼概念式的火箭科學。你並不需要具備諾貝爾
獎得主的資格,才得以了解它。這個行銷概念最令我振奮的是,我現在居住在遙遠的
德州西部沙漠裡一棟小小的泥磚屋中,然而在職場生涯上的收穫,卻遠比住在紐約或
倫敦的大公寓中多了更多。而且日常開銷還減少五分之四。而就生活壓力而論,則只
剩下從前的五十分之一。我的工作讓我可以常常四處旅行──我常跑紐約、邁阿密、
舊金山或聖保羅等等城市。當在大城市裡待了三、四天後,我就開始感覺渾身焦慮緊
張,很想趕快返回我的泥磚小屋中。有好幾年,我以為只有我會這樣神經質。但是,
事實上,住在大城市中的每個人似乎都壓力很大,只不過被認為是正常現象而已。

我最近跟一位友人在電話中聊到這個話題。

「在大城市中,只有兩種面對生活的方式,」他說:「就是酗酒與花大錢。沈迷於高
單價的奢侈品;去眼下最夯、超貴的雞尾酒酒吧;去那種排場俗麗的餐廳;然後是對
長腿金髮美女流口水,因為她們瞧都不瞧你一眼……這種種作為,就像落入地獄之前
的緩衝區,只是無力的掙扎而已。」
「而且你還付出很高的代價。」我說。

「對!付出高得不得了的代價!」他附和說。

在我這一代的人當中,我見到有許多人,都困在這種位於城市、生活花費高、無比單
調的公司職位中。沒錯,他們的薪水豐厚,不過他們的開銷卻也比天高。一旦他們突
然停下瘋狂的踢躂舞腳步,也正是他們被商業巨輪壓得粉身碎骨的時刻。你知道原因
何在嗎?因為,這樣的日子無法持久過下去。

然而,全球微品牌卻能讓人的生活方式可長可久。有了它,你不必去感謝某位老闆、
某間公司、某個消費者、某個在地經濟圈,或甚至某個產業體的大恩大德。你的品牌
,在許多不同的地方發展出關係網,以至於,你的固定身家地址都變得幾乎沒用起來


坦白說,它完全讓每天早上通勤去大城市,窩在玻璃帷幕大樓裡上班的生活相形失色
,而這樣的日子,我以前也度過好多年。我正是由此賺到足夠的錢,讓我可以忘掉我
曾經每天早上通勤去大城市,窩在玻璃帷幕大樓裡上班的生活。

如今,一份位於大公司或知名機構裡的平凡工作,已經不能提供如同前一個世代,它
所擁有的金飯碗、社會地位或個人滿足感等指標。這也是為何在網路與個人媒體當道
的時代裡,我們之中的許多人會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全球微品牌。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東
西。這是離開貧乏單調工作的康莊大道。我認為,這作為一項使壞計畫來進行,還算
是個蠻不壞的點子。

加入忙翻族

在二OO九年八月,我訪問了克里斯•安德森,他當時是一本我最愛的雜誌《連線》
的總編輯。
休:你有編輯的工作,你有出書的計畫,你在經營部落格,你還要做許多的演講……
當你的知名度愈來愈高,你在面對所有該處理的事情上,有沒有出現過問題?你的應
付策略是什麼?你如何可以達到生活平衡狀態?

克里斯:還要再加上我有五個孩子要養,一邊還規畫兩家公司的開張事宜,還有其他
一大堆事情,顯而易見,要達到生活平衡,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而在此同時,
我帶著底下一批人工作,我自己隨時都在幹活,幾乎不太睡覺,完全不知道現在的政
治話題、運動新聞與流行文化,太疏於與家人互動,而且八成做所有事情都無法盡力
發揮……但這樣的日子,卻是很激動人心的時光,假如有一天當兩天用的時間,那非
此莫屬。


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我太了解所謂「一天當兩天用」是怎麼一回事。最近我把正在
進行的所有工作,列出一張表:我下一本書的寫作計畫;我的漫畫複製品線上販售事
業(gapingvoidgallery.com) ;我開始要發展的小小的酒品事業;部落格寫作;提
供諮詢服務;漫畫創作──這個表還可以一直往下寫下去……

整個寫完,我寫了十項工作。「十項」。每一個工作與計畫都很有趣,而且都算得上
具有賺錢的潛力,都能夠作為一個全職工作去埋頭努力。十個都是。

哇,哇。連我自己也覺得,這聽起來有點太超過了。

有一天,一個友人對我抱怨他必須同時應付兩份工作。「兩份工作嗎?」我諷刺他說
:「你試試去應付十份工作看看……」

友人盯著我看,覺得很好笑。他這樣的表情不無道理。因為,他所生活的世界從來都
不是如我一般,被設定成要疲於奔命。

大約從一九九一年開始,我已經過著這樣忙碌的日子了。從我醒來直到再度上床躺平
,我都在工作,都在做著什麼事。白天上班當然在工作,要不然我也在畫漫畫,或弄
著什麼活兒。的確,我的女朋友來來去去,關係從沒持續太久。我最後在一九九七年
,創造出一種藝術形式,讓我去酒吧玩時,還能夠繼續工作──此即「在名片背面畫
漫畫」的構想。

而我已經十年沒有度個像樣的假期。我也沒在計畫這樣的事。

你可以把克里斯與我,以及超過一半正在閱讀本書的讀者們,都稱作「忙翻族」的成
員。

你心知肚明自己是不是同一掛的人。可是你知道嗎?從人口比例來看,在二十年前,
像我們這個樣子的人還算罕見。但這二十年來,忙翻族的成員卻急速增加。這即是職
場演化的實況。

現在想來幾乎不可置信,但我們的父母與祖父母真的花了大量的「不工作」的閒暇時
間,盯著電視看。這種消極被動的、毫無互動可能的媒體消費習慣,很快就會成為過
去式……工廠工人年代遇上現代大眾媒體年代所成就出的歷史事件,不久就會歸檔封
存。那樣的生活當然不會永久持續下來。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生來就是為了競爭出頭
,而不是一屁股坐在那裡沒事幹。我們生來是為了主動創造,而不是被動消費。

歡迎來到忙翻一族。如果你想的話,你也可以選擇退出,但隨著時間過去,卻會愈來
愈難達到自己的目標,遑論功成名就,如果你退出的話。

好好做個決定吧。

評分

已有 4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avet + 10 我很認同+1
zoo2468 + 10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paint1489 + 5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幻劍小道 + 16 + 16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41  金幣 + 1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comsci
高級超級版主 | 2013-5-24 00:56:26

90%都是窮忙..XDD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oo7tourist + 2 + 2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2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