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2265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oo7tourist
威爾斯親王 | 2013-5-8 13:31:34


夠關鍵,公司就不能沒有你

阻力:恐懼來自生存本能的「蜥蜴腦」

能準時出貨的,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Real Artists Ship)
說這話兒的人你我都認識,他叫賈伯斯。他說這話,是對著一個到出貨的最後關頭還
不想放棄,還想再把程式碼寫好一點的軟體工程師,要他停手,準備出貨。但這三字
箴言的深意並不僅止於此。 當代詩人布魯斯.亞利歐 (Bruce Ario)  說:「創意是
一種生產的本能。」

這說明了我們在乎的是何種藝術。

安迪.赫茲菲爾德 (Andy Hertzfeld) 身為一九八四年第一部蘋果麥金塔電腦的催生
者之一,曾經鉅細靡遺地回憶起這個經典產品的誕生過程;他在日記中是這麼寫的:
「太陽已經出來了,軟體設計團隊終於開始急急忙忙地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好好崩潰
一下。東西到底做完了沒有,我們其實也沒把握,同時拼死拼活沒日沒夜地工作了那
麼久,突然不忙了,感覺真是說不出的奇怪。跟其他人不同的是,我們沒有馬上回家
,我是說唐恩,鄧曼 (Donn Denman)跟我;我們坐在大廳的沙發上,神情恍惚,睡眼
惺忪地看著會計和行銷部門的同仁陸陸續續地進公司上班,畢竟已經大概七點半了。
我想很多人經過看到我們兩個,一定都給我們的狼狽模樣嚇了一跳吧。白癡也看得出
我們整夜沒睡待在公司(事實上我已經三天沒回家,也沒洗澡了)。」在那個瞬間,安
迪的感覺,一定就像自己是個藝術家吧,因為他交貨了!

藝術家並不像很多人說的會天馬行空地「跳出盒子思考」,因為盒子外面是一片真空
,什麼也沒有,盒子外面沒有規則可循,沒有所謂的現實。既然是一片空白,你便沒
有東西可與之互動,沒有東西可以與之對抗。如果你脫離盒子太遠( 設計時光機、想
用液態氮把尼加拉大瀑布給凍結起來) ,就永遠完成不了真正的藝術;脫離現實的盒
子太遠,你將永遠出不了貨。

藝術家會沿著盒子的邊緣思考,因為這樣構想才不會流於空想,因為這樣才能引起人
的興趣,因為這樣東西才做得出來,東西做出來了你才能對世界有所貢獻,有所影響
。堅持準時出貨並不表示你一定要生產出曠世傑作(不過所有的曠世傑作確實都會出
貨啦);我本身創作超過一百本書,大多書都賣不太好,但是如果我不出這些書,我
永遠不會有機會寫到現在這一本;畢卡索終其一生創作了一千多幅畫作,你如果能認
得三幅就不錯了。

我們必須了解這個社會最欠缺的,就是去創作的直覺與本能。去創造,然後創造出來
的成果趕緊送出門,喚醒內心的人性,然後與外界的許多人在市場上相遇,是我們得
趕快去做的事情。

矛盾嗎?要出貨還是要改變世界?

有時候,出貨感覺就像一種承諾。你出發要去改變世界,去創造藝術,去全力以赴;
而正當一切都在進行的時候,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個期限,於是你被迫要把事情趕緊做
個收尾,於是你要問了:出貨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我覺得出貨的紀律長期而言是非常根本的,沒有這樣的紀律,
你不可能成為無法取代的人才。固然有少數的藝術家可以享受寂寞,堅苦卓絕地奮鬥
幾年甚至幾十年,最終把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公諸於世,但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
藝術夢就是這樣被種種阻力給磨得屍骨無存。我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恐懼,我們的藝術
最終是躺在家中的紙箱裡,再無機會重見天日。

確實,你剛開始力行出貨的紀律,你的作品可能會在品質上顯得不太穩定。當然如果
能再晚個一小時、一天或一星期交差,你的作品一定會更好一點。但一段時間之後—
一段很短的時間,你就會發現出貨已經是藝術的一部分,不出貨無以成就藝術。美國
國家廣播公司(NBC) 的「週末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 就不能重來,不能拖
,也不能延誤一分一秒。確實不見得每集都好看,但這些年下來,這節目自一九七五
年開播以來,至今還是每週六準時播出;這是個現場節目,時間到了不能不播,播了
畢竟是存活下來了,節目名稱裡開宗明義說的「現場」,讓這節目得以週週出貨,週
週與美國觀眾見面,一晃眼三十多年過去了,這堪稱是個成功的節目。

說什麼自己得做出改變世界的鉅作而遲遲不肯出貨,常常就是創作遭受阻力的象徵。
請你將這理由戳破,定期準時出貨,久了你照樣能夠改變世界。

出貨的真意

既然開始了,就要有結束。雖然我們的創作永遠可以精益求精,但時間到了就該出貨
。出貨意味著按下部落格頁面上的「發表」鍵,意味著對公司的行銷部門簡報介紹你
的產品,接電話,把你做好的馬芬蛋糕拿出去賣,把你的推薦函廣發出去。出貨就是
讓你的作品出去闖闖,去與外面的世界有所互動與激盪。法文裡有所謂的「事後諸葛
」(esprit d’escalier)  這個詞,說的是有時跟別人鬥嘴,當下啞口無言,或一時
想不到該怎麼回嗆,卻在回家時的樓梯間才想到剛剛應該怎麼說,現在心裡頭就不會
這麼不開心,這麼嚥不下這口氣,但是說這話的最好時機已經過了,現在想到這些也
於事無補,雖然那也只不過是幾分鐘之前的事情而已。那句「我當時應該講的話」,
就像「沒有出貨的產品」,什麼東西都換不回來。

把貨品送出倉庫大門,定期出貨,不拖泥帶水,不牽拖緊急狀況,不心存畏懼,並不
如大家想的那麼容易,而是一種罕見的技能,是能讓你變得無法取代的關鍵。

準時出貨何以這麼難?我想主要有兩項挑戰與一個理由:

兩個挑戰分別是「鬧脾氣」與「折衝協調」,一個理由是「阻力」。

鬧脾氣 (Thrashing)

史提夫.麥可康奈爾 (Steve McConnell)讓我們了解到在不對的時間鬧脾氣,是所有
軟體開發案失敗的背後主因,軟體本身並不是問題的關鍵,至少不是唯一的問題。

須知任何企劃只要值得去做,就都會牽涉到創新、創意,或至少一點點的天馬行空或
無中生有。傳統上,我們會先有個草圖,以之為基礎再去增添細部的著墨,直到出貨
的日子來到。而隨著出貨日的接近,我們就會開始鬧脾氣,而所謂鬧脾氣,我說的是
在企劃研發的過程中,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很有建設性的腦力激盪與細部調整。鬧脾氣
可能意味著把使用者介面改掉,可能意味著把文章的前言改寫。有時候所謂的鬧脾氣
只是小改,但有時候會變成大改。

在產品設計精益求精的過程中,鬧鬧脾氣其實是重要的和必要的,問題是:你要選擇
什麼時候鬧脾氣?

如果是不專業的企劃,所有的脾氣一定都是集中到火燒尾巴了才發作。越接近出貨日
,參與企劃案的人數就會越多,每天開會也會越來越頻繁,執行長也會越來越想知道
你們事情辦的怎麼樣了。不過這也是很自然啦,說真的!很多人都不願意太早參與企
劃,因為太早開始,東西根本連個雛形都沒有,你沒有前面的進度可以依循,而且如
果你太早提出設計或意見,之後也可能會被改掉。

正確的做法,是儘早讓所有人參與企劃的開發,理由很簡單:太多人太晚參與設計,
鬧脾氣就會通通擠在最後,這樣你就沒辦法準時出貨,勉強出貨,產品就會一堆問題
。所以,專業的人,設計師、工程師,一定是早早地在鬧脾氣。越是接近出貨日,知
道產品長什麼樣子的人就越少,越少人有權限去做任何更動。

任何軟體開發案只要是沒有按照既定日期發表成果,原因百分之百都是因為最後階段
還有人在鬧脾氣,因為主導的設計師沒有能夠有紀律地讓所有想鬧脾氣的早點鬧完,
最後阻力終於大到讓工作無法推動。

折衝協調 (Coordination)
握手。

介紹三個人認識你需要握幾次手?

答案是只要三次。井下先生,這是蘇珊。蘇珊,這是克雷。克雷,見過井下先生。

如果是要介紹四個人認識,需要的握手次數就得加倍,變成六次。

那五個人呢?十次。

我想說的是,團隊工作的調配難度,會隨著組織成員的增加而倍數成長;對一家公司
而言,如果是至關重要的,不能開玩笑的工作,企劃的團隊規模很容易就會越來越大
,因為我們都會覺得這個工作會影響我們,於是我們都會想要或多或少參與一下,畢
竟這個企劃是公司掛頭牌的業務,沒有人會希望跟這案子一點關係都沒有,另一方面
我們也怕這案子在別人的手上搞砸,結果被責怪的反而是我們。

有些案子進度緩慢是因為很多人在鬧脾氣,就像三個和尚沒水喝,就像一個女人九個
月可以生出個孩子,但是九個女人一個月什麼也生不出來,不論這九位女士再怎麼協
調整合,都沒用。

剛創業的小公司之所以常常能小蝦米扳倒大鯨魚,比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公司更早讓市
場熱烈期待的產品問世,就是因為他們人少,問題少,好協調,鬧脾氣的少,公司裡
每平方英呎的關鍵人物也比較多。剛創業的小公司沒得選擇,但也沒有包袱。

要解決折衝協調的問題,有兩個途徑,兩個都不容易,都會讓人跳腳,因為兩個途徑
都得挑戰阻力。

第一種途徑或方法,是要強烈限縮有資格鬧脾氣的人數,而這意味著你必須循正式的
程序把很多人趕出去,就算他們用心良善,就算他們學有專精,你也不可以心軟。你
需要低調,需要保守秘密;這樣說好了,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從頭到尾被蒙在鼓裡
,但最後開心地看著一個很棒的產品驚豔問世;另一個是從頭到尾無役不與,但最後
跟大家一起拖了半年推出一個爛東西,請問你要選哪個?你是無法選擇不選的。

第二個方法,是你可以指派一個人,一個關鍵人物,來統籌這個案子的推動與執行。
我是說你得讓她全權負責,不是跟另一個人共管,不是帶領一個團隊,也不是讓她加
入一個決策委員會,而是讓她一個人弄,讓她一個人好好幹。這工作就打她的名號,
所有的決定也是她的。

要怕,就早點怕,要拼,就早點拼,要鬧脾氣,就早點鬧一鬧;太晚鬧,會是一件很
貴的事情。

阻力:你的蜥蜴腦

蜥蜴腦有幾個特色,那就是一直發訊號讓人感到飢餓、害怕、生氣和性慾高漲。

蜥蜴腦只想要吃,只想躲避危險。

蜥蜴腦被逼到牆角就會孤注一擲,至死方休,但未到非戰不可的關頭,蜥蜴腦一定是
能閃就閃;有這種腦子,人以記仇、報復為樂,生氣是家常便飯。

別人隨便說點什麼都在意得不得了,因為蜥蜴腦認為人在部落裡的地位,關乎個體的
生存機率。

松鼠會跑來跑去找核果、躲狐狸,聽獵食動物的動靜,注意其他松鼠在幹嘛。而松鼠
之所以做這些事情,是因為身為一隻松鼠,牠就只能做這些事情,松鼠頭上長著的,
就是個蜥蜴腦。

如果要問說「雞為什麼要過馬路?」標準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蜥蜴腦要牠這麼做。
野生動物之所以為是野生,行為只憑本能,就是因為他們只有一個腦,那個腦叫作蜥
蜴腦。

我們說蜥蜴腦,並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真有其「腦」,而且就長在你的頭上,讓你
時時想著要活下去。但是,當然,活下去跟活得好是兩回事,生存不等於成功。

因為有蜥蜴腦,所以你會害怕,會沒辦法全力以赴去當個藝術家,會讓你時間到了還
不出貨。蜥蜴腦就是我們說阻力的源頭。

神性 (daemon) 與阻力

你的心靈,也就是讓你胡思亂想,讓你與眾不同的那個心靈,有兩個迥然不同的部分
,分別是神性與阻力。

神性是個泉源,從中汲汲流出的是絕佳的靈感,是真知灼見,是慷慨,是愛,是與人
的連結,是身為人的良善。

相較之下,阻力則無時無刻不設法將外在世界與我們的神性隔離開來,而這阻力的根
據地,就是蜥蜴腦。

我第一次聽說神性,是《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 作者伊麗莎白
.吉爾伯特在 TED 上談到她自己的神性(你可以在 www.ted.org 上找到這段談話的
錄影),然後我又去找了伊莉莎白這段談話之所本,也就是社會學家路易斯.海德
(Lewis Hyde) 的《勇氣》(The Grit)一書來讀,書裡同樣談到過何謂神性。

「神性」一詞是希臘文,也就是羅馬人所說的「天才」;希臘人認為神性是獨立的,
存在我們每個人心中,而如此活在我們心中的神性或天才,會努力透過藝術、文學或
其他活動,希望在世人面前現身。每當神性憑著一股衝動現身,偉大的作品也就隨之
降臨了。要不然,我只能說你算是比較不走運。

伊莉莎白警告想當作家的我們,一個不小心,作家生涯就會急轉直下,我們的作家夢
就會變成「夢想碎片塚上面的碎屑」,同時我們嘴裡還會塞滿了「失敗的苦澀灰燼」
。對於創作的渴望何以總是會威脅到我們的心靈平靜呢?這是伊麗莎白所思考的問題
;為什麼作家會遇到寫作的瓶頸,化工專家就不會遇到實驗的瓶頸呢?藝術,這麼看
來,總是會讓人為伊消得人憔悴。憔悴,是因為神性跟阻力之間的永恆衝突。社會推
著藝術家去成為天才,但這並不表示社會提供這樣的環境與條件,讓藝術家內在的天
才一定能開花結果,這是兩碼子事。

會憔悴嗎?當然;你的靈感跟外在的世界絕對會有衝突,所以憔悴難免。更重要的是
,你想要求得安全,想要沒沒無聞的那個部分,跟你的神性,跟你想要和世界對話的
衝動,中間存在著一條鴻溝。

每次你發現自己是在被動讀著工作手冊,而不是負責撰寫工作手冊,就代表你在逃避
上面說的憔悴,代表你在阻力面前屈服了。

藝術家會把內心神性所說的寫下來。伊莉莎白如是說:「我來,是要做我該做的工作
。」神性就是你內心的藝術家,你的工作只是讓這位藝術家能夠做他該做的工作。

這一點,絕對不像聽起來那麼容易。史提芬.普列斯菲爾德 (Steven Pressfield)在
他的經典著作《藝術的戰爭》(The War of Art)當中說到我們常常難以去釋放自己的
神性。他說這種無能就叫做「阻力」。

普列斯菲爾德說神性的敵人就是阻力;你的蜥蜴腦,不在神性的控制範圍之內,會終
日汲汲營營地要你閉嘴,要你坐下,要你把白天的無聊工作做完就好;蜥蜴腦會捏造
故事,營造你生病的假象,讓你誤以為別的事情更緊急,或有別的事情更好玩,目的
都是要把你的天才封印起來。阻力很害怕,害怕萬一你的天才溜了出來,萬一你的這
份藝術禮物為世界所接納,萬一神奇的事情真的發生了,身為藝術家你會有什麼樣的
際遇,身為阻力的自己又會有什麼樣的下場。

你知道阻力就在那兒,你感覺得到;也許你無以名之,也許你不能指認所有的症狀,
但你可以確定阻力在你身上。

我曾看過阻力對個人、對團隊、對企業造成的多大的傷害;阻力既無恥又狡猾,它會
滋生病態,讓你拖延該做的事情,更會讓你去合理化自己的懶惰,合理化就像病毒會
不斷繁衍,或許你現在就已經中毒了還不自知。

阻力已經存在了一百萬年,蜥蜴腦也不會輕言退卻。雖然「新大腦皮質」
(neocortex) ,也就是神性的家,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是腦部一個比較新的部分,但這
並不表示它比較強韌。只要有機會,蜥蜴腦就會把這個創意中心的鐵門給拉下來,然
後阻力就會勝出,它至少幾乎打敗了伊莉莎白.吉爾伯特。

在《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大賣數百萬本之後,阻力便開始害怕她寫出下一本書。
「外界好像都看衰我,老是問我怕不怕再也寫不出更受歡迎的書?」她說。蜥蜴腦開
始大聲喧嘩,開始暴怒,開始接管她的心靈。伊莉莎白準時寫出了第二本書的內容,
然後拿到一家影印店去輸出初稿;站在店裡,她開始讀了起來。「那感覺不只是寫東
西時的焦慮與不安全感」,她說,「那是一種鋪天蓋地,無法視而不見的恐懼。」蜥
蜴腦贏了。她把整本書稿丟了,砸了,毀了,最後交稿的期限過了,她也只得重新來
過,一年多的心血就這樣付諸流水。

所幸,她又重新站了起來,又有新書準備要出版了,這是因為她最終沒有棄械投降,
另外找到了方法擊退蜥蜴腦。但很清楚的是,無論你從事的是何種創作,無論你已經
多麼成功多麼有名,蜥蜴都會盯上妳、纏著你。至於牠能不能撂到你,就要看你的表
現了。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savet + 10 感謝分享^^b
zoo2468 + 10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comsci
高級超級版主 | 2013-5-23 23:51:42

不可取代性很重要的~^^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oo7tourist + 2 + 2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2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