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教養孩的能力卻不是與生俱來。
沒有一個國家,立法要求人民須要有足夠的教養能力才能當父母,所以不管那一個國家,多數人一直到成為父母才開始學著當父母。
其實教養之道無他,看清與孩子相處的問題與作好榜樣而已。
儘管每個家庭狀況,每個小孩的個性也不相同,但問題背後的問題,難懂的程度也相去不遠。
一位母親對著朋友如此說著:
難道你的孩子不會吵著要上網、要玩手機、功課不寫要看電視嗎?
難道你不必催促他們趕堅完成寒假作業嗎?
難道十一歲的孩子做家事都不會拖拖拉拉,叫不動嗎?
為什麼我家的孩子和你的不一樣?
媽媽嘆氣"唉,一定是天生的性格不同吧!
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人格特質。
其實媽媽會這樣反應小孩教不動,已經為自己在教養的問題上為自己找藉口了。
每個孩子都有他生來的獨特氣質,有的孩子樂觀、有的孩子內向、有的孩子果決、有的孩子謹慎。
但是不管來自什麼個性的孩子,只要在家庭教育的環境必需要來自一個紀律、堅定、踏實、樸素的父母教養,不論孩子的生天氣質是內向或外向,他都可以成為一個不亂丟襪子、吃飽飯會主動收拾碗筷、尊重父母、願意試著用理性的方式與父母溝通、懂得物質的節制以及是個遊必有方的孩子。
因此,父母要避免導致自憐和抱怨的問題,當孩子的叛逆行為發生時,可試著去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
當教養被真正釐清時,我們才能抽絲剝繭的一步步正向積極的面對教養責任與壓力。
孩子對名牌球鞋和電子產品,欲望無窮?
先想想我們大人在日常生活裡,孩子年幼時,是否經常性示範勤儉有度的消費方式給孩子。
孩子為什麼經常對父母粗魯頂嘴呢?
先想想我們自己當孩子還小時,是否就是一個堅持禮節底線、溫柔但堅定的父母。
孩子寫功課為什麼這麼散慢、沒有效率、敷衍應付呢?
爸媽們就必需想想看做那些事、改善那些環境,是否有以身作則的陪孩子看書,並幫助孩子得到寫功課的樂趣與自信。
孩子為什麼宅在家裡懶洋洋的,很不喜歡運動?
那麼我們大人自己有沒有展現出喜愛運動的習慣呢?
我們可以怎麼樣在孩子的生活裡,表現出運動的快樂和生活的熱情。
孩子為什麼長大了,愈來愈不喜歡和大人們聊心事呢?
大人可以想想看,當全家人一起在餐廳吃飯時,大人們有多長的時間在看手機回臉書呢?
大人能是否有檢視自己能不能抽離電視與網路社群,眼光回到孩子的臉上,多和孩子談話互動。
一個快樂正向的孩子,通常不是天下掉下來的禮物,而是做爸媽的親職教養的實踐與行動。
教養二字所說的「教育」和「養育」,充滿了行動的意涵,
做爸媽的真正需要的,是把道理,紀律、相愛以行動表現出來給孩子看,而不是出現問題表現在憤怒或失望中。
或許書中網路文章中有些教養小孩的成功術,親子之間卻不會有簡單的成功,必需要看清問題之後,「照書養」的「擔當」起來。
親職的問題往往在大人們能不能先從改變自己開始,沈默的身教是最有力量的,孩子會愛上、肯定、尊重有行動力的父母親。 |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13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
只要我相信 我願 我要 毅力實踐 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