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palm777 於 2013-5-18 00:12 編輯
先說聲抱歉,確定會找時間再另外發文作補充,雖然個人想說得很簡單,但敘述方式一直拿捏的不好。我也知,不管是反核和廢核、還是擁核,太過於學術理論的引用,脫離現實應用及民眾認知,是得不到共鳴的,如果大家認知上差異過大,是不可能冷靜理性坐下來,好好的思考反核和廢核的錯誤之處,還有為何有些擁核人士的觀點一定要反核四。
麻煩,請先看個人之前的兩篇文章
淺談 國家能源政策, 核能、太陽能、頁岩油氣
淺談 國家能源政策, 台電與核四的真正問題
上次提到
台灣尖峰用電量變化大,而基載、中載大概就在哪裡,看季節也很好抓,問題在尖峰發電量一定要有核能和火力發電才行,儲能設備是有在進步,但設備不可能年年更新,尖峰用電的備載容量是個問題,要知道台電每年發電成本暴增600億元的原因前,除了總結這兩篇文章都曾提到弊端,這裡我們反思產業外移後的核123廠平日的發電量,免不了要簡介下每年提供400億度電的核123廠。
核1,台灣新北市石門區的核能發電廠,即金山電廠,兩部相同機組,一年發電100億度的電力。
核2,台灣新北市萬里區的核能發電廠,即國聖電廠,兩部相同機組,一年發電145億度的電力。
核3,台灣屏東縣恆春鎮的核能發電廠,馬鞍山電廠,兩部相同機組,一年發電156億度的電力。
參見 中華民國核能學會 記載的發電數據,這裡要花較多時間來說明核能廠。我們知道,核1是十大建設與建項目,雖說核2和核3同為是12項建設,但核1與核2是採用一樣的輕水型沸水式反應爐,而核3是採用當時較先進的輕水型壓水式反應爐。
台灣核電廠使用輕水型反應爐,又分為「沸水式(BWR)」及「壓水式(PWR)」兩種;出事的日本福島核電廠及台灣核一、核二屬於沸水式,核三廠屬於壓水式。沸水式反應爐是利用鈾燃料棒在反應爐內進行核分裂產生熱能,以去離子水作為冷卻劑(coolant)和中子減速劑,使得已冷卻的水沸騰,將水加熱轉變成高壓蒸氣,蒸氣驅動汽輪機的葉片,汽輪機再推動發電機轉換為電能,離開渦輪機的蒸汽,經過冷凝器凝結為液態水(給水)後,迴流至反應爐爐心,完成一個循環。爐心散熱則需要靠電力打幫浦帶動冷卻水,才能降溫,如果不能降溫,當反應爐溫度達攝氏1200度時,保護燃料棒的鋯合金護套會熔掉,攝氏2700度時,鈾燃料棒就會熔掉,導致高劑量輻射外洩,目前所謂的核災,僅有美國三哩島、俄國車諾比堡、日本福島三個,就天災與人禍的判定,核災都是人為失誤才擴大。
台電指出,未來核四廠年發電量約193億度。
核4,台灣新北市貢寮區的核能發電廠,龍門電廠,兩部相同機組,估算一年發電193億度的電力。
核4,使用的是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ABWR),是核一、二廠「沸水式(BWR)技術較新的改良進階型號。
核四計畫於1980年提出,1999年始興建,歷經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四位總統,是台灣史上延宕最久的公共投資案。但早期的核一、核二、核三,平均六年就完成建廠並商轉,未來也快屆齡除役,但接棒的核四在工程上卻仍問題重重,不管是工程進度、施工品質、訊息封閉、民眾抗議、形成政治問題。
==============
我想先提下,首先要知道能源與環保是兩個概念,兩者也不相違背。
這裡先問大家,什麼是概念? 可理解且有意義的集合式想法,大家能理解,但每個人掌握到的卻不見得一樣。當我們面對的事物太模糊、複雜,都會先從它的小處著手,取得事物的通則,這時多數人都有的主觀感覺,即為概念。當較多人重視某現象問題,就會有人在想如何定義,然而據有跨領域且可擴充的特性,卻也帶有模糊空間,即稱概念。
國小課本上解釋,能源即是人類所能利用的能量來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核能、地熱、沼氣、風能、水能、太陽能等。一直有人主張說,在未發現新的煤田、油田、天然氣田,很可能石油在70年內,天然氣150年內,煤礦400年內,都將耗盡。
你有環保概念嗎???
國中小的教育常說,要讓孩子從小培養起環保的觀念,有效利用能源,培養愛地球的心。
大抵上,不外乎是關於環境保護與節約資源,特別是灌輸「資源枯竭」的印象, 和對實際生活的影響,如汙染、健康、文化品質…,是說只要人們有一些小改變,就能對環境整體產生重大影響,十分鐘內的路程就多走路,節約水和電能,以淋浴取代盆浴,隨手關電燈,減少垃圾,不用塑膠袋改用帆布袋、織布包,衣物、玩具交換 ,餵食母乳、拯救樹林,還有商業上推起綠建築環保概念 ,強調效率的環保概念商品。
p.s:是說以淋浴取代盆浴,但我認識的人,有人是淋浴30分鐘,而不直接在浴缸泡澡30分鐘。
簡單說環保強調的是永續。
事有輕重緩急,反核與反核四當然不同,反核與反核四本來就不應該掛勾,
為什麼民眾會產生這麼核四很危險的想法呢?
話說,台電希望別人不要一直針對核四並存有成見,看來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和肯定。
理論上若像歐美日一樣正常施工,核四一定比核123廠還安全,問題在SOP施工好像都沒人監督。
這裡又重提上一篇文章中說過的,雖然民眾會有地震的恐慌,而台灣也有發生一定規模地震的可能,像宜蘭花蓮外海地震會有投射反射聚焦作用,台北盆地會產生放大效應,震動時間是震央秒數乘以 2.5~3.5倍,如央震3秒,台北會近震動7.5~10.5耖。若發生台灣中部的逆斷層地震,全台皆會有嚴重搖晃,且半年內會有頻繁的餘震,雖然規模不會大過主震。是說過去的921中部發生6-7級地震,核123廠都沒事 ,但對我而言,不安來源更大是核四建築及工安上的恐怖品質。我只能說,是台電自己把核四搞成爛攤子的。
談環保,不能不提二氧化碳。新聞總說,二氧化碳 (CO2) 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之一,而火力發電(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遠比核能發電來得多,而且歐美日研究過已發生的核電事故,把善後成本納入考量,核電的發電成本將會漲,卻仍然比火力發電便宜,補償金不會是很大的原因,係歐美日地區的核電廠都處地廣人稀的地區,俄國車諾比堡、日本福島也是如此,就政治思維而言,補償的事可以拖著久一點,當然有立即死傷就馬上賠償,不過一般人就拖著吧,二、三、四十年後那些人總會死的,人們光考慮如何生存下去就會忘了很多事,焦點總會轉移的,像台灣過去有低劑量的輻射鋼筋 ,不少人身在輻中不知輻。
===========
先前提過天然氣,不過忘了提甲烷發電。
甲烷發電,早期研究稱豬糞發電,或廚餘製甲烷的研究,俗稱沼氣發電。
沼氣是由細菌將有機物分解而產生,沼氣主要成分為甲烷70%、二氧化碳29.5%,及少量硫化氫等氣體。沼氣先經過純化和去除硫化氫,沼氣純化處理即為甲烷,再收集到有穩壓及緩衝功能的儲袋保存,作為火力發電設備的燃料。可穩定收集沼氣來源場所,垃圾掩埋場、廚餘回收場、下水道沼氣、公共廁所、沼澤、泥火山…。
沼氣含有高濃度的甲烷,當沼氣濃度超高及周邊溫渡過熱或有熱源,悶燒、自燃、爆炸是很常見的結果。各位有看過台灣的新聞報導,中國馬路下的下水道沼氣過多爆炸,導致人孔蓋飛起,更有廁所爆炸的新聞,中國根本是甲烷能源大國。近二十年來研究,戶外的甲烷燃燒造成的溫室效已是二氧化碳23倍,主要是人類所製造的垃圾、廚餘、糞便增加。沼氣應用與天然氣類似,民生的廚房煮食及洗澡,燃燒產生蒸氣來帶動發電機產生電力,技術進步也可能是未來新型汽車引擎燃料。
過去掩埋場內產生的沼氣,都是直接在戶外以燃燒井方式來處理,沒有效益又有火災危險,也沒有環保概念,直接燒汙染空氣。硫化氫,化學式為H2S的酸性氣體,濃度低的時候,帶有臭雞蛋、雞屎的惡臭味,但濃度高時反而沒有氣味,並接近無色、易燃。缺點:糞便、廚餘跟垃圾的脫水處理不易,初期處理的日曬掩埋場向來惹民怨,重點目前的轉換效率低,故不適合主力發電。
目前被評估為台灣最具沼氣蘊藏量的高雄西青埔掩埋場,是台灣掩埋場使用最久的,西青埔沼氣蘊藏量約可以提供二十年以上的發電量,2010年評估其每小時發電量約500萬瓦,僅僅只可提供高雄市七千個家庭的用電量。
越現代的城市,垃圾場是必須的,順便處理又能發電是未來發展前景的誘因。
回到天然氣來看,2012年的LNG出口國炒股新聞,澳大利亞在2020年以前可望成全球最大LNG出口國,加拿大或成第二大LNG出口國。但目前全球最大LNG出口國,是中東的阿拉伯語系國家-卡達(中國稱,卡塔爾),在2007年僅出口8個國家,2011年出口增為23個國家。卡達在2011年出口總量有7600萬噸,佔全球LNG出口總量的31%,同期的LNG出口國-馬來西亞僅出口2400萬噸,接近三分之一。注意,2011年的亞洲國家需求佔了卡達出口總量47%,其中日本1200萬噸,印度1000萬噸,韓國800萬噸,而歐洲國家為總量42%。而2007年東南亞國家市場佔卡達出口總量79%,卡達出口國數變多,量也變多了。
=================
先前說過,越現代的城市,垃圾場是必須的,順便處理又能發電是未來發展前景的誘因。
這裡我再進一步說明好了,先前文章可能我太過隱喻,也有些人根本沒看完,很多人都對火力發電有偏見。火力發電有四種燃料來源,煤、天然氣、石油、垃圾,但被受限於相關發電機組,所以先前經濟部和台電的報告,明顯刻意高估天然氣的火力發電成本,依現有機組來算天然氣代替煤來發電,根本不可能讓電價漲4成。
垃圾偷倒淨水場旁 大台北4百萬人疑喝汙水 2012年04月09日新聞
環保局表示,直潭淨水場提供大台北近400萬人口使用。處理社區廢棄物的華星景觀公司,未領有合法清除處理許可證,亂倒垃圾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華星景觀公司將廢棄物偷倒在直潭淨水廠上遊產業道路,只為節省每車2,000元之垃圾處理費。此外,該社區管委會也將因委託非法業者處理垃圾,依違反廢清法處以最高6000元罰鍰。垃圾皆是由為新店青山鎮園林社區豪宅內,居民所製造的一般廢棄物。最後感謝當時有熱心民眾檢舉新店直潭淨水廠旁遭人偷倒約1噸的垃圾。
焚化爐不夠燒瑞典進口垃圾 2012年10月1日新聞
是說,台灣的焚化爐發電技術也引進很久了,但為何台灣的焚化爐設備依舊閒置,係民眾對焚化爐與戴奧辛的偏見,這印象一直在台灣人心中並產生連結,也確實過去焚化爐常發生偷燒事業廢棄物,雖然法條規定焚化爐不能燒事業廢棄物。
焚化爐發電惠居民免電費| 蘋果日報 2008年10月27日新聞
焚化爐改燒有機農作物發電,平均每座發電量相當六分之一座林口火力電廠發電量,足供二十六萬名居民免繳電費。一座每日垃圾處理量九百公噸的焚化爐,如轉型生質氣化爐 ,每年發電至少五點六億度,相當林口火力發電廠六分之一發電量。環保署2008年底將在中壢建立示範廠,把用剩稻草、玉米桿、甘蔗渣與漂流木等有機農作物放入氣化爐悶燒,可分離出合成氣再用該氣體發電。 若成效佳,後年將規劃三到五座十五年以上的舊焚化爐轉型。
環署:全國垃圾焚化爐發電量 近半個核三廠 中央社 2008/03/24 11:34
2008年3月新聞,台灣共有二十一座處理垃圾兼具發電效益的垃圾焚化廠,每年回收的熱能發電量達到一億兩千度,相當於核三廠的百分之四十四,話說,當時執政的政府,八年的興建與改建的垃圾焚化爐計劃,是很成功的,特別是在預算大砍128億。
24座垃圾焚化廠共售電43億元 2011-7-13
目前全台營運的大型垃圾焚化廠有24座,垃圾焚化廠去年總發電量為30.26億度,售電率達70.68%,去年台灣垃圾焚化廠售電所得達新台幣43億元。24座大型垃圾焚化廠去年共消化約640萬公噸垃圾。而透過焚化垃圾所產生的蒸汽,可用來發電,其中發電量前三名分別是桃園、仁武與八里焚化廠,發電量均超過2億度。在先前改建的基礎之下,科技進步只要更換發電機組,2011年垃圾焚化廠發電,年賺43億元。
但後面推廣的計劃,民眾抗議了,焚化爐是嫌惡設施,說會影響房價、空氣汙染、人文發展。
科技的進步還是比不上人的心,過於保守的心和追求利益的黑心。
台東垃圾焚化廠、雲林垃圾焚化廠因垃圾量不足而未運轉,但原本台中、嘉義有要再各新建一座的計劃。
==============
台灣不能廢核的理由,價格是主因。
我有些擁核想法想分享給大家,套個湘龍梗,首先我說的是,我先說我不是國民黨黨員,我也不是要為馬英九或馬政府說話,當然老話再重說一次,我不反核,但我反核四。
江揆:核四將是台灣最後一座核電廠 2013年3月6日聯合報 記者許雅築、黃驛淵、李昭安╱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表示,「立即廢核」將衝擊台灣經濟命脈,政府目標為穩健減核、發展替代能源。若核四續建並完工運轉,將是「台灣最後一座核電廠」;如果人民透過公投決定停建核四,他會遵守承諾下台,這絕非賭氣,而是責任政治的表現。
為何會有核四計劃,為何江揆說核四是最後一座核電廠,想想地層評估最安全的是新北市,還有南電北送,台電要承受6~10%的送電耗損。
雖然全台灣整體電力供給大致沒問題,但想想人口及尖峰電量,明顯台灣北部電力供給負荷不了,這是核四興建的原因之一。依目前情況看來,北部總計有,7個火力發電廠,2個核能發電廠,2個水力發電廠,但未來北部一樣無法自產足夠電能,導致台灣火力發電廠現況還是擴廠中。各位有沒有注意台灣人口分布情形,
台灣核電廠的地理位置
核一廠.一九七九年運轉(役齡33) 廠址位於新北市石門區的天然峽谷,離台北市直線距離二十八公里。
核二廠.一九八一年運轉(役齡31) 廠址位於新北市萬里區,離台北市直線距離二十二公里。
核三廠.一九八四年運轉(役齡28) 廠址位於屏東縣恆春鎮,離恆春鎮直線距離約六公里。
==============
反核、擁核的盲點
這世上多的是令人沮喪又令人充滿希望的事實。
核四前期投資時,當時一定有評估未來的環境,問題在於2009年後的需求環境已改變了。
是說核四前面投資了那麼多,後來的放棄就顯得浪費可惜,但很多時候硬撐著,只會越賠越多,無法停損。
台灣不該廢核,更不該建核四,你知道為什麼嗎?
是說,人的立場一旦改變,煩惱也會跟著不同。不過,也會發現這些事,根本不是問題。
聲明,本文的觀點同前一篇文章,部份採納傾向擁核,是說我試著以擁核的角度來想事情,好來了解正反兩方的疑慮,有些事解釋起來就很合理。不過,可能有些用字上會顯得比較接近冷血或過份樂觀及部份悲觀,這些都麻煩大家請見諒。
確定會找時間再另外發文
三篇系列文都是討論能源經濟政策和環境保護問題,計劃中的第四篇是以過去支持核四部份人觀點敘述,主要以軍事的概念來講核能的其它軍事用途,不過只有過於天真的好戰份子,會以為台灣能發展 [複合裝甲貧鈾彈,其實不過就是據有輕微放射性的衰變鈾,一般應用於鎢鋼動能穿甲彈],目前只有過去美國用於實戰波灣戰爭中,主要其它國也想知道威力,爆炸的粉塵會進入食物鏈,你可以看看網路上當地那些小孩的圖片,檯面上國家美中英法俄印、巴西義大利...都有,檯面下也好幾國私擁此技術,範圍請參見有核電廠或核武的國家及北約國名單,可是第四篇文章不好寫,特別是目前的情況,要等以後有什麼新聞才可順勢發文,不然都沒人看也沒有交流的可能。
未來科技突破,核廢料可能是新式能源,但更代表另一方面作為軍事武器,威力也將升級。
推一下
[閒聊] 淺談,廣大興28號 與 菲律賓 (編輯,未完)
http://www.jkforum.net/thread-3713310-1-1.html
|
|
明明看見卻裝作沒看見而活著,對有些人而言是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