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汽車報馬仔
威爾斯親王 | 2013-5-28 09:14:00

最後一擊 Lamborghini Gallardo賽道試駕體驗

【 汽車頻道 藍偉群 】

大鵬灣國際賽車場終於通過FIA認證後,目前終於可以合法經營,賽道除了比賽之外,最主要的是開放車廠舉辦活動,尤其Lamborghini這類高性能跑車試駕活動,在封閉環境中試駕才安全。

來大鵬灣賽車場不下數十次,每次都是在場邊觀戰或是幫忙動態攝影,這次終於有機會在賽道上駕駛,雖然稱不上興奮,不過終於可以試探這類千萬超跑瀕臨極限時的動態,畢竟安全因素無法在市區道路上體驗。今年名義上為Track Day活動,內容其實比較像新款Gallardo的試駕體驗會,另外還準備另一輛LP 570-4 Edizione Tecnica,也可以感受標準版與輕量化性能版的差異。

短期間之內應該會有很多到大鵬灣試駕的機會。

未來的經典傳奇

Lamborghini Gallardo絕對可以稱為近代最成功的車型,自2003年正式亮相之後,直到今日已超過10年的產品週期,其中從2008年的進化560-4,可列為前後期之分,或許推出時即已接近完美的目標,十年間的改款進化其實並不大,整體內裝佈局或是外觀造型風格,幾乎與原始設計相同,僅在燈具或空力套件或看不見的電子元件等項目隨著時代進化,就連最直接的競爭對手也早已更換了三款車型,也不得不佩服當年設計外型的團隊,十年後仍不會覺得過時,而全新車型預計在這兩年推出,可以預想屆時全新車型外觀會是如何狂野,Gallardo車型以一檔三的傳奇故事,也將註定成為未來經典。

看到千萬等級跑車,大多是這種角度呼嘯而過吧。

筆者已不只一次試駕Gallardo,2005前自行前往Lamborghini原廠參觀並且試駕Gallardo,更開啟了千萬等級跑車應有眼界,在原廠試車手駕駛體驗瀕臨極限的感受,這車能做到的極限絕對超過筆者駕駛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車比人兇,包含於內蒙的雪地駕駛訓練皆是相同車型,尤其雪地駕駛四輪驅動車款,卻猶如新手駕駛的經驗至今仍印象深刻,許多與這款車的特別經驗,也讓筆者對這款車特別有好感,或許他是一輛有著德國造車工藝的義大利車,八年前第一次接觸至今仍是那熟悉的感受,穩定的組裝品質於獨特外型設計,兩種風格的組合一直沒什麼不好,何必為了純種義大利美學而堅持。

由於產品開發成熟度不需要改變,換個前後保桿比較像修飾外型風格。

不過這次的試駕真是讓我有點頭疼,今年依照慣例與原廠借來辦活動的車款,駕駛座位竟然在右邊,先不論駕駛座位置不同的習慣性問題,這等級性能跑車如果是右駕設定,因為前輪較寬,駕駛足部空間本來很侷促,而右油門左煞車的踏板設計並不會因此改變,整個腳踏板位置幾乎居中,右駕車型上即有先天的限制,如果上車前沒有特別留意,常會因踩煞車入檔的習慣,卻誤踩油門踏板,雖然僅是空檔拉轉速,一個不小心還是有可能發生意外。

右駕座位受到前輪輪寬影響,油門踏板位置近乎居中。

LP 570-4 Edizione Tecnica配置的這張座椅實在很想帶回家,但還是想想就好。

此次參與試駕人數較多,兩輛車款實際駕駛各兩圈,前方由教練引導,會根據後方的車輛調配車速,而大鵬灣賽道緩衝區設計並不多,可以想見教練的安全限度會比較保守,無論經驗再多,駕駛右駕車肯定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筆者首先試駕車型為LP 570-4 Edizione Tecnica,性能進階版的內裝,只能怪自己不爭氣,無法直接下訂,Alcantara麂皮與碳纖維飾版搭配與車身同色的縫線滾邊,這是Edizione Tecnica專屬的三種搭配之一,包覆性極佳的座椅早已把我牢牢固定,離開Pit區之後,盡可能的暗示前方前導車加快車速,畢竟要讓這等千萬跑車於國內一展身手的環境並不多,不過安全起見並未切換至Corsa競技模式,過了T4彎時的急減速,即可感受到電子系統介入作動過程,不過畢竟這只是個開場,前導車並未全速前進,直到進入T11時的動態,立刻展現千萬跑超等級的價值,雖然側向G值越來越大,四輪依然牢牢的貼緊地面,就像刀切豆腐般的輕鬆通過T12彎,無奈教練為了安全〝守的很緊 〞,內心一直幻想做個Trail Brake,然後打聲招呼比個L手勢,忍到了大直線,按耐不住全油門踩下,V10引擎飽滿悅耳的運作共鳴,暴力的升檔加速貼背感,正沉醉於蠻牛的衝勁中,竟然又把車速降了下來,安全的進入T1與T2,只能希望下次安全係數可以修正一些,筆者非常清楚小牛的操控能耐連一半都還沒發揮。

視覺馬卡龍

Lamborghini除了外型線條特別,各種奇怪鮮豔的車色,也是品牌風格之一,白、黃、藍、橘字義上沒什麼,但各位讀者看照片便可了解,Lamborghini就是特別適合各種怪顏色,尤其這次來的藍色與橘色,停在一起就會想到馬卡龍,現場真該來吃個幾顆。

下午輪換試駕小針美容後的LP 560-4,此次主要針對保桿外型的細節修飾,看不見的內部機件並無不同,與LP 570-4 Edizione Tecnica相較之下顯得溫和許多,如同一般千萬名車,內裝除了基本規格,其他用料材質選擇通通由車主決定,就像這次試駕車的螢光藍就是特別選色,開在市區道路肯定特別搶眼。

有了上午的試駕經驗,下午對於車速已經沒有特別期望,但筆者好奇的反而是兩車會差多少?因為座椅、方向盤形式不同,觸覺方面有明顯差異,性能數據的10匹落差加速時則相差不多,因為LP 570的碟盤尺寸較大車重較輕,所以感覺煞車比較犀利,彎中動態也較為輕快,最明顯差異在T3的高速彎,不過這都算雞蛋裡挑骨頭的標準,畢竟筆者的駕駛程度是否能開出兩車差異,完全不敢在這等千萬名車前大放厥詞。

充滿期待的接棒者

因為Murceilago到Aventador的進化,更令人期待下一世代Gallardo會有多少領先技術投入其中,最直接的競爭對手McLaren MP4-12C已率先導入單體式座艙,近年專精碳纖材質研發的Lamborghini,相信這項過去超級跑車等級才可能應用的技術,將會完整的轉移,整體性能勢必又會再往上提升。

而未正式推出前,LP 560-4肯定是最穩定的車型,尤其電子方面的進化已趨完全成熟,如果想要每日駕駛也可輕鬆勝任。

超級限量版

Lamborghini Super Trofeo Asia活動的成功,展現了Gallardo 配額,國內爭取到一輛二號車,如果一般客製化選項還不能滿足想要獨特性的慾望?

想當獨一無二也必須付出點代價,獨立開模生產的尾翼報價200萬新台幣,這就讓我嚇傻了。

此文轉載於Channel-Auto汽車頻道網站
http://www.channel-auto.com/cars/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853301
伯爵 | 2013-5-28 21:31:15

感謝大大的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