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2299 | 回覆: 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sbc600
王子 | 2013-6-2 08:11:39

職涯第一個5年:盲點與迷思

大學畢業5年,正值28∼30歲的人生「黃金時期」,我們可能面臨第一次成為人生舞台主角的考驗,無論在職場或家庭,都不再是配角,這也是孔子所謂的「三十而立」。

職場勝敗組 畢業5年見分


就業情報董事長翁靜玉分析,上班族在畢業5年後,發展類型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可稱為職場「勝組」,他們在專業上找到自我定位,累積幾年資歷後,開始有機會擔任小主管。這些人接續的努力方向,是在專業領域持續精進,挑戰更高難度的任務,參與公司更核心業務,為下階段晉升預作準備。
第二種類型則最為普遍,他們態度消極,覺得工作「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由於對現有工作「不討厭也不喜歡」,雖然工作缺乏成就感,但薪水還在「可接受範圍」,加上工作模式與環境都很熟稔,一切感覺「很安全」,因此缺乏改變的動力。
翁靜玉提醒這個族群要思考:未來5年自己的發展狀況會怎樣?再過5年,是否還願意做和現在一樣的工作?雖然在這個時間點,同儕變成頂頭上司的機會不多,但再過5年就很可能發生,屆時可以接受嗎?這個族群很容易在35歲,面臨職涯真正的決勝點,陷入「上不上,下不下」的困境。
第三類可歸為「失敗組」,這種人找不到自我定位,畢業5年換過好幾份工作,根本無法累積專業。若還不能覺醒,只會惡性循環每況愈下。若想脫離敗部,就要靜下心來回顧過往做過的工作中,哪個最適合自己,痛定思痛,急起直追。

薪資低,責任別推給大環境

大環境不理想,新鮮人面臨低薪考驗,很多人感嘆「看不到未來」。但翁靜玉強調,一個有5年資歷的人,情況和初入職場者不同,前者的薪資高低取決於個人績效表現,跟整體大環境的關係不大,也不該是這個年齡該擔心的問題,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即是好好練功夫。
因為工作不順利,有些人興起創業當頭家的念頭。翁靜玉認為,當老闆要有「創業家」性格,並不是人人適合。若是在當上班族的時候,無法晉升為主管,也無法帶領團隊獲利、開創新局,怎能說已經具備創業能力?她認為,台灣微型創業的成功機會不大,大多數只能說是「買自由」,勉強糊口。

出現工作倦怠 別輕言離職


在職場打滾5年,有時會出現「職業倦怠症」,對工作缺乏熱情,甚至開始懷疑「這是我要的嗎?」於是蠢蠢欲動盤算離職,甚至轉換跑道。翁靜玉強調,工作倦怠症其實考驗一個人的「調適力」。
倦怠症的出現有很多可能原因,第一是工作不夠有挑戰性、壓力不夠大,工作忙碌的人怎會有時間感受倦怠?光想解決問題都來不及。其次,倦怠感也與時間管理能力太差、或人際關係欠佳有關,在組織中找不到資源,得不到主管、同事支持,工作不快樂,就容易倦怠。
很多人因為倦怠感,就以為自己不適合現有工作。翁靜玉提醒,不要誤判情勢,有可能工作本身是適合的,只是沒有找到對的公司、對的主管,所以不快樂;也可能是不懂珍惜,「吃碗裡看碗外」的症頭出現。

辭職進修 很難回到原有位置


工作幾年後,常有人因為職業倦怠,萌生辭職進修的念頭。翁靜玉建議,不要輕易放棄工作去進修,「工作有績效,念書沒有績效,績效能夠幫你升遷,但研究所教授沒辦法幫你找工作。」若進修只是想拿張文憑墊高學歷,或是為了逃避工作的不快樂,那是很大的「盲點」;對雇主來說,一名員工若資質普通,又因進修而中斷資歷,印象是扣分的。
從現實案例來看,多數人中斷資歷後,很難回到原有位置,甚至發展比進修前更差。比較務實的作法是,把工作當作另一個研究所,把工作專案看成進修。翁靜玉強調,工作上的學習才是最有用的學習。

生涯經營要「知天命」

畢業5年後,應該有的樣子是什麼?翁靜玉說,一定要有穩定的工作,找到可以表現的舞台,並與主管保持良性互動。而在工作之外,也要開始思考婚姻、理財的問題,「畢業5年該是考慮結婚的時候了,婚姻說穿了也是一種『觀人術』,生活若有感情的支持,對事業也會很有幫助。」
翁靜玉強調,生涯經營要「認命」,「認命」指的是「知天命」,而不是悲觀的宿命論。每個人都有適合的工作,要抽絲剝繭認清自己,並且接受「適合別人的,不見得適合自己」,才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舞台。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幻劍小道 + 16 + 16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16  金幣 + 1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相識自是有缘 感恩知福惜福>        <惜緣惜情久長 願友心常寧樂>
回覆 使用道具
1370738133
大公爵 | 2013-6-2 17:48:56

社會是很複雜的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sbc600 + 2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alextow
子爵 | 2013-6-5 11:28:29

薪資低,責任別推給大環境
這一點我覺得正反雙方論述都有理~~~因為自己在工作上看到不少政策影響深遠阿
試想已經給老闆嘗到22K的甜頭.......有多少人願意花35K請人做同樣工作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sbc600 + 5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