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331 | 回覆: 7 | 跳轉到指定樓層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5-3 22:42:21

阿瓊主力戰車
 

阿瓊式主力戰車是印度陸軍期待已久的自製裝備,但由於管理規劃失當、技術能力不足,研發了32年
仍無法順利邁入量產。此圖可見阿瓊式簡直是早期型豹二的翻版。
──by  Captian Picard
型號
阿瓊式主力戰車(Arjun)
製造國/廠
印度/
研發:CVRDE
生產:Avadi
使用國
印度
車體尺寸(m)
全長(不含砲管)  全寬3.85  全高2.32
戰鬥重量(tonne)
53.51
發動機/馬力
首批量產車:MTU 838 Ka-501 V-12柴油機*1/1400
推重比(hp/tonne)
26.4
極速(km/hr)
72
續航力(km)
450
乘員
4
武裝
主武裝:ERDE 120mm旋膛砲*1
次武裝:
7.62mm同軸機槍*1
12.7mm防空機槍*1
煙幕彈發射器*18
 

前言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世界上算是非常聰明的民族。身為南亞大國的印度,東與巴基斯坦為世仇,北方則與中共交惡,尤其是近年來與巴基斯坦衝突頻頻。因此,近數十年來印度都積極經營軍事力量(包括核武),近年來更是幾乎到了「窮兵黷武」的地步,除了向俄羅斯購買航艦、新型戰機之外,也有大量的自製武器計畫,從戰鬥機、直昇機、彈道飛彈、航空母艦、飛彈驅逐艦、核子動力潛艦到各式陸地裝備無所不包。其中,印度近年來在陸軍裝備方面最重要的計畫,就是本文介紹的阿瓊式(Arjun)主力戰車。
起源與研發過程
曾為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印度,獨立後仍大量接受英國各方面的援助,在武器裝備上自然也不例外。1961年,印度獲得英國授權,以技術轉移的方式自行生產英製維克斯(Vickers)MK-1主力戰車(印度稱之為勝利式,Vijayanta)。在孟加拉戰爭中,印度陸軍的勝利式、T-55等戰車的表現都不理想,因此在1971年孟加拉戰爭結束後,印度便積極籌畫研發新一代的主力戰車來取代現役老舊戰車。1972年,印度陸軍正式提出新戰車的需求, 並在1974年3月,獲得印度政府批准。印度國防科研機構(Def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sation,DRDO)在1974年成立印度戰鬥車輛研究院(CVRDE),開始新一代主力戰車的研發。
由於印度已經有自行裝配勝利式戰車的經驗,對戰車的研發生產信心十足,故對新戰車的自製率有著極高的要求,特別是關鍵性的組件。但是實際上,印度在自行生產勝利式戰車時只有進行裝配,這與從頭研發一輛技術層次更上一層的主力戰車並追求高自製率的挑戰性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因此印度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更糟糕的是負責統籌研發的單位的管理、規劃與整合能力不強(此外印度又經常自找麻煩地刻意追求組件來源多樣化),導致研發各次系統的子公司算是各自為政,各套件完成後難以匹配整合,整個研發計畫的時程配合也搞得亂七八糟。發現許多組件短期內無法自製後,印度只好尋求國外技術來源,降低了原先追求的自製率。印度選擇與數家德國廠商進行合作,包括豹二戰車的製造商──克勞.馬費。阿瓊式戰車在研發中遇到的最大麻煩是動力系統,最初預定研發一種與美國M-1戰車同級的1500馬力燃氣渦輪,但是中途放棄,改為發展V12氣冷可變壓縮比柴油機(最大功率同為1500馬力),不過仍遭遇重大困難,拖了十幾年仍未克服,其最初的發動機雛形竟然只能輸出500匹馬力,後來經過改良並以渦輪增壓等方式,輸出還是只能勉強提升至1000馬力,而且根本趕不上原型車的測試。
原本首批兩輛新戰車的原型車預定在1983年12月出廠,不過由於技術問題導致進度落後,直到1984年3月才出廠亮相,並被印度依照印度神話中戰神的名字正式命名為阿瓊式;依照原先預定的時程,阿瓊式應該在1985年進入服役,可見進度落後之嚴重。不過這輛原型車還是無法進行測試,因為發動機的研發仍未脫困,印度陸軍只好先尋求國外的協助。在1983至1988年間,印度花了1500萬美元從國外引進42種不同的發動機/變速箱組合在阿瓊式戰車上進行測試,最後決定使用德國MTU 838 Ka 501 V型10缸柴油機作為阿瓊式原型車的動力來源。MTU 838 Ka 501發動機為德國豹一的MTU MB 838 CaM-500的改良型,汽缸活塞直徑/行程增至170/175mm(與豹二戰車使用的MTU 870系列相同),在每分鐘2400轉時可輸出1400馬力的最大功率。在這段期間內,印度總共完成了12輛阿瓊MK-1原型車,使用進口的動力系統進行測試;而在1987至1990年,7輛使用印度國產動力系統的阿瓊MK-2原型車也陸續完成,不過此時印度自製的動力系統仍未臻至理想 。在1988年8月,印度對阿瓊戰車進行第一次完整的技術驗證,結果非常不理想,許多技術難關有待克服。1989年7月,印度陸軍曾表示希望立刻批准23輛阿瓊MK-1先期量產型(pre-production series,PPS)的製造,之後再慢慢修改,不過軍方在稍後仍表示希望排除一切技術上的問題後才開始生產。15輛阿瓊MK-1 PPS在進入1990年代後開始進行測試,雖然在1990年代的印度國慶閱兵中都有亮相,但實際上此車問題重重, 在1994至1995年的測試評估中仍無法通過已經降低的性能要求,甚至被印度陸軍判定為「無法在戰場上生存」,其預算也在1996年一度遭到凍結 ;事實上,早在1991年底,印度陸軍曾要求放棄阿瓊這個越來越深的無底洞,不過沒有獲得印度政府批准。在1996年,印度陸軍一輛測試用的阿瓊式預量產型遭到嚴重毀損,印度陸軍遂痛批此型戰車是「白象」──即無用而累贅的廢物。不過爾後印度陸軍還是 在2000年3月訂購了宣布斥資1760億盧比124輛阿瓊MK-1,初估每輛單價為235萬美元,由阿瓦迪(Avadi)重車廠生產,預定從2001年 起交車;此外,印度最終仍希望配備國產1500馬力柴油機、自製變速箱的阿瓊MK-2能夠進入量產。但是實際上,阿瓊式還是有許多問題始終無法有效解決 ,前述124輛阿瓊MK-1的生產作業由於種種延誤,直到2000年9月才正式投入初期量產,而每輛的單價也暴漲一倍,成為470萬美元。至2007年初, 也只交出15輛初期生產的阿瓊式交付印度陸軍進行各種測試與驗證工作。
基本構型
由於接受了克勞.馬費公司的協助,阿瓊式的整體構型與外觀與早期型的豹二戰車十分類似,尤其是其構型方正的砲塔。防護方面,第一批阿瓊使用傳統鋼製裝甲,未來將換裝印度防衛冶金實驗室(India Defense Metallurgical Laboratory)研發的Kanchan複合裝甲,以德國方面的技術發展而成,據說性能美查布漢複合裝甲。阿瓊式配備印度巴哈巴核能研究中心(Bhabha Atomic Research Center)開發的全車加壓式核生化(NBC)防護系統,戰鬥艙與引擎艙則配備印度開發的海龍(Halon)自動滅火抑爆系統,戰鬥室中的紅外線偵測器偵測到火源後立刻啟動滅火系統,釋放海龍-1301氣體,能在200微秒內撲滅火勢,而引擎室的火勢則能在15秒內撲滅。與英國挑戰者戰車一樣,阿瓊式同樣使用避震能力較佳的液氣壓懸吊系統,底盤有七對承載輪。阿瓊式的車頭設有V字形擋水板,與蘇聯T-72戰車和中共96式戰車類似。
動力方面,阿瓊MK-1的MTU 838 Ka 501 10缸柴油機在每分鐘2500轉時可輸出1400的最大馬力,搭配德國Renk的自動變速箱(四個前進檔,兩個後退檔);此外,阿瓊MK-1的雙鞘式履帶則由德國Delhi製造。即便是引進國外的動力系統,在阿瓊MK-1上仍發生不少問題,包括在 炎熱的沙漠環境操作時容易過熱、引擎與變速箱匹配不良而導致車身側面彎曲變形。
阿瓊擁有印度開發的先進整合射控系統(並獲得法國SEGAM等西方廠商的技術協助),包括彈道計算電腦、具有雙向穩定儀系統的日/夜砲手瞄準儀、同樣附有穩定系統的車長全週界瞄準儀等,主砲也設有雙向穩定系統。砲手瞄準儀整合有雷射測距儀、紅外線熱影像儀、日間瞄準儀,此外阿瓊式還擁有另一套備用砲手瞄準儀。彈道電腦會整合所有感測器傳來的數據計算射擊參數,正確計算方位角與前置量。射控系統有一個同步的視窗觀測目標,當主砲轉向正確位置,並由彈道電腦確認後才會進行射擊。理論上,阿瓊式的第一發命中率以及行進間射擊能力都十分傑出。但是阿瓊式射控系統的研發同樣遭遇了重大困難, 完全不敵印度酷熱的氣候,在外界溫度超過攝氏42度就無法運作(其中由Thales生產的熱影像儀最常因為溫度過高而故障),當時DRDO甚至一度考慮放棄自行研發,而將T-72M1的射控系統搬到阿瓊式上。然而根據日後印度引進俄羅斯T-90戰車的經驗,俄製射控系統同樣禁不起印度炎熱環境的考驗,故障叢生。
武裝方面,阿瓊式採用印度火砲開發部(ERDE)的120mm旋膛砲,採用分離式裝藥系統,能使用翼穩脫殼穿甲彈(APFSDS)、高爆穿甲彈(HEAT)、高爆榴彈(HE)、爆震榴彈(HESH)以及煙幕彈,車上共攜帶39發120mm砲彈。有趣的是,現代主力戰車中只有昔日印度殖民母國──英國的酋長與挑戰者戰車採用120mm旋膛砲以及分離裝藥系統,其他主流戰車砲幾乎清一色都是滑膛砲並採用裝藥、彈頭結合的設計;關於旋膛砲與分離式裝藥的優缺點在挑戰者戰車一文中便有所介紹,在此就不予贅述了。印度的爆炸研究發展實驗室(Explosive Research Development Laboratory;ERDL)正發展一種高效能發射藥,能增加阿瓊式的砲口初速;此外,印度也在為阿瓊式發展一種反直昇機砲彈。次武裝方面,阿瓊式配備一挺7.62mm同軸機槍(備彈3000發)與一挺12.7mm車長防空機槍(備彈1000發),砲塔兩側各有9具煙幕彈發射器。
衍生型
印度也將發展多種採用阿瓊式底盤的衍生型,包括裝甲回收車、裝甲架橋車、戰鬥工兵車、防空飛彈發射車、砲兵觀測車等。此外,印度也以阿瓊的技術推出EX戰車,將阿瓊式的砲塔整合於改良後的T-72底盤上,此底盤配備輔助動力系統,能在發動機關機時提供車上各系統所需的電力;明顯地,EX戰車是希望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利用阿瓊式的科技。此外,印度 也與南非丹尼爾(Denel),將南非T-6 155mm 52倍徑自走砲塔(修改自G-6)安裝在阿瓊式的底盤上,成為神力士(Bhim)自走砲,編制乘員五人,戰鬥重量56.4ton,砲彈攜行量50發,配備自動裝填系統,爆發射速20秒內三發,高射速每分鐘8發,持續射速每分鐘3發,最大射程達40km(ER彈藥)、52.5km(VLAP彈藥)。除了T-6之外,印度也曾評估英國AS-90的砲塔。
「白象」的命運
阿瓊式戰車的研發過程極為坎坷,遇到許多重大難關,而且時程完全脫序。印度陸軍本來希望阿瓊式在1985年就能服役,孰料最後竟然延誤了 這麼久!印度對此阿瓊式可真是心急如焚,有如望穿秋水。對於阿瓊式漫長的研發過程,印度陸軍形容為「漫長的傳說」(A long saga)。不過印度在阿瓊式日漸「錢坑化」之際依舊面不改色,繼續挹注大量資金與時間,不知是出於「堅毅不搖」還是「猶豫不決」。經過如此漫長艱苦的奮戰後,印度陸軍只訂購124輛,與印度陸軍龐大的戰車換裝需求(印度現有T-55、T-72、勝利式戰車共2000輛左右,預計在2015年前需要1500輛新戰車,在2010年前後需生產600輛新戰車)以及投注在研發過程中的龐大資源心血完全不成比例,因此這筆訂單完全是給研發單位以及印度國民有個交代,意思意思。直到進入21世紀,阿瓊式 還是有許多問題遲遲無法克服,印度陸軍自然不敢貿然全面換裝。
由於巴基斯坦以技術生產方式生產哈立德(Al Khlid)戰車,並向烏克蘭採購T-80UT,因此印度在2000年也向俄羅斯訂購首批124輛T-90S,並陸續將總數追加至300輛左右,而此舉嚴重地威脅了阿瓊式的前途。印度採購T-90的動機一方面是打算制衡巴基斯坦採購T-80U的舉動,二來恐怕也是反應對阿瓊式的疑慮 (阿瓊式的種種問題到2000年代還是無法徹底解決!)。T-90的性能與阿瓊相當,但重量較輕,更重要的是成本只有後者的六成。根據詹氏年鑑報導,印度陸軍在2002年宣佈放棄阿瓊式,全面採用T-90;由於此時第一批124輛阿瓊式已經付諸生產,並完成了不少底盤,印度陸軍當時打算將之作為神力士自走砲的底盤,但由於南非T-6砲塔索價甚高,雙方談判未果。另外,即便是T-90在印度也非一帆風順,其射控系統無法適應印度的溼熱氣候,導致故障頻仍。對此俄羅斯的解決辦法是換裝新型空調環控系統,但仍必須拆除部分精密電子系統,而且又要求印度方面自行負擔研發費用,導致雙方僵持不下。隨後,傳出印度政府讓阿瓊的研發計畫復活,到2006年10月初又被印度政府正式喊停,但同一時間印度國防部卻宣稱該計畫繼續執行 ,並在2007年3月31日宣布支付首批124輛阿瓊式戰車所需1760億盧比經費中的1270.82億;此外,印度國防相關單位也在同時期表示阿瓊式戰車的生產線已經準備妥當。在2007年初,14輛阿瓊式戰車參與印度裝甲部隊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這是阿瓊式移交印度陸軍後首度參與實彈演習。在這段期間,阿瓊又遇到了液壓懸吊系統的筏門失效、發動機出狀況等技術問題,不過都逐一排除;其中,發動機問題經過德國MTU原廠檢查後,發現是發動機的空氣過濾器的過熱警告裝置有問題。在2007年12月10日,印度陸軍對其中兩輛阿瓊式戰車展開嚴格的最終測試工作,大有一試定江山、不成功便成仁的意味。
阿瓊式最終是否能順利邁入量產,還需要與印度陸軍T-90S等戰車進行一段時間的操作與評估。總之,與管理不彰的情況類似,印度相關決策的反覆與猶疑不定亦堪稱一絕,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空軍戰鬥機的研發/外購以及若干造艦決策上。阿瓊式的坎坷命運除了歸因於印度第一次從頭 整合研發現代化主力戰車、欠缺經驗與技術實力,以及印度炎熱氣候這種不可抗因素之外,印度國防工業一向惡名昭彰的差勁管理、整合能力恐怕 也要負很大的責任,此外對於組件來源多樣化的堅持也過了頭。從「A long saga」變成「A Big Joke」,阿瓊式戰車的血淋淋教訓對於任何企圖自食其力主導發展國防產業的國家而言,不輒是一大警惕。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IL5578
子爵 | 2008-8-4 01:28:47

殺人兵器~~~~~~~~~!!!:call: :call:
引言 使用道具
bgm
勳爵士 | 2009-6-5 21:51:01

自主研發武器  不是花大錢落得血本無歸  不然就是雞肋  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呀
引言 使用道具
zeus100
準男爵 | 2009-6-7 16:33:58

印度陸軍對阿瓊坦克的評價不高,在樣車鑒定報告中指出:“試驗結果表明,阿瓊坦克在設計和性能方面不能滿足用戶的驗收條件”,“最糟糕的是發現設計阿瓊坦克時未考慮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養性”。報告中提出的主要具體問題是:
  (1)炮塔和車體設計不適于順利、安全地操作,例如駕駛員開窗駕駛時,炮塔轉動會碰到頭部;火炮處于正前方向時,駕駛員無法出入駕駛艙。
  (2)火控系統的部件既未做到壹體化,又缺乏相互配合。
  (3)炮彈裝填速度慢得無法接受,例如裝待發射彈壹發需15s,裝非待發射彈的時間更長。
  (4)裝填炮彈時火炮必須調到一定仰角,否則無法裝彈。
  (5)高射機槍由裝填手在車外操作,操作高射機槍與裝炮彈不能同時進行。
  (6)炮塔中只有3發待發射彈,陸軍要求至少有12發待發射彈。
  (7)樣車炮塔結構不合理,容易卡彈。
  (8)樣車重達52∼60t,比原計劃的45t增加太大,嚴重影響坦克的機動性並造成鐵路運輸困難和超過橋梁安全通過標准。
  (9)乘員工作環境對發揮乘員最佳效能不利,例如座椅調節量小、坐著不舒服、乘員不易接近操縱設備。
  總之,樣車試驗結果不能斷定該坦克可以有效地執行戰鬥任務。


印度還是老老實實買坦克吧...
引言 使用道具
lukeluke
男爵 | 2009-6-8 23:44:10

拜托!阿琼战车已然列装了,那花团锦簇的战车阿,就像湿婆神的小老婆,高大肥硕,官兵们开着这仅供训练的战车,汗流浃背地爬行在炎热的西部沙漠里。。。
引言 使用道具
xianggan93
準男爵 | 2009-6-9 03:34:38

我有一辆就好咯~哈哈~
引言 使用道具
yangyu_zx
騎士 | 2009-6-9 18:50:17

我有一辆就好咯~哈哈~
xianggan93 發表於 2009-6-9 03:34



那你就惨了...
引言 使用道具
get0704
大公爵 | 2009-6-10 09:20:03

謝謝大大無私分享...
辛苦嚕!!!
{:3_307:}{:3_307:}{:3_307:}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