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512 | 回覆: 4 | 跳轉到指定樓層
泰山a
男爵 | 2008-5-13 23:27:47




[ 本帖最後由 泰山a 於 2008-5-14 00:14 編輯 ]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泰山a
男爵 | 2008-5-14 00:22:24





珍寶島自古是我領土




  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在烏蘇裡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0.74平方公裡。該島北端原與中國大陸相連,由於江水的長期衝刷,1915年才與中國大陸分離,形成江中小島,至今在枯水期間仍與中國江岸相連,人們可徒步上島。當地中國居民祖祖輩輩都在珍寶島生產和捕魚。上世紀初,中國漁民張蓋和臧蓋年等老人上島建房、捕魚和種菜,因此又稱“張蓋島”和“翁島”。1928年起,中國居民陳遠進與其兒子常住島上。1945年以前,珍寶島歸虎林縣公司村管轄,後來歸虎頭區管轄。這個地區一直有中國邊防部隊巡邏。



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蘇方入侵珍寶島16次,傷我軍民。1967年11月底至1968年1月5日,中國邊民在珍寶島北面不遠的七裡沁島冰上捕魚,蘇軍上前干涉,我邊防部隊聞訊趕來保護邊民。蘇軍拳打棍擊我方軍民和鳴槍威脅,我方也以棍棒進行還擊,我方傷100多人,蘇軍傷10人左右。1968年1月5日,蘇軍又出動裝甲車在七裡沁島衝撞中國邊民,撞死、壓死中國邊民5人。




七裡沁島流血事件發生後,中央軍委提出“做好軍事上配合外交鬥爭”的准備。並強調:只有蘇方開槍打死打傷我方人員時,我邊防部隊才可以開槍自衛還擊。1969年3月2日凌晨,我軍上珍寶島待命,如蘇方武力干涉我方巡邏,將視情況給予支援。於洪東當時是排長,上島待命就有他率領的排,珍寶島戰鬥英雄於慶陽就是這個排的戰士。



3月2日的珍寶島戰鬥是中蘇兩國之間的第一次邊境戰鬥。前蘇聯軍人的文章在回憶這場戰鬥時說:當蘇軍接近珍寶島時,“……突然,他們遭到(中方)正面機槍掃射,左岸(中方)火炮和迫擊炮一齊開火,斯特列利尼科夫和拉伯維奇率領的兩個小組全部陣亡……”這顯然是說,中國打響了珍寶島戰鬥第一槍。而中國國內當時所有關於珍寶島戰鬥“第一槍”的報道,對當時“第一槍”的細節都沒說清楚。




據於洪東回憶,實際情況是這樣的:3月2日8時40分,邊防站站長孫玉國帶領巡邏組上島,蘇軍也派出70余名軍人分兩路上島,一路直撲孫玉國巡邏組,另一路卻從島側悄悄向孫玉國巡邏組身後迂回,欲成合圍之勢。9時許,迂回的蘇軍突然遇到在島上待命的我軍,立即開了槍,我方幾名軍人中彈倒地。我軍見蘇軍先開了槍,才開槍還擊。正在向蘇軍口頭抗議的孫玉國聽到槍聲,知道戰鬥已經打響,立即率隊參加戰鬥。對面蘇軍的“瘸子上尉”聽到槍聲後正要拔槍,被手疾眼快的我軍戰士開槍擊斃。




後來得知,此時遠東蘇軍指揮機構已下令:驅趕中國“越境”人員在必要時可以開槍。由此可見,蘇軍先開槍不是偶然的。而前蘇聯政府在後來的聲明中也把中方的反擊歪曲為已有准備的“突然開火”和伏擊,根本不符合事實。




列昂諾夫上校是怎麼死的?




  珍寶島戰鬥後,前蘇聯國內曾大肆宣傳兩個“英雄”:在珍寶島戰鬥中被打死的“瘸子上尉”和列昂諾夫上校。列昂諾夫上校是珍寶島戰鬥的蘇軍前線指揮官,據前蘇聯軍人文章回憶:列昂諾夫上校是身先士卒,坐在坦克裡衝鋒,坦克被炸毀後,他從坦克裡爬出來,被我方狙擊手擊中身亡。我國國內也大多這樣報道,並且都說是於洪東擊斃的。







於洪東卻說:列昂諾夫上校不是他打死的。他打死的是個上尉。1969年3月15日9時46分,珍寶島第二次戰鬥打響。一輛蘇軍坦克駛入我方雷區被炸毀,於洪東帶領戰士衝上去,看見炸毀的坦克底下有一堆黑乎乎的東西,於洪東起先以為是堆蓋坦克的帆布,就沒在意。等衝到跟前,才發現是個蘇聯軍人正在拉槍栓,於洪東手起一槍,將其擊斃。戰後我方打掃戰場時才發現,這個蘇軍穿的是上尉軍銜的軍服。戰後我方將這具屍體交還給蘇方,卻不知怎麼變成了上校。



後來於洪東和戰友們分析:3月15日的戰鬥中,蘇軍猛烈炮擊我國邊防部隊的前沿陣地,並再次入侵珍寶島。我方以炮火回擊,並對被判斷為蘇軍前線指揮所等重要軍事目標進行了打擊。列昂諾夫上校作為前線指揮官,如果真是在珍寶島戰鬥中死的,此時很可能就在這個指揮所,被同時炸死.

[ 本帖最後由 泰山a 於 2008-5-14 01:19 編輯 ]
引言 使用道具
泰山a
男爵 | 2008-5-14 01:20:24

1969年1月以後,因蘇軍在珍寶島上一再使用武力,中國方面開始考慮采取自衛反擊措施。1月25日黑龍江省軍區提出了在珍寶島地區反干涉鬥爭的方案,設想以3個連兵力參加,以一部兵力上島潛伏,如蘇方以武力強行干涉我巡邏分隊執行任務,潛伏分隊視情況給予支援。沈陽軍區基本同意這一方案,但認為島上氣候寒冷,不宜潛伏。




進入2月份以後,珍寶島上形勢更加緊張,2月7日出現了蘇軍鳴槍的嚴重事件後,中央軍委認為下一階段會有新鬥爭,並作了進一步指示。總參謀部、外交部都同意了黑龍江省軍區的方案,並要求要嚴格遵守針鋒相對、後發制人和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既不示弱,又不主動惹事。當時邊防鬥爭仍由中共中央、毛澤東親自掌握,總的精神是進行以政治鬥爭為主的邊防鬥爭,又要准備好以重點進行自衛還擊鬥爭為後盾,還同意選擇珍寶島作為還擊的重點。



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總參和沈陽軍區都下達了指示,並抽調了精干的小分隊,准備對付蘇軍的入侵和挑釁。黑龍江省軍區決定,在靠近珍寶島的公司邊防站(因當地的公司亮子村而得名)成立“公司臨時指揮所”。遵照中央軍委、總參指示的鬥爭原則,沈陽軍區確定了在珍寶島地區進行邊防鬥爭的新方式。中央軍委、沈陽軍區還規定,自衛還擊嚴格限制在主航道中心線我國一側,要行動迅速,不糾纏、不戀戰,取得勝利後立即撤至有利地區。沈陽軍區還規定,由肖全夫副司令員率領工作組前往虎(林)饒(河)方向指導戰備工作,並成立虎饒前指,由肖全夫、李少元統一指揮。這樣,珍寶島地區抗擊蘇軍入侵的鬥爭有了中央軍委和沈陽軍區的指揮,並有了比較充分的准備。從這一階段中國方面的邊防部隊、省軍區、大軍區、總部機關和中央軍委的指示部署看,對珍寶島地區進行自衛反擊確實進行了比較細致的安排。但是客觀地講,這些安排還是防御性的,如果蘇聯邊防軍人不對中國邊防人員使用武力,後來那種流血的戰鬥是不會發生的。




3月2日虎饒前指決定再次派出部隊登上珍寶島巡邏,並向珍寶島地區中國一側岸上派出2個步兵連、4個偵察排、1個無後座力炮排和1個重機槍排,秘密掩護巡邏分隊,遇到情況時即准備采取行動。




根據虎饒前指的部署,3月2日上午8時40分,公司邊防站派出30人分兩組登珍寶島巡邏。由公司邊防站站長孫玉國帶領的第一巡邏組上島之後,很快被對面蘇軍發現,僅10分鐘後蘇軍即由下米海洛夫卡、庫列比亞克依內兩個邊防哨所派出70余人,分乘2輛裝甲車、1輛敞篷卡車、1輛指揮車向珍寶島駛來。蘇軍上島後以兩路向中國第一巡邏組進逼,並形成合圍態勢。




過去蘇軍上島干涉中國邊防人員巡邏時,一般是肩背槍,手持棍棒,大都不戴鋼盔。而3月2日上島的蘇軍人員都頭戴鋼盔,手持衝鋒槍,保持著隨時可以投入戰鬥的姿態。據後來得到的消息,遠東蘇軍指揮機構這時已下令,指示驅趕中國“越境”人員在必要時可以開槍。




蘇軍上島並擺成戰鬥隊形後,即阻止中國邊防人員巡邏,要中國邊防人員退回。中國巡邏人員則根據上級精神,要求蘇軍退出珍寶島,蘇聯邊防軍毫不理睬,繼續進逼,雙方處於荷槍實彈對峙的嚴峻氣氛之下。




在這一關頭,原先未被蘇軍發現的中國邊防分隊第二巡邏組從側翼穿插出現,擋住蘇軍迂回分隊。蘇軍突然發現中國軍隊已有准備,便表現慌亂並在倉促間首先開槍,於是珍寶島戰鬥於9時17分打响.



蘇軍向中國邊防第一巡邏組開槍時,中國邊防人員還未展開,當即傷亡6人,其余人員馬上予以還擊。此時第二巡邏組正與蘇軍伊萬上尉率領的7人相遇,聽到槍聲後班長周登國下令開火,擊斃了當面蘇軍7人。在珍寶島中國一側江岸上隱蔽待命的部隊,也奉命投入戰鬥。中國軍人經頑強奮戰和連續衝擊,終於消滅了在島上叢林中的大部蘇軍人員。當時蘇軍2輛裝甲車不斷向中國邊防軍人開火,虎饒前指命令岸上的炮火向蘇軍裝甲車還擊,當即擊毀裝甲車1輛、指揮車1輛和卡車1輛。在中國邊防部隊的打擊下,島上剩余的10余名蘇軍人員退到江面上,乘另一輛裝甲車撤回蘇境。戰鬥至10時30分結束。




在3月2日的戰鬥中,中方參戰人員估計蘇聯邊防軍死傷共60余人(據蘇聯官方公布的數字蘇軍死亡31人)。中國軍人陣亡17人,負傷35人,並有1名通訊員失蹤。中國邊防部隊在戰鬥結束後即帶著傷亡人員從島上撤回,蘇聯邊防軍隨後派人登島,將蘇方傷亡人員運回己方一側。




3月2日的珍寶島戰鬥,是中蘇兩國之間的第一次邊境戰鬥。蘇聯方面在同年3月29日的政府聲明和後來發布的消息中,都把中國方面的反擊歪曲為已有准備的“突然開火”和伏擊,這不合乎事實。從純軍事的角度看,這次衝突對中方來說只是一次雖已有准備卻不由自己掌握主動的遭遇戰鬥。




從中蘇兩國關系的大局看,這次流血武裝衝突的出現,大大傷害了原先十分友好的兩個國家的感情。蘇聯領導人從其長期對鄰國所持的傲慢的沙文主義態度出發,決定以軍事力量來擴大事端,使兩國邊界的武裝衝突又繼續擴大。




3月2日珍寶島戰鬥結束後,蘇聯軍隊在遠東方向進入了臨戰戒備狀態。蘇軍多次派出配備有裝甲車的武裝部隊越過烏蘇裡江上封凍的冰面,於3月4日、5日、7日、10日、11日、12日和14日登上珍寶島。中央軍委在珍寶島戰鬥結束後要求當地部隊以不示弱的態度繼續上島巡邏,中方部隊幾次上島都未與蘇軍遭遇,所以沒有發生衝突。這一時期中國方面根據情況判斷,對面蘇軍已調來1個摩托化步兵團和大批炮兵。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沈陽軍區決定加強邊防部隊的力量,特別著重准備在珍寶島和七裡沁島進行反擊入侵的准備。軍區前指的作戰計劃是,若蘇軍向一島進犯則一島打,若向兩島進犯則兩島一齊打。




當時在兩國發生衝突的珍寶島地區,雙方兵力相差不多,然而中國軍隊只有徒步的步兵和部分炮、工兵,既無坦克、裝甲車也無空軍支援;蘇軍步兵則全部摩托化,不僅有占優勢的炮兵,還有大量坦克、裝甲車及空軍飛機和直升機可直接用於支援作戰,因而在技術裝備、火力上居於絕對優勢。盡管中國方面的軍力在邊境衝突地區處於劣勢,但是中共中央、毛澤東進行邊防鬥爭的決心卻堅定不移。當時“九大”即將召開,根據中共中央的安排,全國開展了聲討“蘇修”入侵的群眾性示威活動,參加者據當時宣稱有1.5億人以上。中蘇邊境、中蒙邊界附近的人民解放軍部隊和民兵,也進入了戰備狀態。



鑒於蘇軍裝甲車輛不斷進入珍寶島活動,3月14日深夜中國軍隊派出1個步兵班進入珍寶島警戒,掩護工兵在烏蘇裡江的江叉上埋設反坦克地雷。3月15日4時,蘇軍裝甲車6輛乘天亮前的黑暗掩護步兵60余人進入珍寶島北端,潛伏在叢林中,有偷襲中國登島部隊的跡像。這一情況被中國部隊發現後,經上級決定,中國邊防部隊再次進行了自衛反擊,雙方就此於3月15日進行了一場更為激烈的戰鬥。





3月15日早晨,虎饒前指命令第23軍第73師217團1營營長冷鵬飛率領一個排、邊防站站長孫玉國率領一個班於7時40分登上珍寶島。部隊上島後,即於8時2分與島上的蘇軍潛伏人員發生火力接觸。激戰一個多小時後,蘇軍的裝甲車和步兵撤回對岸,第一次戰鬥結束。




當天9時46分,蘇聯空軍以3架飛機向珍寶島地區俯衝,進行威脅,隨即蘇軍又以坦克6輛、裝甲車5輛分兩路向珍寶島上的中國軍隊實施攻擊,並以4輛坦克沿著冰面向珍寶島南側江叉運動,企圖從後方迂回攻擊島上的中國軍隊。這時中國軍隊的一個無後座力炮班剛剛登島,迅即在江邊架炮向蘇軍坦克射擊。蘇軍坦克遭射擊後隊形混亂,1輛坦克駛入雷區被炸毀,其余3輛慌忙逃回對岸。11時以後,中國守島分隊在岸上掩護分隊的火力支援下,頑強抗擊蘇軍的衝擊。然而中國軍隊使用的75毫米無後座力炮和40毫米火箭筒都系四十年代設計,破甲能力低,因而只擊毀裝甲車2輛,未能擊毀坦克。戰鬥中營長冷鵬飛負傷,孫玉國接替指揮。蘇軍在遭到頑強抵抗後,於中午12時以後撤回己岸,第二次戰鬥就此結束。




當天下午12時50分,蘇軍又以大口徑火炮、坦克炮向珍寶島及江岸中國一側的防御陣地、公司邊防站和後方橋梁猛烈射擊,火力正面達10公裡,縱深達7公裡。在持續2小時的炮擊後,15時13分,蘇軍又出動坦克10輛、裝甲車14輛和步兵約100人,向珍寶島上發起第三次攻擊。島上的中國邊防分隊以近戰開火的方式,用無後座力炮、火箭筒在幾十米、十幾米的距離上開火,一再打退了蘇軍的衝擊。15時30分以後,在中國江岸一側的中國炮兵群加入戰鬥,以火力急襲給島上蘇軍和蘇方岸上的指揮機構以突然打擊,擊斃了蘇軍指揮官上校邊防總隊長列昂諾夫。下午17時以後,天色轉黑,蘇軍從珍寶島上全部撤出,第三次戰鬥也就此結束。







1969年3月15日珍寶島上的戰鬥,是中蘇邊界衝突中最激烈的一次戰鬥。當天蘇軍共出動坦克、裝甲車50輛以上,向中國領土發炮1萬多發,並出動了飛機36架次(未投彈)。中國方面僅以步兵和炮兵協同,以頑強的戰鬥精神,打退了蘇軍三次攻擊,共擊毀坦克2輛、裝甲車7輛,估計蘇軍死傷在140人左右(其中死亡約60人)。中國方面在當天的戰鬥中表現出較高的戰鬥技巧,傷亡僅有39人(亡12人,傷27人)。




3月16日蘇軍出動人員和車輛登上珍寶島,拖回前一天戰鬥中遺棄在島上的屍體和被擊毀的車輛。17日,蘇聯邊防軍再次出動坦克5輛、步兵70余人,在炮火掩護下又進入珍寶島,在島上大量埋設防步兵地雷,並企圖將珍寶島和中國江岸之間江叉上被地雷炸毀的T62坦克拖回。中國江岸一側的炮兵群猛烈開火後,蘇軍急忙從島上撤走。後來,蘇軍向這輛坦克發射大量炮彈,企圖將其炸毀。然而蘇軍的炮彈落到這輛坦克周圍後,即將冰面炸裂,坦克沉入江中。5月2日中國海軍潛水員和黑龍江省有關部門在民兵配合下將這輛坦克撈出,以後送往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





通過3月2日、3月15日和3月17日的戰鬥,中國邊防部隊擊毀蘇軍坦克、裝甲車共17輛,估計斃傷蘇軍人員約250人(據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報道的數字,蘇軍在邊界衝突中死58人,傷94人)。蘇軍因其進攻被打退,加上島上已大量布雷,即不再進入珍寶島。中國軍隊為保證日後上岸巡邏的安全,派出工兵上島進行了排雷作業。因珍寶島面積很小,全島又都在中蘇雙方高地的目視範圍之內,夏季洪水季節島上多數地區又有積水,從軍事角度看難以在島上駐兵。因此,中國邊防部隊此後也只是間或派人前往該島巡邏。




珍寶島戰鬥結束後,由於當時的政治氣候,對於這次作戰的某些總結仍偏重於“突出政治”。邊防站站長孫玉國臨時被加補為中共九大代表,並在大會上作為解放軍代表做了發言。毛澤東在4月14日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講話時,對珍寶島戰鬥一事說:這次仗是孫玉國指揮的。沒有打過仗,也可以打仗。我們一沒有用飛機,二沒有用坦克、裝甲車,三沒有指揮車,打了9個小時,敵人三次衝鋒,都被我們打垮了。我們不是不要飛機、坦克、裝甲車,但主要靠勇敢。要破除迷信,這次珍寶島就破除了迷信。






珍寶島事件發生後,中國政府向蘇聯政府提出了嚴正抗議,蘇聯政府也向中方抗議。不過中國方面的堅決鬥爭,也使過去慣於對鄰國和“兄弟國家”使用高壓政策的蘇聯領導人感到處境不利,於是開始試探采取一些緩和措施。3月21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向中國方面提出,希望能和中國領導人通電話。3月22日中國政府立即用外交備忘錄回答說:“從當前中蘇兩國關系來說,通過電話的方式進行聯系,已不適用。如果蘇聯政府有什麼話要說,請通過外交途徑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3月29日蘇聯政府發表聲明,一方面聲稱,中國侵犯了蘇聯的“達曼斯基島”並已被“擊退”,一面又表示願意同中國恢復“協商”。當時正值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際,中共中央、毛澤東在對蘇政策方面未考慮做新的調整,因而對蘇聯的談判建議較長時間未予以答復。與此同時,蘇聯大量增派軍隊到遠東方向,並對中國進行戰爭威脅,中共中央、毛澤東也不願意在武力威脅之下接受談判。




對於珍寶島上的武裝衝突,蘇聯領導層反應十分強烈。蘇聯軍方的《紅星報》上居然公開炫耀其核武器的威力,聲稱要以核武器給“現代冒險家”以摧毀性打擊。據曾任蘇聯派駐聯合國任副秘書長的高級外交官舍甫琴科後來在回憶錄中記述:“參加政治局討論的一位外交部的同事告訴我,國防部長安德烈·格列奇科元帥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的計劃。他主張無限制地使用西方稱為‘巨型炸彈’的幾百萬噸級的炸彈。“有若干因素使政治局沒有同意進攻中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無疑是它被警告說,美國將會大力進行阻遏。這是美國可能打算同中國改善關系的最早跡像之一。了解到這一點使政治局激動的情緒冷靜了下來,而且加強了勃列日涅夫的中間派立場,即不進攻中國,但是在邊境派駐大量裝備有核武器的部隊來顯示蘇聯的實力。”




  針對蘇聯方面的嚴重威脅,毛澤東於4月28日在中國共產黨九屆一中全會上提出“要准備打仗”。九大以後,人民解放軍增編了許多新部隊,地方上也大力加強武裝民兵,許多企業轉向軍工生產,國民經濟開始轉向臨戰狀態,大批工廠轉入交通閉塞的山區、三線,實行“山、散、洞”的配置。在六十年代中期,中國領導人就曾對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作出了較高的估計,這時更立足於“大打、早打、打核戰爭”。這一時期蘇聯領導人緊急向中蘇邊界調運了大批軍隊,因只有一條西伯利亞鐵路作為運輸干線,該線在1969年夏天竟一度停止客運只供軍運。80年代中期以後,蘇聯方面公開發表的許多歷史研究著述也批評這一段時間的蘇聯領導人對邊界事件作出了過度的反應。從當時中蘇兩國的綜合國力對比來看,中國比蘇聯弱得多。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對中國實行武力威脅,引起中國方面更高的戰爭警覺也是不足為奇的。

[ 本帖最後由 泰山a 於 2008-5-14 01:25 編輯 ]
引言 使用道具
pcfantasy
子爵 | 2008-5-14 12:52:11

很好,這也是我們中國人抗擊外敵的事跡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5-14 20:22:24

向勇於守土的共軍致敬!可惜只搶回了彈丸之地!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