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1600 | 回覆: 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dsj525
王室 | 2013-8-3 14:55:37

《六祖壇經》中,有個描述五祖寺武僧惠明請六祖惠能為其說法的段落,閱之令人心神為之一震。

原文為:「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心中悸動之處,在於領悟!原來,每個人本來的真實面目,就是純淨無垢、清明無別的。只是眾多慾念,誘人沈浸其中;繁華世間,令人流連忘返。才慢慢地,背起了因果包袱,遮蔽了本來面目。

或許,人潛在想提升自己的念頭,即是源自於想撥雲見日,找回那個糾結在花花世界中的純淨靈魂。無奈,盤根錯節的因果脈絡,剪不斷、理還亂;縱容慾望的歡愉享樂,深陷易、回頭難。

人生是一段段不停修鍊與提升自我的歷程,而在許許多多找回純淨本我的方法中,「擔任主管」,是個挺值得推薦的法門。

因為擔任主管,得迫使自己將心思由原本的自我中心思維,移轉至團隊成員身上。為了提升團隊績效,不得不協助他人成長與成功。在利己至利他的轉折中,跳脫原聚焦於個人的狹窄心思,抽離到較寬廣、較高遠的視野與角度。

唐太宗曾言:「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主管在領導團隊的過程中,得不斷修正管理模式,故領導人需練就「Outside in」的自我觀照能力,察覺心境、情緒與舉措。部屬則宛如一面面銅鏡般,藉由與部屬互動時,所觀察到的問題或獲致的回饋,映照出自己的缺點,再設法調整改進。

此外,公允的領導風格,才能讓部屬心服跟隨。因此,主管得審視自己的為人處事,是否有偏頗之處,儘量做到相對公正與客觀。藉此,亦能體察自我的偏見、執著與分別心,從而層層剝去習氣、屏除偏執。

想成為一個優異的領導者,主管得不斷自我提升,才能帶動團隊績效。而在思維由利己轉為利他、不計較得失、隨時觀照反省、學習中立客觀的過程中,逐步朝向「無我」、「無所得」、「無分別」的境界靠近,也就更趨近於自己原本的清淨本性。

東北老師於《腳下光明》一書中道:「當你什麼都不是,你就有是一切的可能。當你什麼都不得,一切法界都由自心顯現。當你的心如不動,不再奔波流浪時,你就遍一切處。」

看來,當丟掉包袱、倒掉成見、屏除差別,讓自己從「有」進入「無」的境地後,反擁有更多無限發想的可能、自由揮灑的彈性、清晰無礙的思路與沈穩自若的安定感。

當然,要達到真正「無我」、「無所得」、「無分別」的境界著實不易。但對於承擔成噸績效壓力、具成堆問題待解、有成綑決策待決的主管而言,只要逐日淬鍊修為,逐步趨近清淨本性,即能逐漸開啟無上智慧,展現高動能的創新力、高敏銳的問題洞悉力與高果敢的決斷力。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幻劍小道 + 8 + 8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頭像被屏蔽
49613073
子爵 | 2013-8-3 23:09:59
受到警告

提示: 該篇被管理員或版主屏蔽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