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5-17 21:51:29

  清代的威远将军炮,是在中国古代火炮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大口径短管炮,具有很大的威力。
  
  火炮是人类创制的一种具有大规模杀伤效力的兵器。战争中能够有效地摧毁敌军众多的战斗工具和大规模的军事设施,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突火枪示意图
  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军队就广泛使用各种竹制、纸制的管形喷射器--火筒和火枪。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又进一步创制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为火炮的发明奠定了技术基础。元代初年,中国有了金属制的手铳,虽然形体较小,但已是火炮的雏形,经历了元代末年和明代初年的激烈战争。火炮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小型铜火炮被广泛地用于水陆作战中。明初还有了直膛铜炮。青铜炮质地坚韧不易爆裂,且熔点低较易铸造,但其造价高昂。从明洪武年间开始,较大型的火炮就改用铁铸造了。公元1335年(元至元十五年),朱元璋驻和州时,焦玉进献了几十支火龙枪,试枪时,"势若飞龙,洞穿层革",威力很大。朱元璋见此十分高兴,觉得军中如果装备这样的火器,"取天下如反掌",于是下令"功成当封大将军"。从此火炮有了正式封号。明王朝成立后,中央设立神机营,把各种兵器统称为神器,封各种火炮为将军,分别冠以"神铳"、"神威"、"火龙"、"无敌"等名号,以显示火炮的巨大威力和人们对它的崇拜,每年春秋,还"遣官祀之",以示隆崇。14世纪末期,中国的火炮制造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到了清朝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其中以御制铜质威远将军炮为好。清廷也授予火炮各种将军封号,每年秋季,派大臣至卢沟桥致祭。
  



  清御制威远将军炮 点击上图看大图
  威远将军炮为一种大口径短身管的前装臼炮。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制造。铜质,重300千克。长690毫米,口径212毫米,前粗后敛,形如仰钟,两侧有耳,以4轮木质炮车承载,发射爆炸弹。炮身铭满汉两种文字:"大清康熙二十九年景山内御制威远将军,总管监造御前一等侍卫海青,监造官员外郎勒理,笔帖式巴格,匠役伊帮政、李文德。"炮膛明显分为前膛和药室两部分,前膛深375毫米,药室深160毫米,直径100毫米。用时先将火药装入药室,间以木,加土寸许,然后将炮弹放入前膛,弹外用火药填实,再隔一层湿土,最后用腊封炮口。发射时,先从炮口点燃炮弹上引信,再速燃火门上引信,"炮发子出,迸裂四散,为用最烈"(《清会典·武备》)。火炮以装药量多少和炮尺高低数决定其射程和杀伤威力。该炮在康熙帝平定中国西北部噶尔丹叛乱和清军多次对敌作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威远将军炮现陈列在《古代战争馆》中。
  
  转自:走进军事博物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頭像被屏蔽
qq448185153
禁止發言 | 2013-11-8 17:43: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