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環保的展覽館
遠東環生方舟(FE EcoARK)是臺灣在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中的展覽館,也是全球第一棟由寶特瓶搭建的綠建築,其主要結構為竹子和回收鋼架,而原本使用磚塊水泥的部分,則是改成由152萬支回收寶特瓶製成的寶特磚。
寶特磚的透光性讓展館在白天能自然採光,造價是一般玻璃惟幕建築的四分之一,隔熱效果卻是4倍,接著再搭配外牆水幕、瀑布和噴霧系統設計,就能使室溫自然降低攝氏3到6度。更重要的是,它在花博展期結束後可以拆解,並拿到任何地方重新組裝。
另外,整個展館是以尖銳面來迎向東北季風,也有助於將氣流引入館內來汰換熱氣。


最環保的辦公大樓
法國一家工程技術公司建了一座自稱是全球最環保的建築。埃利斯大廈(Elithis Tower)位於法國東部的城市Dijon,高十層樓,佔地 54000平方呎,巨大的雙層玻璃窗能夠以最大限度吸收光線,即使是陰天也不必開燈。當然,辦公室使用的也是低消耗燈泡,當沒人在時還會自動停止供電。
大樓的屋頂使用太陽能板,外層的紅色金屬防護罩則能夠在夏季過濾陽光,保持室內的涼爽,而空調系統使用的也是雨水,雨水同時被拿來飲用和沖洗廁所。
埃利斯大廈每平方米一年消耗20千瓦電力,比法國的一般建築物少了20倍。它還是一座正能量建築,也就是産生的能源超過它消耗的能源。



最環保的奧運場館
去年位於英國的London Olympic Stadium奧運會主場館,其實是有史以來最環保的奧運場館,澳洲建築團隊Populous的Rod Sheard設計採用當地的工業廢棄物料,首先就減少75%的鋼鐵使用率。
同時,可拆卸式座椅也讓原本能容納八萬人的體育場,在奧運結束後可以縮減成兩萬五千人的場館,而拆下來的座椅又能成為其他建築的素材。
London Olympic Stadium雖然是棟臨時建築,卻擁有長久的綠能型態。



最環保的博物館
位於美國金門公園內的加州科學院博物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是世界最大獲得美國綠色建物委員會(Green Building Council))雙白金環保認證的建築物,全球至今只有70棟建築達到這個標準。
它的圓屋頂種植了9種當地植物,是舊金山最細長的本土植被區域,因為能吸收98%的雨水所以不需要灌溉。屋頂上還有7個配合當地風向設置的土墩,能讓涼爽的空氣進入室內循環。
當然,所有的結構鋼材都是再生資源,屋頂上也有太陽板,自然光還能到達室內90%的展示空間。



最環保的學校
Green School位於印度峇里島,是從小學到高中的國際學校,有兩百多個學生坐在沒有牆壁的教室中,學習如何融入大自然並且永續生活。
這個八公頃的校園建築都是用印尼竹、阿蘭德草和傳統的土牆與泥磚建造,書桌椅及許多教具也是以竹材製作。校內有八成電力來自德國人捐贈的太陽能板,至於其他兩成則是依靠學生和老師們的大小便,在這裡有將排泄物分解成燃料發電的裝置。
學生們必須種植自己要吃的食物,因為是有機種植,所以不必沖洗農藥而能省下大量的水。在Green School的外圍,也已經有人蓋起了綠社區。






文章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