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ccookie72tw
王爵 | 2013-9-28 18:44:58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如果把重點放在該責怪誰,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如何改善孩子的行為,這是讓理智斷線的元凶。」

這句話真是太棒了!

我常見到的模式,常常是發生了一件不好的事,大人責怪,孩子反抗或生悶氣,大人又因為孩子的態度問題不高興,然後進行處罰。

至於,「如何改善行為」這件事,有時候根本就沒討論,或者,放在最後簡單討論了事。

急著執行處罰,這似乎是台灣教養孩子的模式中,很常見到的狀況。我倒是寧可多跟孩子們討論,如何改善,比較實際。

坦白說,討論如何改善行為,不只考驗孩子的智商,也考驗大人的能力。
這是最難的部分,最花時間的部分,但卻是最需要進行的部分。
再進一步談,說不定,我們在孩子的這個年紀,也可能沒能力處理某些困境。有時候,大人自己,也是這樣,根本不知道如何改善。

一直處罰,通常很難改善,因為問題沒解決。

孩子能改善,也就不需要處罰了。有時候,孩子做錯事本身,就是處罰。
我們大人的工作,是要指出來,讓孩子明確看到,他行為的後果為何,讓他明明白白地承擔。

這位醫生作者,觀念清楚、文筆佳。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位五個孩子的媽媽的育兒智慧。

---------------------------------------------------------

【伊麗莎.麥德哈斯】

如果用充滿憤怒、失望、批評、嘲弄、或負面的用字遣詞和孩子講話,甚至用「這是給你一個教訓」的口吻說話,那你是在火上加油,而不是在幫孩子做建設性的反省思考!

「邏輯結果」是教導孩子時的主要工具,不過「非對抗性詞句」也一樣重要。

不論你是父母、教師、保姆或是常與孩子互動的成年人,都可以使用以下的七種方法來鼓勵孩子反省自己的問題行為、招致的後果、如何避免犯同樣錯誤及找出更好的替代行為。

有限的選擇

孩子們應該擁有相當多自己做決定的機會,而且越早開始越好。如果失去這種重要的機會,長大後如何成為好的決策者呢? 每次你給孩子一個做決定的機會,等於是在告訴他:你對他有信心,相信他有能力靠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提供「有限的選擇」更是特別有效的訓練法!給孩子二到三個選項,藉著給予孩子一部分他們追求的權力,就能避免更多的權力衝突。以下提供能鼓勵孩子們自我管理的三種有限選擇句型:

●如果/那麼:「各位同學,如果你們能在這堂課結束後就完成早上的作業,那麼我們就不必縮短下課的休息時間。」

●當/那麼:「當你梳好頭髮、穿上鞋子和夾克後,那麼大家就可以依計畫去看電影了。」

●這個或那個:「寶貝,吃早餐了,你想吃什麼? 想吃麥片還是奶奶最拿手的法式土司?」

在此有兩點要特別注意:

第一,不要讓有限的選擇變成賄賂或威脅,否則只會讓你提供的選項變成「外在的驅動力」,而不是「內在的驅動力」,唯有內在驅動力才能激勵孩子們為對的理由做對的事。

第二,確定你會願意接納孩子們的最後決定,否則整個鼓勵做決定的過程,會變成他們絞盡腦汁猜測你要什麼,而不是肯定自己的想法。

沒有偏見的言論

當孩子不符合期望時,我們用來表達自己想法的主觀話語,會激起孩子一連串的負面情緒反應。為了拯救自己受傷的自尊,孩子們有時會以言語回嗆,也或許會衝回房間、摔上房門,不過可能只有青春期才會有這種行為;其他時候他們可能會生悶氣然後覺得自己很爛,但他們最不可能做的事,就是反省自己的行為,然後想辦法修正。

當我們說出「沒有偏見的言論」時,就不會讓孩子們感覺受到攻擊,而且可以避免引起典型的負面反應,還可以刺激孩子們做出其他不同的行為反應,例如孩子們也許會想辦法不去做錯誤的行為、找出做正確選擇的理由;又或者孩子們其實已經有些不負責任的行為,此時我們沒有偏見的言論就可以幫助他們檢視不良行為帶來的後果,簡言之,沒偏見的言論能幫助孩子認識、減少或替換不良的行為模式,以下是相關範例:

●如果看到有個青少年公然亂丟垃圾,可以對他說:「不好意思,年輕人,我看到你掉了一個空杯子,那邊再過去一點有個垃圾筒哦。」和這種說法比較:「你知道在本州亂丟垃圾的罰金是兩百元嗎? 像你這樣在人行道上亂丟垃圾真的很粗魯又沒公德心!」

●如果小孩上學前還沒餵狗,你可以說:「我注意到『花生』還沒吃東西哦,而且你的校車再十分鐘就要來了。」
這句話不帶任何指責意味,只是提醒小孩注意自己拖拖拉拉的習性,然後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與這種說法比較:「我實在很討厭要一再提醒你每天早上餵狗的這件事,你真的很懶惰又健忘,要不是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你,那隻狗早就瘦成皮包骨,趕快去餵牠,不然我就把狗拖去動物收容所,讓他們另外找一個可以好好照顧這隻狗的小男生。」

這種話不會產生任何作用,只會讓孩子心生怨恨、焦慮和羞愧,我幾乎已經聽見孩子甩門的聲音了。

●如果你的兩個孫子正在一起畫畫,年長的孫女總是和妹妹吵架,你可以說:「看來瑞秋不喜歡人家從她手中搶走蠟筆。」與這種說法比較:「梅根,不要再這麼霸道! 妳要是再搶走瑞秋手上的蠟筆,我就把妳載回妳爸媽家。」

客觀說法

提供孩子們「客觀說法」是另一種不帶批評又鼓勵邏輯思考的技巧,有時孩子只是需要多一些額外的訊息,讓他們可以自我反省、更正自己的行為。

用和藹與公正的方式提供客觀資訊,就是在幫孩子獲得所需的能力,讓他們得以發自內心分析自己做的各種選擇;這也是一種非批評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啟動思考引擎,讓他們想起之前遺忘的規則,下面列出幾個例子:

●腳是屬於地板的,不屬於桌子。
●在我們班上,講話前要先舉手。
●沒有帶頭盔就去溜冰很不安全。

這種方法也能有效地再次強調規則、強化家庭認同,例如:

●我們家奉行誠實不說謊。
●解決爭端,我們動口不動手。
●這個家重視實現承諾。

不過,鬼靈精怪的孩子總是能讓事情有意料外的發展;記得有次我冷靜地宣布:「在我們家,我們用說的而不是伸手打人!」沒想到兒子立即對著妹妹飆髒話,我生氣地瞪兒子,他卻用無辜的臉孔和天使般的嗓音說:「可是,媽,我是用說的沒錯呀!」對某些孩子來說,我想我們的用字遣詞可能要再更清楚明白些。

用「我」代替「你」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如果把重點放在該責怪誰,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如何改善孩子的行為,這是讓理智斷線的元凶。你家小孩湯米捉著家裡那隻叫做毛毛的貓的尾巴,正準備將整罐指甲油倒在牠顫抖的身子上,你很難不做出這樣的反應:「這位先生,你在幹嘛?你這小孩怎麼這麼壞?
怎麼可以嚇一隻沒辦法抵抗的可憐貓咪?」
但是當大人伸手指責批評小孩時,孩子們會自然而然地頂嘴,藉口和謊言不自覺脫口而出,也或者孩子們心裡會蹦出自憐自艾的想法:「我要離家出走,讓他們後悔!」任何帶有指責意味的話語,都會讓孩子們不願意思索並改變自己的行為。

要避免說出責備的語句,可以用「我」來取代「你」,這種說話方式可以把焦點鎖定在「孩子錯誤行為所影響的對象」,而不是把重點放在「孩子犯的錯」以及「該承擔的罪名」。

想表達你的憤怒與挫折完全合理,畢竟溝通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讓其他人知道你為了什麼事感到煩心,不過還有更具建設性的方法,例如上一段令人崩潰的貓毛毛事件,你也許可以說:「你剛剛那樣捉毛毛,我真的很擔心,那很可能會讓牠嚴重受傷。」而不是憤慨地說:「我真的沒辦法留你一個人獨處! 看看你對毛毛做了什麼事? 牠已經快要崩潰啦!」再來看看其他例子:

●「看到有人對我煮的菜擺臉色,我真的很難過。」(注意到了嗎? 在這個句子中,我用「人」這個字而不是「你」,可以減少隱含在句子裡的對立意味,同時還能表達你的情緒。)

●「你沒經過允許就在教室走來走去,這樣我沒辦法上課,也很難集中精神,更讓我覺得我講的課很沒價值。」

●「沒有人感謝我提供的幫助,這讓我感覺很受傷。」

問問題

不管是什麼樣的指導孩童方式,最重要的教學工具就是「開放式提問」。不想要孩子腦袋裡的每個角落與縫隙長滿蜘蛛網,還有什麼是比丟一個問題給他更有用呢?

如果丟一個問題給孩子,就能啟動他腦袋裡的齒輪嘎嘎運轉,不難想像未來可以產生的連帶效應;用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孩子體驗思考過程,主要功能是在向孩子示範「如何問自己問題」。

現代社會的孩子處在一個被資訊洪流淹沒的環境,致使他們少有機會練習傾聽內心那個幫助他們分辨對錯、過濾真假、判別需要與想要之間差異的小小聲音。

因此,孩子們首先必須學習如何做健康的內在心靈對話,你給孩子的問題應該要像訓練器材,能訓練他們直到內心的小小聲音變得大聲且清晰,像是:

●「未經他人允許是不能借走他人的東西。
我們的規定是什麼?」孩子回答這個問題,代表他承認這個規定確實存在。
「我們為什麼有這條規定?」讓孩子回答問題,思考這條規定的背後原因。
「那麼你現在應該怎麼做?」讓孩子回答並思考該如何改正自己的行為、以及修正自己欠缺思考的行為。

極簡表達法

我們的解釋、長篇大論、哄勸、灌迷湯、談判、拜託、懇求、威脅、抱怨、嘮叨說的越多,他們聽到的越少,換句話說,孩子們變成「父母耳聾」、「長輩耳聾」、「老師耳聾」,其實本質上就是所謂的「大人耳聾」,一旦我們說出口的話徒勞無功,引導孩子的力量就跟著被迅速扼殺。

「極簡表達法」可以有效防止孩子出現「大人耳聾」,只要短短的一句話、清楚的臉部表情、或簡單的手勢動作,都比無窮無盡的叨叨絮絮更有力:

●奈森結束遊泳課回家後,把濕毛巾隨手丟在地板上,你可以指著毛巾說:「奈森,你的毛巾!」

●珍妮佛忙著與同學聊天,沒有仔細聽上課前的晨間宣導報告,你可以叫她的名字,然後將食指放在嘴唇上,提醒她保持安靜。

幽默

「逗他人開心」是相當強而有力的武器,雖然它沒辦法維護世界和平、或是幫助兒童脫離貧窮,但確實可以化解大人與小孩間的紛爭,避免衝突擴大。

例如,當兩個兒子開始怪罪彼此,眼看第三次世界大戰瀕臨爆發邊緣,我會模仿拳擊名人唐.金恩,我假裝手上拿著麥克風宣布:「現在在左邊角落的是重達四十二磅的羽量級冠軍『盧卡斯.麥達哈斯』;他的對手是重達五十六磅的輕量級冠軍『艾力克.麥達哈斯』。」接著我會假裝戳刺他們的肚子,直到他們開始咯咯笑。

你一定會有自己的幽默模式,而且可能還比我的方式效果更快更有效,不過以下還是會舉幾個例子,把逗笑方式描述更詳細些:

●如果讓小孩決定中午要吃什麼是場噩夢,你可以假裝自己是法國服務生,用奇特古怪的口音假裝拿走他們手上的菜單。

●如果孩子把房子弄的一團亂,你可以在脖子套上抗議布條,上面寫著:「罷工! 身為薪水太低的雜工,我拒絕幫任何人收拾殘局,淩亂地四散在屋內的各種物品,都將交由『灰塵公司』或『臭腳丫公司』丟掉或沒收。」

不過要注意,同一種方法也許這個小孩會覺得好笑,另一個小孩卻可能覺得是嘲弄。

重要的是,你要擁有良好的判斷力,判別怎麼做會讓事情變糟或好轉,如此一來,幽默便可以替你爭取相當多的加分,因為緊張感消散後,孩子們就可以用輕鬆的心態面對問題核心,同時思索他自己的解決方式。

1235109_493856397377954_1784068461_n.jpg (244.24 KB, 下載次數: 3)

1235109_493856397377954_1784068461_n.jpg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悅來客棧 + 10 + 10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只要我相信  我願  我要  毅力實踐  就一定能成功^^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