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venve1103
王子 | 2008-6-2 12:46:53



國產大型房車市場的準車主,多半是已婚、事業穩定的社會中堅份子,購車條件除了空間要大以外,乘坐質感也很重要,因此相較於購買國產中型房車的年輕人來說,會比較挑剔一點,最好是希望愛車能有國產的價格、進口車的品質。如果您也是這群人中的一份子的話,那新推出的八代Honda Accord或許可以滿足您的需求。
車身線條俐落有形
擺脫既有笨重印象

筆者初次看到Accord的場合是在國外的汽車雜誌上,當時對其第一印象是覺得怎麼車身大小好像縮水了?原本柔潤的車身線條,加上厚實的車尾造型,舊款七代Accord即使站在車外觀看,尚未坐進車內就會覺得好大一台,實際坐進車內後這樣的感覺還是沒變,不過將車輛換成新款八代車型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且這樣的印象持續到現在還是依然如此。


中控檯整體設計以黑色為主調,加上類金屬飾條與黑檀木飾板,營造出高級豪華卻不失運動化的整體內裝風格,坐進車艙內的感覺比照片中更具沉穩氣質。
怎麼會這樣呢?或許與八代Accord俐落有型的車身線條有著絕對的關係。從車頭造型來看,方正菱角分明的多邊型水箱護罩直接將目光焦點吸引住,並只在周邊塑膠框上鍍上一層閃亮的鍍鉻層,沒有豪華房車般過分點綴的鍍鉻產品,使得該水箱護罩能保留些年輕氣息。接著是同樣採用銳利線條設計的左右大燈組,取代過去以圓型為設計理念的想法,搭配向下低伸的前保桿與類似前方進氣孔的霧燈座,讓新款Accord有著顛覆過去國產大型房車一定要「大扮笨重」才有氣勢的外型設計,若不說是2.4升大型車的話,單看照片很難猜出其真面目。


中控檯上的第二層飾板採用金屬刻畫條紋設計,可擺脫塑膠感增加車內質感,加上花紋與色澤皆屬佳作的黑檀木飾板,讓Accord擁有超越同級車的內裝精緻度。
此外,車側造型部分,在原廠刻意放大乘坐空間的情況下,並不覺得車頭尾有著過長的情形,加上車身腰線上有著一道屏除以往利用車側護條來修飾車側的概念,改為銳利內刻式的高腰線設計,從前輪弧經過前後門把手延伸到後尾燈組上方連成一線,更讓八代Accord有著國產大型房車缺乏的動感曲線。至於車尾部分仍維持與車頭和車側相同的3D立體車體設計主軸,也就是利用彎曲深淺的表面,造就出不同層次的效果,以獲得厚實與高質感車尾線條。


中控檯中央為冷氣與音響控制按鈕,總共有34顆,首次接觸一定會有壓力,好在設計位置頗為人性化,使用上並未造成更大的不便。
透過以上種種獨具匠心的設計,使得八代Accord有著與實際體積大小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不過如果您以為它很小台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從車身尺寸來看新款Accord的長寬高各自為4945/1845/1475mm,相較於上代車型的4860/1820/1455mm尺碼而言還大了些,軸距也從七代的2740mm拉長到2800mm,使得車內乘坐空間變得更加舒適、自由,不信打開車門坐進去看看就知道。


儀錶總成採用兩大兩小設計,造型相較於同級車有些簡易,但卻清楚且一目了然,中央則為檔位顯示器。
高質感路線前進
凌駕同級車等級

打開駕駛座車門,可以清楚看出全部採用黑色內裝色調的新款Accord,是以類金屬飾條搭配黑檀木飾板,來營造出高級豪華卻不失運動化的整體內裝風格,是筆者最喜歡的內裝設計之一,因為黑色內裝不只容易保養維護、更能凸顯高級車的價值,加上適度利用鋁合金飾板點綴,使得車內不會「黑鴉鴉」的。接著坐進車內仔細端詳中控檯上的各項按鈕配置與線條設計,從其上的類鋁合金飾條的曲線、下中控置物盒形狀與大型中央扶手中,依稀可看到七代Accord的內裝身影,不過整體來說還是有著許多創新的設計項目。
當中最令筆者讚許的是採用表面布滿金屬紋路的大面積中控檯飾板,雖然其材質仍為塑膠,不過在適當改造下使得中控檯不論是遠近看都相當具有質感,與同級車經常採用的壓花表面有著差異不小的好效果,可減少許多國產車常犯的過重塑膠感,當然這點也得歸功於三層式設計的中控檯造型,最上層為軟質布面、第二層即為金屬紋路飾板、最下層包含手套在內則是採用壓花表面,透過層次分明的堆疊,讓本車展現出超越同級車的內裝細膩度,但就內裝設計而言,筆者認為是近年來國產車種的佳作。


前座椅有針對肩部與腰部兩側支撐力進行改善,包覆性不錯,不過若能再稍微提高些泡棉硬度,相信會更能防止長坐腰痠的情況。
至於音響與冷氣系統的控制按鍵則整合於中控檯中央,數數全部按鈕加起來共有34個,看起來似乎很凌亂,不過實際操作起來倒是還好,除首次使用需稍微用心觀察每個按鍵的功能外,之後使用時便可依直覺進行操作,當然若能將冷氣按鈕改以旋鈕式控制,相信應該能更快上手才是。


在軸距達2800mm的條件下,後座空間相當充裕,不論大人小孩皆自在。
此外,本車內裝設計上也不是沒有缺點,例如座椅泡棉偏軟,長途乘坐易腰痠背痛、防盜器沒有自動上鎖功能,容易造成幼兒誤開或歹徒有機可乘、未將定速、音響快撥鍵列入標配項目中等,都是本車尚可改善的地方。


車門板同樣採用多層次設計,加上附有皮革包覆可增加不少高級感,不過把手位置有些低,長途駕駛時左手肘較難找到舒服的依託高度。
K24Z i-VTEC
承襲「本田技研」精髓

接著發動引擎輕催油門上路,第一路段是台北市區道路,在刻意將檔位放在D檔交由電腦自動換檔的情況下,換檔頓挫相當輕微,幾乎感受不到車體震動的感覺,不只如此,即便引擎轉速來到3500rpm左右,雙耳依然未聽到吵雜的運轉噪音,代表在常態駕駛範圍內,車主可輕鬆愉悅的駕馭著車輛前進,不受引擎過大噪音影響心情,不過倒是有一點讓筆者頗感微詞,那就是來自輪拱的輪胎滾動噪音值似乎偏大了些,尤其是行駛到高速公路上時,較為粗糙的柏油路面更是將此噪音放大不少,關於這點建議台灣本田汽車可利用安靜胎或加強輪拱隔音來改善。


這組五速手自排系統於手排模式時,並不會自動幫車主升檔,可提供更多的駕駛樂趣,不過在手排模式時換檔頓挫較自排模式明顯,倒是有些令人困擾,或許熱血時不用管舒不舒適吧!
接著將車輛駛入國道三號的交流道上,並將檔位排入S檔進入手排模式,從閘道綠燈亮起的瞬間立即大腳油門起步,只覺車速迅速帶起且在轉速通過5200rpm左右時,還隱約可聽到VTEC開啟後的聲浪變化,並獲得稍微加強的加速力道,眼看1檔即將用完時迅速撥動方向盤後方的升檔鍵,變速箱在大約0.5秒的時間裡切換至2檔,換檔時間相當不錯,接著持續加速,不過力道就軟了許多,尤其是換到3檔時速通過140km/h之後,整體的加速力道就逐漸趨緩下來,除車重因素外,相信過疏的齒比設計也是重點。


這具代號K24Z2的2.4L雙凸i-VTEC引擎,擁有180hp/6500rpm、22.7kgm/4300rpm的最大馬力與扭力輸出,經VC-3000實測,0∼100km/h的秒數則為10.9秒,明顯被過疏的齒比拖累。
有多疏呢?1檔7200rpm斷油時的速度已達80km/h左右,2檔則已到130km/h,至於5檔定速100km/h巡航時的轉速只有2000rpm,而0∼100km/h的秒數則為10.9秒。或許是為了省油耗吧?要不然以性能車迷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齒比設定真的有些「啷」,否則以本車所搭載的這具原廠代號K24Z2 2.4L雙凸i-VTEC引擎,高達180hp/6500rpm、22.7kgm/4300rpm的最大馬力與扭力輸出數據來看,在加速性能上的表現應該可以更好才對。


原廠即附您引擎室拉桿,省下後續改裝與臨檢的困擾。
不過儘管如此,在本田技研全力開發下,這顆引擎內部還是充滿著高科技的技術心血。這顆引擎在「進氣」凸輪軸上,同時具有VTEC與VTC的系統,前者是用來提高氣門揚程的系統,以獲得高速高馬力的優勢;後者則根據引擎轉速高低,自動調整進氣門開啟與關閉的時機,並配合電子節氣門控制,來降低引擎吸氣時的動力耗損,以達到最佳動力、省油性與降低廢氣排放的效果,因此相較於同級汽油引擎來說,K24Z2的油耗表現可是一點都不輸人。


八代Accord的前後懸吊系統,回歸到Honda最擅長的雙A臂設計,使得這款車先天上便擁有相當不錯的操控體質,加上VGR可變齒比轉向系統輔助。

前後雙A臂懸吊
操控猶如性能房車

至於有些人關心的操控表現呢?老實說,相較於舊款車系來說,新款Accord的操控表現只能以「青出於藍、勝於藍」來形容,原因就在於本車前後懸吊設計,已回歸到本田最擅長的雙A臂設計。為了充分測試本車的底盤極限,筆者來到了最熟悉的五指山路上,在途中行經市區道路時,已略感本車懸吊硬度雖沒有其對手New Mondeo TDCi般硬朗,但勝於七代Accord Q中帶硬的特性,讓筆者心中也不禁好奇到底本車操控能成長到什麼地步?


試駕的車型為2.4 VTi,原廠配胎為215/60R16規格的Bridgestone RE-33轎車胎,一路上狂叫不已,且高速滾動噪音有大,對於熱血的車主而言有升級的必要性。
轉向五指山上後,筆者先稍微掌握一下本車的轉向特性與輪胎極限,發現在VGR可變齒比轉向系統的輔助下,車頭有方向盤打愈多、轉愈快的特性,面對急彎中修正路線時相當好用,可及早進行反應;至於輪胎極限則在原廠採用215/60R16規格的Bridgstone轎車胎之情況下,顯得有些不夠用,且只要方向盤稍微轉大力些,輪胎便頻頻發出尖叫聲,雖然不至於打滑,但卻也已突顯其不足,若能有效升級為抓地力較佳的跑車胎,相信更能善加體驗本車的操控樂趣。


排除掉輪胎等級不足的問題,八代Accord確實擁有越級挑戰歐系中型房車的實力,車頭轉向精準、車尾靈活,是難得的國產車操控代表作。
熟悉車輛特性後開始加快車速,車頭很聽話是最深刻的印象,再來便是靈活度十足的車尾反應,即便是面對150度的小彎,只要方向盤一轉車頭就馬上動作,且在車輛迅速轉向的過程中,完全不覺後輪是個累贅,可以很快就跟上來,許多原本以為會出現推頭的彎道,八代Accord竟然能在伴隨著輪胎尖叫聲下將車頭滑過路緣曲線,整體表現令筆者頗有好感。不過遺憾的是輪胎等級不夠的情況下,似乎很難將本車的懸吊極限逼出來,希望未來有機會能試駕到車友改裝過的八代Accord,一償本次試車的缺憾!


透過車側高腰線與俐落的車尾立體線條,使得本車徹底擺脫國產大型房車常有的笨重外型,有興趣的準車主們一定要到展示間看看!
My Opinion
整體進化後的八代Accord有著超越同級車的造車水準,不論是內裝、外觀、底盤、動力,所展現出來的實力絕對能令對手感到極大壓力,加上台灣本田逐漸受人所青睞的優異組裝品質,相信在未來的中古車市場上,也能成為搶手的車款。不過話又說回來,好車一定要賣得比較貴嗎?基本款的2.4 VTi車型居然要價99.9萬元,加上本田秉持的不二價銷售策略,想要擁有這部車可是需花費不少的代價,值不值得令人玩味。且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年底Fit上市後是否會突破70萬大關呢!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如果我發的帖跟回復對您有些許助益
請給個支持或回覆鼓勵唷
如果有空的話就幫我點一下右上角→     ,感謝各位  鞠躬""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