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15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test0428
見習騎士 | 2013-11-14 19:53:51

據說鳥類出生時,會將第一眼看到的動物,當作母親,例如:人工孵化的小鴕鳥,會錯以為餵養它飼料的人,是它的媽媽,所以無論飼料工人走到那裡,小鴕鳥都會緊跟其後.

鳥類的習性,是否合乎人性未必可知,但對嬰兒來說,母親確是嬰兒來到世界初見的第一人.因此,嬰兒喜歡接近母親是件很自然的事,對於日後的語言發展,母親也是他們最親近的學習老師.

由此可知,母親擔負的責任實在重大.

剛學會說話的幼兒,很難把嘴形學得正確,當然就很難把語音發的全然無誤.所以,他們從小就習慣用自己發明的語言,像是一些啾啾(鳥聲),嘟嘟(魚聲),哞哞(牛聲)等等,因而,以擬聲語為主的幼兒語(嬰兒的話),佔了他們語言表達的最大部分.

大人往往也跟著配合幼兒喵喵(貓聲),汪汪(狗聲),見見(再見)的說個不停,以這種幼兒語和孩子交談,是常見的情形,在語言發展的初步,是相當普遍,不必擔心的.

但是,孩子逐漸長大,開始上幼稚園或國民學校時,其中不乏說著幼兒語的孩子甚至青少年,大人也說一些幼兒語,蔚為流行的時髦語,雖然頗為逗趣,然而,年紀不算小的孩子,如果只能說幼兒語,就不是好現象,而是一種病態了.

現在醫學上有種(彼德潘症候群),就是指這種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應該如何預防呢?

三,四歲的孩子,在幼稚園接受預防注射後,他不會表達這個行為,大概(注射)這兩個字的發音很難,所以,他回家會告訴媽媽說:(痛痛),直覺地以皮膚上的感受,表達給母親知道.

這時,媽媽應該對他說:(哦!痛痛啊!就是注射.)

在孩子使用的話之後,再用正確的話,也就平常用的說話方式複述一遍,孩子能因此了解(針痛)就是注射的意思,換言之,對於這種糾正,須運用雙重提示.

此種方式,不僅用於矯正幼兒語,對於不讓孩子學習的不雅言語也可採用.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蘋果king + 8 + 8 感謝分享^^b
吳夠閒 + 10 + 10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18  金幣 + 1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