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51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吳夠閒
王室 | 2013-11-26 18:45:24

 
您的孩子快要上學了,他上學了之後,會不會將在外面發生的事情告訴您呢?如果有人要騙他,或是恐嚇他,他會告訴你嗎?  

父母都希望孩子上學之後仍然和父母談話。剛剛在餐館吃飯時,和老板娘談起她的女兒。她女兒現在十分「依人」,拉著父母不放。老板娘說,她要保護女兒,因為外面有很多不好的人,恐怕會帶壞了女兒。  

「我要女兒一直留在身邊,這樣,就不會被人家欺負了。」媽媽說。  

是的,我們都不願意兒女被人家欺負。但事實是,我們無力量保護兒女。我們也不能整天看顧他們。所以,如果我們可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希望他們以父母為知己,為得幫助之處。我們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傳一些給他們。讓兒女可以減少一些痛苦,一些煩惱,甚至失敗。  

一般來講,孩子從學校回家的時候,總是希望看到父母親。所以,如果家庭經濟狀況許可的話,父親或是母親那時候可以在家歡迎兒女,是很好的。如果可以去 學校接孩子回家,那是更好。我自己,常常是去學校接孩子,特別是孩子的學校比較遠,路上要花一段時間。我就預備一些點心,接了孩子上車,他們就可以一邊 吃,一邊談話。我發現,放學的時候,孩子常是肚子餓,有一點東西吃是很好的。吃東西的時候,是比較輕鬆的時候。輕鬆的時候,也是比較容易講話。所以,就造 成了輕鬆談話的機會。如果孩子自己回家,一到家,有人歡迎,又有預備了點心,家長和孩子可以一邊吃點心,一邊談話,是很開心的。這種時間不要中斷,就容易 建立溝通。  

剛放學的時候,最好不要談作功課之類的事。可以談天說地,講些親切的話,講些感謝的話,或是從今天快樂的事情講起。讓孩子自然的告訴你今天在學校裡發 生的事情。如果經常有這種談話的時間,孩子跟你談話就會自然。這種談話,沒有要求,也沒有壓力。只是建立親子的關係,彼此了解和信任。  

吃飯是另一個談話的好機會。全家盡量一齊吃飯。我們家,開始的時候,有刻意要一齊吃晚飯,是因為我自己的家,很少全家一齊吃晚飯。事實是,我印象中, 我爸爸很少跟我們一齊(從頭到尾)吃晚飯:我爸爸是醫生,他的診所就是家裡的一部份,雖然有辦公的時間,但是很多中國人不管辦公時間,他們喜歡什麼時候 來,就什麼時候來,常常是晚飯的時間來,我爸爸不願意讓病人等,所以總是放下吃一半的飯碗,去看病。等他看完病,配了藥,打發了病人,我們其他的人早已吃 完了晚飯。所以,我們結婚之前,有見於此,決定要盡量全家一齊吃晚飯。後來發現這實在是好,讓全家可以一同談話,彼此了解。我們定規吃飯的時候不可以看 報,不可以看書,不可以看電視,只可以吃飯和談話。如果家長們享受這段全家一起的時間,不要太緊張,輕鬆點,有講有笑。不要以嚴厲的話和孩子講,要以愉快 的聲調:「你的話語要常常帶著和氣,用鹽調和」(西4)。帶著和氣也就是帶著恩典的意思。是平靜又喜樂。帶著感恩而非埋怨。吃飯不是訓話的機會,不是挑剔 兒女姿勢不好,筷子拿的不對,吹毛求疵的時候。讓孩子喜歡跟你在一起吃飯吧!如果孩子還小,你替他裝飯拿菜,則要照著他的飯量﹔不是照著你以為他該吃多 少,然後強迫他要吃完。避免只在談要他吃。正常(沒有病)的孩子,自己懂得吃多少。有時一、二天吃少一點,沒有什麼關係。上帝所造,人的身體是很奇妙的, 它懂得餓,懂得飽。在有食物可吃的情況下,不會餓壞的。我們只要每餐預備平衡有滋養的食物,不必多樣,在愉快的氣氛下,兒女自然會吃夠,有健康。  

另一個談話的好機會,是傍晚全家一同讀《聖經》禱告的時間。我剛從東部回來,這是一對弟兄姊妹的見証。他們寫給我的卡片這麼說:「......我們參 加你的專題,收獲很多。尤其是你提出與子女一同讀《聖經》。昨晚我們照做(以前我們偶爾做,但由父母主講,孩子興趣不大)。夏令會期間,女兒邀了三位朋友 來參加......本說好只讀十五分鐘,結果孩子們投入分享,提出各種問題,五十分鐘,都不肯結束。我們特別感謝你提醒,由孩子發問。他們確有各種有趣的 問題......」。  

希望你在孩子未上學之前,建立家庭靈修的好習慣,全家一同學習上帝的話語,讓上帝做一家的主人,讓祂的話進入每一成員的心中,叫我們「心意更新而變 化」,我們才能「不效法這世界」,就是說,不被這世界將我們擠成它的模樣兒。相反的,就像我常為我們的兒女禱告,求上帝保守他們,不但不被世界影響,自己 站立得穩,而且要影響他們周圍的人。  

我們不但要建立彼此的信任,可以?誠的談話,而且要幫助兒女棄惡親善,這是下期的題目。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悅來客棧 + 10 + 10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chaston
王子 | 2013-11-26 19:33:27

社會的變遷 教養方式的不同 真不知道該如何比較!

老朽的印象中  先父只開車送我上學過2次 (用我家工廠的貨車 以當年一台大貨車的價錢 大概可以在台中市的中山路買到4間的透天店面) 第一次是初一上學期的月考 (剛好遇上颱風 路上淹水) 第二次是初二下學期 載我去學校辦休學 然後直接把我送到少年感化院去關 ........

現代的台灣人 一直說教育失敗 學校教育出問題 以老朽的看法 家庭教育才是最大的關鍵!

幾年前 老朽在台中市某貴族學校的門口 聽到等待家屬來接送放學的兩位小學生之間的對話:

A: 你媽是開什麼車的?
B: 我媽開BMW M3 我爸開BENZ S500!
A: 那算什麼! 我媽開BENZ AMG C63 我爸開的是PORSCHE 911S2! ..........

老夫並不 "仇富" 但是聽到這幾句對話 .......... 難到現在的 "富有人家" 對小孩的教育 就只有這些嗎?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悅來客棧 + 8 + 8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吳夠閒 + 8 + 8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16  金幣 + 1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