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41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gotome
區版主 | 2014-2-22 11:58:43

親眼親耳親手腳 瞭解他苦

臺北市中山、大同區訪視志工,於2月7日舉行小組共修,進行新案討論。(攝影者:李建忠,地點:慈濟中山聯絡處,日期:2014/02/07)

證嚴上人的期待,大家知道嗎?」慈濟社工林佩諭指出,個案的資料是慈濟的文史、也是歷史,需靠訪視志工做出來、累積下來。慈濟的每一項救助活動,從訪查、發放到追蹤,都是由志工親自進行﹔在受濟者最迫切需要的當下,施予援手,給予物質上的救助及心靈上的溫暖慰問。

「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在最淒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慈濟慈善訪視工作已邁入第四十八年,由於臺灣保護慈善個案、能見度低,讓社會大眾以為慈濟都不關心臺灣的個案,只著重於國際救災。慈濟慈善志業發展處(簡稱慈發處)去年(2013年)開始研議規劃,將關懷成效好的個案,製作成慈善關懷簡報。

臺北市中山、大同區訪視幹事、志工與社工共四十八位,於2月7日晚上在中山聯絡處一樓舉辦新案研討,期能拔苦予樂、成長慧命。

調整心情 不受個案情緒影響

志工葉麗雲有感而發地說,在進行訪視工作時,如果案主是「憂鬱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受到案主狀態、行為等因素影響,使她的心境無法跳脫而起煩惱心。

螢幕播放上人開示:「在社會上,苦的型態不一,不離經濟問題、病苦拖磨、教育問題、心靈偏差等等,尤其現代人的心理病態愈來愈多,應該要加強以智慧去輔導;即使最終仍無法輔導成功,也要運用智慧保持自心清淨,不受傷害。」為葉麗雲的問題做出最佳詮釋。

擔任心理輔導義工多年的吳淑惠分享,要前腳走、後腳放,要轉境、不被境轉。(攝影者:李建忠,地點:慈濟中山聯絡處,日期:2014/02/07)

對此問題,在平安線擔任心理輔導義工,已有十多年經驗的吳淑惠分享說:「電話輔導時,自己沒有名字、只是個數字代號;僅能透過話筒傳來的聲音,揣摩對方臉色。曾碰到輔導對象透過電話謾罵、發洩情緒。下線後也曾想,我無端受辱,何苦來哉?」

但是,擔任心理輔導志工的吳淑惠,被訓練要在十五分鐘內,情緒一定要整理完畢,才可再繼續上線;要前腳走、後腳放,要轉境、不被境轉。

父親船難 同理瞭解案主苦處

慈濟志工陳麗珍永遠忘不了1969年的中秋節,臺東卑南鄉大南村大火,造成四十七人死亡,一百四十八棟房屋燒毀。而那天,也是她父親船難的日子,家中頓失支柱,經濟陷入困境,蒙受家扶中心幫助多年,才得以度過難關。

因親身感受過那種痛,陳麗珍瞭解案家的苦處,成為她日後投入訪視區塊的動力,更強調複查(居家關懷)的重要性。

陳麗珍同時強調,訪視工作要親耳、親眼、親手、親腳來陪伴關懷,「要用『愛』提供全方位的關懷,以尊重的態度、平等心、同理心,團隊分工合作及信守機構宗旨原則。」

慈濟於1969年10月16日展開第一次大型發放,在人力、財務皆欠缺情況,募集衣物、發送毛毯,上人慈示,要以自己要用的心情來給別人,給最好的物資。當年的大南村民感恩慈濟愛的關懷,妥善保存毛毯,於慈濟三十周年時,將臺麗毯送回慈濟,為歷史作見證,是給訪視功能最佳的回饋。

慈濟人放下身段、縮小自己,讓愛的能量從內心啟發,人人都是聞聲救苦的菩薩。要做一位大地農夫,把握時間佈布種子,遍植功德田。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