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morpheuslu
準男爵 | 2008-7-6 07:48:52

F35美國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多用途戰術攻擊戰鬥機,將取美軍現役的所有戰鬥機,與F-22戰鬥機一起,構成美國新一代戰鬥機的高、低搭配。共有三種型號:一種可以從海軍的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航母型(CV);另一種是為空軍設計的,可以在陸地機場上起降的常規型(CTOL);第三種是為海軍陸戰隊設計的,用於快速飛臨熱點地區的垂直起飛/短距降落型(STOVL)。
     美國國防部於1996年開始JSF項目招標,最後決定由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各自研制2架驗證機,編號分別為X-32和X-35。2000年9月18日,波音公司的X-32A驗證機開始試飛,該機采用無尾三角翼翼身融合體、V形尾翼、腹部進氣的氣動布局。2000年10月24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X-35A驗證機也進行了試飛,該機采用傾斜雙垂尾常規氣動布局。X-32和X-35均采用了隱身技術,推重比為10一級的發動機、推力矢量控制技術、綜合航空電子系統、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機內武器艙。2001年,美國國防部將從它們中選定一種進入工程制造發展階段。按要求,JSF空重10.2∼11.1噸,外掛載荷5.8∼7.8噸,最大平飛速度1.4馬赫,作戰半徑1300∼1575公裡。
      美國的F-35有“世界戰鬥機”之稱。3年前,美軍的“通用低成本輕型戰鬥機”和“聯合先進攻擊技術”的新戰機理念在洛·馬-諾·格公司聯合研制的X-35上初現,美軍便選中它並命名為F-35聯合打擊戰鬥機(JSF)。它的研制費用將達絕對空前的2000億美元,世界上還有8個國家參與合作,投入經費亦超過45億美元。預估市場有4000架需求意向,這令世界傳媒驚疑。
    F-35還被才稱為美國最後一款有人駕駛飛機,成為有人駕駛的終結者。我們來看下F-35的作戰性能,F-35的電光瞄准系統(EOTS)是一個高性能的、輕型多功能系統。它包括一個第3代凝視型前視紅外(FLIR)。這個FLIR可以在更遠的防區外距離上對目標進行精確的探測和識別。EOTS還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索和跟蹤、激光指示;測距和激光點跟蹤功能。可能在機內攜帶兩枚微型聯合防空區外發射空地導彈,每個機艙各一個,也可能掛載小型尋的攻擊性巡航導彈(SMACM)。它將具備在各種天氣情況下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每枚價格相當於微型JASSM的20%。小型尋的攻擊性巡航導彈的射程是250海裡左右。
       因為JSF與目前作戰飛機不同,具備使用低截獲概率雷達和無源傳感器進行滲透作戰的能力,所以被稱作第四代飛機。它將徘徊飛行以防御敵機,向帶遠程武器的非隱身飛機提供精確目標數據。F-35飛機將是所有作戰飛機中首架具有在整個360度範圍的感知能力。
    以上部分F35的性能指標已經能充分說明它的優勢所在,難道F-35真的是無敵戰機?事物的本質都有他固有的雙面性。 F-35也不列外,它使用了大量的高技術和新材料,使原本的國防預算成倍翻升。給經濟發展造成了承重負擔。美國現有的戰鬥機已經能領先世界,再研發更高性能的戰鬥機也是處於體制結構上的無奈。冷戰承襲下來的龐大國防工業體系一直存在。要養活這些軍工必須要給他活干,不斷給錢才能發展下去。一旦停止發展,整個研發,生產人員就會迅速失業而後轉入別的行業當中。以後再發展就很難。從目前美國維持的軍工規模來看,起支出和收入在國民經濟中已經嚴重傾斜。為了繼續維持軍工企業承擔了世界最昂貴的人員工資。從而擠垮了民用工業的生存。逼迫民用工業轉向國外或者放棄本土發展。在美國工業中留下的大都成為高利潤的壟斷性高新科技產值大的工業。最先衝擊的是民用船舶行業,現在衝擊到惡劣汽車頁,機械加工業。百年歷史的通用電器公司居然倒閉,在驚奇後冷靜思考他背後的自然形成,低附加值工業在美國已經沒有生存空間。一個武器的發展到了及至後居然影響了整個國家的工業體系停止向前發展,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我們再看F-35在軍事角度的使用,本人認為它本身確實很先進。但美國犯了致命錯誤,在當今世界發生衝突的地方,尤其是70年代後基本大國之間沒有直接對抗。因為大國都有相對摧毀的核能力,發生戰爭就意味著核毀滅。世界把目光走向有經濟利益價值的第三方地區,近代幾乎所戰爭都發生在相對能力弱小的國家,而真正參與戰爭的是這些國家都在背後。戰爭的軍事實力相差都很懸殊成為特點,大國花重金打造的武器幾乎沒有太大的發揮余地。反而像電A-10這樣的飛機卻很實用。所以說高價值軍備的打造造成經濟高付出,本身並沒有解決戰爭所有能達到的目的。
     今天在軍事界有個很大謬誤,就是設定的對手的武器成為比較的對像。從而在心理上引發軍備競賽,也就是說對手有了F-22那麼我們就要有相應的武器來對抗。這點在心理上最少感覺是安全的。我們不會忘記在在不久的以前,就是因為國家間因為這種心理的安全引發了曠日持久的軍備大賽。也就是今天我們知道的冷戰。而這些武器絕大多數根本就沒有參加過實戰,但是他們往往是國家花巨資打造的重型殺手劍。舉列在冷戰中誕生的前蘇聯奧斯卡巡航導彈核潛艇其裝備的SS-N-19花崗岩反艦導彈在海上幾乎可以摧毀任何目標,但從裝備之日起就沒有在戰爭中用過。直到在巴侖支海難後才向世人揭開迷紗。該潛艇的造價昂貴程度是一般國家根本就負擔不起的,不但其潛艇和導彈設計,制造,維護,使用費用驚人,超過500公裡射程的反艦導彈必須要有導航衛星制導,大家想下一枚反艦導彈所依托的武器系統平台其造價和使用成本是多驚人。但這個武器在戰爭中幾乎就用不到,因為一旦使用就意味世界大戰開始。一旦發生衝突能使用的武器基本都是占武器造價很小的一部分。在後來的幾場戰爭中大型技術裝備幾乎都沒有太大的發揮作用,也就是說這些武器很大程度上成了威懾性的擺設。這也是近代軍事武器發展的一個怪現像。
    我們回過頭來看美國這些年發展武器的思路,美國把自身的安全建立在純武器論中。我在以前的文章中闡述過冷戰結束美國並沒有完全改變從心理上消除武器所帶來的威懾意識。更加瘋狂的制造依托高科技帶來的武器。這些並沒有使美國人真正從內心深處感到安全,911後美國的這種恐懼從心底裡發展到了極點。美國及全世界的人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擁有世界最強大軍事手段的美國不能完全保護自己?軍事的極端正是把自己推向戰爭邊緣的真正原因。美國需要反思,全世界都需要反思。
    我們拉回話題說F-35,這款戰鬥機確實是非常成功的範列。但能否成為跨代戰鬥機的代表卻未時過早。因為一切的武器都要經過戰爭的考驗。但不妨我們從理論角度來分析該戰鬥機的性能。從整個戰鬥機發展史來看,從幾百公斤到30多噸重的戰鬥機。都是逐步從武器的打擊而完善平台,今天的重型戰鬥機的誕生是為了戰鬥機作戰半徑更大,攜帶更多的彈藥而產生。F-35的誕生從武器的小型化到精確化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以後圍繞F-35所出現的彈藥研究也將展開。F-35相比重型戰鬥機F-22造價要少很多。節約了制造成本,相對可以大量裝備,戰爭抗消耗能力也比更加昂貴的重型戰鬥機要好。
      F-35戰鬥機來源思路有幾個方面,前面說的一個方面,戰鬥機小型化是未來嘗試發展的一個思路,從隱性功能上講小型化更好。造價低可以相對大量裝備。在航母上起飛可以減輕彈射器的彈射負擔。以前航母戰鬥機用雙發是為了提高戰鬥機空中停車後帶來的安全系數。F-35所使用的發動機是單發,不但比以前戰鬥機發動機性能先進,最主要的是安全性能有了質的提高。消除了單發戰鬥機帶來的安全問題。
      F-35的另一個研發思路是源自英國的鷂式戰鬥機。鷂式戰鬥機雖然是亞音速,但空中超機動性能是其他戰鬥機無法比擬。英阿馬島戰爭中鷂式一戰成名。美國12艘登陸艦現在使用的基本都是英國授權生產的鷂式。但隨著科技發展,鷂式本身的缺陷已經不能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首先是它的飛行速度成為了最大問題。載荷太小升級空間到了極限更好的電子設備無法在再裝載。這些都在F-35B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一機多用是F-35最大特點。通用性特強,空軍,海軍和海軍陸站隊都可以使用。最大化減少了裝備成本。當年美國研制了F-16響譽世界成為經典戰鬥機,今天的F35是否會續寫F-16的輝煌還要看為來在使用中得到檢驗。

[ 本帖最後由 morpheuslu 於 2008-7-6 07:51 編輯 ]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ESS
騎士 | 2008-7-6 14:51:51

:( 謝謝大大分享和提供有這麼厲害嗎有點懷疑耶辛苦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