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2:44

第二部分 第19節:胡適之書生從政(6)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大約三天之後,胡適又要我陪同到虹口塘山路澄衷去,那時澄衷已改名"澄衷中學"。那天恰巧放假,沒有見到什麼人,但是胡適還是巡遊操場、課室等處,盤桓了三小時,大發"思古之幽情"。

   這次會見胡適,他再三再四地告訴我,寫文章一定要用白話文,並且要少引用成語,應該"越白越好"。因為各朝各代的文言文都是不同的,漢魏六朝,有漢魏六朝的文言文,唐宋有唐宋的文言文,明清有明清的文言文,清朝的策論,簡直全部是堆砌而成,一無價值。到了民初後,嚴複創立一種新的文言體,梁啟超又創了一種新文言體,已經把舊的文言文加以翻新,然而總不及白話文能影響到大眾。做文字工作的人最忌寫深奧的古文,因為文章寫得越古,越是令人看不懂,失掉了寫作的意義。這些話對我的影響很大。他還建議我寫的字,要"越清楚越好",這一點我也經久地遵守他的意見,連開藥方也從不寫一個草字。

   同鄉前輩大發牢騷

   胡適何以辭去了北大教授到上海來,我並不知道內中情形,只知道那時胡適在上海並沒有任何職務,住在老惠中旅館,中午一定到亞東圖書館進午餐,飯後就和汪孟周等打幾圈麻雀(即打麻將——編注),但不久又絕跡不去了。

   我們的吉社聚餐會,每周照常舉行,汪孟周有時吃得醉醺醺。我提起胡適為何久無消息,汪孟周就搬出滿腹牢騷,從他許多牢騷話中,我知道了好多關于胡適的事情。

   第一件事。胡適到上海,有人介紹他給《時報》老板狄平子,要做《時報》總主筆,但是沒有成功。(我寫此文時,《時報》後任主人黃伯惠先生恰好同我小敘。黃先生告訴我,胡適對上海各報,以對《時報》的評價最高。由于一位姓席的朋友推薦,前任主人狄平子數次約胡適聚談,狄平子也是一位老報人,對胡適極表好感,但是因為《時報》又一要員陳冷血反對白話文,與胡適相見,冷淡非常,主筆的職務終于談不成功。)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3:00

第二部分 第20節:胡適之書生從政(7)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第二件事。李小峰在上海辦了一個北新書局,專售魯迅著作大發其財。胡適要亞東圖書館改招牌,遷移發行所到四馬路,不售舊書,專門發行新著作。汪孟周認為經濟上不容易辦,于是胡適就要亞東結出曆年版稅和退回壹百兩銀子的股份。汪孟周再三勸他:"書生不能經商。"後來胡適就同邵洵美等開了一家"新月書店"。

   第三件事。汪孟周又告訴我,胡適從前到上海,認識了劉半農,結伴遊樂,常到云南路會樂里妓院中去。汪家與胡家是四代世交,他見到這種情況,很不高興,親自到會樂里妓家,對胡適說:"你是青年人的偶像,如果你到妓院的事傳開來,所有《胡適文存》及一切書籍,都沒有人來買了。"如此勸阻,所以這件事沒有張揚出去。不料後來胡適又認識了邵洵美,再度走入風月場中。這些事情,後來胡適自己在他的《四十自述》中都有提及的。

   以上所講的三件事情,雖然是汪孟周酒後的牢騷話,但內中所說的都是外界所不知道的。在一九二九年一度會到胡適之後,差不多十九年沒有見面。在這期間,他當過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抗戰期間又當過駐美大使,聯合國第一次成立大會主席之一,成為全世界聞名的學術界領袖。

   再度會面更加親切

   胡適的聲譽,遍及全世界。在抗戰前夕,日本政論家伏室高信特地到中國來訪問他,說是"日本民間只知道中國有三個名人,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梅蘭芳,另一個就是胡適。"這位政論家把談話記錄,刊在一本叫做《亞洲內幕》的刊物中。在美國人的心目中,胡適是中國人中聲望最高的人,所以在抗戰期間,國民政府也因他聲譽崇高而特派他為駐美大使,我心想以後再也無緣見到他了。

   待到抗戰時期,我的醫務生活大非昔比,由一個竹布長衫開始的清寒學生,居然也擠入上海時醫行列中。在這時,我積蓄了一些錢,在威海衛路二號,造了一座四開間三層高的洋房,正門對著跑馬廳的大門。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3:10

第二部分 第21節:胡適之書生從政(8)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我的洋房的三樓,因為自己沒有用處,戰前租給現在香港的一位巨商王寬誠。初時收租金四百元,到抗戰末期,幣制貶值,拿這個租金,只能買到若干香煙,一到勝利,王君生意發達,他就遷移別處。

   我受到貨幣貶值的教訓,就再也不租給人家了,把三樓四間房間,三間改成客房,一間改成客廳,專門用以招待外埠來的親戚朋友。那時節最高法院院長焦易堂卸任之後,改任中央國醫館館長,我就招待他住在我家客房中很久。

   我太太的大姊王麗芬女士,嫁給科學界名流吳有訓。吳早年留學美國,得到物理學博士學位,戰前發明了彈道力量的計算法,得過獎狀。回國之後,擔任清華大學物理學院院長,抗戰時期,率領許多學生到昆明開辦"聯合大學",他是早期科學家中數一數二的人物,錢學森是他的助教,後來得到諾貝爾獎金的楊振甯、李政道是他親自授課的弟子,而且好多科學家到美國去深造的手續都是吳有訓一手包辦的。

   我與吳有訓誼屬襟親,一九四六年他從重慶飛來,當然住到我家里。吳氏具有科學家的脾氣,談吐爽朗,為人和藹。他說:"我是公教人員,住不起旅館,只好來打擾你了。"我說:"不論你住多久,我都極端歡迎。"他住了兩間房,另外一間作為他的客廳,一間他用來招待他的朋友。

   他的夥食,都由我的太太指揮女傭按時供應,吃的都是上海家常菜。他清苦了多年,飲食向來簡單,一到上海,吃了我們家庭菜認為是異常的享受。但是科學家的脾氣,從不說一個謝字,我也從不問他招待的是什麼人。有一位很瘦很長的客人,他介紹說是梅先生,即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很喜歡飲酒。但吳有訓對酒從不沾唇,所以常拉我作陪,因此我也認識了大名鼎鼎的梅貽琦。

   有一天胡適光降,他是赴南京開制憲會議,到了上海專程來拜訪吳有訓。他一見我,還能說出我的名字。那時他住在國際飯店,離我家近在咫尺,他晚上應酬很忙,中午自己上菜館太不方便,知道吳有訓吃得好,于是到我家來吃中飯。我素來講究飲饌,所以也特地為他做了幾只好菜。這時徽菜中的名肴,早已悉數成為上海菜式,所以他對我家的家庭菜贊不絕口。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3:24

第二部分 第22節:胡適之書生從政(9)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胡適無論飲酒或講笑話時,對時局問題,常避而不談。那個時期,他的家鄉安徽,差不多一半以上都已變色,他只談到他的家鄉績溪龍井鄉上村改為適之村,共有五百多個戶口,他家門口被寫了八個大字"胡適之家,不可亂動",他家祠堂已改為五四運動展覽會永久會場云云。胡適談到這點,認為那位北大圖書館館員,看來還不會難為他。

   胡適後來差不多天天早晨到我家來吃粥,吃罷之後,就同吳有訓出去接洽各種事項,中午又回來進膳。那時節我診務很忙,除了在進膳時略與周旋之外,其他時間,我只管看病。只有一次,他來參觀我的藏書室,見到我所藏的醫書有六千種之多,他說:"一個中醫,藏有醫書如此之多,是我所意料不到的。"我又帶他參觀我貯藏的許多雜志,如《甲寅》雜志、《新青年雜志》、《國聞周報》、《逸經》、《論語》等數十種,都是由第一期起全部完整而經過特別裝訂的。只有商務出版的《東方雜志》,實在出版得太早了,大約在光緒二十年出第一期,所以我只搜集到後來的二百多期。他看了之後,對我表示這是很費工夫的。

   我另有一間小房,搜集各種醫史文物,從刻有病名的殷代甲骨一塊,到寫有藥方的流沙墜簡二條,還有道教煉丹的銅爐,各種各式的葫蘆藥罐,以及許多名醫的字畫。至于清代醫生用的藥瓶、藥櫥、藥箱不知其數,他看了連說不容易。

   胡適在我家中,常時喜歡講笑話,談小腳,談辮子,談打麻雀。他又常提起他的太太江冬秀女士。他說,他太太雖是小腳,但早年就解除束縛了,他稱她是"改組派"。關于他自己的辮子,在考取官費留學那年(宣統二年),他還是拖著辮子上船的。至于打麻雀,他的太太最歡喜,他自認是怕老婆會的會長,所以非但不反對,而且常常在案牘疲勞之後,也參加打幾圈。

   在這一個時期,我和胡適常常見面,他給我一個很好的啟示,他說:"不問業務如何忙,每天的寫作不可廢!",我說:"我天天早晨要寫一段東西,或是寫信,或是寫醫學文稿。"他說:"那好極了!你要永久地保持著這種習慣。"這句話我至今還記著,現在天天能寫些東西,是得力于他的啟示。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3:44

第二部分 第23節:胡適之書生從政(10)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三度把晤朝夕相見

   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南京舉行國民大會,這是各省各縣各行業全國性的代表大會,我們中醫界全國有八位代表。我獲得的票數最多,是中醫界的首席代表。當時到南京的代表,共有兩千余人,一時代表云集,高貴旅館都告客滿,幸虧吳有訓住在南京中央研究院,他們夫婦堅決邀我到中央研究院內他們府上居住。中央研究院地方真大,他們住的是一座小洋房,這房子原是為蔡元培特地建造的,蔡氏逝世後,就由吳有訓居住。

   那時節,各省教育界代表紛紛到了南京,找不到旅館的,都住在中央研究院,李書華由外國趕來出席,也和我們住在一起。

   我初到的第一天,吳夫人在院內餐廳間擺了兩桌酒,邀請許多遠地來的代表,同時為我洗塵,又為我介紹認識許多教育界知名人士。當時胡適是中央研究院的首長,所以這次宴客他也在內。開席之後,胡適和我同席。他說:"現在我們是同事了,希望你常到我書齋來談談。"他的書齋就在這院內第二座大廈的二樓,為了要集中大家的意見,因此代表們常常麇集二樓大廳,即在胡適的書齋之外。

   國大代表大會開幕之前,秘書處通知各省各業的首席代表,先舉行了三次茶話會。胡適見到我也是首席代表,每次都邀我一同去出席,因為車輛缺乏,所以每次都同車前往。

   那時節正式大會尚未開幕,就發生了一個大風潮,因為國民黨與民社黨、青年黨先時有過一個協議,就是國大代表無論多少人當選,民青兩黨一定要占代表總數十分之幾,要是民青兩黨落選的話,便由國民黨通知當選黨員自動讓位于民青兩黨的候補者。

   這個辦法,國民黨初時認為有權力可以做得到,但是實際上經過公開選舉,公開發表的國民黨黨籍當選人,紛紛聲明退出黨籍,但依然到會,秘書處不發出席證,因而鬧到天翻地覆。這班沒有出席證的代表,舉行"擡棺請願",鬧到滿城風雨,當時胡適是首席代表會議中的主席,他感覺到非常沒趣。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3:56

第二部分 第24節:胡適之書生從政(11)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開會初度,大家想競選為主席團成員,當時全體代表有兩千幾百人,主席團的名額,只有幾十名,當選的人至少要有三十票。我的一票,來拉的人多到不知其數。胡適的意思,要我選李書華,但中央國醫館的館長焦易堂要我選他。于右任、杜月笙都來拉票,我弄到毫無辦法,不答應要傷感情,答應不知投誰是好,終于我投了某人一票,這人是誰,我至今保密。

   主席團人選解決之後,就是要選舉總統和副總統,這時又起了一個風波,原來蔣主席堅決表示不肯當總統。這事大出一般人的意料,國民黨連開了幾天會議,作了一個秘密決定,就是依從蔣主席屬意的胡適當總統,他自己退居副座。這個決定當時只有風傳,連胡適自己都不相信。有一天我只見中央研究院的人亂作一團,會議到了半夜三點鍾還沒有結果。那夜我到了淩晨四點鍾方能入睡,到了七時,外間又轟轟然地鬧到一塌糊塗。我又被吵醒了,急急忙忙起身,原來中央研究院外面來了六十名憲兵,都是來保護胡適的。

   其實,早在一個鍾點之前,胡適已秘密離開了中央研究院,避到一個任何人不知道的地方去了。他表示堅決不肯擔任總統,後來由傅斯年(孟真)親自向最高當局解釋,說胡適只願意國民大會開得成功,同時擁護蔣主席當總統。其實也因找不到胡適本人承認競選,這件事只得作罷。

   國民大會胡適逞能

   我住的中央研究院,內部院屋,一座一座很多很大,住上了六十八個國大代表。在大會開幕前夕,胡適之帶一大包信來,其中關于我的,他講一位李夫人轉給我,李夫人還在信件上注上一筆,說是"陳醫生,見此信後即到胡適之先生書齋一談。李太太"。那天晚上我正有應酬,回來已是十一時半,見了這封信就急急忙忙到胡適書齋去。

   到了胡適書齋看見人頭湧湧,都是在談著被逼退讓代表的事件。實在這件事情,不論講法律,講道德,都是說不過去的,所以大家簽了一張不公開的建議書,大意是說:退讓代表,要照發證書,照發一切公費,自簽退讓文件,以平公憤。他們也叫我簽了一個名,而且告訴我,這些退讓代表到了南京之後,絕食已有四天,報紙雖曾發表,但語焉不詳,只有一部分西報略有透露。所以在開幕第一天,一定要對這些絕食代表有所表示。胡適想到國大代表之中,有中醫,有西醫,也有護士,應該組織一個慰問團,去訪問這些代表,為他們治病。希望我再約一位京滬中醫同去,我就推薦了丁濟萬,胡適也同意了。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4:43

第二部分 第25節:胡適之書生從政(12)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到了開幕那天,到場的代表兩千多人,胡適擔任臨時主席,他態度鎮定,說得一口純正國語,處事層次井然,全場掌聲如雷,當然他的聲望也能震懾全場。這天蔣主席也出席,那時他也是代表之一,坐在第一行,接著上台演講,會場的氣氛,十分莊嚴隆重。

   休息十分鍾之後,便討論正式主席團如何產生,頓時數十人舉手要發言。胡適規定每人可以發言三分鍾,依次登台各抒己見。不料意見紛紜,第一人發言,第二人就駁,第二人發言,第三人又駁,一時舌劍唇槍,紛亂到極。加上全場坐著的代表,合乎己意的拼命拍手,不合乎己意的噓聲大作,會場秩序為之大亂,而且要求延時討論的條子,雪片般地送到秘書處。胡適一看情況不好,這時已到了下午五時的散會時間,于是他急中生智,就請于斌主教登台作緊急建議,說是"大光路國大代表招待所,有數十名退讓代表絕食已久,我們應該派人去慰問一下"。此言一出,紛亂氣氛就緩和下來,同時于主教宣讀一張慰問代表名單,都是國大代表,由西醫胡定安代表等三人、中醫陳存仁等二人、護士代表華淑君等,即時前往慰問,于是胡適就乘機宣布散會,時已五時十分了。

   我們一行代表坐了四輛汽車,飛馳大光路,那個地方荒僻得不得了,是在明故宮後面飛機場的旁邊,那邊的代表都是來自遙遠省縣,早已吃盡當光,衣衫襤褸,洪蘭友先由汽車上搬下無數面包水果以及板鴨香肚等,原來絕食代表號稱有一百幾十人,實際只有八人留在南京,其余早已四散回鄉了。他們紛紛訴說,他們都是依法選出的代表,所得選票極多,理已當選,不料黨方堅決要他們退讓,不合法不合理莫此為甚。于斌主教也表示憤怒,發言莊重,聲若洪鍾,各代表個個都淚下如雨。洪蘭友便乘機每人致送餅干一盒,其實盒中就是公費。這些絕食代表,身體衰弱已極,于是就由中西醫代表替他們檢查診視,胡適和于斌早退。三個人立刻輸血,一個人打葡萄糖針,四個人只願服中藥。洪蘭友托我要在夜間十時之前把八個人的病況給他一個報告,據說蔣主席等著要看。這八位代表的大名是楊翹新、連退庵、李化成、顏澤滋、周遊、劉彬、黃謨、張敷。我仔細診斷完畢,寫了一份診斷報告,交給洪蘭友。後來這八個人,七人自行離去,一人療養了較久。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4:52

第二部分 第26節:胡適之書生從政(13)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胡適在第一天當大會主席的情況,十足表示他的才干,真是了不起!

   孝順父母愛護妻兒

   現在要講其他問題了。早年《新青年》雜志出版後暢銷各地,胡適和陳獨秀的文章,都是驚世駭俗之論,一時全國上下為之駭然。其中有幾篇文章倡議"只手打倒孔家店",而且主張"非孝",認為孝敬父母,罪大惡極。一般人對這幾篇文章,分不出哪一篇是陳獨秀做的,哪一篇是胡適做的。所以大家初時的印象,胡適之對父母,一定是屬于非孝一類的。

   但是胡適方二歲時,隨同他的父親胡鐵花到台灣,四歲又跟了母親回到安徽,就在這一年他的父親在廈門逝世,所以他得到父親的溫情很短,直到他六十三歲重臨台灣,他不但把父親的遺作出版和整理,還替父親立了一個很堂皇的紀念碑。胡適這種行徑,實在是一個孝子。

   在他寫的四十行述中,一再提到母親對他的慈愛,"八年的家鄉教育",完全是他母親一手栽培的。所以這些文章都可以見到胡適對母親也是很孝的。

   他從小由母親的安排,與江冬秀女士訂了婚。在出洋之前,他母親主張先結婚後出洋,但是那時節經濟情況很差,胡適沒有答應。到了美國,雖然愛上了一個姓陳的女學士,但是他不願意違背母親的叮嚀,眼光光地看著這位陳女士嫁給他的朋友任先生。程天放有一篇文章說:"他的立身處世,卻完全符合中國的倫理之道。他對母親非常孝順,他和夫人江冬秀女士的婚姻完全是家長作主訂定的,在結婚以前,兩人沒有見過面,可是他對夫人終身敬愛,到老不變。總統挽適之先生說:'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真是非常允當。"胡適還說過"中國人的舊式結婚,是先結婚後戀愛"的名言。

   至于胡適的長子祖望,由他一手栽培在美國當上了教授,待到胡適逝世,祖望特由美國趕到台灣親視成殮。次子思杜,是一個不肯讀書的孩子,雖然也留美多年,但一無成就。而且回到上海之後,狂嫖濫賭,很不爭氣,一直到現在還留在大陸。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5:05

第二部分 第27節:胡適之書生從政(14)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胡適對待朋友的態度,一向好到極點,我只提齊如山與梅蘭芳、齊白石三個人的事:

   一、齊如山有一篇文章說:"我與適之先生相交五十多年。在民國初年,他常到舍下,且偶與梅蘭芳同吃便飯,暢談一切。一次,梅在中和園演戲,我正在後台,適之先生同梅月涵、周寄梅兩位先生忽然降臨。我問他,你向來不十分愛看戲,何以今晚興趣這樣高?他已微有醉意,說:'我們不是來看戲,是來看你。'後來他還在醫院中給我寫了兩封很長的信,一封是討論《四進士》一戲的意義,他說:'所有舊的中國戲劇中,以《四進士》的台詞最精彩,因為有大部分的念白接近白話文。'"

    二、他對梅蘭芳相當愛護,梅氏出國演劇,預先印了一本特刊,胡適親自為之校閱。梅的英文演講詞、宣傳品,都經胡適改正過的。

   三、胡適對齊白石極端欽佩,曾經與黎錦熙、鄧廣銘合編一部《齊白石年譜》,這也可以表示他對藝術界的熱忱。

   書生報國鞠躬盡瘁

   一九五二年,胡適先到台灣去講學,觀察情況,次年仍然返美,直到一九五四年,才由美國回台,然後正式久居。他在台灣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一直到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主持"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致詞極為得體,料不到在接近散會時,心髒病猝發,就倒在地下,與世長辭!消息傳到香港、我有好幾天覺得不舒服。他的為人處世,不脫書生本色,他一生對學術的貢獻,已盡了他最後一分鍾的努力,可以算得是學術界的一位真正大偉人,在台灣有三十萬人自動跟著送殯是應該的。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5:15

第三部分 第28節:杜月笙江湖義氣(1)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第六章杜月笙江湖義氣

   民國十六年夏季,上海大疫。中西醫大忙,好多醫生都病倒了!南市廣益善堂首席內科醫生也病了,主任丁仲英老師命我即日接替代診,每日約診一百人,我因初臨證,看得較慢。有一天到了下午四時,別的醫生都已走了,我尚未將開方存底料理完畢。忽然有一彪形大漢來找醫生看病,說是:"病人垂危,即刻要去出診。"一面說一面就拉我走。那時我年少氣壯,並無畏怯,登上他的汽車直駛道前街警察廳宿舍,見到一個病人高熱昏沈、手足抽搐,真是危在旦夕!我診視之下,斷定是那時候最流行的傷寒症。我在丁老師門下已經學到了一套治理傷寒的方法,就不慌不忙地處方而回。

   次日清晨,病人神志已清醒,熱度亦減退,這樣經過十余天,病人才告痊愈。原來這個彪形大漢,就是淞滬警察廳偵緝隊長韋鍾秀,他給我一張名片,還說:"以後有什麼事要我幫忙,隨時可以來找我。我每日下午六時到七時,總在四馬路言茂源酒店,有一張固定的桌子,風雨無阻必到的。"

    此後,我從未找過韋鍾秀一次,倒是韋鍾秀常來找我。因他常有需要動筆墨的事,就到對門我住的地方,那時我住西中和里丁仲英師家,即在言茂源對面弄內,找我去代他看信劄、寫便條之類,寫得最多的,就是許多人向杜月笙先生拜師的門生帖。這類門生帖,有一定的款式,用的都是紅紙,紙質極粗,毛筆寫上去是不吸墨的;我就自作主張改用梅紅箋,既柔軟又好寫,折疊三層,面上再加上一個紅封套,前後共寫過四十多份。有一天韋鍾秀對我說:"你寫的門生帖,杜先生很贊美,要不要幾時陪你去見見他?"我說:"也好。"

    晚間,我將此事稟告國學老師姚公鶴先生,並問杜氏是怎樣的人物。姚師告我杜氏大約是一個粗魯大漢,但對世故人情極為通達;我們讀書人壞就壞在自認為清高,結果卻成"百無一用是書生"。這班人不要小看他沒有學問,但可以說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所以他對我說:"去也不妨,常常去見識見識,或有領悟世情之處。"

    姚師是前清舉人,國學深湛,當時文人,多數有煙霞癖,以"煙"會友,孟森(心史)、陳訓慈(布雷)、潘公弼諸先生,都是姚宅常客。孟心史先生還從旁說:"應該去,看看看,杜先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英雄見慣亦覺平常

   韋鍾秀陪同我去見杜氏那天,恰好是端午節,我只拿了一本硬面貼報簿,簿上剪貼了三段有關杜氏的新聞,因為那時只有大家口頭相傳他的豪邁故事,報紙上卻比較少提到他的大名。有之,只是這短小的三段新聞而已。

   杜氏私邸,是在法租界華格臬路,書報上形容是侯王宅第,大廈連云,其實地方並不大。私邸中,最主要的就是一間廂房,稱為"大餐間",大小不過二十二尺乘三十尺那麼大。我去見他那天,是在下午一時許,杜氏剛起身,室內除我和韋鍾秀之外,別無他客。他是瘦瘦的個子,體重約一百磅,穿了一件熟羅長衫,身材好像一個文弱書生,只有一對鞋子,顯得有些特別,是純中國布鞋款式,但不是布質,而是用深紫色的皮革來做的,此外一無特異之處。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5:24

第三部分 第29節:杜月笙江湖義氣(2)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他見到我之後,先寒暄幾句,都用浦東話,叫我坐在他的煙榻上,他自己就抽起鴉片煙來,同時也叫我橫臥下來,說:"困下來談談。"他最初說:"你寫的門生帖我收到不少,寫得整齊乾淨,真是不錯。"我說:"我有一件禮物送給你,這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他當時接了過去,打開來看,是一本貼報簿,里面貼了三張剪報,他就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我說:"杜先生民間的名聲很大,但報紙上尚少見到新聞,我搜集到三段新聞,特地剪下來送給你。"他聽了面露笑容,急促地說:"讀給我聽,讀給我聽。"我說第一段新聞是:"杭州西泠橋畔,新建'武松墓',墓碑上刻著'義士武松之墓',下款具名的是黃某、張某和杜月笙三人。"他聽了這段新聞,哈哈一笑,顯得非常高興。

   接著他很急促地問我:"第二段講啥?"我就告訴他,記的是"浦東中學部分校舍坍塌,由杜月笙捐資重建"。他聽了又是"噢!噢!噢!"微笑不已。

   等他笑過了,我又讀第三段,記的是靜安寺寺僧爭嘗產,由杜月笙調解平息。他聽後又笑了一陣,說:"今天端午,收到的禮物很多,但我最喜歡的倒是你的這本簿子,以後有任何新聞,你都替我留心剪下來,補貼在這本簿子上。"

    接著就閑聊了許多上海掌故,他聽了覺得非常有趣。他說:"你以後多來來,以這個時間為最空閑……"話未說完,來訪的人已經絡繹不絕,于是我和韋鍾秀就告辭了。歸途中,我感到有一種印象,杜氏並不是理想中的偉男子,完全是一個文弱書生的品型,真所謂"英雄見慣亦平常"。韋鍾秀對我說:"普通客人去探訪杜先生,他只是用手一揮,指著旁邊的紅木椅子,說'請坐,請坐'四字為限,坐到煙榻上的人便是上客,要橫臥下來陪他的便是上賓,到他那里去的文人極少,他特別看重你,你該常去走走。"

    識字不多而明事理

   照我的記憶,杜先生最初不是叫月笙,他只識得自己的姓名"杜月生"三字。因為浦東人的習慣,取名都叫金生、根生、貴生之類。後來不知道是哪位風雅人士在他的"生"字上,加上一個"竹"字頭,成為"笙"字,才改作"杜月笙"的。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5:35

第三部分 第30節:杜月笙江湖義氣(3)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其時他認識的字,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大約只識一至十這十個數目字,這是我最初見到的情況。後來請了一位教書先生,天天為他讀報,約三十分鍾。此外還給他認兩個方塊字。就這樣經過了若干年,他竟會看信看報。

   他對熟人並不諱言,一生從未受過教育,只是幼年時由浦東高橋渡海,到對面楊樹浦一間小學校,當了五個月的一年級學生(其時無幼稚園,初讀方字),學費是小洋五毫。到了第五個月,因五毫子籌不到,就此輟學。

   他飛黃騰達之後,大達輪船公司新船下水,請他去主持下水禮,車經楊樹浦,他遠指一間毀損不堪的小學校,告訴那位船東說:"我曾經在這間學校讀過五個月書,後來再也沒有讀書的機會了。"

    他常常提起少時在一家生果鋪當學徒。有一次,四川有位師長范紹曾在國際飯店宴客,吃到終了,侍者端上了一碟生梨,大家在談笑之間,都怪洋刀太鈍,削皮不易。唯有杜氏在片刻之間,把生梨的皮削去,晶瑩光滑,范師長見到他這般削梨技術大加稱道,杜氏卻坦白地告訴范說:"我本是這一行出身。"范聽後不敢贊一詞。

   杜氏出身寒微,對窮苦人的生活很了解,所以他後來處理一切大小事宜,都是偏袒窮人方面,勞苦階級的人對他的印象特別好。他常說:"不識字可以做人,不懂事理不能做人。"他對任何事情的處置,另有一套。凡是辦一件事,先決定上策如何,中策如何,下策如何,三點決定後,還要考慮這件事的後果如何。所謂後果,即有無反應或副作用,好會好到如何地步,壞會壞到如何程度。所以他發一言而能了事。但是不輕發言,言必有中。

   他往往先聽別人講話,自己默不出聲,等到別人講完,他已定下了決策,無非是說"好格,閑話一句",或者是說"格件事,不能這樣做"。他的判斷力極強,說過之後,從來不會變更的。

   杜氏所受的教育,照我的觀察,是得益于聽書。所謂"聽書",是江南人喜愛的一種消閑娛樂,由彈詞家或評話家連續彈唱講述的,如《岳傳》、《水滸傳》、《七俠五義》、《三國》等,所以他對戲劇演出極感興趣。他自身的出發點,也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的。足見小說不但感人極深,實在也是一種社會教育。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5:45

第三部分 第31節:杜月笙江湖義氣(4)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尊敬文人禮賢下士

   我初識杜氏時,他並無秘書或書記之類,只有一個賬房先生。這時來往的人,絕無一個文人,所以我去之後,他表示很歡迎,總是和我談談社會新聞,問我:"報紙上是哪能講法?"我非但把報上的新聞講給他聽,還對若干事情的來龍去脈加以分析,他聽了很是高興,因為當時他接觸的許多人,都是工商界人士。不久後有一位劉春圃常去,劉是在警察廳當司法科長的,能說,能寫,杜先生奉為上賓,好些文書往來,就由劉春圃代為執筆。其後,有一位任職紹興安昌鎮警局長的翁佐青,卸職後賦閑在上海,由張某介紹當了杜氏的秘書。從這時起,杜宅才有文房四寶和寫字台的設備。

   翁佐青做了很多年後,又陸續延攬了好幾位精通文墨的秘書,都是寫作俱佳的。外間傳言"六君子"之一楊度,是他的秘書,其實楊不過是杜宅中一名清客,相貌枯瘦,杜氏不大喜歡他的;至于章士釗,也不是他的秘書,其地位近于謀臣策士一流。

   天大糾紛閑話一句

   此後出入杜家的人,越來越興旺,我因醫務稍有成就,比較少去。一天,因有一家第一流的藥材鋪叫做"童涵春堂藥號"發生勞資糾紛,杜氏來電話,要我到他家去。我到了他的煙榻上,他給我兩封信:一封是資方俞佐廷的信,一封是勞方職工的信。他只說這件事你去辦一辦,辦到雙方協議時,由我出面解決。

   正在這時,突然有三個人踉踉蹌蹌地走到杜氏煙榻邊,三人年齡都很大,未曾開口先跪了下來。杜氏看見這般情形,為之駭然,連忙說:"起來起來。"這三個人原來是鄭正秋、張石川、周劍云,那是當時明星影片公司的三巨頭。他一見鄭正秋,竟高聲叫:"四爺叔,啥事體?介緊張?有閑話盡管講。"接著周劍云就說:"我們明星公司,千辛萬苦花了最大的資本到北平去拍了一部《啼笑因緣》,誰知道顧無為不聲不響地向法院遞了一張十萬元提供擔保狀,說是他拍《啼笑因緣》在先,要禁止我們的《啼笑因緣》,今天剛在南京大戲院上映,忽由執達吏到來加以扣押。這件事,只能請杜先生出來解決,否則我們公司要宣告破產了!"杜氏很輕松地說:"不要緊!不要緊!"一面拉著鄭正秋說:"先吸兩筒煙,平平氣。"接著張石川說:"如果我們拿出二十萬元,本來就可以提供擔保放映的,可是要是對方也跟著再加倍,那麼事情就永無了結啦!"杜氏明知顧無為是沒錢的,就問張石川說:"背景是不是×人?"張石川頻頻點頭。杜氏當即提起電話打給這人說:"鄭洽記四小開親自來磕頭,儂阿好讓一步路撥伊走走?"對方聽到電話之後,也只說了三五句話,事情便解決了,由顧無為自動到法院取消控案,影片扣押的事也就撤銷了。這件事情是我親眼目睹的。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5:56

第三部分 第32節:杜月笙江湖義氣(5)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其實,這件事情在報紙上已鬧了幾個月,雙方延請律師登報互相責難,鬧得滿城風雨,可是最後只經杜氏一個電話就解決了。據說顧無為後來拿到一筆錢,但是付了律師費、廣告費之外,恰好一無所余。

   事情解決之後,明星公司雖然挽回了破產的危機,實際上杜氏暗中貼了一筆錢,但絕不讓鄭正秋等三人知道,這是杜氏的一貫作風。事後,鄭正秋預備好一筆禮,親自到杜府拜謝,恰巧此日,我又在杜家。杜氏一看面色就料到他們的來意,先開口說:"你們阿是來送禮的?"三個人訥訥不敢出聲,杜先生說:"倘然你們要送禮的話,以後明星公司任何事情,我再也不管了。"正秋知道杜氏脾氣,默不出聲,在煙榻上談了半天上海時事;一方面對石川、劍云兩人,伸出一個大拇指,屈了三屈,暗示拜杜氏為師。周劍云早已預備了三張門生帖,就在談笑之間,三人突然向杜氏三鞠躬為禮,高呼"老夫子",杜氏堅決不肯答應,說:"正秋四爺叔,年齡比我高,輩分比我大,哪里擔當得起?"三個人又說:"如果杜先生不答應,我們決不離開。"杜氏在無可奈何之下,只好連說幾個"好,好,好",就算了卻這一件轟動全上海的大新聞。

   杜氏要我經手辦理的童涵春堂藥號的事件,我一經調查,資方俞佐廷是上海總商會會長,花了五十五萬元,接盤童涵春國藥號。店是老店,但是藥鋪中人,上下舞弊,積習成風,俞氏派了一個老年可靠的親信宋輔臣擔任總經理,到任之後,宋氏暗中調查職工舞弊的事。一天,有一位張姓的夥計,送出一料"膏滋藥",宋一查賬上,並無這一筆交易,即刻通知保人,決意要開除這個職員,哪知道這個職員片刻間帶了一個人來,這人自稱是郁良心堂藥號的職工,說這料藥是郁良心堂煎制的,他因沒有時間,所以托張君代送,根本與童涵春無關。此人的話剛說完,張姓職工即伸出巨靈之掌,重重地摑了宋輔臣四下耳光,宋氏當堂氣得話都說不出一句。全體職工騷動起來,一致支持張姓職工,幾十人立刻把宋輔臣擡出店外,放在街邊地上,聲稱"如果你明天再來,全體要打你"。宋氏懊喪之余,只好哭訴于俞佐庭,于是俞佐庭就懇求杜氏,代為薦派經理,解決此事。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6:08

第三部分 第33節:杜月笙江湖義氣(6)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我和童涵春堂的舊人都很熟,我就說明我是代表杜先生來解決這件事的。起初勞方提出許多條件,都是不近人情的,最後要宋輔臣焚香點燭叩頭道歉。我說:"這也是不公平的,要是杜先生出面派一個經理來,大刀闊斧,秉公徹查,你們大家未必個個都是清白的。至于張姓職工也一定會被開除的。"全體職工聽我這話,當堂緩和下來,他們只要求全體去見一見杜先生,當著杜先生面前和宋輔臣握手言和,因為許多職工只聞杜先生之名,從未見過他一面,所以他們認為能與杜先生見一面,是無上光榮的事。我就答應他們的要求,然後把情況回複了杜氏,杜氏當場就打電話給俞佐廷,俞佐廷回說:"這樣解決再好也沒有了,我明天送上四桌酒席,借杜府大廳,宴請全體職工和宋輔臣,雙方面就握手言和。"杜先生連說了幾個"好,好,好"。次日晚上,童涵春全體職工,個個都理了發,換上新衣出席,還帶了松石軒照相館的一位攝影師,同來攝影留念。杜先生只從內室走到大廳,話都沒說一句,大家已歡聲雷動,請杜先生坐在正中拍一張照片。留影之後,杜氏即因另有酬酢,匆匆外出,這一晚大家盡歡而散。宋輔臣事後對我說,他那天受了四記耳光,當晚就想自殺,哪里想得到有這般的圓滿解決。從此宋氏在該店任職了十二年。

   上海的大小糾紛,都是類此方式,由杜氏出面,事情都化險為夷,得到和平解決。

   三言兩語平息工潮

   當年上海的法租界,法國人認為是殖民地,不承認是租界,所以隸屬法國殖民部之下,所有官員執行著上一世紀的殖民地政策,對法租界居民處處用高壓手段,對待公務員也極苛刻。法租界的水和電,是由"法商水電公司"專利經營,職工的薪水極低,每月薪金只有銀元八元至十元。

   民國十八年,法租界水電廠的職工突然罷工,一時全法租界無水無電,僵持十多日,垃圾工人也響應罷工,法租界當局毫無應付辦法,但是不肯低頭。在急得沒有辦法的時候,由法工董局派人請杜氏出來調解。杜先生說:"我資格不夠,你們還是去請比我聲望高的人來辦吧!"其實杜氏早已料到,越早插手,事情越難辦,要拖到法國人支持不住的時候,他才能輕易地解決這件糾紛。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6:18

第三部分 第34節:杜月笙江湖義氣(7)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恰巧這時,有一艘法國大郵船抵達法租界外灘,全體搬運工人也袖手旁觀地罷工。這艘大郵船上載來一位外交大員,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只能利用救生艇上岸。

   這位外交大員上岸之後,見到街燈全無,汽車過處,一陣陣垃圾臭味迎風吹來,在車中法工董局首長黯然無語,這位外交大員便大肆申斥,次晨拜會吳鐵城市長,挽請出面調解,吳市長欣然接受。

   吳市長認為萬一由他出面調解不成,有失身份,想來想去只有杜氏可以了結這件事情,于是就派一位陳景儀拿了市長的名刺去見杜氏,說明這件事由中國人來料理,可以給法租界當局一個教訓。

   陳景儀不但與杜氏交誼很深,而且杜氏也認為時機已到了成熟階段,于是打電話給法租界當局首長,約集法商水電公司經理先行商討。杜氏提出:"所有工人薪金一律要加一倍。"水電廠經理期期以為不可,講到最後加薪百分之七十五,但是法商方面堅持罷工期間薪金不發,否則,日後他們隨時罷工,會無法遏止的。杜氏說:"好!就這樣辦吧!"

    接著杜氏召集罷工領袖,有水電工人領袖、垃圾工人領袖、碼頭工人領袖,由他具柬在"三和樓"大擺筵席。先叫陳景儀和工人開會,任由工人提出條件,有些只要求加薪百分之三十,有些要加百分之四十,有些要加百分之五十,罷工期間工資照給。陳景儀就用電話通知杜氏,事情已可迎刃而解,請他親自出馬。杜氏收了電話,立刻趕到,含笑到場向代表們打了一個招呼,全場掌聲雷動。杜氏一開口,全場又寂靜無聲。

   第一句話:"你們要求的工鈿太少,我已替你們講好加百分之七十五,你們滿意嗎?"全場高呼"滿意"。第二句話:"罷工期間的工鈿不給,你們服從嗎?"大家高聲說:"算了,算了。"只有一個人站起來,振振有詞地說:"這一點不能同意。"杜氏說:"我已經答應資方了,不能變更,那麼罷工期間工資,由我來貼。"

    大家聽了,又是一陣掌聲。豈知那位工人立刻說:"我要公司拿出來才接受,杜先生個人拿出來,誓不接受。"杜氏極迅速接著就說:"大家的損失由我貼,你的一份我負責叫公司會計處照付給你。"說罷之後,就倒了一杯酒,舉起杯子向大家說:"我祝賀你們勝利,也是中國人勝利,希望大家明日一清早就上工。"大家鼓掌如雷,高呼"照辦"。杜先生干了一杯酒就走。一場連續幾個月的大工潮就此結束。從此杜先生的威望,震驚全滬。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6:33

第三部分 第35節:杜月笙江湖義氣(8)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一片丹心協助國稅

   國民政府成立不久,宋子文當財政部部長,發行二五庫券,到上海宴請工商界領袖,由秘書唐腴廬開名單。宋子文看了之後,刪除四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杜氏。唐腴廬力爭不可,宋子文勉強答應下來,結果全上海工商界所認的數目,杜氏居第一名,認銷總數達四分之一。宋子文見到這般成績,大為吃驚,親自到杜宅道謝。杜氏只能說浦東國語,而宋氏只會說英文和廣東話,兩人談話,往往答非所問。唐腴廬從中傳話,說出財政部的稅收,不及租界,而以香煙稅一項數字最大,要杜先生設法協助。杜氏說:"我是中國人,應該出力。"宋子文還認為他是敷衍性質,隨便說說,稱謝而別。

   過了三個月,有一家最大的外商煙草公司,在上海黃浦江對面浦東設廠,地屬華界,這家煙廠有工人八千名,高高的紅牆,四周圍起來,好像一座城堡一般,自辦警衛,自設水電,不納地稅。不繳差餉,廠址沿據黃浦江,所產煙支,自己用船只運出,所以當地的中國政府機構,對這家工廠,一些辦法都沒有。

   忽然有一天,這家外商煙草公司八千工人宣布罷工,煙廠當局態度強硬,關起廠門,一概置之不理。照煙廠當局的估計,只要罷工兩個月,工人生活無著,全浦東有八千家戶口不能生活,到時便會複工,所以態度硬得很。

   浦東是杜先生出生之地,罷工到一個月之後,工人經濟上已頂不住了,浦東紳商紛紛請杜氏出面調解,杜氏認為時機尚未成熟,對工人除了加薪之外,還要工會打電報呈請財政部,要求"洋商香煙輸出租界一步,一定要納稅"。當然,工人各為自己,也不明白杜氏的用意。杜氏另面告唐腴廬,要財政部下令火車、輪船、長江線各碼頭,立刻停止裝運不完稅的香煙。宋子文得到了這個請求,才明白杜先生的用意,一一如命照辦。

   外商煙廠初時只估計到工人生活維持不了多久,但是一牽入政治,他們就急起來了,公司董事會推出一個華人董事、廣告畫家胡伯翔來想辦法。胡伯翔想到非杜氏一言不能解決,又請陳景儀陪同前往會面。杜氏說:"工潮的事,容易解決,如果納稅一項,外國人不答應,那麼工潮就永遠弄不好。"外商煙廠內憂于工人罷工,外患于全國禁銷。陷在窘境中,大約又僵持了一個月,不得不完全答應兩項條件,工潮就此解決。國民政府的駐廠稅收人員,也就從全體工人複工之日起,進駐該廠辦公。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6:45

第三部分 第36節:杜月笙江湖義氣(9)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杜先生的行為,愛大眾,愛國家,處處是這般方式,氣概豪邁,行俠仗義,風頭之勁,當然為世人所折服,于是聲名鵲起,名震全國。

   恤孤憐貧雨露遍施

   某次,杜氏得政府當局授予"少將銜"。杜氏很高興地接受,特地在軍裝店定做一套軍服,到賈爾業路去晉謁政府某顯要,領取證明書及證章,回來時在國際飯店附近光藝照相館拍了一張相片。這張照片幅度不大,後來就懸掛在他的大菜間中。

   光藝照相館拍了這張照片之後,送登《申報》、《新聞報》,因為杜氏輕易不肯拍照,很少有他照片登在報上,但登出之後,他也不以為忤。

   不料幾年之後,上海有一種所謂"滑稽戲",最著名的有裴揚華、程笑亭演出的《小山東到上海》一劇,裴揚華演的是小山東,程笑亭演的是浦東"陶巡長",出場時巡長穿著警察制服,與報上登的那張杜氏軍裝照片,大同小異。巡長在台上一開口完全是浦東國語,講的話句句都像杜氏口吻,聽者無不大笑。這出戲頭本、二本、三本越演越旺,轟動整個上海。

   有一天杜氏的隨從人員向杜氏晉言:"《小山東到上海》,影射杜先生,我們實在看不順眼,想去搗亂一下。"杜氏睜大了眼睛說:"大家浦東人,有飯大家吃,哪能可以?後天晚上我家請客,就叫裴揚華、程笑亭到我屋里演《小山東到上海》,而且儂要好好叫告訴伊啦,決不難為伊拉,要是有一點點難為伊啦,我就不叫杜月笙。"隨從人員領命而去。

   一經接洽,程笑亭面如土色,說:"我陶巡長明朝起可以勿做,堂會希望作罷。"接洽的人見他怕事,反而說了許多好話,擔保決不會難為他。到了那晚,程笑亭登場了,一出台一開口,座客大家都不敢笑。程笑亭手足震顫,聲音低啞,杜先生見到程笑亭這般尷尬情形,立即吩咐從人到後台致意。明知程笑亭膽怯,于是他就首先領導鼓掌,大家也就跟著一陣如雷的掌聲。程笑亭精神為之一振,自此他便妙語如珠,依著平時杜氏的口吻,大家笑到前仰後倒,杜氏更是笑個不止,最後,重賞而散。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7:00

第三部分 第37節:杜月笙江湖義氣(10)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杜氏對劇藝界中人,常加照顧。有一天晚餐時,叫王無能堂會,王無能是上海所謂"獨腳戲"的前輩,嗜好極深,但是在台上精神充沛。演出時和他搭檔的錢無量問他:"你今天的精神何以這般好呢?"王無能說:"吃飽了來的,畢生別的東西我吃得不多,但是珠羅紗帳子已經吃掉十八頂了!"錢無量又問:"此話怎講?"王無能答:"吸鴉片時,煙斗之下要襯一小方'珠羅紗',吃煙的人叫做'斗腳紗',本來這種珠羅紗是做蚊帳的,我一小方一小方剪下來,已剪掉了十八頂蚊帳。"此語一出,聽者恍然大悟,繼以狂笑,杜氏亦為之大悅。

   王無能在堂會上又說:"近年身體大壞,恐不久于人世,將來我的後事,只好靠杜先生了。"聽者以為這是笑話,杜氏卻用食指點了下自己的口,接著又用食指對台上一指,意思就是"閑話一句",王無能會意,格外賣力,滑稽笑料,層出不窮。

   過了六個月,王無能果然一命嗚呼。身後蕭條,一身之外,別無長物。錢無量一早九點鍾趕到杜宅,恰巧杜氏住在辣斐德路辣斐別墅,直到下午兩點鍾才回到杜宅。杜一見錢無量愁容滿面,就說:"阿是王無能……"錢無量點頭稱是,杜氏即刻從衣袋里掏出一張莊票,面額很大,錢無量道謝而去。走到門口,對門房說:"杜先生真是閑話一句,連兩句都沒有,我等候了六小時,但解決這件事,不過六秒鍾。"

    杜氏不僅對劇藝界中人如此,對鰥寡孤獨,都有一種特別的處置。早年對浦東一些寡婦每人發一個"折子",每月可向他的賬房領月貼七元(相等于那時兩擔米價)。後來被照顧的人,更不限于寡婦,不少隱貧也有不同數字的補助,"折子"究竟發出多少,誰也不知道。凡是領折子的人不幸死亡,名為"還折",還折時另贈葬殮費一百元。

   有一天,客堂里擠滿了憑折領錢的人,其中有一個人呶呶不休,要親見杜氏叩一個響頭,那時恰好杜氏身穿夏布衫褲,在客廳一角搖扇觀望,一班被救濟的人都不認識他,杜氏也不自我介紹,只對那人說:"杜先生不喜叩頭跪拜一套的。"說罷,施施然離去。一家人暗暗發笑。

引言 使用道具
0987816540
王爵 | 2014-4-12 07:37:26

第三部分 第38節:杜月笙江湖義氣(11)

精品文學 iPhone App現已推出!支持離線下載看小說,請使用iPhone下載安裝!   

      

      還有許多清寒的前輩和文人,他用另外一個方式調劑,每月派人送去固定的銀數,經年累月,從不脫期。

   門生遍及全國各地

   民國十八年間,杜氏聲名鵲起,威名遠震,無數人輾轉設法要想立雪程門,范圍遍及軍政工商各界,杜氏特別重視文職人員,凡投帖者,一律稱作"學生",學生對杜氏,一律稱作先生或"老夫子"。

   杜氏接受門生帖時,儀式簡單,行禮時規定三鞠躬,不許下跪叩頭。門生究竟有多少,向無統計,約略估計至少有兩千人。

   何以有這樣多人投拜杜氏做他的門生呢?以我的觀察有幾點:

   一種人因為受不了當時上海惡劣環境的壓迫,所以要投拜杜氏為師作護身符,這種人都是安分守己的,居最多數。一種因當時上海綁票之風極盛,每月必有一二人被綁,多的時候,每月竟連十數人,于是好多人都投拜杜氏,這種人家私百萬的富商巨賈不在少數。一經拜師之後,綁票匪便不敢下手了。一種是工商界中人,為了想擴展業務,避免糾葛,紛紛投拜杜氏門下,而門生與門生之間,產生濃厚情誼,對事業有莫大的幫助,所以這一類人數字極高。一種是當時上海的商業團體,凡是理事或理事長,差不多都是杜氏的門生,叫做"理字頭人物"。

   一類是劇藝界中的佼佼者,為了怕人搗蛋,有損伶譽,于是都向杜氏投帖,特別是京劇界中人,往往不遠千里來投杜氏之門,如杜氏接受了這人,都認為是畢生之光。

   杜氏門生之中,數字較少而地位較高的,就是軍政界人士。所謂軍,不限于陸軍,海軍、空軍都有;所謂政,是遍及政府各部門。

   一類是工人階級,多數是工會中的領袖,所以逢到工潮發生,勞資雙方都要請杜氏解決,除非杜氏不答允,答應到,"閑話一句",什麼都解決了。

   杜氏對收門生,考慮最多的,一種是武夫,一種是二世祖(即敗家子——編注),他怕這般人攪風攪雨的行動會妨礙到他的聲譽,所以杜氏門下以這班人為最少。這些情況,在當時上海幾乎蔚為風氣。有一位二世祖周孝伯大律師,曾經和當時紅極一時的女明星張織云結婚,結婚之前簽過一個極苛刻的婚約,證明男方如果拋棄女方賠償多少損失,而數字之大是周孝伯絕對不勝負擔的。不幸結婚三月,雙方便鬧翻了,女方要他履行婚約,周孝伯囊無余資,哪里拿得出來,糾葛鬧到杜宅,張織云振振有詞,杜氏只說:"周孝伯是嘸沒銅鈿格,官司打到底,也是嘸沒結果的,還是我來罷。"當時即掏出兩張莊票,面額不大,張織云只好勉強接受把婚約撕了。杜氏同時關照書記,把尚孝伯的門生帖取出,當堂撕了,周孝伯廢然而去。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