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筒精神 企業民間都響應
 五百位學生齊聚,從幼稚園、小學,到初中、高中,跨越好幾個年齡層都有,他們把好不容易存下來的錢,大方全數捐出。(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慈濟的竹筒歲月在印尼深耕有成。印尼民間銀行現在與慈濟合作,推出「竹筒存款」,校園內也熱情響應小額樂捐,最近就有五百位學生,將存錢竹筒帶回校園,全數捐出。
一起做慈善 老少捐錢存愛心
印尼北雅加達的順德學校,舉辦竹筒回娘家活動,這個由慈濟基金會與法孝院基金會共同推行的慈善活動,獲得極大迴響。
印尼法孝院基金會主席怡妲說:「這可說是崇高的活動,雖然是小錢行大善,但都是人們對彼此的關懷。」學童菲歐妮說:「我決定用竹筒捐款,存錢是很開心的事,而且又能幫助別人。」
五百位學生齊聚,從幼稚園、小學,到初中、高中,跨越好幾個年齡層都有,他們把好不容易存下來的錢,大方全數捐出。
慈濟志工諾妮說:「我們讓孩子們一起來捐款,日行一善是很好的活動,能帶動孩子互愛分享,付出行善,孩子們都很積極。」
學生這麼努力,大人們也不能洩氣,慈濟印尼分會、與當地民間銀行,最近就共同推出「竹筒存款」,也就是以民眾每月平均存款餘額來計算,提撥千分之五捐出做為善款,儲蓄兼行善。
民間銀行董事伊納亞說:「竹筒歲月啟發了我,因為我們認識慈濟時,慈濟當時就已經樹立了這個模式,透過竹筒行善。」民間銀行總經理石家林說:「這個能夠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讓我們慈善的愛心活動,能夠擴及到其他的地方去。」
兩個願望一次滿足,行善不怕沒有門路,民眾發揮愛心,將有更多選擇方式。
 一枚銅板,一分善念,這樣的付出讓周圍十戶人家不只感動,也發心一起響應。(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受助轉助人 八旬阿嬤勤推廣
竹筒歲月的助人精神影響很大,除了印尼以外,花蓮慈濟志工長期到銅門社區關懷,真誠互動,啟發照顧戶的善念。八十七歲的王阿嬤起初為了幫生病的兒子祈福,在志工的鼓勵下,響應竹筒歲月,兒子往生後,和家人繼續延續這分愛。這樣的心念,也感動了周遭十戶民眾,一起累積點滴善款,從受助者成為手心向下的助人者。
用歌曲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五月孝親月,慈濟志工來到花蓮縣銅門村,帶著民眾製作祝福卡片,寫下心中的愛。
居民黃小弟說:「我會好好用功讀書,我不會讓阿嬤擔心我,不會讓阿嬤操心我,將來回饋社會,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大家一起幫照顧戶王阿嬤慶生,八十七歲的她,要扶養就讀高中的孫子,慈濟人一路關懷。起初希望為病重的兒子祈福,阿嬤在志工的鼓勵下投竹筒,兒子往生後,和家人延續了這份愛。
一枚銅板,一分善念,這樣的付出讓周圍十戶人家不只感動,也發心一起響應。 居民鍾麗姬說:「大家做那個愛心,照顧人間,幫忙貧民。」 慈濟志工甘慈斐說:「現在大家都在響應這個竹筒歲月,我們也希望說未來可以把上人的法、靜思語也帶給他們。」
反轉手心助人,愛的能量凝聚社區情感。人人點燃心燈,照亮自己,也讓社會更光明。
|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