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stk190
見習騎士 | 2008-7-28 12:15:37

1937年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的南京戰役,中國當時有最精銳的四支德械部隊 – 八十七師,八十八師,三十六師和教導總隊參戰,此戰除三十六師因爲比較靠近後方保存了部分部隊以外,其他基本損失殆盡。此戰,中國軍隊數量基本等同于日軍(以當時裝備和部隊質素,其戰鬥力應只有日軍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而且多爲淞滬戰場下來的疲憊之師,以八十八師爲例,已經補充了五次,人員素質下降很大,而日軍爲了攻占中國的首都已經殺紅了眼。這樣,戰敗不算意外,但很多部隊的損失幷不在戰場上,是很可惜的。

一個重要原因是負責防守渡江撤退通道挹江門的三十六師沒有接到撤退命令,因此對到達防地的友軍一律視作逃兵。唐生智所在的南京衛戍司令部上午還在命令堅守,下午忽然又下令總撤退,而且命令傳達極爲倉促,有些主官如87師師長沈發藻(一二八時候也是一員虎將)乾脆逃跑了。許多機關和部隊根本沒接到撤退命令,發現情�不對,紛紛蜂擁渡江,是南京各部在撤退中損失慘重的重要原因。三十六師和其他部隊甚至相互射擊,自相踐踏,造成更大的混亂和無謂的傷亡,出城後的部隊也完全失去建制,撤退到下關的部隊,大部分損失掉了。但是,這次撤退中,�有兩支部隊得以較爲成功地突圍。

第一支,是鄧龍光的八十三軍(附葉肇六十六軍一部),按照撤退的計劃,各部主力應該向東方日軍來犯方向突圍,而這支廣東部隊奉命打掩護,在最後從下關方向撤退。但是,軍長鄧龍光看到各部已經混亂不堪,自己的部隊根本不可能到達掩護陣地,到了也無從掩護,于是果斷率部向東按總計劃突圍。應該說唐生智畢竟是保定軍官學校的高材生,在他沒有失去勇氣和理智的時候,指揮制定的計劃還是比較有水平的。日軍當時對南京是鉗形攻勢,東方除了雨花臺等�攻的點上以外,空隙很多,從這�突圍,的確有出其不意的效果,鄧龍光按照這個計劃突圍,大約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了。

值得一提的是,鄧龍光是個典型的老廣東,打仗很有閑情逸致的,在前�還要用高麗參煲湯,給自己喝補身子,也給大家喝 – 他156師的老部下回憶,鄧龍光部到淞滬的時候,戰局已經很不好,剛到陣地就遭到日軍猛攻,鄧部署防禦,然後說明,已經在給大家煲湯,湯好就送到陣地上,一時軍心大振。-- 老實說這個軍長滑頭得很,廣東人煲湯,沒有七八個鐘頭不算靚,這七八個鐘頭守下來,日軍的攻勢,也該再而衰,三而竭了吧。
但是此戰他很清醒,認識到關鍵時刻來了,有部下看到鄧軍長出發前把泡到一半的人參酒都給扔了。

雖然戰術對頭,還是和日軍展開了多次激戰,83軍才得以突出重圍,到達安徽屯溪休整,這支廣東部隊,後來成爲萬家嶺大捷的主力之一。此戰,鄧所部突圍部隊中僅僅將級軍官就陣亡了三名,分別是159師少將師長羅策群,第160師少將參謀長司徒非、第156師少將參謀長姚中英。其中,羅策群師長是在突破日軍戰�時率先衝鋒戰死的,衝鋒時對部下高呼:“弟兄們,跟我來,勿要做衰仔呀!”是爲最後的遺言。
鄧龍光部突圍,是在12月12日夜間。一般的說法,認爲鄧龍光部是爲南京守軍中最後能�成建制突出重圍的部隊。

但是,從日文史料中,我們發現,當時能�成功突圍的,還有另一支部隊,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虎賁 – 第七十四軍(也就是張靈甫整編第七十四師的前身)。

關于七十四師的突圍,中國方面的記載比較簡單,只是提到該軍的兩個師中,58師一部大約是12日下午隨軍長俞濟時渡江撤離的,51師則是王耀武率領經過一夜搶渡,撤出了約5000人,武器損失殆盡。然而,在日軍紀錄中,留在包圍圈中的74軍殘部,幷沒有坐以待斃,該部殘存的六千餘部隊,在第二天向西側突圍,與日軍展開激戰後,終于得以突圍成功。

這段史實幷非孤證,可見于日本戰史學家兒島襄的《日中戰爭-南京到武漢》,以及崗綺溪子的《日中戰爭問題點檢證》第69節“南京戰”。
兒島襄的著作中是這樣描述的 – “陷入包圍的中國軍隊反應各不相同,但基本已經喪失戰鬥能力,幕府山中有大約一萬名中國潰兵,沒有食物也沒有鬥志,日本軍隊只派一個聯隊就輕易地解�了他們的武裝。。。令人吃驚的是13日夜間,一支大約五千人的中國軍隊向西�行突圍,丟弃了大量輜重後沖過日本軍的防�。阻擋其前進的一個中隊頑�戰鬥,不幸‘全滅’,經過調查,這是中國軍最爲能戰的七十四軍所部。追擊的部隊錯誤地向西尋找,�因爲該部突圍後即轉向南方而失去��。”

崗綺溪子的文章中,則是這樣描述:“12月13日ゾ濃霧ソ朝ザやゲギ。西側メ脫出南下エペ支那軍第74軍シ退路遮斷ソギバズ北上エペ第六師団45連隊主力シソ交戦ザ始ネゲギ。深夜ソよグズ南京城內ズエザズ日本軍ゾ入城ウサれベ、勝グゾ�ウサゆペゎ、脫出エペ6千人ソ攻撃ゾ熾烈ザやペ。第11中隊ゎ撃破エペシ將兵ゾグベケベズ逃走ウギ。”(12月13日早晨,濃霧彌漫,向西側突圍轉而南下的中國軍隊第七十四軍與爲迂回切斷敵退路北上的第六師團45聯隊主力爆發戰鬥。深夜時分,日本軍已經占領了南京城的大半,可說勝負已分,但是這支突圍的約6000人的部隊攻擊依然炙烈,擊潰第十一中隊的陣地後匆匆逃走。)
儘管時間一個講13日夜間,一個是講13日拂曉,但戰鬥的經過大體一致。因此,七十四軍部隊13日突圍幷成功,似乎應該是南京守軍的最後戰鬥。而且,由于它選擇突圍的西方,正是日軍重兵所在,戰鬥一定更加慘烈,失去指揮,面對一個聯隊�敵,敗軍陣中依然能團結殺出重圍,還順手消滅日軍一個中隊,這般打法,充分說明了七十四軍的戰鬥素養,不愧虎賁之名。
只是,這次戰鬥中,中國軍隊的指揮官究竟是誰,這支突圍後的部隊何時何地返回建制,則是中方資料中無法查到的。這是此後多年戰亂檔案遺失造成的遺憾,還是戰時混亂導致未能清楚記載,則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7-28 20:11:36

回應 #2 cckan1112 的主題

我看是你的無知吧! 不打就是消極抗日, 日本帝國主義走狗? 打了就是累死三軍瞎指揮, 你又懂啥?
引言 使用道具
泰山a
男爵 | 2008-7-29 19:12:31

原帖由 cckan1112 於 2008-7-28 19:23 發表
還是那句老話: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蔣某人的瞎指揮,犧牲了很多精銳部隊......

贊同!蔣某人的瞎指揮,讓一些優秀國軍將領白白送命,這是黨國的悲哀。。。。。。。。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