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49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gotome
區版主 | 2014-7-3 15:54:58

慈悲等觀的老師父


學佛,目標要清楚;每一天、每一個時刻,心絕對不能背離菩提道,走的路、做的事,必定不脫離人群。在人群中,有緣的人就能受度化;無緣的人,也要想辦法接近他,化無緣為有緣,化仇視的態度為感恩心。

上人敘述一則故事──久遠以前,一位老比丘進城處理事務,回程已是黃昏,行路間突然下起大雷雨,卻找不到避雨處;往前趕路一陣子以後,終於看見前方有一棟大宅,趕緊上前敲門,希望借宿一夜。

但是應門的傭人請示主人之後回覆,主人與僧道無緣,連屋簷也不肯讓老比丘暫時棲身避雨,要老比丘立刻離開此地。老比丘只好淋著大雨趕夜路,回到寺院已是半夜了。

幾年後,大宅的主人娶了一個小妾,這位姨太太很善良,很得大宅主人寵愛。姨太太信佛,想到寺院拜求子嗣,請求大宅主人陪同前去。大宅主人看到寺院裡竟然供奉寫著自己名字的長生祿位,但是自己一向排斥僧道,為何寺院裡會有自己的長生祿位?便詢問在一旁整理環境的小沙彌。

沙彌說:「我不知道這是誰的名字,只是多年前某一天,老師父連夜淋雨回寺,說:『今天和一位施主無緣』,就書寫了這個牌位,並且每天禮拜、寄予祝福,祈求能夠化解惡緣為善緣。」大宅主人聞言心生慚愧,此後非常護持三寶。

※※※

所以常說要與人結好緣、行菩薩道,慈悲等觀一切眾生。得到認同、響應,自應感恩;若有反感、排斥,甚或毀謗,也要予以尊重。

老比丘在雨夜請求借宿而不得,認為大宅主人與他無緣,並且力求化解惡緣成善緣。老比丘開闊的心態,是眾人應該學習的典範;面對任何人,都要提起慈悲等觀的開闊心量,無論過去所結的是好緣或惡緣,都希望從此刻起,可以有善因緣能夠度化他、接引他。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3年9月1日)
※本文摘自:《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二0一三年•秋之卷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