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8-4 22:24:06

「保鮮」講用教材:「消極抗戰」和「游而不擊」
——學習《中國共產黨七十年.第四章》
武宜三(香港)
2005-5-13

一,「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都要批
同志們:你們認識李銳同志嗎?李銳同志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的資深黨員,他生於1917年,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以水電部副部長身份兼任毛澤東主席的秘書,他的最後職務是中共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他是中共十二大中央委員,十三大中顧委委員。
李銳在胡喬木同志的鼓勵和支持下,於1994年出版了一本書,叫《盧山會議實錄》(河南人民出版社),書中記述了1959年盧山會議上毛澤東同志和林彪同志、彭德懷同志之間的一段精彩對話。
林:平型關吃了虧,頭腦發熱,是弼時作的決定。
毛:一些同志認為日本佔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佔地,才愛國,否則變成愛蔣介石的國了。國內有國,蔣、日、我,三國誌。
……
林:百團大戰是大戰觀念。
毛:三個師只有三萬二千人,號稱四萬八。當年打大戰觀念轉不過來,本應該分散發動群眾。
彭:百團大戰後才搞武工隊,這一仗幫了蔣介石的忙,但對以後整軍有好處。華北會議鬥了我,以後對紀律比較注意。
「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是我英勇的八路軍在八年抗戰中僅有的兩場打日本人的戰役,原來都是打錯了。毛澤東同志不叫打,但任弼時同志和彭德懷同志不聽指揮,擅自組織戰鬥,打了,違反紀律,所以要批、要鬥。彭老總給鬥了三十多年,最後給鬥死在窗戶都被密封的黑古隆冬的牢房裡。任弼時同志就運氣好,沒挨鬥,因為他死得早,逃脫了。至於英勇的新四軍,則是專門用來搞磨擦的,有個好聽的名堂:叫「打擊頑固派」。「頑固派」者即打日本的中國政府軍 —– 國軍也。你看革命樣板戲、京劇《沙家濱》裡的郭建光們,打的也不過是胡傳魁,是偽軍,哪有一個日本鬼子?

二,我們就是「游而不擊」
國民黨攻擊我們「游而不擊」,親愛的朋友,你們說對了。我們就是要「游而不擊」。否則我們如何落實毛主席「一分應付、兩分打頑、七分發展」的偉大戰略部署?君不見我們的軍隊由抗戰初期的二萬多猛增到國共內戰時的四百萬多,為迅速打敗蔣介石、奪取全國政權準備了多麼充足的條件呀?
國民黨說我們「游而不擊」,我們就反咬他們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把「頑固派」、「投降派」的帽子先扣到蔣介石頭上,再大批特批;這叫「你說你的,我搞我的」。反正我們搞宣傳的本事比他們高明得多。當然這也並不妨礙我們把真抗了一下日的任弼時同志和彭德懷同志打成「幫了蔣介石忙」的罪人。
朋友,你可能也知道1959年的廬山會議。但是,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在那年的7月17日,毛澤東剛剛收到彭德懷的《萬言書》的時候,他相當不平靜地講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也就是1937年8月發生在陝北的「洛川會議」。毛忿忿地提起彭德懷的「歷史賬」。他說:在中共生死交關的歷史時刻,彭德懷所領導的「華北軍分會,不同意中央的游擊戰方針」。
1936年的「西安事變」後,國共要團結抗戰了。國民黨不但不再打共產黨,而且要和共產黨一起打日本了。這樣,共產黨既免去遭國軍軍事圍剿之苦,政治上也完全站穩了。但這「戰」究竟怎麼「抗」,怎麼才能使得共產黨既得一個愛國好名聲,又不至於把自己千辛萬苦保存下來的一點點本錢在抗日戰場上拼光?我軍將領們的意見,就相當不一致了。
1937年8月22日在洛川縣南90里的一個村莊召開了的一次為期四天、僅有22人出席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洛川會議」。會議以當時的總書記張聞天的《形勢報告》為開場,今天已被捧為偉大的「革命家」、「理論家」張聞天的《文集》中,惟獨沒有把這份《報告》收入,不知編者認為無關緊要呢,還是有意為賢者諱?
在他的《報告》裡,先把蔣介石如何仇視我黨、如何背信棄義指斥一通;最後建議說,中國共產黨應該學列寧,學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聰明絕頂的「一箭雙鵰」:讓侵略者與統治者兩敗俱傷。具體到中國麼,就是坐看蔣介石與日本帝國主義廝殺。
毛澤東同志支持張聞天同志,強調一定要「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避開與日軍的正面衝突,繞到日軍的後方去打游擊,要想辦法擴充八路軍,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對政府方面催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要以各種藉口予以推託。只有在日軍大大殺傷國軍之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奪取「最後勝利。」(戴晴:《翻案文章》)

三,坐收漁翁之利
在抗戰最艱苦、最緊張的最後階段(1941-1945年),毛澤東同志置大片國土淪亡、人民被燒殺搶掠於不顧,把各根據地、各部隊的領導人全部集中到延安,曠日持久地學習、反省、檢討、清算、鬥爭、清洗,為大樹特樹毛澤東的絕對權威而忙得不亦樂乎。
儘管我們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寸步沒有離開過延安,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罵蔣介石躲在峨眉山上。也不妨礙他自吹自擂,說是「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這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領袖。
眾所週知,我們描寫「三年解放戰爭」的電影、電視作品車載斗量,尤其反映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這樣的大題材的大製作,波瀾壯闊、風起雲湧、山呼海嘯、千軍萬馬、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英明神武的偉大領袖、開國的將帥、從龍的元勳,一個個現身銀幕、屏幕,形像高大,閃閃發光。
可是八年抗戰,則只有《地道戰》、《平原游擊隊》這類「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小打小鬧的小題材;出場的也只是李向陽、小張嘎一級的「英雄人物」。即使是八個革命樣板戲,打國民黨的《智取威虎山》也比抗日的《紅燈記》痛快淋漓、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得多。
無獨有偶,我黨的黨史權威胡繩同志嘔心瀝血地寫了一本《中國共產黨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北京,以下簡稱《七十年》),其第四章叫《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這章共65頁,有關抗戰的只有11頁,不足一萬字,佔五分之一不到。大講特講的是方針、政策如何英明正確;怎麼樣和國民黨爭奪地盤、爭奪群眾;怎麼樣鬥地主、分田地;怎麼樣擴大黨組織、擴大軍隊和民兵;怎麼樣開會、整風;怎麼樣「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最後奪取江山坐天下之類。直接描述戰爭的就少得可憐,這不能怪胡繩同志,我黨我軍在八年抗戰中實在表現奇差,乏善可陳。

四,「平型關戰役」只是個小戰役
《七十年》在講到我黨、我軍對日作戰的戰例時,也仍然只有「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雖然被毛澤東同志批判了,還得照講,不然我黨我軍的抗戰史就成了空白。那就不止遺笑萬年,那就遺臭萬年了!
實際上,平型關戰役只是個小戰役,算不了什麼「大捷」,「殲日軍一千餘人,擊毀日軍汽車一百餘輛,繳獲一批輜重和武器」而已。
對國民黨方面,胡繩同志雖然已持開放態度,例舉了忻口、武漢、臺兒莊、中條山、長沙、南昌、隨棗、桂南、棗宜、緬北等大戰役,似無掩人之功的意思。但對於規模比平型關戰役大得多的「忻口戰役」,卻語焉不詳。還要加上「八路軍三個師又配合國民黨軍隊」,「是國共合作抗日配合得較好的一次戰役」的尾巴。
對比《七十年》,1999年版的《辭海》(縮印本)就光明磊落得多。茲錄如下以供對照:
「忻口戰役」亦稱「忻口會戰」,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戰場的一次著名戰役。1937年10月1日,日軍突破長城防線後,向山西太原進逼。中國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和戰區前敵總司令衛立煌,在晉北門戶忻口地區組織防禦。13日,日軍師團長坂垣征四郎指揮第五師團及關東軍第一、第十二師團和特種部隊五萬人,狂攻忻口西北第九軍防守的南懷化陣地,軍長郝夢齡、師長劉家騏率軍英勇抵抗,壯烈殉國。與此同時,坂田師團以其主力一部向大白水猛攻,遭到阻擊,戰鬥處於僵持之中。後因日軍攻佔娘子關、陽泉、平定,忻口守軍於11月2日撤出。此役消耗日軍兵力兩萬餘人,中國軍隊也有較大傷亡。
《辭海》不迴避被毛澤東同志定為「戰犯」的閻錫山、衛立煌的功績,對國軍也使用「英勇抵抗,壯烈殉國」等褒義詞,而且不硬作「八路軍配合」之類的吹噓,突顯了編者的良知和勇氣。值得一讚!

五,數字說明問題
《七十年》說我中共軍民「消滅日軍五十二萬七千餘人」。這「消滅」是什麼意思?是單指「打死」呢,還是包括「打傷」、「俘獲」和「擊潰」?如按死傷俘潰1:1:1:1計,我軍打死的日軍頂多不過十萬餘名。
即使這個當年的統計還未有後來的「一畝十萬斤」的嚴重失實,也只佔日軍在中國戰場總死亡人數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劉大軍教授統計的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死亡人數是一百九十八萬四千人。而中共中央編譯局根據日本人的資料統計出來的數字,則是二百二十二萬七千二百人:其中傷一百一十七萬二千二百人,亡一百零五萬五千人。(謝幼田:《中共壯大之謎 —– 被掩蓋的中國抗日戰爭真相》,明鏡出版社,U.S.A,以下簡稱《謎》)
日軍在華斃命的129名將領之中,死於與我八路軍作戰的只有三個,其餘都是死於國民黨的軍隊手上(中共中央編譯出版社:《血祭太陽旗》,1994年,北京)。
至於我軍在八年抗戰中犧牲的高級將領方面,《七十年》僅能舉出左權和楊靖宇兩個人。這與國民黨方面有115位(據何應欽檔案應為206位)將領殉國,實在懸殊太大(《謎》p.393),胡繩同志只好把狼牙山五壯士和馬本齋母親也拉出來湊數,把五壯士的姓名一一列出以壯聲勢。
事實勝於雄辯,數字說明問題。所謂「中國共產黨抗擊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日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完全是胡說八道,是貪天之功為己有,是對中國人民的欺騙和愚弄,是對為國捐軀的英烈們的極大侮辱。

六,謊言是不能持久的
雖然如此,《七十年》還是說了一點公道話:
當時日本侵略者把國民黨作為主要作戰對象。正面戰場無論在戰略上還是在戰役上,都是抗擊日軍進攻的主要戰場,國民黨軍隊曾先後進行了平津、淞滬、晉北、徐州以及保衛武漢等戰役,並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可見以前說蔣介石國民黨「真投降、假抗日」,「積極反共、消極抗日」,都是誣陷不實之詞了。
慣於按毛澤東同志口味偽造歷史的胡喬木同志,在為《七十年》寫的《題記》中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還得作必要的增補。」這是喬木同志高明之處,他是在這裡埋下伏筆,預留退步的意思。喬木同志也明白,謊言是不能持久的,他當然也知道林肯的這麼一句話:
你可以在所有的時間欺騙一些人,你也可以在一些時間欺騙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時間欺騙所有的人。

七,題外話
1,那麼我黨我軍在這八年抗戰中是怎樣發展壯大起來的呢?謝幼田的《謎》作出很詳盡的考證。謝幼田從公開出版的中共中央文獻、將帥回憶錄、《毛澤東年譜》、《劉少奇年譜》、《彭德懷年譜》等大量資料中披沙揀金、抽絲剝繭,破解了重重迷霧,把被掩蓋了的真相挖掘出來;以歷史事實為依據,突破禁區,把我們歷來所宣傳的傳統結論都推翻了。在抗戰六十週年來臨之際,我們應該讀讀這本書,對認清我黨、我軍以及我們偉大領袖、偉大革命家、偉大理論家們的真面目會有極大幫助。
2北京路漫文化公司《訊息與服務》第41期透露:左權因被誣為托派分子,屢經申訴而長期不得解脫,氣憤難平,在戰鬥中故意暴露在日軍炮火下,以死示清白。
3滇西保衛戰是抗戰中一個重大戰役,是一場非常慘烈的廝殺,中國軍民在這次戰役付出了重大犧牲。抗戰史學家章東磐同志在《凰鳳電視台.鏘鏘三人行》節目中講這段歷史時,淚流披面,感人至深。可我黨卻因為該戰役是國民黨組織和指揮的,幾十年來不許提及,流落該地的數以萬計的抗戰官兵,在歷次政治運動中也受到各種迫害,甚至被鎮壓;僥倖活下來的,也仍處於極困苦之中,衣衫襤褸,雖八九十歲還在肩挑手做。胡錦濤同志跑到莫斯科去慰問蘇聯紅軍二戰老戰士,和他們握手言歡,極盡親熱;卻置自己的國家功臣、民族英雄、抗戰勇士於貧賤潦倒之中,任其自生自滅,是何心肝!最近當地有關部門和一些同志衝破各種阻力,編了一本《滇西抗戰第一槍》,卻因未提「我黨」字樣,遭到刁難。最後編者只好於《前言》中加上「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推動下」,才得以通過,批准出版。現在已出版的少量有關書籍有:
《滇西抗戰第一槍 —– 紀念滇西抗戰勝利六十週年文史集》:雲南民族出版社
《血色記憶 —– 騰衝抗戰見證錄》(上、下):中國文聯出版社
《濺血歲月》:雲南民族出版社
《血路 —– 修築滇緬公路記實》:雲南人民出版社
《松山作證 —– 龍陵抗戰專輯1-3》:雲南民族印刷廠
4,本文曾發表於《爭鳴》雜誌2003年12月號,今作補充修改後上交中共中央宣傳部,申請做為《三個代表和「保鮮」教育講用教材》,敬希垂注。

13-5-2005於酒香書屋

(5/13/2005 14:0)

[ 本帖最後由 天王老子 於 2008-9-2 19:42 編輯 ]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8-4 22:32:45

《中國之春》1992年9月號(總第112期)
平型關戰役的真相
艾暮思
中共十大元帥最後一位聶榮臻先生辭世,終年九十三歲。本來這消息並無什麼驚人之處,人老了總是要死的。倒是楊尚昆的一段悼詞引起了筆者的興趣,並引出了本文。
楊尚昆的悼詞發表在《人民日報》上,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抗日戰爭爆發後,我和榮臻同志先後抵達山西抗日前線。他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副師長、政治委員,率部匆匆赴晉東北,抵禦南進日軍。當時,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日軍長驅直入,驕橫一時。出師不久的一一五師戰平型關,一舉殲滅日軍板垣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一千多人,創中國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
如果我們將這一段文字給當今的少先隊員或共青團員看的話,他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平型關一戰是聶榮臻指揮的,再加上楊尚昆。但是文革中長大的一代都知道,平型關大捷是林彪的成就。《中國之春》四月號馬怡陽的文章《對林彪的再評價》中說:「抗戰初期一九三七年林彪在山西平型關指揮戰役殲滅日軍三千多人,是為第一場對日大軍團作戰的勝利。當時林彪採用機動和伏擊戰術,利用山地抑制了日軍飛機、火炮和坦克的優勢,是一次以低劣裝備戰勝精良敵軍的範例。」
在大陸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在百家學科中,最難念的絕不是數理化,而是中共黨史。理科書籍可以數年不變,但中共黨史課本卻一年可好幾變,叫人越念越糊塗。像赫赫有名的平型關戰役,一下就可讀到兩個版本,不能不令人好奇:究竟是殲敵一千還是三千?此戰役中,日軍究竟動沒動用飛機、坦克?憑著這點好奇,筆者查閱了一下中共出版的一些資料。相信你也會有興趣讀讀。
平型關一戰是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上午開打,持續約一天。第二天,九月二十六日,朱德總司令就打電報給南京蔣委員長、軍事委員會、中央日報等等,報告戰果:「九月二十五日,我八路軍在晉北平型關與敵萬餘激戰,將進攻之敵全部擊潰,一部份被俘繳械,獲汽車、坦克車,等等。」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日由中共所屬的抗戰出版社發行的《第八路軍》一書是這樣報導的:「二十五號那天,敵人著名的板垣師團的第十和二十二聯隊,進入平型關……戰畢,我軍俘獲敵人一千餘人,敵傷亡在五千以上,我軍又奪得坦克車、裝甲車及馬車共七十四輛。」文革中或之前出版的資料記載是:「九月二十五日,天色微明,日軍進攻平型關的兵力部署已隱約可見。這時板垣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約四千人,一百餘輛汽車,兩百餘輛大車,走入我們的伏擊圈內,大約五時半光景,戰鬥開始了。……在這次戰鬥中,殲滅日軍三千多,毀汽車一百多輛,大車二百輛……我軍傷亡近千人。」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大事記》也沿用了以上說法:「殲敵三千」云云。但是,一九八三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龔古今、唐培吉編的《中國抗日戰爭史稿》卻是這樣記載的:「二十五日拂曉,日軍第五板垣師團二十一旅團第二十一聯隊第三大隊和輜重部隊一部進入我軍伏擊圈……據統計,此次戰役,殲滅日軍一千多人,毀敵汽車八十餘輛,我軍傷亡六百餘人。」由此我們看到三處重大修改:
⒈「第二十一旅團」改為「二十一旅團第二十一聯隊第三大隊和輜重部隊」
⒉「殲敵三千,毀汽車一百多輛,大車二百輛」改為「殲敵一千,毀汽車八十餘輛,」兩百多輛大車也刪除了。
⒊「我軍傷亡近千人」改為「我軍傷亡六百人」。
可以看出,一九三七年發表的數字過於離譜,故再無人引用。馬怡陽的數字是以前發表的宣傳數,顯然誇大了,而楊尚昆引用的數字則是經過修改了的,相對來說,更具權威性。為了這點好奇,費時半天。畢竟有所獲,故也躊躇滿志。不料這躊躇心不久被重重捅了一下。話說有一次教會集會完畢,大家在一起用午餐。與我同桌者恰好是兩名國民黨軍隊退休將軍。閒聊中,他倆大歎大陸的青年對八年抗戰史所知幾乎為零。筆者聽了極不服氣,當即擲地有聲地回答:「平型關大捷,抗日第一戰,是我八路軍所成就。」此兩位老人聽了神色黯然,但清楚地說道:「不錯,八路軍是參加了平型關戰役,但指揮官和主力軍都是國民黨軍隊。」這一席話叫我好不惶惑。什麼?平型關一戰竟也有國民黨軍隊的份?這摘桃子摘得也太離譜了。不過兩位老人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不該說謊才是,另外,中共篡改歷史,編造歷史倒也是路人皆知,莫非本秀才又被中共騙了一次?出於謹慎,又跑去了東亞圖書館,查翻了十來本書,補課的結果如下:
抗戰初期最重要的戰役之一是太原會戰。這一次大會戰歷時幾乎兩個月(九月十二日至十一月八日)。在戰爭學上,會戰是指雙方參加兵力皆在十萬人以上。太原會戰時,國軍投入約三十萬兵力,日軍投入約十二萬兵力。
太原會戰由兩個主要戰場構成,一是晉北戰場,有日軍五萬。二是晉東戰場,有日軍七萬。
晉北戰場有如下重要作戰構成。
1、廣靈、靈邱作戰(九月十二日至九月二十日)
2、平型關作戰(九月二十二日至九月二十九日)
3、崞縣、原平作戰(十月一日至十月十一日)
4、忻口作戰(十月十一日至十一月五日)
平型關一戰是晉北戰場的一個重要戰役。林彪率領的第一一五師就是九月二十五日投入這八天戰役中的一個伏擊戰。
在稍微詳細介紹平型關作戰之前,我們不妨來看看當時的歷史背景,看中共的八路軍是怎樣與國軍並肩作戰的。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變」發生,國共開始再次合作。
三七年七月中共致電蔣介石委員長:「我全體紅軍,願即改名為國民革命軍,並請授命抗日前鋒,與日寇決一死戰。」
八月九日中共部隊總司令朱德隨周恩來抵南京晤蔣。
八月二十二日,中共部隊改編為八路軍。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轄一一五師林彪,一二○師賀龍,一二九師劉伯承。每師兵力約一萬五千人。歸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指揮。
同日中共提出四大諾言:
(一)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指中共)願為其徹底實現而奮鬥。
(二)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力政策,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
(三)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
(四)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之統轄。
紅軍接受改編成八路軍後才半個月,便爆發了太原會戰。
現在回到平型關戰役:
九月十五日,國軍主力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及第七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開赴平型關一帶。九月二十二日拂曉,有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四至五千人,由靈邱向平型關前進,薄暮,日軍被國軍一九七旅王思田所擊退。九月二十三日拂曉,日軍第五師團主動向平型關口一帶發動更猛烈的攻擊,國軍傷亡慘重。
二十四日九時,傅作義、楊愛源與一一五師林彪聯絡,並決定:
1、第七十一師與新編第二師為主攻部隊。
2、獨立第八旅協同七十一師攻擊。
3、第一一五師擔任敵後攻擊,以東河南,蔡家峪為目標。

這一作戰計劃由第六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發佈。
二十五日,林彪率領的一一五師伏擊一日軍運輸隊。據林彪當時最原始的報告是「殲敵一營」估計為五、六百左右。
二十六日,日軍大批軍隊壓向平型關增援。林彪從蔡家峪撤退。
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日軍與國軍又有相當激烈的交戰。國軍處境不佳,閻錫山乃令各部隊轉移。平型關戰事結束。接著展開崞縣、原平、忻口之戰。
平型關戰役,國軍參戰總兵力為十五萬人。第一一五師約一萬四千人,佔參戰總兵力百分之八點八五。國軍傷亡甚慘,達三萬多人。中共的一一五師參加了一天的戰鬥。不管是看整體的會戰,還是局部的平型關一戰,我們都應實事求是地承認,國軍是這次抗戰的主力,為民族流的血也最多。八路軍也有勇有謀,為民族立有大功。
本來此文寫到此便可結束,但在查閱這些資料時,有若干感想,現不揣淺陋,一併寫出,就教於各位:
1、國軍與日軍正面大會戰計有二十三次之多。每次國軍都有慘重損失。特別是前期戰役,國軍傷亡人數總是在日軍五倍至八倍之上。何以如此呢?皆因為日軍裝備大大優於國軍。日本人處心積慮幾十年,大力發展軍工業,成為當時屈指可數的軍事強國。日本人當然有常識:中國地大人多,如果戰勝中國沒有把握的話,它是不會貿然去發動這場戰爭的。如果沒有美國人的捲入,抗日再打八年也是可能的事。根據日本公佈的數字,日本人八年陣亡不到五十萬人。而國軍陣亡官兵差不多三百萬人。可見雙方實力懸殊相當大。
難怪日本人要叫囂「三個月之內消滅中國」。戰爭一開始,日本人就希望與中國主力決戰。在強敵面前如果立即決戰,吃虧的無疑是中國軍隊。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之策,國軍提出以我之長,攻敵之短,即「主動的誘敵進入更大範圍的全面戰,更長期的持久戰。」因此「持久戰」立即獲得全民的共識與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寫了《論持久戰》,日後共產黨宣傳說抗日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指引的結果,這真是天大的笑話。這就好像民主已成為潮流,我艾暮思寫一篇「論民主」,日後民主成功了,我就說這成功歸功於我的那一篇文章。毛的文章固然寫得好,但不過是千百篇優秀文章中之一篇,如此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國軍作出有計劃的撤退。這就是楊尚昆和共黨宣傳所說的:「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及「不抗日」。毛澤東曾有一「輝煌」思想。「敵進我退」(其實這不過是套用了孫子兵法),如果八路軍在強敵面前可以撤退,國軍為什麼不能撤?我們可以從均勢的角度探討國軍撤退的利弊,但要以此去全盤否認國軍就不合事實了。
2、近年來,大陸學者開始正面對待國軍在抗戰中的作用,例如拍出了《血戰臺兒莊》的電影,第一次歌頌了國軍的功績。但這方面工作做得還遠遠不夠,中共宣傳的主調仍是抗日戰爭是中共領導下獲勝的。事實上大陸出版的抗日著作寥寥無幾,而且都很單薄。為什麼呢?很簡單,中共在抗日戰爭期間乏善可陳。中共的主要精力用在擴大自己的武力。按林彪的話說:「到抗日戰爭結束時,已經成了百萬大軍,並且還有二百多萬民兵。」
大家還記得抗戰初期中共僅有軍隊三萬多。難怪毛澤東對田中角榮說:要不是日軍侵華,中共就不可能打敗國軍,取得政權。所以要謝謝日本人,謝謝的辦法之一就是不要戰爭賠款。
如果中共真是將日寇打得落花流水,戰果頻傳的話,中共為什麼只拍有《地雷戰》、《地道戰》?與此相比較的是,中共不時推出描寫內戰的片子,最近推出的是戰爭鉅片《大決戰》三部六集,放映時間長達十一個小時。此片耗時六年多才攝製完成(國共內戰才打了四年)。馬怡陽的資料說:「投資六千萬人民幣」。實際投資肯定遠遠超出此數。《人民日報》介紹說:「計有三百二十萬人投入拍攝」。如果每人一日補貼金是二十元的話,就要人民幣六千四百萬。
中共一方面要與國民黨「相逢一笑泯恩仇」,要接受台灣上億美元的救災巨款,要歡迎臺商投資大陸,一面又推出這樣的戰爭片,給國民黨顏色看。楊尚昆更發絕話,「絕不簽兩岸互不侵犯條約」(抗戰初,中共弱小時,不就簽過一次嗎?見前文),擺好架子,時刻要去「解放臺灣」。
中國人與日本人已和解,但卻仍有自相殘殺的可能,這不是民族的悲劇是什麼?
3、抗日戰爭期間,國共的合作,史稱「第二次合作」。但八年抗日戰爭時,其實只真正合作過一次,那就是這次平型關戰役。這是一件可歎的事實。不過從積極的一面去思考,這裡面則是可挖掘一些啟人的題材:要拍戰爭片,何不拍平型關戰役?將國共在民族存亡的關頭,願意攜手,同仇敵愾,血流一處的英勇精神體現出來!這對兩岸和平共處、談判也有些實際幫助。不知哪位導演有如此的膽量?
引言 使用道具
台灣新手
騎士 | 2008-8-4 22:39:18

謝謝大大的分享:victory: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天王老子 + 30 + 30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pcfantasy
子爵 | 2008-8-4 22:41:43

明顯的是反共分子杜撰的
這樣說來,毛是賣國賊?中共在害中國?

字裡行間透露這一股反共的惡氣,看似證據十足,其實大多是亂編的。。。

我從來不說這樣激進的話的,但是這個文章真是典型的槍文。。。。。

PS:不針對天王版,呵呵,針對這個文章~~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8-5 07:45:22

回應 #4 pcfantasy 的主題

作者都是大陸人, 在大陸明著反共的人下場如何? 你在網路言論過激都會被"關切"了不是嗎?
引言 使用道具
morpheuslu
準男爵 | 2008-8-5 10:11:30

感谢楼主,受教了,已閱!
引言 使用道具
76老a
侯爵 | 2008-8-5 17:17:15

原帖由 天王老子 於 2008-8-5 07:45 發表
作者都是大陸人, 在大陸明著反共的人下場如何? 你在網路言論過激都會被"關切"了不是嗎?

大陸人怎麼了?大陸人有很多漢奸跑到美國去了:(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8-6 00:41:55

回應 #7 76老a 的主題

呵呵, 原來說出實話就會等於漢奸? 那現在大陸只要正面看待國民黨抗日也是漢奸囉? 可笑! 你對漢奸的定義原來如此膚淺?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8-17 23:26:37

回應 #9 10718 的主題

造謠? 你以為作者是臺灣人? 如果是士兵的屍體, 中共急著馬上把那些血跡洗乾淨做啥? 怕啥阿? 心中根本有鬼嘛! 如果坦蕩蕩和必篡改歷史控制媒體呢? 你在怕啥? 你就是有愧嘛!
引言 使用道具
76老a
侯爵 | 2008-8-24 19:10:20

1944年共產黨冀魯豫軍區對日作戰戰例(只是共產黨10年抗戰的一小部分)
△ 冀魯豫軍區第10軍分區部隊,於東明縣小井集、裴子寨等地殲滅偽軍1000余人

22日 渤海軍區4個連強襲廣饒縣北莊子等地偽軍據點,殲滅偽警備隊400余人。

23日 濱海軍區部隊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於諸城縣勝水、泊兒、日照縣兩城地區,發起討伐偽濱海警備軍司令李永平部戰役。至8月5日,殲滅日偽軍600余人。

31日 冀魯豫軍區第7軍分區部隊收復莘縣縣城,殲滅偽軍和偽組織人員700余人

△ 冀魯豫軍區第9軍分區部隊,於滑縣白道口殲滅偽軍1200余人。

1944年8月


冀魯豫3日 葉劍英在延安向美軍觀察組介紹敵後戰場情況和我軍編制、裝備情況。

△ 冀魯豫軍區第8軍分區部隊,對山東省鄆城地區之偽軍劉本功部發起攻擊。至11日,殲敵2900余人,拔除敵據點36處。

軍區第7軍分區部隊,連續襲擊莘縣西吳家、燕店等敵據點。至2日,殲滅偽軍400余人,拔除敵據點7處。

11日 渤海軍區部隊一部,襲擊利津縣城。至17日,殲滅日軍8人、偽軍1000余人,並收復該縣城。

15日21日 晉察冀軍區第8軍分區部隊一部,收復武強縣城,俘日軍顧問、特務及偽軍、偽組織人員300余人。

△ 渤海軍區第2軍分區部隊一部,於濟陽縣白橋、李家附近殲滅偽軍450余人。 23日 膠東軍區部隊一部在秋季攻勢戰役中,於平度縣舊店、大田殲滅偽軍5個連。

24日 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部隊在秋季攻勢戰役中,進攻牟平縣水道日偽軍據點,全殲守敵。25日,於該縣尺坎伏擊增援之敵。兩日共殲滅日偽軍230余人。

魯中軍區第1團、2團、4團和11團在地方武裝配合下,發起沂水戰役。至17日,殲滅日偽軍1000余人,收復沂水縣城。

31日 冀魯豫軍區第8軍分區、10軍分區部隊,於菏澤縣西部對敵發起攻勢作戰。至9月1日,殲滅偽軍1260余人,拔除敵據點8處。

下旬 晉察冀軍區第13軍分區部隊一部,挺進薊(縣)、玉(田)、寶(坻)地區,殲滅日偽軍400余人,拔除敵據點29處。

1944年9月

3日 魯中軍區第1團、2團、4團、12團於沂水縣葛莊和草溝伏擊“掃蕩”濱海區回竄之敵。至4日,殲滅日軍草野清大隊和偽軍共1600余人。10月2日,羅榮桓、黎玉、肖華等發出通令,給予嘉獎。

11日 △ 原八路軍第4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4師師長彭雪楓在河南省夏邑縣八裡莊戰鬥中殉國。

△ 太行軍區第5軍分區、7軍分區部隊,於林縣、輝縣抗擊日軍第110師團及偽軍共6000余人的“掃蕩”。該兩軍分區部隊分別在輝縣勒江口、十八盤等地及水林公路兩側伏擊“掃蕩”之敵,至10月3日,共殲滅日偽軍700余人,迫敵撤退。

23日 魯中軍區主力一部,於泰安縣天寶寨、顏家莊殲滅偽軍440余人。

△ 膠東軍區從8月19日發起的秋季攻勢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滅日偽軍5000余人,收復縣城2座。

30日 △ 晉綏軍區從8月28日發起的秋季攻勢戰役勝利結束,共作戰297次,殲滅日偽軍1947人,拔除敵據點48處。

1944年10月

19日 晉綏軍區部隊開始抗擊日偽軍3200余人對晉西北的冬季“掃蕩”。至11月10日,共殲敵1000余人,取得反“掃蕩”勝利。

23日 晉綏軍區塞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曾錦雲於河曲縣黃樹坪戰鬥中犧牲。

27日 冀中軍區第8軍分區部隊一部在地方武裝配合下,襲入獻縣縣城,殲滅日偽軍和偽組織人員250余人。

△ 渤海軍區主力一部收復河北省南皮縣城。至此,該軍區從8月24日發起的秋季攻勢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滅日偽軍5000余人,收復縣城3座。

1944年11月
1日 太行軍區第2軍分區、3軍分區、4軍分區部隊,於遼縣、武鄉、襄垣、黎城抗擊日偽軍共5000余人的“掃蕩”。至19日,共殲敵500余人,反“掃蕩”作戰勝利結束。

3日 魯中軍區第3軍分區和魯南軍區部隊各一部,於泗水縣歷山附近俘偽軍300余人。

8日 冀魯豫軍區第7軍分區部隊收復山東省莘縣縣城。

14日 山東軍區獨立第1旅、特務團和濱海、魯中軍區部隊各一部發起莒縣戰役。至29日,在偽莒縣保安大隊大隊長莫正民率部反正的配合下,攻克莒縣縣城。此役,共殲滅日偽軍200余人,偽軍3500余人反正,使濱海、魯中兩區聯成一片。19、20兩日,羅榮桓等分別致電慰問全體反正官兵和嘉獎參戰部隊、武工隊、民兵等。

15日 △ 渤海軍區部隊於廣饒縣辛集、小王家、小武家殲滅日軍210余人。

17日 膠東軍區主力及地方武裝各一部,於棲霞縣長沙鋪等地抗擊敵4000余人的“掃蕩”。至22日,共作戰27次,殲滅日偽軍540余人。粉碎敵人“掃蕩”。

19日 魯南軍區主力一部在秋季攻勢戰役中,於邳縣小馮場殲滅偽軍400余人。

24日△ 冀魯豫軍區第9軍分區、11軍分區部隊各一部,於單縣朱老家附近殲滅日偽軍400余人。

25日 中共中央北方局、總部、第129師聯合招待出席太行區英雄大會的殺敵英雄、勞動英雄。鄧小平、滕代遠、張際春等出席。滕代遠致詞向英雄們表示親切的敬意和慰問。

△ 《解放日報》發表《山東新的勝利》的社論。贊揚山東軍民自發動春季攻勢以來,已收復縣城8座,解放國土近5萬平方公裡、人口500萬的輝煌成績。

27日 魯中軍區主力一部在冬季攻勢戰役中,於臨沂縣半程、雙湖、澇溝子等地殲滅日偽軍670余人。

28日 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部隊一部分,於榮成縣寧津、東楮島近海俘獲擱淺的日軍運輸艦1艘。

30日 魯南軍區從9月上旬發起的秋季攻勢戰役勝利結束,共作戰141次,殲滅日偽軍2600余人。
1944年12月
日 冀魯豫軍區第8軍分區部隊攻克山東省壽張縣城,殲滅偽軍400余人。

9日 冀魯豫軍區第1軍分區部隊襲入肥城縣城,俘偽軍400余人。

11日 魯中軍區從11月20日發起的冬季攻勢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滅日偽軍1430余人。

14日 冀中軍區一部手槍隊,秘密搗毀石家莊監獄,救出被捕之抗日干部及青壯年8000余人。除途中被追回2000余人外,其余都回到抗日根據地。

△ 膠東軍區主力一部,收復山東省棲霞縣城。

23日 冀中軍區第7軍分區部隊發起槁(城)正(定)新(樂)反敵分割戰役。至1945年1月13日戰役勝利結束,共殲滅日偽軍700余人。

31日 至月底 冀熱遼軍區部隊粉碎日偽軍從10月下旬開始的“掃蕩”,共作戰52次,殲滅日偽軍2100余人




先發44年半年的記錄吧!因為中間有好多小規模的戰鬥。我一個個挑出來累得很!:)

[ 本帖最後由 76老a 於 2008-8-24 19:11 編輯 ]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