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stk190
見習騎士 | 2008-8-6 10:39:55

:( 1943年,同盟國轉入戰略反攻和進攻,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屢遭失敗,使南洋(東南亞)各地軍隊的海上交通�受到威脅。日本大本營爲保持本土與南洋的聯繫,�定打通從中國東北直到越南的大陸交通�,同時摧毀沿�地區的中美空軍基地,以保護本土和東海海上交通安全,遂令中國派遣軍使用累計約51萬兵力,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的作戰。中國方面稱爲豫湘桂會戰,豫中會戰即爲其第一階段。

1944年4月,日軍華北方面軍14.8萬余人向鄭縣(鄭州)、洛陽地區發動進攻。中國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指揮8個集團軍1個兵團共17個軍約40萬人,依托黃河南岸既設河防陣地抗擊日軍。

“飛機來了,快臥倒!”全連都趴下了,第21集團軍炮兵排長黃潤生也在第四輛炮車後趴下。第一架飛機盤旋了一圈,扔了炸彈飛走了。第二架飛機來的時候,他調皮地想看看飛機投彈是個什�情形,于是�頭往上看了一眼。這一看不打緊,正好看見一枚重約50公斤的中型炸彈在午後3點的�烈陽光下翻了個跟頭,直直朝他栽了下來。黃潤生心中暗叫“完了”!

“轟……”地面劇烈地顫抖起來,他感覺自己就像是趴在抖動被單上的一隻螞蟻。腦後一熱,半個身子隨即被炸彈掀起的泥土埋了起來。飛機飛走了,他扒掉泥土小心地站了起來,上下摸了摸,發現除頭皮被彈片擦掉一塊之外,腿�都完好。原來炮彈落在了他身後約50米開外。他還來不及慶幸逃過一死,馬上跑到前面看看他們連的“七五炮”(法國造75毫米口徑野戰炮)。

一門炮裝炮彈和其他雜物的前車被炸毀了。兩名士兵被炸死,一個班長被炸傷,同時還有三匹拉炮的騾子被炸得肚穿腸流,遍地是血。

連長抱著頭開始哭。在軍紀極嚴的湯恩伯部隊,炮連丟一門炮,連長要槍斃,保護不力導致火炮受損,連長要坐牢。這也是黃潤生在黃埔軍校�接受的、他非常推祟的德國軍事思想體現。他至今仍記得《炮兵操典》�的一句話:炮是炮兵的第二生命,炮是炮兵的愛人。這時,行伍出身的二排排長很仗義地走過來跟連長說,“不要緊,只是前車被炸,炮還是好好的嘛,找個民用大車當前車,一樣可以把炮拉到後方去。你們先走,我在後面一定跟上你們。”連長聽後,馬上給這個老排長跪下磕頭。這一舉動把黃潤生嚇了一跳。他突然意識到了軍紀的可怕。

日軍出動“國寶”架橋,中國炮兵炸橋就像給人抓癢

他們在撤退,他們的任務沒完成,炮擊了三個月,日軍硬是在他們眼皮底下把平漢鐵路的重要關節--黃河大鐵橋修復了。黃潤生當時剛到第21集團軍85軍野戰炮營一連觀測通訊排當觀測員。他們部隊于1943年冬天接防漢王城。這是個古戰場。秦末,楚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奪天下,率軍隔鴻溝築城,劉邦築漢王城,項羽築霸王城,對峙于鄭州滎陽廣武山巔。當時日軍占據著霸王城。他們的任務就是炮擊阻止日軍修復黃河大鐵橋。黃潤生說,1938年黃河鐵橋被破壞加上花園口�堤,是二戰中最成功的一次“阻絕戰”,直到1944年,日軍主力都無法進攻中原。


後來成爲抗戰史專家的黃潤生現在可以很清楚地分析當時的戰局。1944年,日軍海上交通�被美國封鎖,長江航道也被中國軍隊的炮兵及中美空軍阻斷。東條英機當時已準備本土�戰,所以一定要打通中國內陸交通�,爲泰國、越南及中國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的日軍提供後勤補給,同時爲撤退作準備。這樣就出臺了一個計劃:打通大陸交通�,也稱爲“一號作戰”。

黃潤生後來看日軍戰史記載,當時日本大本營一個參謀上校把命令下達到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那�,岡村寧次當即拒絕。岡村寧次說這個仗沒辦法打:首先黃河鐵橋沒有恢復;其次,河南湯恩伯的部隊不好對付。即使打通京漢�,湯恩伯的部隊也隨時可以把這條交通�切斷。

最後岡村寧次提出,要打可以,但有條件。第一就是把黃河鐵橋修好,爲了修好這座橋,必須要有“架橋機”。當時日軍這樣的設備只有一套,堪稱“國寶”,是關東軍準備打蘇聯渡鴨綠江用的。另一個條件,把部署在內蒙古的第三戰車師團調來,把關東軍的航空兵撥一部歸其使用。日本大本營同意了。1944年元月,架橋裝備抵達。

此前日軍曾多次試圖在黃河上建橋,但都被中國軍隊的炮彈打斷,黃潤生還看到過光屁股修浮橋的日軍被打得“撲通、撲通”往水�跳的場面。但日軍的架橋機來了以後,情�就不同了。這部架橋機架出來的橋,上部有鋼架保護,而且所用鋼板極厚,國軍的“七五炮”打到橋上跟給人抓癢差不多。

同時,日軍調了重炮部隊進行火力壓制。一個大隊的150毫米榴彈炮、一個中隊的100毫米加農炮每天轟擊兩個小時。在這兩個小時�,中國軍隊的炮被打得藏在山洞�出不來,任由日軍自在地修橋。日軍的火力很密集,到處都是散落的彈片。士兵們就在晚上趁著日軍不打炮時,打著火把提著籃子到山上撿彈片,用騾子馱到鎮上賣。先是買肉加菜,還有餘錢就到鎮上買了棉花和布,做了當時的大兵都沒有的棉被。當時他當排長的津貼還不�買兩雙好點的草鞋,所以他們還買了許多棉鞋、襪子。

與日軍一次幾十發的奢侈相比,中國軍隊顯得很可憐,在日軍修橋的三個月時間�,一個連只打了三百到五百發炮彈。而且,炮彈打完後要把彈殼收集好,用大車運送到後方點數,與所發炮彈數目相符才獲發新的炮彈。

就這樣,黃河大鐵橋在他們眼皮底下一點一點地向黃河南岸延伸,三月下旬,大橋修通了。

1944年4月17日,豫中會戰打響,拉開豫、桂、湘大作戰的序幕。日軍37師團先渡黃泛區,攻克中牟縣。黃潤生說,抗戰勝利後,日軍110師團的軍官與第21集團軍的參謀一起開會研討豫中會戰,日軍官說,你們沒法破壞黃河大鐵橋,大橋一修成,勝負已分。黃潤生回憶起來十分感慨:要是調兩個150毫米榴彈炮連過來,我們起碼可以多阻滯日軍20天,多這20天的時間,也不至于造成後來全軍潰退的悲慘局面。但當時的高層軍官都沒有意識到火炮的重要性,只把部隊在黃河南岸擺好了等人家來打。連別人想怎�打都不知道,豈能不敗?

不吃不睡連退三天三夜,有機會休息只顧喂騾馬

到4月20日,日軍4個師團已渡過黃河,第三戰車師團一部也過了河。日軍派了一個聯隊越過鴻溝把漢王城占領了。

這時,野炮營接到了軍長吳紹周手令:把大炮安全地拉到後方,我不要你們參加戰鬥,保住這12門炮,就是大功一件。于是他們開始向盧氏縣撤退。不吃不睡連退了三天三夜。第三天,終于有機會休息一下,馭手自己沒顧上吃,先四處找草找料喂騾馬。黃潤生有點奇怪,問馭手怎�不先喂飽自己?馭手說:“報告排長!沒騾馬就沒法拉炮,炮丟了,連長就要被槍斃,我怎�能看著連長被槍斃?”這句話讓他很感動。有一個排長在退�的過程中,實在太困了,一頭從馬上栽了下來,臉都摔傷了竟渾然不覺,就躺在原地睡著了。一個多小時後,其他部隊來了把他推醒,他才知道發生了什�事。

黃潤生差點被炸死的一次就在撤到密縣以北不遠的地方時發生的。他們連拉著剩下的三門炮,繼續趕路。第二天天黑時分,野炮營三個連在穎水會合。密縣到登封的公路被石覺的第13軍破壞了,還埋上了地雷,炮車無法通過,問了周圍的老百姓,最後�定從穎水的山溝底部走。那�根本沒有路,都是大石頭。大炮極重,在平地上坡都很吃力。沒辦法,把大車丟了,牲畜都用來拉炮。黃潤生的許多家當,包括軍校的畢業證書都跟著大車一起扔了。

來自八方軍迷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