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救未來 惜福惜糧
 (相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近來全球各地頻傳糧荒,然而富裕地區的人們似乎毫無所覺,眼前所見,無論超商、市場或米店,都是物資豐富,所以感受不到缺糧,甚至覺得事無關己。
我們不能短視近利,放眼天下,各地飢荒現象不斷地示警,印度、越南等產糧地的米糧已經禁止出口;紐約食物銀行的倉庫也空了,每見廚餘都很不忍心,可知多少人沒飯吃?如何忍心丟棄食物,應該要懂得惜福。
不久前美國量販商店宣布限量購買糧食,令人想起二次世界大戰時,由於糧食的缺乏,米糧採「配給」方式,一家根據人口數配給;倘若等不到配給米,有錢人也許還可以買得到,窮人只能捱餓,現代人實難以想像那種令人擔心受怕的景象。
有幸生活無虞,則應克己,學習儉樸殷勤;諸如自己動手料理三餐,吃多少煮多少,不要養成惰性與奢侈浪費,動輒上館子,吃不完就丟棄。
克己克勤克儉 珍惜物資
我們提倡做環保,無非是疼惜大地,不要製造垃圾與汙染;同時也是挽救人類的未來,因為大家生活在地球上,唯有大地平安,我們才能平安。
人人的生活無不仰賴農業生產,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現代有農校教育,傳統社會是農夫代代相傳,什麼季節該播種、插秧,如何耕作等等,都是農民的智慧。
倘若社會不尊重農或者不勤於農事,也會產生很大的危機。現今因溫室效應等影響而缺水,有段時間有人支持現有耕地廢耕,將耕種用水供應工業,類此訊息令人憂心。
目前臺灣已有很多田地休耕,若再廢耕,一旦遭遇糧荒,一季稻子要三、四個月才能收成,屆時想要復耕就來不及了。
「士」需要「農」,才能再談及「工」與「商」,士農工商能平衡並進,我們應戒慎虔誠,克己、克勤、克儉,才有充足的物資,紓解缺糧危機與暖化現象。
※本文摘自:《經濟日報》
|
|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