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6老a
侯爵 | 2008-9-1 16:46:37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締約雙方”),為維護和發展中越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睦鄰友好關系,把兩國間的邊界建設成為一條 永久、和平和穩定的邊界,決定在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本著互諒互讓、友好協商的精 神,締結本條約,並議定下列各條:

第一條
締約雙方以有關目前中越邊界的歷史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准則和中越邊界談判過程中達成的協議,公正合理地解決了邊界問題,並重新確定了兩國間的陸地邊界線。

第二條
締約雙方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陸地邊界線走向自西向東確定如下:

第一界點在十層大山(寬羅珊山)1875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203米高程點以南約2.00公裡,越南境內1439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2.30公裡,越南境內1691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3.70公裡。

從第一界點起,邊界線沿注入中國境內的整康河上游諸支流與注入越南境內的楠莫非河、楠沙河上游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北偏東北轉東行,經1089米高 程點;1275米高程點、1486米高程點至1615米高程點,然後繼續沿上述分水嶺大體向北轉東北行,經1221米高程點至1264米高程點,再沿山脊 向東南行至1248米高程點,然後沿山梁向東北行,至第二界點。該界點在塔糯河(南那河)中,位於中國境內1256米高程點東偏東南約0.80公裡,越南 境內1369米高程點西南約0.70公裡,越南境內1367米高程點西北約0.87公裡。

從第二界點起,邊界線順塔糯河(南那河)向北轉東北行至該河與捕馬河(打羅匹馬河)彙合處,然後繼續順河向北行至該河與李仙江(黑水江)彙合處,再順 李仙江(黑水江)向東行至該河與小黑江(南辣河)彙合處,然後溯小黑江(南辣河)行,至第三界點。該界點在小黑江(南辣河)與南辣比河彙合處,位於中國境 內620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0.50公裡,中國境內1387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4.40公裡,越南境內978米高程點西偏西南約1.87公裡。

從第三界點起,邊界線離河接山脊向西北行至1933米高程點,然後沿注入中國境內的折東河、哈羅倮巴、大頭倮巴、莫烏倮巴、納幫河、隔界河、打羅河、 南布河、小翁邦河、蕎菜坪河、南晏河、金水河上游諸支流與注入越南境內的楠拉弗河、楠拉薪河、楠西露河、楠首河、楠柯莫河、楠哈使河、楠哈尼河、楠西龍 河、楠哈河、楠涅河、楠朗展河、楠莫河上游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北轉東南,再向東北行,經1690米高程點、1975米高程點、1902米高程點、 2121米高程點、2254米高程點、2316米高程點、1831米高程點、3074米高程點、2635米高程點、2199米高程點、2133米高程點、 2002米高程點、1800米高程點至1519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大體向東行至一無名高地,再沿山梁向東行,至第四界點。該界點在隔界河(南列河)中, 位於中國境內845米高程點東南約2.90公裡,中國境內1318米高程點西南約1.62公裡,越南境內1451米高程點北偏東北約2.05公裡。

從第四界點起,邊界線順隔界河(南列河)大體向東北轉西北行至該河與南那河彙合處,然後順南那河向東南轉東行至該河與藤條河(南拱河)彙合處,再溯藤 條河(南拱河)大體向東北行至該河(芬胡河)源頭處,然後沿一小溝大體向東偏東北行,至第五界點。該界點在上述小溝與山脊相交處,位於中國境內2392米 高程點南偏東南約0.45公裡,中國境內2361米高程點以西約1.50公裡,越南境內2283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0.62公裡。

從第五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向南行至2413米高程點,然後沿中國境內三岔河、太陽寨河、漫江河、五台河、石洞河、平河、中良河和岔河與越南境內達保 河、探天河、掉意河、楠侖河和楠蘭河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南行,經2468米高程點、3013米高程點、2539米高程點、2790米高程點,至第六界點。 該界點在2836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2510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3.05公裡,越南境內2381米高程點以北約1.40公裡,越南境內2531米高 程點東偏東北約3.00公裡。

從第六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向西南行至靠近越南境內2546米高程點東北鞍部一點,然後沿溝向東南行至紅岩河(龍保河)源頭處,再順紅岩河(龍保河) 及其下游大體向東北行至該河與紅河彙合處;自此,邊界線順紅河向東南行至紅河與南溪河(那施河)彙合處,然後溯南溪河(那施河)大體向東北行至南溪河(那 施河)與壩吉河(壩結河)彙合處,再溯壩吉河(壩結河)、八字河大體向北行至該河與一無名支流彙合處,然後溯該無名支流向北行,至第七界點。該界點在上述 無名支流中,位於中國境內595米高程點東北約1.20公裡,中國境內463米高程點以東約0.65公裡,越南境內614米高程點西北約2.00公裡。

從第七界點起,邊界線離河向東北行至143米高程點,然後向東北跨過一溝後接山脊向北行,經604米高程點、710米高程點、573米高程點、620 米高程點、833米高程點、939米高程點、1201米高程點至918米高程點,再沿中國境內諸支流與越南境內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北行,經1158 米高程點、1077米高程點、997米高程點、1407米高程點、1399米高程點、1370米高程點、1344米高程點、1281米高程點、1371米 高程點、1423米高程點、1599米高程點、1528米高程點、1552米高程點、1372米高程點、1523米高程點、1303米高程點至984米高 程點,然後沿山梁大體向南行,至第八界點。該界點在戈索河(青河)與其西側一支流彙合處,位於中國境內1346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3.82公裡,中國境內 1596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2.27公裡,越南境內1521米高程點以東約3.85公裡。

從第八界點起,邊界線順戈索河(青河)大體向南行至該河與齋河彙合處,然後溯齋河大體向東南行,至第九界點。該界點在齋河與小白河彙合處,位於中國境 內1076米高程點以南約1.40公裡,越南境內1031米高程點東北約2.00公裡,越南境內1424米高程點以東約2.95公裡。

從第九界點起,邊界線離河接山脊大體向東南行,經741米高程點至1326米高程點,然後沿注入中國境內的小白河諸支流與注入越南境內的齋河諸支流間 的分水嶺大體向東北行,經1681米高程點、1541米高程點、1716米高程點、2002米高程點、1964米高程點、大岩洞山頂至1804米高程點; 自此,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至1623米高程點,然後沿中國境內小白河與越南境內楠雙河間的分水嶺向東北行,經1638米高程點至1661米高程 點,再沿溝向東北行至河壩小河中,然後順該河行至與另一支流彙合處,再離河接山脊向西偏西北行,經1259米高程點,至第十界點。該界點在一山脊上,位於 中國境內1692米高程點以東約0.90公裡,中國境內1393米高程點以南約2.10公裡,越南境內1461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1.25公裡。

從第十界點起,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至948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向東北轉東行,經1060米高程點,至第十一界點。該界點在南北河(倒河)與 戈街河彙合處,位於中國境內982米高程點東南約1.50公裡,中國境內906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1.15公裡,越南境內841米高程點東北約0.70公 裡。

從第十一界點起,邊界線順南北河(倒河)行至該河與南江河(那居河)彙合處,然後溯南江河(那居河)行,至第十二界點。該界點在南江河(那居河)與其 西北一支流彙合處,位於中國境內986米高程點東南約1.40公裡,中國境內858米高程點以西約0.80公裡,越南境內1151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2. 80公裡。

從第十二界點起,邊界線離河接山脊大體向東南行,經1071米高程點至1732米高程點,然後沿中國境內諸支流與越南境內諸支流間的分水嶺大體向東轉 北,再向東北行,經1729米高程點、2071米高程點、1655米高程點、1705米高程點、1423米高程點,至第十三界點。該界點在一無名高地上, 位於中國境內1060米高程點東南約0.70公裡,越南境內993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1.55公裡,越南境內1044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1.15公裡。

從第十三界點起,邊界線繼續沿上述分水嶺向東行至距1422米高程點西南約70米處,然後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至距1422米高程點北偏東北約90米 處分水嶺上一點(紅線與分水嶺之間7700平方米的區域屬於中國);自此,邊界線繼續沿上述分水嶺大體向東行,經1397米高程點、1219米高程點、 657米高程點、663米高程點至該高程點東南一無名高地,然後沿溝向北行至那拉河,再順該河向東北行,至第十四界點。該界點在那拉河與盤龍江(瀘江)彙 合處,位於中國境內187米高程點以東約0.65公裡,越南境內922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3.20公裡,越南境內183米高程點北偏東北約0.50公裡。

從第十四界點起,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經428米高程點至中國境內1175米高程點和越南境內1169米高程點間鞍部,然後沿山脊大體向北轉 西北行,經1095米高程點、1115米高程點、1022米高程點、1019米高程點、1094米高程點、1182米高程點、1192米高程點、1307 米高程點、1305米高程點、1379米高程點至1397米高程點,再繼續沿山脊大體向北行,經1497米高程點、1806米高程點、1825米高程點、 1952米高程點、1967米高程點、2122米高程點、2038米高程點,至第十五界點。該界點在一無名高地上,位於中國境內2209米高程點以東約 1.55公裡,中國境內2289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1.70公裡,越南境內1558米高程點西北約2.90公裡。

從第十五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大體向東行,經2076米高程點,跨一小河後至一無名高地,然後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經1887米高程點、1672米 高程點至1450米高程點,再沿山脊大體向南轉東,再向北轉東北行,經1438米高程點、1334米高程點、716米高程點、1077米高程點,至第十六 界點。該界點在1592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026米高程點東南約3.25公裡,中國境內1521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1.05公裡,越南境內 1079米高程點以北約2.40公裡。

從第十六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大體向東南轉北行,經1578米高程點、1503米高程點、1493米高程點、1359米高程點、1342米高程點、 1296米高程點至606米高程點,然後沿山梁向北偏西北轉東北行,至第十七界點。該界點在八布河(棉河)中,位於中國境內882米高程點南偏東南約1. 70公裡,越南境內654米高程點西北約3.30公裡,越南境內1383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4.10公裡。

從第十七界點起,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大體向東偏東北行至799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大體向東北行,經998米高程點、1096米高程點、 1029米高程點、1092米高程點、1251米高程點至1132米高程點,然後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行至1628米高程點,再沿山脊大體向東南轉東北行, 經1647米高程點、1596米高程點、1687米高程點、1799米高程點、1761米高程點、1796米高程點,至第十八界點。該界點在1568米高 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701米高程點東南約0.70公裡,中國境內1666米高程點西南約1.55公裡,越南境內1677米高程點以北約0.90公裡。

從第十八界點起,邊界線沿山脊大體向東偏東南轉東北行,經1771米高程點、1756米高程點、1707米高程點、1500米高程點、1683米高程 點、1771米高程點、1651米高程點、1545米高程點、1928米高程點、1718米高程點至1576米高程點,然後向西北跨兩溝,經1397米高 程點接山脊向西北轉東北行,經1748米高程點至1743米高程點,再繼續沿山脊向東轉北偏東北行,經1806米高程點、1650米高程點、1468米高 程點、1516米高程點、1344米高程點、1408米高程點至該高程點西北一無名高地,然後沿山脊向東北行,至第十九界點。該界點在普梅河(儒桂河) 中,位於中國境內1464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1.30公裡,中國境內1337米高程點以南約1.20公裡,越南境內1477米高程點西偏西北約1.60公 裡。

從第十九界點起,邊界線順普梅河(儒桂河)大體向東北轉東南行,至第二十界點。該界點在普梅河(儒桂河)中,位於中國境內1443米高程點以南約2.85公裡,越南境內1080米高程點北偏西北約5.20公裡,越南境內1062米高程點東偏東北約1.30公裡。

從第二十界點起,邊界線離河接山梁向東北行至801米高程點,然後以直線向東南行約2400米至1048米高程點,再向東南跨溝後接山脊大體向東南轉 東北行,經1122米高程點、1170米高程點、1175米高程點至1641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向西北跨溝接山脊向北偏東北行,經1651米高程點、 1538米高程點,至第二十一界點。該界點在1697米高程點上,位於中國境內1660米高程點東南約1.80公裡,中國境內1650米高程點南偏西南約 2.40公裡,越南境內1642米高程點以北約1.85公裡。

從第二十一界點起,邊界線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大體向東南行至1591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向南偏東南行,經1726米高程點、1681米高程點、 1699米高程點至1694米高程點,再沿條約附圖上的紅線向東南行,經1514米高程點、1486米高程點至1502米高程點,然後沿山脊向南轉東南 行,經1420米高程點、1373米高程點、1365米高程點至越南境內1383米高程點北偏西北一無名高地;自此,邊界線以直線向東偏東北行至一小山 包,然後以直線繼續以同一方向行,至第二十二界點。該界點在顏洞河中,位於中國境內1336米高程點東南約1.30公裡,中國境內956米高程點西偏西南 約1.22公裡,越南境內1255米高程點以北約2.45公裡。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6老a
侯爵 | 2008-9-1 16:54:48

粉碎網絡謠言
在政治論壇上有帖子說1999年簽署的《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中國把雲南老山,廣西法卡山割讓給越南,純粹是胡說八道。老山現在是雲南的紅色游區,法卡山今年我軍還進行過軍演。貼出圖片,網址以證明
老山風景區
http://www.21kx.com/lyjd/ynly/200803/lyjd_2271.html
央視截圖:解放軍在中越邊界法卡山演練
http://www.baidu.com/s?tn=baidus ... 8%BF%A8%C9%BD...%29


[ 本帖最後由 76老a 於 2008-9-1 16:59 編輯 ]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1 21:31:11

我的資料寫說一半歸中國一半歸越南, 而事實上從"中"越戰爭後中方一直實際控制整個法卡山.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1 21:34:07

剛找到的

2004-03-14
法卡山划归越南 中央似已忍痛决定保老山弃法卡山 - [中国策]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yuanhuajie.yourblog.org/logs/118144.html


据香港明报报导,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前日(11日)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国领土法卡山是否已划给越南的问题时,避而不答,只重申中越在1999年签订的《中越陆地边界条约》规定了中越之间的边界走向,并已经生效。至于互联网上流传多年的说法是,1981年中国军队以154条性命换来的法卡山,已重新回到越南人手中。有不具名的官员对明报表示,中国以位于广西的法卡山换取另一个中越边境重要据点——位于云南的老山,是中央军委不得已忍痛作出的决定。 外交部避正面响应 过去几年来,互联网上一直有消息指出,在中越两国国界正式勘察确定后,广西法卡山已被划为越南领土,当年曾参战收复法卡山的网民甚至为此大声呼吁「打倒卖国贼」、「还我法卡山」。前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海外记者提问法卡山是否已划给越南?刘建超没有明确表态,只说中越在1999年12月30日签订了《中越陆地边界条约》,条约规定了中越之间的边界走向并已经生效,有关后续的陆地勘界工作也正在进行。 胡耀邦亲笔题字 法卡山位于广西中越边界线上,山名的意思是「天杀雷劈之山」,中越对法卡山的归属问题一直有争议。越南过去曾占有该山,而由于该山在战略地势上极其重要,在70年代后期中越冲突中,越南利用该山作为挑衅中国的边境要冲。1981年5月5日,中国军队以154人阵亡的代价,收复法卡山,之后越方军队采取多次大规模行动,企图抢回该山不果。时任中共总书记胡耀邦曾到法卡山视察,并亲笔写下「英雄山法卡山」6个大字。 英雄故事传神州 80年代,广西的法卡山和云南的老山成为英雄之地,故事传遍神州。 云南省麻栗坡市一名官员昨日接受明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两大名山的老山现已划给中国,这是中央军委忍痛放弃法卡山换来的。这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解放军在法卡山死了百多人,但在老山牺牲的何止上千,现在仅埋在麻栗坡的将士墓就有3000多个。 保老山弃法卡山 这名官员说,收复老山后,中越军队为此又展开长达多年的拉锯战,解放军七大军区数十万部队先后到老山「轮战」,牺牲和受伤者不计其数,这也是为何中央军委在中越边境谈判时,强烈要求保住老山的原因之一。官员说,今年4月是收复老山20周年纪念,当地旅游部门正全力推出「纪念收复老山20周年游」,反应非常热烈,不少报名者都是当年参加过战争的老兵。
引言 使用道具
76老a
侯爵 | 2008-9-2 06:33:30

中國和越南邊界劃界真相

  作者:甄言

  最近,網上關於老山、法卡山劃給越南的說法越傳越邪乎。日前敝人去雲南旅游,順便到金平、河口、麻栗坡等邊境地區轉了轉,見到了在老山守備部隊服役的一位朋友,談及此事,他非常驚訝,連說這完全是子虛烏有的謠言,我們沒有也絕對不會將老山劃給越南。

  承蒙他幫忙,我有幸參觀了我軍駐守衛的老山前沿陣地和麻栗坡烈士陵園。老山巔上,昨日硝煙已成歷史,“老山主峰”碑巍然屹立,前沿陣地上,我軍將士依舊正常巡邏,偶爾還有不少像我一樣有“關系”的游客光顧老山,悠閑觀景,怡然拍照(可惜敝人沒有掃描儀,無法讓諸位一覽老山的雄姿),並不是網上所說“老山已劃歸越南”。

  老山空氣依然清新,草木仍然茂盛,鮮花照樣鮮艷,兵哥們的心態仍然平靜,只可惜上不了網,只能莫名其妙地被別人糟蹋了。提到“老山已拱手讓給越南”,兵哥們很生氣,“這豈不是罵我們沒有為國盡責?我們每天在這兒圖什麼?不就是守衛祖國的領土嗎?怎麼弄了半天還背了個罵名?真是豈有此理!”

  說起“麻栗坡下的烈士屍骨將永葬於異國他鄉”,那就更荒唐了。麻栗坡烈士陵園距離國界線還遠得很,麻栗鎮人口不多,一條小河穿城而過,小鎮的歷史頗有年頭,歷來由我控制。諸位有心人,可找一幅大比例尺地圖瞧瞧仔細,再怎麼劃界也不可能將麻栗坡劃出去。這次雲南之行,足可見無知的可怕、謠言之可惡!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這次雲南之行還有一事頗值得紀念,我和朋友一起,以山花、麻栗坡盛產的苞谷酒和雲南最好的香煙,祭掃了麻栗坡烈士陵園的英靈,站在他們的陵前,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很悲壯,很豪邁,更多的是敬仰。山下,紅男綠女往來不息,邊民們雖不富足但很滿足,孩子們照樣打鬧,老人們依舊安詳,戰爭也好、劃界也罷,絲毫沒有影響小鎮的寧靜。我想如果烈士們如果泉下有知,應該是欣慰的,說起來,他們終究都是咱們的父兄,他們倒下不正是為了咱們更好地站著嗎?處在一個浮躁的、物欲橫流的世界裡,我們似乎什麼都不缺少,金錢、美酒、MM、甚至白粉,可唯獨缺少了我們歷來崇尚的英雄主義氛圍。佇立在這安靜而神聖的烈士陵園裡,我感受到這種精神的可貴。

  順便說一句,我還就“法卡山劃歸越南”的說法求證過自己的親哥哥----廣西邊防部隊的一位現職連長,他在電話裡只說了一句話“胡說八道,吃飽了撐的。”還讓我“自己看看吧,廣西邊境旅游方便得很。”

 摘自中華網論壇 

[ 本帖最後由 76老a 於 2008-9-2 06:34 編輯 ]
引言 使用道具
76老a
侯爵 | 2008-9-2 06:38:49

中越邊界的變遷
       越南從中國宋朝獨立以來,邊界曾經幾度變動。 宋朝時期,廣源州(今越南高平省)土酋儂智高叛亂,被宋朝平定,安南向中國提出了廣源(今越南高平省)、兩峒(廣西那坡縣附近)的領土要求,宋朝皇帝以廣源(今越南高平省)偏遠難守,將廣源州賜予安南。

元末明初,越南乘中國內亂,越過邊界二百余裡,占領中國的祿州(今越南祿平縣)和西平州(今越南諒山),將國界從現越南諒山西南的鬼門關推進到今天的鎮南關(友誼關)附近。越南還占領中國廣西思明府所屬的六縣(今越南脫浪縣等沿現中越邊界各縣)。

明朝期間,越南趁中國從越南撤軍,還占領中國雲南的寧遠州(今越南萊州及其萊州以北地區)。

明朝後期,越南發生內亂,內亂的一方安南王將廣東的六峒地區(現在廣西的北侖河以北一直到廣西的江平)還給中國,在雲南方向,將蝴蝶、普園(中國雲南麻栗坡以北)歸還中國。

清朝初期,雲南建水縣外六猛(今中國的金平縣、越南的封土縣一直到越南萊州以北的地區)內附,也就是明朝雲南的寧遠州回到中國。

清朝雍正年間,越南向雲南推進邊界,從大賭咒河(位於越南黃樹皮縣和河江以南)推進到小賭咒河(現雲南馬關城外小賭咒河),雍正皇帝以越南“累世恭順”,將小賭咒河以外的中國領土賜予越南。

法國侵略越南時期,清朝出兵抵抗法軍,在黑旗軍的幫助下,占領了越南北方。但是法國也占領中國台灣的澎湖地區,切斷了大陸和台灣的聯系,並全殲了中國南洋水師。所以李鴻章和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條約規定中越邊界在現界的基礎上進行調整。

因為中越邊界在歷史上從沒有全面勘定過,中國的勘界官員一邊准備談判,一邊派出軍隊占領邊界附近的有利地形和越南界內對我國非常重要的地區。

中國的勘界官員根據《中法新約》中規定中越邊界在現界的基礎上進行調整的原則,首先向法國提出了從諒山到高平一線全部劃歸中國的方案(這一方案可以收回從宋朝以來丟失的全部中國領土)。法國談判官員沒有同意;後中國的勘界官員又提出了將越南的文淵縣等三縣(現在越南的同登縣等三縣)劃歸中國的方案,法國談判官員開始同意,但是後來又耍賴,最後條約中還是沒有收回。因此中法(越)邊界條約中國方面的得失是:

在廣東方向(現在已經全部劃歸廣西省)上,越南的飛地江平、黃竹、石角、句冬(現在廣西欽州的江平、黃竹)劃歸中國。清史說:廣東西南江平、黃竹一帶,從思勒拓展邊界到海,南北計四十裡,東西共六十裡。

在十萬大山中,有一塊三不管地(即廣東不要、廣西不要、越南不要),條約規定這塊地區劃歸中國,十萬大山分茅嶺、峒中(現廣西峒中)都劃歸中國。嘉隆河八莊等各處越民,因恐懼法國人,而華人有同文同族,所以紛紛向中國官員提出不願意受法人統治,紛紛改換清朝服裝,當中法勘界官員現地勘查邊界時,越民均指認邊界在南,而把自己村莊劃在中國。這種情況在邊界沿線多次出現,使中國收回許多領土。清史上說:廣東欽州界之西境分茅嶺、嘉隆、八莊一帶,拓展邊界到嘉隆河,南北計四十余裡,東西計三百余裡。

在廣西方向鎮南關處,都是險要的高山,是邊防重地。在清朝談判官員的努力下,鎮南關東西數十公裡內,中國邊界向越方推進了二十到五十裡,使很多險要的地段劃歸中國。

清史說:鎮南關東界原在米強山,現在拓展到派遷山,拓展領土五十裡。西界各口拓展二十裡。並劃出斜線往西北方向和雲南邊界相接,斜線比歷史邊界拓展二十到五十裡,凡是線內的村莊不管中方還是越方,全部歸中國。

廣西龍州西側金龍洞為邊防要地,歷史上為中國管轄,但是當地土官借給越南高平下琅州抵債,該地位於丹桂山脈中,長60余裡,是一個非常險要的隘口,該地包括九十個村莊。在談判官員的努力下,該地和裡板三村全部收歸中國。

在雲南方向上,中國收回了第二段的漫衝、董紐兩寨(這兩寨已經被安南侵奪四十余年,縱橫三十裡);第三段定界於綠水河東,拓展邊界四十余裡;第四段,將田蓬、沙人寨等六個村莊劃歸中國,拓展邊界三十多裡。以上共拓展邊界一百多裡,中國沒有丟失土地。

中國收回了麻栗坡的都龍、猛峒、南溫河,從南丹山以北、西至越南狗頭寨(位於小賭咒河)、東至越南清水河(現在老山下)一帶地方,均歸中國管轄。這段邊界位於大小賭咒河之間,原來中國的南狼,孟康等地還是沒有收回,收回面積約為600平方公裡,沒有收回的地區為400平方公裡。(明朝大小賭咒河之間1000平方公裡原屬於中國,清初雍正皇帝賜予越南)

雲南建水縣外六猛(今中國的金平縣、越南的封土縣一直到越南萊州以北的地區)自乾隆年間內附以來,一直接受中國管轄。但是中國為了換取麻栗坡南面的都龍、猛峒、南溫河地區,這段地區作出妥協,將六猛中的三猛(猛賴(越南萊州),猛梭(越南封土縣)等)劃歸法國。清政府認為,麻栗坡南這塊領土較為肥沃,不僅收回了領土,而且可收地利。而三猛土地,全為山地,不便於管轄,而且當時三猛的土酋在1840年時又向越南外附,並接收了越南的官職,同時也接收中國的官職,屬於兩國共管地。總之,三猛的丟失使中國損失土地面積總共1600平方公裡。

所以,總的來看,雲南方向上不包括中國老撾邊界共損失1000平方公裡。針對廣東廣西方向來說,這次劃界是對中國有利的。

因此,清法越南劃界對中國來說,得失的土地面積大體相當,但是中國得到的均為靠近海岸和盆地的肥沃土地,而越南得到的是不易管轄的山地(當地傣人既對漢人又對越人反感)。而且,在劃界時,由於邊界沿線越人恐懼法國人的統治,紛紛易服,要求接受中國的管轄,所以沿原界許多越南村莊都在劃界時劃歸中國。從中國的史書上看,清政府對這次劃界是比較滿意的,認為不包括勘界時法國作出的讓步(實地勘查時,由於清軍已經占據有利地形且當地越民不願意接受法國人統治,勘界時中國已經賺得部分土地),清朝收回的土地何止數百裡。法國人的史書上說:我們在劃界時給予了中國以廣泛的領土優惠。實際是,得失土地大體相當,但中國得到的土地較優。

建國以後,越南認為這次劃界對越南不公平,越南吃虧了。對中國提出了廣泛的領土要求。而1979年,中國認為有爭議的領土只有五平方公裡。

經過1979年-1989年的中越戰爭,中國占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如廣西與越南交界的庭毫山、法卡山;雲南和越南交界的扣林山、羅家坪大山、老山、者陰山、這些制高點均為我軍控制,邊界上存在的爭議地區,如與越南黃樹皮交界的楠木坪等,總計新增爭議地區200多平方公裡,這些領土均是中國軍人流血犧牲換來,且全部為我控制。

1999年的《中越陸地邊界條約》徹底解決了中越陸地邊界問題。
引言 使用道具
76老a
侯爵 | 2008-9-2 06:54:12

回應 #3 天王老子 的主題

中方沒有控制整個法卡山.控制是法卡山主峰。
“法卡山”這個概念有多大。按一般的概念,一座山並不是只指一座獨立的山鋒,它是一系列的山峰和高地的統稱,就像烏蒙山、嵩山等等,這山都是延綿上百公裡,甚至上千公裡的。
當年我們拿下的也不是法卡山的全部,而只是它的主峰和其他的一些重要高地而於。其實法卡山、者陰山、老山都不完全屬於中國,特別是他們的主峰,在六七十年代基本上是處於兩國邊界的中線,也就是分隔線,我國在交戰前是算作越南的領土來看待,所以以前我國在上面從不駐兵。只是因主峰的戰略價值很高,在上面可以控制我國境內幾十公裡的地區,所以當年才出重兵把這些要地拿了下來。現在中越兩國邊界談判已經完成,作為談判交易,有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高地和哨所肯定我國政府會作出讓步,但在如主峰等重要地段的問題是我國絕對不會讓步的,也就是說現在這些地段已經處於我國了。就像前久在網上大流傳的老山被還給越南的流言一樣。
現在這個“割讓法扣山”估計也是有人編造的。至於外交部沒作明確回答,這是肯定,一現兩國陸地邊界勘察還未完全結束;二這法扣山我們就從沒占全過,外交部也沒法給出准確的答案來。
現在我們對越南、緬甸的侵占比戰爭時還要大得多,你只要去雲南邊境上了解一下就知道了,現在國內的野生動物不敢打、森林不敢砍,我們的很多邊民就跑過去越南、緬甸大量砍樹、打野生動物,靠邊境境一側的很多大山現在都已經成光山了,為這事還曾經被越南、緬甸告到聯合國去了。

[ 本帖最後由 76老a 於 2008-9-2 06:56 編輯 ]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2 17:38:43

所以你認為我的資料錯誤還是大家的解讀錯誤嗎? 法卡山現在有沒有一半分給越南?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