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zxc835629
大公爵 | 2008-9-6 09:54:13

據俄羅斯《紐帶》網報道,美國空軍今年8月份宣布,將開始在伊拉克對最新型的GBU-54制導航空炸彈進行測試。這種新式武器配備了LJDAM制導和控制模塊,能夠準確命中以110千米/小時速度運動的目標。而在此之前,用制導炸彈攻擊這類高速目標是非常困難的。在最近7-10年時間�,美國五角大樓顯著加強了對新型制導技術的研發,以便將冷戰時期生產的大量非制導航彈改裝為能夠執行高效打擊任務的利器。現在需要警惕的是,目前美空軍對這類彈藥的儲備仍在持續增加。這一現象使我們有理由相信,美軍是在為一場規模遠比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更大的軍事衝突做準備。

    美國空軍和海軍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便開始呼吁研制能夠將普通航空炸彈更為精確且廉價地投向目標的方法。該項目被稱為“先進炸彈族”計劃(簡稱ABF)。美海空軍對制導航空炸彈的總體需求在1991年底最終確定。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SOW(聯合遠射武器)、和TSSAM(三軍通用防區外攻擊導彈) AGM/MGM-137導彈是美軍方確定的三種主要精確打擊武器項目。其中AGM/MGM-137項目于1994年被終止,替代它的是JASSM(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 AGM-158導彈。

    JDAM的研制工作由美國空軍負責監督。最初,該計劃被稱為AWPGM(惡劣天氣用精確制導彈藥),但很快便更名為JDAM。在對配備有慣性制導係統和КРНС NAVSTAR接收器的控制模塊進行成功測試後,美空軍決定集中用其對1000和2000磅重的航空炸彈進行現代化改裝。1994年,美空軍宣布招標採購符合其1991年提出的要求的制導模塊。參與該項招標的企業包括麥·道高速和Martin Marietta公司。1995年10月,麥·道公司最終被選為繼續研制JDAM係統的主承包商。

    針對JDAM的飛行測試活動開始于1996年,而首份小批量制導係統的生產合同則簽訂于1997年4月。1998年12月,JDAM被證明可以由B-52H轟炸機搭載進行投擲。在最近幾年中,美空軍所有的轟炸機和戰鬥機都接受了必要的改裝,用以搭載JDAM。在美軍于2003年發動的“自由伊拉克”行動中,美空軍投擲的大部分炸彈均加裝了JDAM制導模塊。在整個戰役期間,美軍共消耗了6500多枚JDAM。





    最初,配備有JDAM模塊的炸彈只用于打擊固定目標。雖然美軍方曾試圖對JDAM進行改進,但由于“寶石路”-II和“寶石路”-III的裝備,JDAM的改進計劃被一再推遲。只是到2007年5月,波音公司才與美空軍司令部簽署了研制和提供600套LJDAM激光制導模塊的合同。LJDAM可使炸彈準確命中/移/動中的目標。合同的總價值約2800萬美元,其實施工作將在2009年6月前結束。被選定在伊拉克進行測試的航彈是重量為500磅的GBU-38(V)/B,其在加裝LJDAM模塊後被稱為GBU-54(V)/B。

    據悉,美空軍已于8月份在伊拉克境內對GBU-54(V)/B進行了測試。執行投彈任務的是駐扎在巴拉德基地的美空軍第77戰鬥機中隊的一架F-16戰機。試驗過程中,炸彈準確命中了一個移動中的目標。在攻擊過程中,戰機上安裝的激光目標指示器會向目標發射一束激光,而GBU-54(V)/B則會沿反射會的激光束飛向目標。


    除了GBU-38(V)/B外,美空軍還考慮為1000和2000磅重的GBU-32(V)/B和GBU-31(V)/B型制導炸彈安裝LJDAM模塊。加裝LJDAM係統後,兩種炸彈分別被稱為GBU-55(V)/B和GBU-56(V)/B。

    總體上,從最初的GBU-29/B到最後的GBU-38/B,美軍在JDAM計劃框架內總共研制了超過8種配備不同戰鬥部和制導控制係統的精確制導航空炸彈。除了已並入波音的麥·道公司外,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企業也加入了新型彈藥的研制計劃。需要指出的是,Martin Marietta公司研制的GBU-29/B和GBU-30/B未能獲得美軍方的青睞。





    目前,JDAM家族的成員包括:配備Mk84或BLU-117爆破戰鬥部的GBU-31、配備BLU-109/B的GBU-31、配備BLU-118/B溫壓戰鬥部的GBU-31、配備BLU-119/B戰鬥部的GBU-31、配備Mk83爆破戰鬥部的GBU-32、配備BLU-116侵徹戰鬥部的GBU-34、配備BLU-110爆破戰鬥部的GBU-35、和配備Mk82或BLU-111爆破戰鬥部的GBU-38。

    不久前,美空軍專家對在最近幾次武裝衝突中JDAM制導炸彈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分析。他們在總結後指出,射程短和精度不足是這類彈藥存在的主要問題。由于這一原因,美軍在生產JDAM的同時還對制導炸彈的結構進行了現代化改進。改進的主要方向包括增加飛行距離,提高抗幹擾能力,研制可攻擊移動目標的在飛行末段使用紅外或無線電制導的新型係統、以及為戰鬥安裝新式的反混凝土戰鬥部或其它特種戰鬥部。

    為了提高炸彈的飛行距離,在實施JDAM-ER計劃的過程中,工程人員研制出了一種方便安裝的可伸展式滑翔翼。通過競爭,最終Alenia-Marconi公司提出的DiamondBack方案最終被採納。正套模塊導彈質量不超過150千克,包括一個可伸展式氣動平面(形狀類似機翼)、動力供給係統和展開裝置。加裝滑翔翼後的炸彈可承受過載達5g的機動。加裝該係統後,不但可顯著增加轟炸的范圍,而且可使飛行員對炸彈的軌跡進行修正。





    DiamondBack模塊可用于改裝GBU-31和GBU-32。改裝後,兩種炸彈的最大攻擊距離可達80千米。今後,DiamondBack還將被用于改裝其它型號的JDAM。

    為了提高轟炸的準確性,上述航空炸彈可能還會裝備新型的Harris控制模塊、紅外制導係統或半主動激光導引頭。Harris控制模塊可保障穩定地接收КРНС NAVSTAR發出的信號,能夠在受到幹擾的情況下將炸彈的攻擊誤差控制在5米以內。

    與此同時,美國空軍的專家任務,要想在復雜幹擾條件下完成作戰任務,還應該為制導炸彈安裝相對廉價的無線電導引頭。

    在對JDAM進行現代化改進的同時,美國軍方還在實施其它一係列新型制導炸彈的研制工作。例如,波音公司就在研制能夠攻擊100公�范圍內固定(GBU-39/B)和移動目標(GBU-40/B)的小直徑彈藥(質量250磅)。這兩種新型炸彈既可由戰略或戰士飛機攜帶,也可裝備無人駕駛飛行器。

    波音研制的新型炸彈可攜帶25千克重的炸藥,長度1.8米,直徑0.19米,能夠穿透厚度為兩米的混凝土防護層。

    GBU-39/B已于2007年開始裝備美國空軍,而GBU-40/B則要等到2012年才能服役。為了挂載新型炸彈,波音公司還研制了一種通用型的炸彈挂架--SMER。該挂架可挂載2-6枚炸彈,配備有自動投擲係統、動力供應裝置和目標分配係統等。SMER既可安裝在飛機外部,也可安裝在內置炸彈艙中。另外,為了使用新型炸彈,波音公司還研制了一套飛行任務自動輸入係統,通過它,制導炸彈可在60秒內完成攻擊準備工作。





    新型制導炸彈的投入使用使得美國空軍戰機在執行每架次飛行任務時的效率提高了6-12倍。由于質量較小,作戰飛機將能夠攜帶更多的彈藥(新型的F-35和F-22可攜帶24-30枚,戰略轟炸機最多可攜帶300枚)。美空軍計劃在2015年前採購大約2.5萬枚GBU-39/B和GBU-40/B制導炸彈,以及3000套SMER炸彈架,總價值約25億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大規模採購制導炸彈的舉動表明,美國軍政領導層希望大幅度增加高精度武器的儲備數量。由此便會產生一個問題--美國軍方為何會有如此舉動?如果對美國目前的武器計劃進行評估,就不難發現,現在美軍航空戰鬥和其它彈藥的增長速度遠不是為了應付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那�的衝突,其真正目的是要備戰規模更大的軍事行動。現在需要猜測的是,美國會選擇誰作為其下一個敵人。(北鬥)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