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40007 | 回覆: 3 | 跳轉到指定樓層
mis722
威爾斯親王 | 2014-10-31 19:38:46

      二輪騎士必修的---"輪胎常識"



如果把賽車當作是一門學問,那麼輪胎的知識就是賽車當中必修的重點科目。
在賽場上,它是在最後關頭決定勝負的關鍵;在道路上,它是主宰騎士生命的第一線防衛;在彎道中,它更是對抗離心力的唯一工具。如此重要的部品,確實值得你多花一點時間,好好研究一番。
           
動力與操控性的最後屏障      

        早期的輪胎是在木質輪圈上包覆一層橡膠皮,這種輪胎不只沈重,乘坐上毫無舒適可言,更別說操控性了。 1895 年充氣式輪胎出現後至今不斷的演進,讓輪胎擁有多樣的功能與不同的用途。

        車輛在行駛時,唯一與地面接觸的就是輪胎,無論引擎的動力有多強悍、懸吊系統有多麼優異,最後來是得藉由輪胎的抓力來表現。當引擎的動力驅動輪胎旋轉時,藉由胎面與地面所產生的擦力讓車輛前進,這就是輪胎展現抓地力的時候了。相信喜愛賽車的人都知道, F1 、 WRC 、 MOTO GP 等重要的賽車,輪胎的選用對於勝負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形容輪胎是動力與操控性的最後屏障應該不為過!

      
一,什麼是「高速胎」 ?  
   
     輪胎大致上可分為有內胎與無內胎的形式,早期因製作輪胎的技術與輪圈的精密度不高,大部分的輪胎皆使用有內胎的輪胎。安裝時空氣全打在內胎裡面,而外胎包覆著內胎負責與地面接觸,更換輪胎時當然就只更換被磨損的外胎。這種形式雖然較為經濟,但因胎壓不易控制、外胎與鋼圈的接合不夠紮實、內胎被刺破後馬上無法行駛等缺點,現今除了 Off Road 的車型以及部分使用傳統鋼絲式輪圈的街車仍在使用外,一般的車輛幾乎都使用無內胎的輪胎了。

   無內胎形式的輪胎通常被稱為高速胎,少了裡面那層內胎的高速胎與輪圈的配合上更為紮實,在胎壓足夠時能提供更穩定的行駛狀態,萬一輪胎被刺穿也不會馬上扁掉,對於行駛時的安全更有保障。

    雖然無內胎形式的輪胎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但是像是越野車,輪胎必須經常承受車輛飛越跳台之後著地的極大衝擊力,反而是使用有內胎的輪胎比較不會爆胎。另外,為了增加平衡性而刻意使用極低胎壓的技術車,也都是採用有內胎型式的輪胎。

      輪胎並非整顆都是橡膠一體成形的,它是由一層一層的橡膠、鋼絲等物質堆疊而成,每個廠牌都有獨特配方與技術,創造出不同的使用特性。

  
二,胎紋的種類   

       輪胎的種類主要分為晴胎、晴雨胎和雨胎,這種分類可以從胎紋的形式看出一二,因為胎紋的主要功用是排水,雨胎的排水線會比晴胎多很多。市面上所常見的輪胎大多以晴雨胎為主,一般人總不可能每天看天氣狀況換輪胎吧 ! 所以一般街車使用的輪胎當然就要以全天候的使用環境作為考量,在設計上,抓地力、排水性與輪胎的損耗皆能夠達到一個最經濟的平衡點。當然,也有為了提升騎車樂趣所設計的輪胎,晴天、雨天的區別就很明顯。

  晴胎的特點就是胎紋很少,甚至是沒有胎紋的光頭胎,這種輪胎能夠以最大的接地面積產生優異的抓地摩擦力,但若是遇到積水或是下雨恐怕會有排水不良造成打滑的風險產生。一般比較偏向性能取向跑車胎,在胎肩上的胎紋分布比較少,甚至整個胎肩都沒有胎紋,這是為了讓輪胎在彎道中獲得最大的抓地力,遇到溼地還能利用中央部份的排水線慢速騎乘。一般為了安全考量, Super Sport 等級的跑車輪胎,胎紋的面積不會低於胎面整體面積的 15% 。

  雨胎當然就是以行駛在溼滑路面的狀況而設計的輪胎,複雜的胎紋負責破壞水面張力與排出積水的任務,讓輪胎能夠與地面接觸提供抓地力。但雨胎一般都會採用比較軟的材質,加上胎紋多,輪胎的磨損會比較快,同時,行進時的輪胎噪音也會比較大。比賽時,許多車隊都會拿工作溫度最低的光頭胎,用刻胎機劃出排水線當作雨胎使用。

  另外,偏向 Touring 的輪胎,胎紋也會比較多,到不是為了排水性的考量,而是為了舒適性。由於輪胎在接觸地面的時候會受力變形,光頭胎雖然有最佳的接地面積,但路感的傳達最明顯,些微的路面不平也會傳達上來,而胎紋比較多的輪胎,溝紋可以作為容納輪胎變形的空間,雖然犧牲一些路感,但騎乘感會比較舒適。

  
三,遇熱就會熔化的輪胎 ?

        車友們一定常常會聽到熱熔胎、半熱熔胎這兩個名詞,難道說輪胎熱了就會熔掉嗎 ? 沒錯,既然輪胎是橡膠的製品,遇到高溫當然會熔化,當輪胎與地面摩擦後就一定會有熱量產生,但由於各家廠牌、各款輪胎的材質配方不同,熔解溫度也不一定,熱熔胎的熔解溫度比較低,稍微激烈的騎乘之後,由於胎面受熱溶化,就會有俗稱「脫膠」的現象產生。

  摩擦的熱量會讓胎面軟化,軟化後的橡膠摩擦力大增,這樣一來抓地力當然就跟著提高,不過這個特性對於輪胎的摩損有直接的影響。一般市面上不大容易買到全熱熔胎,雖然全熱熔胎的乾抓地力很強但磨耗極快,看看 MOTO GP 或 F1 的比賽就知道了,況且馬路上的砂石等雜物很多,輪胎上黏了這些東西反而抓地力會有負面的影響,所以全熱熔胎並不適合一般的道路行駛。這時半熱熔胎就出現了。一般各廠在廣告上強調「 SPORT 」的輪胎就是典型的半熱熔型式。這種特殊橡膠材質的輪胎在溫度升高後能夠擁有接近全熱熔胎的抓地力,但不會因胎面過黏而沾附過多砂石塵土等雜物,磨耗程度也控制在可容許的範圍內,在市場上成為性能族熱門的選擇。另外,最近也有廠商如 Bridgestone 及 Michelin 推出採用複合式材質的輪胎,胎面中間採用高耐磨係數材質,兩側則以半熱熔胎的材質提高抓地力,在增加過彎穩定性的同時,還能兼顧使用壽命。

   
四,輪胎裡裝了些什麼 ? 該裝多少呢 ?  

        輪胎裡面當然裝的是空氣,不過最近倒是流行起以往在賽車上才有的純氮氣填充,各大汽車精品店甚至是某些摩托車改裝店都備有純氮氣填充設備。大氣中已經含有百分之七十八的氮氣,為什麼還要那麼費勁的在輪胎中灌入純氮氣呢 ? 一般的空氣在溫度升高時體積會變大,而輪胎裡的容積是固定的,這樣一來在行駛一段時間後因輪胎溫度升高胎壓就會增加,輕微的話頂多是路感較硬彈跳感變大,胎面也因胎壓升高而變尖,接觸地面的面積變小而降低抓地力,嚴重的話就有爆胎危機存在,這也是大卡車會有 輪胎灑水設備 的原因了。氮氣是一種惰性氣體,這種懶惰的氣體不大會因溫度的升高而改變體積,這樣一來胎壓就能維持在固定的磅數,對於行車的穩定性有正面的幫助。再者,灌入純氮氣後也可能因輪胎內水氣減少而避免輪圈氧化生鏽,橡膠材質的輪胎也比較不會變質硬化。

        那麼,該灌多少氣到輪胎裡呢 ? 輪胎的胎壓一般有公制的 kg/cm 和英制的 lb/in 兩種表示方法,只要照著機車使用說明書上的標示就可以了,一般來說前輪大約 1.5~2.0kg/cm ,後輪則是 2.0~2.5kg/cm ,過高的胎壓雖然跑起來有一種輕快的感覺,但因接觸地面的面積較小抓地力也跟著變小,撞到大坑洞還有爆胎的危機存在,胎壓不足則會因接地面積過大使油耗升高,過彎時也會因輪胎鋼性不足影響到行車穩定性,走在惡劣路面上還有撞傷輪圈的可能 !

     
五,解碼輪胎 看看輪胎要告訴你什麼

(1)廠牌

        輪胎的廠牌百百種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有 DUNLOP 、 BRIDGESTONE 、 MICHELIN 、 METZELER 、 CONTINENTAL 、 PIRELLI 、 DURO 、 MAXXIS 、正新、建大、南港 …. 等等。  

(2)型號

        各家廠牌對於自己的各種產品都會給予一個不同的型號,這可以說是輪胎的名子,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 TT91 、 ML50 、 SL36 、 BT30….. 等等。

(3)胎壓與荷重

        以倍耐力的 SL26 來說,輪胎上標示的 MAX. LOAD 430l bs AT 32.S.I.COLD 代表這顆輪胎在冷胎壓 32psi 時能夠承受 430 磅 ( 約 195 公斤 ) 的重量,胎壓或荷重任合一項超過這個數值就會有爆胎的危險。   

(3)規格

        請參照下表附件                    

(4)輪胎方向

        機車胎多半會有安裝方向的限制,而胎壁上的箭頭指的正是輪胎的迴轉方向。廠商所設計的胎紋主要是用來排除路面上的積水,因此這些胎紋就必須以當初設計時的方向來接觸積水路面達到排水的效果,若是裝反的話恐怕會造成排水不良甚至是無法排水的狀況。

(5)荷重與胎壓

        以倍耐力的 SL26 來說,輪胎上標示的 MAX. LOAD 430l bs AT 32.S.I.COLD 代表這顆輪胎在冷胎壓 32psi 時能夠承受 430 磅 ( 約 195 公斤 ) 的重量,胎壓或荷重任合一項超過這個數值就會有爆胎的危險。
  
(6)DOT

         DOT 後面跟了一堆無關緊要的字母和數子,這些標示大多為輪胎廠的生產記號、倉管代號等等,不過最後四個阿拉伯數字可別小看囉,那可是這顆輪胎的生日。前 兩碼 代表週,後 兩碼 則代表西元年。舉個例子來說, 0204 表示 2004 年的第二周生產,可別想歪!
   

為你的愛車選一雙合適的鞋並好好愛護它吧  

         面對精品店或車行裡琳琅滿目的輪胎時是否讓你眼花撩亂,價格高低不同而不知該選哪一種輪胎好呢 ? 輪胎的價格高低落差不小,廠牌與胎紋也都各有千秋,對於選擇廠牌與花樣每個人的見解都不同,除了聽聽別人的使用心得與店家的介紹,多看看雜誌上的介紹也是一個不錯的參考喔!  除了廠牌與外型外,選購輪胎最重要的過於尺寸規格了。輪胎的尺寸分為鋼圈直徑、輪胎寬度與扁平比三大部分,直接參照車上原本裝配的輪胎規格來選購絕對錯不了,不過有的騎士為了加強行車的穩定性會將輪胎向上升級一個尺寸,小心可別加太大囉,不然會有增加油耗,起步與極速下降與縮短輪軸、軸承壽命的副作用產生。

        新的輪胎胎面會有一層脫模劑,這是在製造時幫助輪胎脫離模具的藥劑,因此新胎的抓地力並不是很理想,必須在行駛約 50~ 100 公里 後才能達到應有的抓地力, 有些輪胎的胎面上會印上 1~3 圈不等的漆線,等到漆線磨損消失後就表示輪胎已經磨合完畢進入最佳的工作狀態。所以啦,別以為一換上新輪胎就能隨心所欲的狂飆或壓車過彎唷。至於輪胎的保養大多重視在檢查胎壓與表面的清潔,無論胎壓過高或不足都會影響到胎壓的使用壽命,最好是每 1000 公里 換機油時順便檢查一下胎壓,一段時間沒有騎,要再騎的時候也要檢查胎壓,花不了多少時間的工作確能確保行車安全與延長輪胎壽命,何樂不為 ?


699 (2).jpg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061180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wwwzzzooo + 7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7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2 收藏收藏3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wwwzzzooo
男爵 | 2014-10-31 20:03:37

感謝分享!!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mis722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qw8010
王室 | 2014-11-1 07:29:55


         由衷感謝樓主辛苦無私的分享!一定要推推推!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mis722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k770711
Premium | 2014-12-11 09:18:18

感謝分享 但是胎壓部分還是依照個人騎乘習慣 比較好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mis722 + 6 + 6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