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ssam777 於 2014-11-10 14:55 編輯
華山論劍出自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及《神鵰俠侶》,是書中在武林最頂尖人物之間進行的武功比試。華山論劍一詞後來廣泛流傳於華人社會,不論文爭或武鬥,均被借喻為頂尖高手過招的重要場合;殊不知尚有一強大的前北園吞劍派,門派掌門人名曰葳,其劍招綿密多樣,練劍者大多為女弟子(亦可以是練過葵花寶典的男性),削英雄志於溫柔帳,滅敵人之威風於須臾之間,堪稱當時無敵於天下之地下劍派。
關於前北園吞劍派,我有一些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前北園吞劍八式盡破天下武林人士,從技術層面上來說,這真的是一套天下無敵的招套武功,但是我認為它卻有三大弱點。
第一,這套劍法只有練外家技術,強調“先至後發,用快制敵”。但是如果遇到從內力上專門修練金鍾不倒的對手時,例如練嘯天犬神功的二郎神,後果將會是如何?! 複雜的技巧是為了節省內力,因此欲破吞劍八式首先不能在氣勢上輸給敵人。
第二,這套劍法只能在光線不明晦暗的環境之下使用。因為既然要破此八式劍招,自然要用雙眼來看,無法單用其他感官應付,如果沒了眼睛的幫助,無法攻擊用劍之人的弱點與破綻;因此這套劍法在黑暗之中,更能顯出威力。
第三,也是因為這套劍法只有練外家技術,不強調內力神功。所以當練這劍法的人內力平平時,再如果,遇到一個內功高手如罪惡判官(此人內力深厚,曾一天內在滿是桃樹的花園擊敗五大高手),就算使用吞劍八式之人出手再快、招式再多,但是因為內力低下,速度始終是有限的,手部的力道也會隨之下降,而那內家高手,不用強攻,亦不自我防守,專門使用本身的內力催動的兵刃和與之相碰。那麼使吞劍式之人必定落敗。
結論:這樣的劍法,要是讓二郎神君看見,肯定也會興起與之一較長短的激動(大概是審美觀的問題),可在當今這個大部分武林人士內力均衰落時代,這樣的劍法是還是綽綽有餘的,可能也是最酷的,絕對比金城武的那種大樹旁騎腳踏車造型耍酷要來的帥許多;此外當遇到像東方不敗那樣的閨房高手,會琴棋書畫的武林高手,此吞劍八式恐落入,連閨房都震飛,卻無一人傷的地步啊。
俠客擊劍不吹簫
劍氣一長性命銷
勸君莫問俠客名
轉眼成名在今朝
~華山論劍-WIKI~
華山論劍出自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及《神鵰俠侶》,是小說中在武林最頂尖人物之間進行的武功比試。
第一次華山論劍:在《射鵰英雄傳》中多次以往事被提及,發生時郭靖還未出生,參加者有:黃藥師、歐陽鋒、段智興、洪七公、王重陽;五人均是當時天下一流高手,他們在華山頂上鬥了七天七夜,爭奪《九陰真經》。最終全真教王重陽擊敗另外四人獲勝。自此出現「天下五絕」之威名流傳於江湖,此五絕乃:「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峰〉、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
第二次華山論劍:出現在《射鵰英雄傳》中,與第一次華山論劍相隔了25年,參加者有:黃藥師、歐陽鋒、段智興、洪七公、周伯通、裘千仞、郭靖;時年王重陽已逝,郭靖少年英傑剛過二十歲,接黃藥師、洪七公三百招不敗(但一開始兩人因黃蓉有故意禮讓,以致失了先機而不敗)。黃藥師、洪七公便默認郭靖天下第一。歐陽鋒雖然武功卓絕,因逆練了九陰真經,全身筋脈逆轉,雖然以怪招接連打敗黃藥師、洪七公兩人,但馬上被黃蓉的伶牙俐齒而給說瘋了。至於南帝段智興因為出家,法號一燈,早已看破名利,故雖到華山之巔卻沒有參與這次論劍,以佛理降伏並收裘千仞為徒。這次華山論劍的勝負並沒有明確結果,但在《射鵰英雄傳》原文中有提到眾人認為「單以武功而論,倒是瘋了的歐陽鋒略勝一籌」,但是第二次華山論劍並沒有產生結果。
第三次華山論劍:在《神鵰俠侶》第四十回中,華山論劍又一次被提及。楊過等人在擊退蒙古軍後,去到華山上見一群小嘍囉進行著「第三次華山論劍」,楊過嚇退他們,並與同伴談論新的天下五絕。他們並未有進行比武,所以這次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論」劍。參加者有:黃蓉、楊過、小龍女、黃藥師、段智興、周伯通、瑛姑、郭芙、陸無雙、朱子柳、武氏兄弟、泗水漁隱、郭靖;當年的五絕中僅剩二人黃藥師及一燈尚在人世。他們感嘆世間人才凋零,遂重訂天下五絕為:「東邪(黃藥師),西狂(楊過),南僧(一燈),北俠(郭靖),中頑童(周伯通)。」
~前北園吞劍八式-False WIKI~
獨立仰劍式(徵示意圖)
戰力吹簫劍式(徵示意圖)
平常深喉劍式(徵示意圖)
極力擡腳劍式(徵示意圖)
亞當極樂劍式(徵示意圖)
六十九爽劍式(徵示意圖)
地衝蛤蟆劍式(徵示意圖)
躬身菊花劍式(徵示意圖)
劍心
作曲:紗朵
作詞:離朱
柳絮飄搖三月天
扁舟一葦西湖邊
鶯鳴柳 渡口前
盞中柳色淺
祭酒一壺轉身波光碎漸遠
身披一段風雪
策馬路過斷橋前
君子藏鋒攜酒負琴天涯走遍
頭懸一輪碎月
煮茶氤氳虎跑夢泉
松濤中悟劍意心見
白馬颯踏問水劍
雪消梅隱暗香遠
風吹荷 煙水間
暮霞落清淵
回顧雷峰夕照樓外樓影現
驚濤狂瀾起疊
斷潮千層飛雪
踏雪尋梅舊夢淺眠
挽袖劍花醉了月
側顏眉眼無邪
唇邊笑意清淺
落英劃過指尖似是在流連
何處棹歌聲聲
驚起玉泉魚躍
斜倚船舷波濤繾綣秋涼望斷平湖月
流霞半掛江天
雲水相棲松間
風來雲飛劃過了玉皇山巔
二十四橋夢遠
飛霜如絮漫天
又是初雪落時還似曾經稚嫩的當年
明黃衣衫翩翩
隱入九溪迷霧澗
猶記得是君子藏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