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7876 | 回覆: 74 | 跳轉到指定樓層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25 19:25:59

鐵布衫功

 鐵布衫為硬功外壯也。如兼習內壯童子功,則稱金鐘罩,能成功殊非易易也,苟非決心到底,則無以成,是故能之者甚鮮。鐵布衫練習之法,先用軟布,環束胸背間,纏繞數匝,然後用手著力搓摩。又時將肘、臂曲伸,使胸部作翕之狀。夜間宜用堅硬之木板為榻,使骨骼時與堅硬之物體相接觸,日久漸至堅實。初習頗苦之,習之既久,筋肉骨骼堅韌矣。然後立鐵杠於庭前,下作淺坑,鋪尺許細砂,每日晨昏,就鐵杠練習種種姿勢。於下杠之時,是以上身各部,如肩、背、胸、腹、臂等部,故向沙中跌撲,使上身各部,與沙接觸二次為度,如是行之三年,將纏繞之軟布除之,以木錘捶擊之,漸漸易以鐵錘擊之,並運氣擬神斂力以佐之。更三年,則上身各部綿軟如棉,鐵布衫功成矣。用時運氣斂力,則堅如鐵石,而拳械不能傷矣。重量兵器尚須避之,少林中人多能之。余師叔王翁,曾假北京石老娘胡同,柿子店拳場表演是技,斯時余年僅十一二,為好奇心所驅使,竟不顧禮儀,持花槍猛扎其腹,砉然一聲,余已仰跌矣,起而欣服。蓋王師運氣為御,致余不敵而跌也。�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25 19:26:32

排打功

排打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蓋雖為外壯硬功,而實具內壯軟功之勁也。其練法則用擊撲之法,使筋肉堅實,與捶打各部功夫相同,練法至為簡單。所謂排者,即排磚也。初入手時,所用之排磚,用堅木做成,長一尺闊六尺,厚一寸半,排時用一手握磚之中央,以其外緣側擊,全體各部,皆宜排到。先排大小臂,左右交互行之,由輕而重,各排百下;次排大小腿,排左腿則右手握磚,排右腿則左手握磚;次排胸腹,亦左右交行,握磚之手,亦如排腿,末排後肩。如此每日晨夕受排一次,每一次各部皆排百下,用木磚排練。 一年之後,更換窯磚,亦依前述次序排練。更過半年,則易金磚。金磚者,以銅鐵鑄成之磚,非真金也。亦練半年,則功成。全身各部之肌肉,即堅實異常,縱不能與刀槍不入之鐵牛功等比美,然用拳腳踢打,亦不至於受傷矣。然在排練軟當各部時,須將氣鼓足,毋使傷及內部。大約一呼吸間擊一下,每擊一下之後,宜吐氣一口,然後更鼓氣受排,亦可兼排頭殼各部,使成頭肘功。前後共練二年,必可成就。此法在北五省之技擊家,視與溜腿柔骨等法同樣緊要,為學拳者所必修;南人則習者甚鮮。在少林寺與打木人功並駕齊驅也。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25 19:46:12

鐵掃帚功

鐵掃帚為硬功外壯陽手也,又名鐵腿功,練習腿部功夫之一。蓋將一腿或兩腿,練習至堅實,用以掃擊敵人,或拂擊敵械之法也。其全力皆注於腿,並重於小腿部分。其法:每日站騎馬式,如覺力盡,則散步以蘇其困,待氣力復原,更依法習之,初習不必過久,及後漸漸延長時間,至能站至二小時之久,而不覺困乏者,則第一步功夫成。蓋騎馬式以三盤穩固,五體堅定為主。習此持至日久,則兩腿之力,決非尋常人所能及矣。至此遂於常經過之要道,埋立木樁;或距離稍遠處,多立數樁。出入見之,以用腿橫掃之,不可間斷。腿之四周,均須平均行之。至單練一腿,或兩腿同練,則不必一定,在習技之自擇耳。 如是每見此木樁,即掃擊數腿。初時筋肉紅腫,頗苦之,殆習之既久,而筋肉堅實,不覺疼痛,而樁反動搖,終且折斷。則易更粗木樁,如法習之,亦至折斷。然後更易之以大樹,其初也如蜻蜓撼石柱,不見其效。三年後,功漸成,腿到處,則枝頭弱葉,因之震動,繼而樹干亦受震撼。至爐火純青時,腿到處,樹木搖搖,似欲折斷者然,則鐵掃帚功成矣。如被人困圍不能脫,以腿橫掃之,則骨斷筋折,當者披靡,惟習之殊非易易,要在習者之恆心耳。 �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25 19:47:15

竹葉手

 竹葉手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銅沙掌,為專練掌面擊人之一種功夫,與練拳之馬鞍功練指之點石功為用相同,亦殺手也。用粗布制成一袋,約二尺見方,中貯鐵沙,雜以尖銳之鐵片,初重三十斤,更以堅木為架,高二丈以外,以巨索系沙袋懸於木架之居中,練功者立於架側,站定騎馬步,舉掌擊之。因鐵片尖銳,鐵沙粗糙之故,最易傷手。上手之初,每擊一下,袋僅微微宕動而已,及後漸宕漸遠,由數寸而數尺,以至於能宕出一二丈。在鐵沙袋宕回之際,即舉掌從旁攔之,毋使宕向外側,待袋著掌,即用力向前擦之,或向後挫之,使袋在面前不住旋轉。轉定之後,再拍之向外,宕回時更如法挫擦,練至不覺費力時,將鐵沙加重二十斤,如法練之。數月之後,再加二十斤,直加至能將重一百二十斤之鐵沙袋,隨手拍出,任意挫擦,旋成圓化,而不覺費力時,功夫已臻絕頂。前後約費時三四年,此功練成之後,其手即不能復作他用。蓋觸物即易傷人,與硃砂掌同,故學者宜以左手練之也。曾聞友人劉福祿君,述及河南懷慶府名拳師程綬典精潭腿,尤擅銅砂掌,以掌向壁間擊之,立現深洞,可想見其功矣。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25 19:47:49

蜈蚣跳

 蜈蚣跳為硬功外壯,又名蛇行術。為夜戰者不可缺少之藝業,亦練手足功夫之妙法,而兼練習跳躍者。其法:先用兩手掌兩足趾抵地,支住全身,胸腹等部離地二三寸。此為初起姿勢,如近今體操“伏地挺身”者然。將身體之中部,向上聳起成弓背形,兩掌猛力向地上一按,兩足趾向後一撐,全身完全凌空,乘此按撐之力,即向前躍出。仍以掌指拄地,身體仍離地二三寸,與初起姿勢同。待用掌趾之跳躍,練至純熟時,則更變掌為拳,變拳為五指,變五指為三指,變三指為二指,繼而一趾;足趾亦由二足而一足,依法行之。至皆能隨意進退,斯技成矣。以之臨敵,非但手指足趾之功,可以制人,而跳躍亦足以助退避之用。且伏地蛇行,使敵人出於意表之外,而不及措手且無以發見也。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25 19:48:38

提斤斤

提斤斤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石荸薺功。此種功夫,專練拇、中、食三指之捏勁,及臂部拎提之力,與鷹爪拔山等功相仿佛;惟著力處,全在拇、中、食三指 指面之上,而不及於指端、指側各部。南方技擊界盛行此功,凡稍稍涉獵武術者,莫不練之。以麻石鑿成圓椎形,上削下廣,略如帶芽荸薺之狀,小者十余斤,最大者六七十斤。其底之對徑約七八寸,練者用拇、中、食三指,捏住其尖銳之一端。捏時中、食二指在外,拇指在內,指尖皆向下。石荸薺之頂,約居中、食二指之第三節,不可抵住手心,捏住之後 ,即向上提起,在入手之初,欲以三指豎提十余斤之物,已屬極難之事。況此種石荸薺,由銳而廣,四周平削,毫無可以借力之處,其難固更甚也。故初時勢必不能應手提起,甚且略不動搖,非經過半年或一年之苦功不可,既能將石荸薺提起之後,又須練習持久,否則一提起,即放下,功勁亦至有限。故提起之後,宜環場而走,先時數步即脫手,功夫漸深,則愈能持久,由數步而數十步,由數十步而數百步,以至於能手提石荸薺,繞場走數十匝,亦不脫手,則可另易較重之石荸薺,依法練之矣。但斤兩之增加,不宜驟多,每更換時,以加重三斤為率,至多不得過五斤,蓋驟增加多斤以後,行功上固發生極大之阻礙,且影響及於全身,甚至受傷,故練功宜漸進而忌躐等也。循序而進,至能以拇、中、食三指,捏五六十斤之石荸薺,而任意提之持久,在一個時辰以上者,則功夫已登峰造極,捏人至傷,捏物洞穿。此種功夫,少則三年,多則五載,必可成就。就余所知者,《武術彙宗》作者萬籟聲君,即善此,能折二分之銅板雲。然技成與否,要在習者之恆心耳。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25 19:49:14

仙人掌

仙人掌為硬功外壯陽手,即指端一部之刺勁功夫也。與軟功陰手之一指禪功,約略相似;惟彼用一指,此則前出之四指並用耳。練習之法至簡易,而功成亦甚速,故練習者頗眾。其法:先以四指緊並,在堅硬之物體上用力抵刺,即牆壁樹木桌凳之上,亦可練習。初不必有一定之物件也,日日行之,久而效著,能抵木為小陷,愈練愈深,漸能洞穿。再易以大青石,依法練習之,至能抵石成深陷為度。若以此掌抵刺,其勢猛不可擋。即練過鐵牛功者,亦不能抗。且無論其為開口功、閉口功,一遇此仙人掌,必為所破。蓋鐵牛功者,陽剛之勁也;仙人掌者,雖以陽剛之勁,然尚有陰柔之力,故以陰破陽,以柔克剛。因是技擊界有“鐵牛功,練得精,一遇仙人掌,立刻爭不成”之語。練習此掌,最宜左手,蓋恐右手功成,於無意中傷人也。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25 19:49:46

剛柔法

  剛柔法又名紙篷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兼陰柔之氣。此種功夫,完全練於拳部,雖曰硬功,但細按其效用,則知其非純粹之硬功,實為軟硬相輔之法也。初練之時,以敗紙用細繩緊束之,使成一磚形,其寬窄大概二尺見方,兩側略長,正中系一長繩 ,用為拉挽之具,此物即稱為紙篷。將紙篷置於長桌之上,桌長約兩丈,闊若三尺,兩端之板,釘固於架,中間有活落橫板十數塊,則以移動抽去。習技者先在桌之一端處,踏正馬步或弓步,左手拉住長繩,右手則握拳將紙篷向外猛擊,初時僅略見移動,及後則漸能向外躍出。於是紙篷隨拳出後,即用左手所持長繩,向後倒曳,將篷拉回,然後再擊再拉,至力盡而止。或左右手相易而行之,每日晨昏,練習一次。在初之篷,全系敗紙為之,重不逾二十 斤,擊之尚易;其後於紙中裹鉛,隨時增加其重量,至數十斤,或百斤為度,以其增加也漸,故練時似無若何阻力。及篷能應手出而隨手收回,功已大半告成,拳臂之力,亦足驚人矣。然猶未能視為登峰造極也,再後更將中間活落之板,抽去最狹之一塊,使長桌中露縫隙, 依前法將紙篷擊挽,初必不能應拳而過,應手拉回,必數月之後,始能躍過。然後再抽去一 塊,依法練之,逐漸將活落之板抽盡,長桌中間,露丈余之隙地,紙篷能應拳躍過;應手拉回,憑空來往,不致墮落則全功成矣。若敵眾我寡時,用此功擊之,最易取勝。此功於陽剛之中,略帶陰柔之勁,有剛柔互濟之妙,故曰剛柔法。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25 19:51:06

硃砂掌

 硃砂掌為軟功內壯陰手之一,又名梅花掌、紅砂掌;然又有稱黑砂手則誤矣。蓋黑砂手有藥功內壯之助也。練習之法,先用一沙盤,滿盛細沙,手入沙中,用力搓摩之,不限次數,力盡而止。如是按日行之,至能以手在離沙盤尺許處,憑空搓摩,而盤中之細沙,亦能應手而動為度。至此則第一步功夫成,即所謂精神貫注,斂神聚氣之意。如擊人以掌,稍著其身,外部不損毫發,而內已受重創。如再繼續練習,易細沙為砂子,易砂子為鐵砂,而至於重四五兩之鐵球而後已,亦能手不著盤,鐵球亦能躍出後,則硃砂掌全功成矣。然至少亦須十五年苦功,惟技成後,功決不可濫用。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25 19:54:23

臥虎功

臥虎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又名睡功,復名貓功,為練習手指及足趾二部之力者。練時先將身伏臥於地,然後兩手掌按於齊肩之地上,兩足伸直,兩足尖直支拄地,用身向前探,乘勢上升,至離地約一尺時,臀部向後挫,全身隨之後退,至離地三寸時,再行先探,循環行之,力盡而止。自始至終,全身除手掌與足趾之外,其余各部,完全凌空,不宜貼地。初時行二三度之後,即覺力疲氣湧,與今日所習之體操中伏地挺身略同。習之既久,次數可以逐漸增加,一年之後,則完全不覺其苦,則易掌為拳,拄地而行之;越若干時更進一步,易拳以三指代之,中、食二指居前,拇指居後,略成鼠爪形,再如法練之; 更越若干時,則單用一足之趾拄地,其另一足,則迭於其上,兩足交換行之;然後在背上縛以巨石,如法練之,石增至百斤時,則大功告成,而指趾之力,已不下千斤,若著人身,如被兵刃之擊刺,無有能當之者矣。
引言 使用道具
glico0401
大公爵 | 2008-9-28 15:46:34

好深噢啊~~:( :( :(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10-11 19:24:45

泅水術

 泅水術又名浪裡攢,又名水底潛行術,又名八段功。俗稱水性,今稱游泳術,屬內功外壯,與人生有絕大關系,非僅技擊中人必須學習,即平常之人,亦不可不習。蓋在水道行舟,風浪不測,難免有覆舟等意外之危險,如識水性,即可游泳脫險。若不識水性者,必遭滅頂之禍。至於習武之人,浪跡江湖,對於泅水術,更為重要。余幼年曾隨舊京西直門外船塢,倚虹堂楊總管練習水性。楊師天然水性,復經慈蓮禪師教以“蹬、抗、跺、浮 、潛、沉、坐、躍”八法,訣曰:“露身蹬水足上功,斜肩抗水破浪行;提氣踩水手足動,金蟾浮水快如風。水底潛行排身進,足蹬沉水手上撐;沉氣坐水千斤重,應敵躍水似蛟龍。”於是其藝益精。楊師別號甲魚,又號楊瘋子,能潛水底二十分鐘之久,且能以鼻換水……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10-11 19:25:06

千斤閘

千斤閘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在表面觀之,不過練兩臂之上托之力,其實因為托重之故,故全身三盤,處處兼顧,非若掌指等各種功夫專練局部者可比也。練法至簡單而呆笨,天生實力充足之人,練習此功,最為合宜。至若身軀矮小,胎力過弱者,縱練習亦難冀其功臻上乘也。初時空手習之,足站騎馬步,以兩手高舉頂門之上,指尖向後,掌心向上,其勢如岳武穆八段錦中提地托天理三焦,以練懸空之勁。三月之後,即可用石墩,初二三十斤,以後逐漸加重,至能二百斤石墩,持久至半個時辰以上,不喘不汗,然後可換閘石練習。閘石之設置,立二巨木為柱,柱之相對處,鑿有極深之糟路。另備長度相當之石板若干塊,每塊自三十至二百斤不等。先用重二百斤之石板放置槽內,用索牽引,使不至直溜而下,放至離地四尺處即扣住其索。習者即蹲身其間,提石板而上托。練若干時,加以最輕之石板於槽內;更歷若干時,乃去其最輕之石,而易以輕重者,如此逐漸遞加,其人至能石至五百斤以上者,已足為百人敵。胎力極足之人,竟可達千斤,俗所謂兩膀一晃千斤力者,即指此也。練習時間之久暫,不能以時日計,須視其人胎力如何而定。此功練成之後,非但兩臂之力,足以驚人,即全身各部,亦均有相當之功力,肌肉堅實,足勁穩固等事,其最明顯者也。此等功夫,北方練習者居多數。此功在少林為練力最善之功也。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10-11 19:25:26

金鐘罩

金鐘罩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兼內壯之勁,為七十二藝硬功中最要之功夫,其練法稍繁難。初練時,須用敗布成一錘,在周身上前後捶擊之。初則甚覺痛楚,擊之既久,漸不覺痛,再換木棰;木棰擊而不覺痛時,再換鐵錘;鐵錘亦不覺痛時,便用揭諦功之方法,及鐵布衫之方法,並鐵牛功之方法,如法練習二三年,胸背堅如鐵石。莫論拳腳不能及,即刀劍亦難傷損。練成金鐘罩功夫之人,胸背等處之骨骼,皆合並起來,並在一起 ,如天生獨塊相似;若在赤臂之時,功夫也一望便知。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10-11 19:25:42

鎖指功

 鎖指功為軟功內壯,屬陰柔之勁,兼陽剛之力。專練指勁之法,與鷹爪力、點石功等大同小異,亦殺手也。其不同之點如下:鷹爪力,練指之抓勁;點石功,練指之 刺勁;而鎖指功,則練指之扣勁。其練法亦與二功略異,初時空手習練緊並中、食二指,屈成環形,而以拇指屈置中、食二指之間,使三指頂相對,緊緊扣牢,掌心中空,虎口成圓形,猛力扣半炊許。略舒休息片刻,再緊扣之,每日有暇即行,不限次數。扣時須將全臂之力,運於三指之端,凝神斂氣,若扣鋼鐵。如是練習一年之後,更以堅木之板,約厚一寸,加以三指之間,如法扣之,至能一著指而洞穿木板為度。此一步功夫,多則二年,至少亦許一 年,然後更易鋼板如法練之,亦至能著指深陷,則其功大成矣。自始至終,大約須四五年苦功始成。練時宜以左手,相傳此功實為少林寺僧某,於無意中發明之。因其人每日必臨帖千字,作書時以三指握管,懸腕摹寫而筆管中灌鉛數兩,在彼不過欲求字之沉著有力,初未想到武功上面也。如是歷二十年,書既成名,功夫亦於無意中得之,彼猶不知也。一日與同伴戲,無意以指捏其人,其人狂號。迨見效之後,人始以為定法,依樣葫蘆,用心練習,此僧人之發明鎖指功正其一證耳。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10-11 19:26:01

羅漢功

 羅漢功練夜眼內功也,即佛家慧眼之意。此種眼法在普通人,必須下苦功始成。然間亦有天生夜眼者,緣當初練習武術之旨,以為兩眼必須練功,使其能於黑暗之中,辨細微之物,始克有成。世有練習夜眼正須每夜站馬步,瞪目向月之說,余幼時曾習之,險至雙目失明,醫治月余始愈。於是知其妄,乃求余第二業師,教余練習夜眼之法,雖未成功,然余兩目曾患奇疾,苟非此種功夫之補救,則早已失明矣。其練法,可分為數步,每醒時,且不開目,用兩手拇指相對擦熱,揩目十四次,仍緊閉(由左向左上,向正上向右上,向右上,向右向右下,由右下向正下,向左下向左)輪轉七周。此即童子功中,開合輪睛功夫也。轉畢仍緊閉多時,忽大睜開,更用兩手拇指背曲骨,緊按兩眉梢(攢竹穴)小穴,凡七十二次。又以手磨兩顴上,及旋轉耳根(耳根穴)三十六次。又以手逆額,從兩眉中間始(如理發師之捏頭揉額然)以入頭後發際七十二次,口中咽津液無算,此為醒後身之功夫。又用淡綠紙糊成一風燈,燃香油燈,焰須小,置暗室中,立於燈前二丈處,盤膝趺坐,或坐於凳上,靜心息氣,聚精會神,向燈逼視,視一炊時,更閉目使眼珠按前法輪轉三十六次;更反向(即由右向左)輪轉三十六次。然後更睜睛逼視風燈,一炊時後,即閉目練開合輪睛,仍左右行之,如此每夜行一個時辰(即二小時)。三月之後,然後將風燈紙色加深少許,位置亦移遠一二尺,每日再增加其紙色由淡湖色起,加至深藍色為止,相距位置由二丈至十丈,其燈焰由蠶豆大縮至黃豆大為止,時間由一個時辰加至兩個時辰,至此則夜間於黑暗中亦可辨物,如勤習不斷,能在十丈以內,辨人之面目無誤,則羅漢功成矣。此種夜眼功夫練成後,非但利於夜行,並於泅水術,水內睜眼,非習此功不可,故江湖有“棗子練得精,比武占上風 ”之語,按棗子即眼珠之謂。每日飯前,食白煮羊肝少許,可助內壯雲。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10-11 19:26:21

壁虎游牆術

 壁虎功為軟功內壯,又名爬壁功,又名掛畫。擅此術者,能以背貼牆 ,用肘腫之力,在牆面行動,上下左右,悉隨意旨,狀似守宮之游行牆上。守宮俗稱壁虎,又稱蠍虎;壁虎游牆之名,蓋以此也。練習此種功夫,頗為不易,百人之中,能完全大成者,止一二人而已。初練習時,須先將全身仰臥,用兩肘兩腫之力,抵拄所臥之處,猛力向前一撐,全身即向頭部所對處移動,與蜈蚣跳功相似,惟此仰身耳。如是按法練習之,約年余或待二年,以能仰面扭動,如蛇行,純熟靈活為度。然後更用磚砌一牆壁,牆面之磚凹凸不等,有凹入尺許者,有凸出數寸者,如犬齒之錯落。然後將肘與腫緊按凸出之磚上,以背貼牆,縮胸緊背,漸次移動,初時不須一二轉側,即脫然而下。但幸無畏難思退,日必數行之,習之既久,必有效驗,歷時久而不可懈怠,數年之後,已能於凹凸不平之牆壁上升降矣。然後更習左右橫行,既能如此,則身上逐漸束鉛或沙行之,鉛沙須以豬血浸沁者為佳。遞加如飛行功各法,至束鉛或沙數斤而能升降自如後,則功已七分成矣。然後將牆上凸出之磚,逐漸敲去,使牆面凹凸減少,依法習之,直至壁平為度。至此而去鉛與沙,則其身竟無異壁虎,而能牆上游行自如。雖平滑之牆,凡蛇蠍爬其上者,亦無不能游行矣。然非苦練十數年,不能達此境地也。至於“久服杞子可以輕身,久啖黃精可以斂氣”,此則道家之言,非所論於真實功夫者,練功者但知持久勤習而已。作者幼年,生好嬉戲,常同兒童作爬牆戲。舊都城牆,高可數丈,幸為斜坡形,故爬行較易。初無傳授,只知面壁,以兩手兩足尖登磚檐上升,至中途易跌落,則鼻青臉腫,危險萬狀。後經吾師授以此術,如獲至寶,每日晨起,即按法習之。雖能緣至極頂,但牆為斜坡形,一置平滑牆上,則寸步難移。然技僅及此,已數年苦功矣。某晨,作者正值練功,忽見牆頂一人,胸前掛豬尿泡十余,內儲酒水類,以背貼牆急急而下,則靈敏異常。作者請教之,彼笑曰:余實販私酒者,以生活所迫,故精習此功,亦無法耳。言己急去。噫!其人胸前負干酒三四十斤,而能以背貼行牆上,急急如壁虎之游行,設除酒而行,則平滑之壁亦可游行矣。惜大好身手,用之邪徑。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10-11 19:26:41

鞭勁法

 鞭勁法專練兩小臂下壓之力,與鐵臂功、分水功略相似,惟發勁時偏重壓力,不用摔擊橫分之力。初練之時,可用上杠法,即以兩小臂平置於木杠之上,猛力下壓,使全身凌空漸漸上升,至木杠齊腰為度,更緩緩下降,如無木杠以較高之桌子代之亦可。每日晨夕各行一次,每次升降數十度。度數須逐漸增加,如兩臂發現酸痛腫脹,則用藥水洗滌。如此約練一年,兩小臂之實力已粗具,然後更易竹架練之。竹架之設置,先以堅木樁四根,釘於地上,成平方形,略如桌之四足,左右各用粗毛竹一根,豎貫之,緊縛於樁之上端,更以毛竹四五根,橫鋪其上,略如桌面,兩端亦各用軟索緊縛之。練習者作騎馬勢,兩小臂置於橫竹之上,猛力下壓,壓一炊許,略事休息再練。起初僅能壓竹向下一二寸,其後漸加,至能壓下六七寸時,則於原來平鋪之毛竹下,各加一竹緊縛之。依法練習若干時後,更於第二竹下,再加一竹,依法再練。如此遞加,由一竹而增至十余竹,亦能壓下六七寸至尺余,則功成矣。前後大約須經時三四年,功成之後,用臂壓石,亦能成陷。若敵人當之,鮮有不筋斷骨折者;用以御敵,即刀劍亦不易傷其臂。蓋兩只小臂,不啻一對鐵鞭,名曰鞭勁,想以此也。惟練成功之人,每易無意傷人,平時舉止,切須留意。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10-11 19:26:57

琵琶功

琵琶功又名三陰指,亦稱指頭彈,專用指頭外面之第一節指甲部彈擊之法也。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專練彈力。指頭彈多用一指,或用食指,或用中指,隨習技者之自擇。琵琶功則四指並用,陸續彈之,有如音樂家彈琵琶之指法,故名。然而指甲外彈之力,至為微弱,欲利用此微弱部分,練成一種足以制敵之功夫,談何容易;雖有志者,其持歷久不渝之精神,勤習苦練,恐其成功,亦非若其他硬功之易易也。習技者用拇指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靠指甲處緊緊扣住,四指則用力陸續向外彈出,如俗所謂彈腦碑。由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再小指而無名指、中指、食指,反復行之。如此每日晨夕各向藥袋上彈一百零八下,三年後,可成功。用以彈敵,雖不似一指金剛法等之能穿胸洞腹,亦足以制人也。倘中要害,亦足制命,與一指禪等陰手相類,不可濫用,故技擊家戒人勿習也。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10-11 19:27:13

流星樁

流星樁為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其練法甚為簡易,埋大竹筒於地,外縛粗麻繩,身立樁前,以頭、掌、肩、肘、腕、臂、腿、臀等撞之、打之、拍之、切之、削之、攔之、突之、踢之、踹之,亦如打紙墩然。用種種手法,想像敵之部位擊之,其初也,甚苦之,待習之既久,則皮肉漸至堅實,久之則不覺痛苦,而無形中氣力已增加;身體各部,皆現鐵色,與人交手,無不應手而跌。苟勤習三年,定有可觀也。北五省習此功夫者亦眾,蓋即技擊家所謂站�打樁也。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