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zxc835629
大公爵 | 2008-10-1 14:46:34

正如以色列通常認為的那樣,以黎衝突的導火索是兩個以色列士兵的綁架。以色列對真主黨的襲擊做出的迅速反應遠遠超過了真主黨的預計。最後的利益衝突是第四代戰爭的典型代表。
    與以往以色列與其他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衝突不同,整個衝突沒有決定性戰鬥,沒有明顯的贏家,沒有軍事上明顯徵服。

    上述的這些特點就是第四代戰爭的典型特點,因此第四代戰爭可以被定義為,戰爭中的主要參與者是非政府行為體(真主黨),可能在一個國際上認可的國家(黎巴嫩)對付技術先進的國家(以色列)。

    第四代戰爭和是一個新的事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毛澤東的“人民戰爭”,而最的人卻被西方的職業軍人所忽視。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說明以黎衝突為我們的職業軍人提供了研究21世紀戰爭形態演變的例子。此外,也許更重要的是,這種展望可以為我們的軍隊提供參考,有助于它更好地在執行條令、招募人員、作戰準備方面更好地適應未來的作戰環境。

    正如威廉.林德(第四代戰爭理論的創始人之一)在其開創性著作中定義的那樣,第四代戰爭包括如下要素:

    意識形態上高度統一的非政府基地;使用了目前的高科技;分散的後勤支援;直接攻擊敵人的文化;綜合使用心理戰手段,尤其是通過媒體。

    正如其他作者描述的那樣,其他幾代戰爭都是從技術進步以及戰術發生的角度進行劃分的。第一代戰爭以線式縱隊式作戰隊形和無線膛步槍的發展為標志。而第二代戰爭的明顯特點是基于間瞄射擊的線性作戰。第三代戰爭的特點是以迂回和摧毀敵人的戰鬥部隊以及縱深防禦為主要行動的機動戰術。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明白第四代戰爭可能與第二代戰爭、第三代戰爭並存,第二次黎巴嫩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更重要的是,第四代戰爭中很難區分戰爭與政治、戰鬥員與非戰鬥員,和平與衝突,前線和後方。第四代戰爭不能與恐怖主義戰爭和非對稱戰爭混淆,雖然恐怖主義可以用作戰術手段(例如,哈馬斯在約旦河西岸的自殺性襲擊。)

    這�需要進一步討論兩個因素。首先,這些非政府的、意識形態激勵的軍事組織在一個主權國家中存在。其次,這些組織利用軟弱的國家政府來建立用來支援、招募和作戰的基地。第二個相關的因素是外交、信息和經濟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這並不代表這些國家實力在過去的戰爭中沒有發揮作用,但是,在第四代戰爭中這些不同的手段日趨融合同化。這對于佔勝技術先進、軍事上強大的對手非常有效。現代軍隊的主要威脅包括兩個因素,一是存在于一個國家的由意識形態驅動的跨國家的組織,二是綜合使用外交、信息、軍事、經濟手段。這些要點在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林德關于第四代戰爭的理論對于研究第二次黎巴嫩戰爭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通過幾個顯著的類比可以推斷出以黎衝突就是未來戰爭的典型例子。第四代戰爭的主要特點是由意識形態驅動,由非政府行為體參與。在黎巴嫩真主黨就扮演著這樣的角色。真主黨的意識形態主要根植于《古蘭經》和什葉教的伊斯蘭教教規。該意識形態的重要性在于從真主黨的角度看,其主要追隨者不光是黎巴嫩人,更重要的是還包括什葉派穆斯林和聖戰主義者。

    真主黨不僅僅是一個軍事組織。其行動在黎巴嫩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其政黨在議會中的2000個席位上佔有9個成員席位和3個非成員席位。通過伊朗的資助和支持,真主黨獲得南部黎巴嫩遜尼派穆斯林、基督教的支持。黎巴嫩的人口大約300萬,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它由約18個不同宗派組成。此外,其軟弱的政府和軍隊為培植真主黨這樣的非政府組織提供了溫床。

    出現的技術

    第四代戰爭中的第二個主要特點是使用高技術。第二次黎巴嫩戰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使用高技術武器的例子。毫無疑問,以色列國防軍與其它阿拉伯國家具有很強的軍事技術優勢。事實上,當面對壓倒性的數量優勢的時候,這種利于以色列技術優勢顛覆了,贖罪日戰爭和1982黎巴嫩戰爭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雖然以色列國防軍有效使用了先進技術,而真主黨沒有。

    從技術角度講,火箭並不是大家公認的高技術武器。事實上,大多數真主黨使用的火箭炮都屬于二戰時期前蘇聯喀秋莎火箭炮係列。喀秋莎火箭炮(BM-21)設計初衷是用來打擊集群目標、面積目標的,比如城市中心。由于較低的精度,它們較之軍事性能來說更具心理毀傷能力。他們需要的主要技術知識就是如何成功地獲取和使用無線遙控發射裝置,以及如何從商業衛星獲取的目標數據。

    真主黨的另一個對技術的改進就是他們在整個衝突期間有效地保持了保密通信。以色列國防軍以其對敵人通信的截獲、偵聽能力而聞名于世。與以往作戰行動不同,真主黨在整個戰爭中成功地對通信的加密保持了通信安全。這使得真主黨直到戰爭結束之前都保持了完好的指揮控制功能。我們從公開的資料不能探知真主黨是如何做到的,但是毫無疑問他們可能使用了不規則裝置或者(和)加密裝備。

    許多以色列國防軍裝甲車輛遭到了敘利亞和伊朗提供的最新一代反坦克導彈的打擊。在真主黨使用的先進的反坦克導彈中包括Raad,它是一種伊朗的Sagger型;Raad-T型是具有前後戰鬥部的伊朗Sagger型。Toophan是伊朗的陶式反坦克導彈。這些反坦克導彈得到熟練的戰術運用。真主黨也利用了伊朗制造的最新的火箭助推的手榴彈發射器。這種火箭助推的手榴彈發射器屬于RPG-7係列。這些先進的反坦克武器對于世界上公認的先進裝甲進行了精確的打擊。

    真主黨也成功地對以色列導彈艦艇進行了打擊。在7月14日,由伊朗C-802雷達制導的導彈重創了以色列海軍HANIT,當時這艘艦艇正駛離貝魯特,造成了艦艇的損壞和四名士兵傷亡。

    真主黨的另一個展示技術的主要作戰空間是空間。真主黨在最近的幾次衝突中幾次使用了無人機,也許這次戰爭是第一次作戰雙方都使用無人機的主要戰爭。Ababil無人機是由伊朗航空工業研制和生產的。很明顯,真主黨使用了數種先進技術了對付以色列。

    第三個例子是使用分散後勤支援設施。在2000到2006期間,真主黨在黎巴嫩南部地區發展了分散在數百個居民和公共設施(包括清真寺)的綜合後勤係統。這個網絡由大量的地下垂直碉堡係統、廣泛分布的儲存補給、武器和彈藥暗窖組成。這些基礎設施目的是要應付以色列大范圍全面戰爭。這些加固的基礎設施使真主黨可以實現其一個主要的戰略目標,那就是持續不斷地用火箭打擊以色列的平民。

    心理影響

    第二次黎巴嫩戰爭充分說明了打擊對手的文化是第四代戰爭的另一個原則。不出所料,大多數的媒體報道集中于鋪天蓋地向以色列城市襲來的火箭炮彈。事實上,雙方大多數的傷亡人員都平民,這並不是以色列希望的結果,但正是真主黨想要的。由于真主黨知道大多數西方社會特別是以色列憎惡平民傷亡,所以他們想通過打擊以色列的平民來尋求迅速解決衝突的方案。火箭炮對海法以及南部城鎮的打擊產生的心�效果是巨大的,使得以色列不得不盡量縮短作戰時間,以至于以色列國防軍無法實現作戰目標。

    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作為第四代戰爭典型例子的最後一個證明是熟練地將媒體作為手段進行應用。哪一方能很好地利用了大眾媒體哪一方就會控制影響世界的觀點。真主黨,更準確地說是伊朗,充分認識到“全世界都在關注”,並且他們懂得感知影響觀點,進行了兩個戰線的信息作戰。在國內戰線上,真主黨使用阿拉伯媒體,如Al Jazeera來獲取支持。為了加強地區支持,真主黨媒體展示了以色列國防軍被摧毀的裝備的圖片,受傷的國防軍戰士的圖片和報廢的坦克的圖片。他們對于西方國家則傳播一些受傷的黎巴嫩平民的圖片。這充分顯示了真主黨信息行動計劃人員在目標分析方面的老練。

    在Kfar Kana的事件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真主黨是如何控制媒體來支援信息行動的。在轟炸當天的早晨,全球的主要新聞媒體網絡都在轉播由Al Jazeera從Kfar Kana發送的錄象,錄象中救援人員正在從倒塌的房屋的廢墟中搜救被壓的兒童。大約有28人死亡,包括婦女和兒童。而此次事件,以色列方面聲稱主要是由于平民重新回到了落有以色列國防軍未引爆炸彈的建築內引起的。而以色列襲擊Kfar Kana的原因也主要是由于該地是發射喀秋莎火箭炮的主要地點,並且正如他們一貫的政策,在空襲之前他們對非戰鬥人員散發了警告傳單。這條消息沒有被廣泛傳播,而且也被大多數媒體忽略了;相應地,也造成了一定損失。這就更加充分說明真主黨成功地應用了第四代戰爭的信息空間了。

    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也充分顯示出第四代戰爭的其他一些原則。比如,在黎巴嫩戰鬥人員和非戰鬥人員之間、前線和後方、政治(外交)和戰鬥、unambiguous victor and vanquished區別、已經不明顯了。如果第四代戰爭的構成是正確的,這一以伊斯蘭遊擊隊力量為主的衝突需要認真研究一下。顯然,什葉派遊擊隊要比遜尼派組織如al-Qaida更擅長後現代戰爭(第四代戰爭)。

    真主黨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小型的、富有獻身精神的、在一個虛弱政府的國家中組織起來的部隊能夠產生戰略效果。以色列的領導者陷入了真主黨設置的圈套之中,他們遲緩地、分散地使用依靠非接觸作戰、精確打擊的地面力量。這樣由于作戰的拖延使得真主黨能夠抵抗以色列國防軍最初的打擊,並且能夠使用向以色列發射火箭的戰略手段。該手段相應地產生了戰略效果。真主黨,這個基于意識形態的非政府行為體能夠戰勝技術上先進的政府國家是第四代戰爭的一個特點。

    未來衝突的預演

    這次戰爭具有了第四代戰爭的某些特點,所以可以作為未來戰爭的一個預演。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真主黨利用相對低技術的武器裝備(如喀秋莎火箭炮)可以對以色列相對先進的精確火力進行打擊。以色列國防軍的技術優勢被真主黨分散的發射點(果園、城區)和使用遙控發射裝置抵消了。這就使得真主黨可以直接攻擊以色列的城鎮,這也是第四代戰爭的另一個特點。以色列國防軍不能夠完全摧毀真主黨的火箭彈藥庫同樣也是這種戰爭的特點--分散的後勤基礎設施。

    盡管以色列國防軍對空間的指揮,真主黨的火箭直到停火前一直不斷對其進行打擊。相關問題還包括真主黨是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手段來支援作戰、實現作戰目標。他們對媒體的控制是一個可以說明感知如何改變或者削弱戰場結果的很好例子。戰爭的信息方面可以使政治和戰爭的界限變得模糊。最後,這些特點與伊拉克的戰事有著驚人的相似,使用自制炸彈來抵消高技術,靈活地使用媒體,分散的後勤,在虛弱的政府中的非政府行為體(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我們不得不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這是一種戰爭的主導樣式。

    最近這場衝突對于我們的意義遠遠超越了以黎邊境。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IL5578
子爵 | 2008-10-3 02:24:11

一定要戰爭嗎????:o :o
引言 使用道具
get0704
大公爵 | 2008-12-17 13:11:03

謝謝大大無私分享 ... 辛苦嚕 !!! :) :) :)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