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12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clageo
子爵 | 2015-1-28 10:23:28



  清高之士,認爲金錢俗不可耐,必須遠離,才能保持雅致。

  這種態度,不無錯誤。

  錯誤出自對錢的認識不夠。

  錢是世界上極有力量的東西,運用得恰當,所能發揮的影響,可以十分深遠。而且,不一定會俗。

  說金錢萬惡的,多數是沒有錢的人。有了錢,對錢這一回事,逐漸加深了認識,就不會說出這種話。

  常認爲陶潛的“不爲五斗米折腰”,是風涼話,貌似清高,其實卻有恃無恐。他先有歸園田的資格,心倒是戀棧官職的。只是受不了氣,才退而辭官。如果他不必折腰,或者五斗米忽然變成了五百斗五千斗,我看他這個官,未必不做下去。

  家裡有“荒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的資源,我們的淵明先生纔可以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閒,否則爲口奔馳,不要說折腰,屈膝可能也在所難免。

  所以要清高得起來,實在也要有點本錢。

  而一要錢,所謂清高,就變成了程度上的差異,是五十步百步之分,而不是你清我俗,分得那麼清脆了利。

  錢是否俗物,其實取決於運用的人。

  最清高的東西,運用得不好,也會俗不可耐。反之,錢倒可以幫助人清高起來。

  清高,要不宥於物,不俯仰由人。

  要這樣,才可真正無求,才可以在俗流中保持清純不染。

  這需要有能力才成。

  而能力,來自錢。

  救貧拯溺,助困扶危,錢最管用。清高的人,要做上述事,往往只能略濟燃眉,其實是不夠的。效果倒不如有花之不盡的錢。

  所以,看清事實的人,不會駡錢,也不會駡賺錢的人。

  有錢而用得不好的,才該駡。而這就與錢無關了。

  【作家小傳】

  黃霑,香港大學文科畢業生。香港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精於填詞,與音樂家顧家輝合作爲電影電視劇配製歌曲,人稱“雙璧”。在《明報》副刊辟有“黃霑隨筆”專欄。作品有《數風雲人物》、《黃沾雜談》,最有名的作品是《不文集》。

  【賞析】

  歷來的文人學士、知識分子都講清高,不屑於講錢。認爲錢是俗物,一講錢便自貶身份。黃霑卻有與眾不同的看法。

  作者認爲,清高是以錢爲基礎的,沒有錢,整天爲吃飯奔忙,就難以清高。他甚至認爲,錢不僅不損害人的清高,有錢“倒可以幫助人清高起來”,理由是有了錢,就不會對物質作刻意的追求,也就不看人面色,不受人指揮,“眞正無求”,“才可以在俗流中保持清純不染”。錢與俗並無必然的聯繫,關鍵在於對錢的運用是否得當。這都是很大膽的議論,見解新鮮,道人所不敢道。

  這是一篇議論文,理論色彩並不濃,但每句話簡短、精練、有力。議論與事例結合。議論層層深入,從清高之士對錢的觀點講到錢可以幫助人清高。行文具一種邏輯的說服力。

  (作者:黃霑)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林米娜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0  金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