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ch350117
大公爵 | 2015-1-23 14:57:57


作者:傅益璇 來源:《讀者》  

大情大性之人

  我從未見過父親大白天躺在床上,或無所事事地閑坐著,他總是在畫室里忙,似乎永不疲倦。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如果哪天畫得不滿意,他就會在吃飯的時候說:“唉!今天對不起這碗飯啊!”母親說父親是一個“上馬能殺敵,下馬能作賦”的人,無時無刻不在做事,從不給自己任何借口。和許多畫家相比,父親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給後人留下了幾千張畫、幾百萬字的文章、幾千方印。盡管父親有與生俱來的藝術天分,但要有所成就,孜孜不倦地辛苦耕耘卻是不可或缺的。

  父親是真正的大情大性之人,這和許多大藝術家都有共同之處。他博大的胸懷、淋漓盡致的藝術氣魄、為人的義氣以及無酒不歡的脾氣,與他豪爽、直率的性格完全一致。但他內心世界的深沈卻令他喜怒不形於色。我從未見過父親樂不可支或捶胸頓足地失態,即使喝了酒也是一樣。如果有什麽令他十分開心的事,也只是私下和我的母親說。有時我聽到父母的笑聲,就趕去一探究竟,但父親立即不說了,一副“不關你小孩的事,快去做功課”的態度。當然,父親的苦惱也很多,社會關系、政治運動、文藝思想、創作、家庭經濟、子女學業、健康……凡此種種,無一不影響著父親的心境。父親從不議論或埋怨什麽,但有時看見他一個人站在窗前沈思,眉宇間的隱憂卻是顯而易見。

  父親內心的那種隱而不發的力量是巨大的,這在他的畫里處處可以感受到。我見過父親畫風中飄逸的柳條,他緊抿著嘴,幾乎是閉著氣,用手在紙上輕輕地摩挲著,雙眼極其有神地專註盯著。然後突然下筆,速度極快,有一種驚人的爆發力。而在這高速的線條運行中,粗、細、剛、柔、起、止、停、頓,無一不在掌握之中。畫人物的臉部,雖然精細,速度也是極快的,在短短的一根細線里,傾註了無比多的心力。畫潑墨的大山大水,更是集全身之力,振臂揮灑。下筆速度之快,大有迅雷不及掩耳、橫掃千軍之勢。

父親的“社交生活”

  父親非常勤奮,要求自己甚嚴,非常反感“浪費時間”,對毫無意義的拜訪和閑聊更是冷淡至極,比如逢年過節時的應酬,他就避之則吉。尤其是“拜年”,父親是最怕的了。母親顧慮會得罪領導,勸他“還是去一趟”,但父親堅決不為所動。母親拿他沒辦法,只得和大哥小石商量。大哥倒勸母親不必擔心,說父親之所以“敢”不去,自有他的道理,不會有事的。果然第二天一早,母親擔心的那些人就陸續而至。母親這才釋懷。

  父親對那些追隨他的學生倒是肯花時間,長篇大論地說著畫的事,古往今來無所不談,興之所至還要留吃飯。對那些拿著畫登門求教的年輕人,父親也會耐心地一張一張地看他們的畫。我小時候曾見過不少求學者的來信,有想學畫不得其門而入的,有情深意切地訴說對父親如何仰慕的,有因生活窘迫想找工作的,還有措辭激烈、立下“軍令狀”、要拋棄一切為藝術獻身、堅決跟隨父親的“血書”,令人震驚。母親說他們都是一些“苦難青年”,境遇坎坷,可感可嘆。父親也盡可能地設法為他們安排工作,多數都是在當地的文化館。


  1960年,父親任江蘇畫院院長後,經常要去畫院開會,處理院務。曾經發生過一件趣事,當時江蘇畫院設在南京的舊總統府內,頗具氣派。父親常在那里出入,不知怎麽就被在門口擺攤子的小販註意到了。有一天傍晚,父親路過畫院門口,突然有一個衣衫襤褸的老者對著父親深深一鞠躬,說:“請求傅院長允許我在這里賣花生米!”莫名其妙的父親不知發生了什麽事,看那人一臉滄桑地在冷風里站著,應該是做小生意的窮苦人,不像開玩笑,大概是找錯了人,只好安慰他說:“你賣吧,你賣吧!”還特地買了他的一包花生米。事後父親百思不得其解,和人說起,才知道原來那人把“國畫院”當成“國務院”了,還打聽到父親是“院長”,想賣花生米找到父親應該是沒錯的了!此事讓我們笑了很久,但從沒有人告訴那人真相,他也就一直平安快樂地在“國務院”的庇護下賣著他的花生米,每次見到父親都要感激地叫一聲“傅院長”!

  父親名氣大了以後,慕名而來的不速之客很多。時不時地在大門口就會出現一個陌生人,手里拎著禮物,說是經某某介紹特地來拜訪的;又或者出現一個穿軍裝的,氣度不凡,一臉嚴肅,還帶著警衛員,自報家門是“某某將軍”,要見傅抱石。母親不知是何方神聖,當然不敢得罪,只好賠著小心上樓去請父親。父親當然是極不情願放下畫筆,我就無數次聽見父母為此起爭執。等到客人離去,母親又督促著父親送客人到大門口,但是等到對方一鞠躬剛直起身,準備說“再見”時,父親已不見了蹤影,弄得母親哭笑不得,直說:“還是把人給得罪了!”

  但是有些人他是無法不應付的,那就是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有來看望關心的,有為自己和“某要人”來求畫的。當年康生及某些“大領導”,就曾以各種名目要了不少畫。這些畫當然都是無償的,而且常常要“點題”。父親為此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頗感無奈。但深諳世事的母親知道這是要認真應付的,不能由著父親的性子來。所以母親更不輕松,除了要勸說,服侍周到,還要在畫上幫忙出點子,在父親煩惱的時候陪著他。

  省里的領導,更是不能忽視,近在咫尺,一擡腳就可以到你家“坐坐”,平日又對我們照顧有加,於情於理都不能拒人於千里之外。不但要陪著聊天,還要送畫。

  至於家里遇到問題要求人幫忙,那是一定要報答的。人家也無所求,要畫而已。父親為了大姐的病尋醫問藥,就不知送了多少畫給有關的人。

  我記得父親畫桌旁的書架上,長年貼著一張長長的單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人名,總有一二十個吧!母親說這都是父親欠的“畫債”。相信直到父親去世,這些“債”都沒有還完。
父親和酒

  父親有一方非常著名的白底朱文閑章,刻著“往往醉後”四個字,通常會鈐在他的得意之作上,頗有些自嘲的意味!

  但父親確實是愛喝酒的,一生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是藝術界人士所共知的。酒對於父親有很特殊的意義,尤其是在他的繪畫藝術里,酒更是起著微妙的作用。比方說,父親構思畫作時總是有一杯酒在手,以暢思路;在畫的過程中,也要有一杯酒來振奮情緒;畫得順手時,則要喝一杯一鼓士氣;不順手時,更要喝一杯來排憂;如大功告成,興奮之下那就更要痛飲幾杯了!平日里和朋友高談闊論時,手持一杯酒那是常事,就是晚上燈下讀書也常有一杯酒相伴。總之,在父親的生活中,酒是無處不在的。

  在傅厚崗客廳的�上掛著一副清人的對聯,鑲著精致的紅木框,父親頗喜歡。上聯是“左壁觀圖右壁觀史”,下聯是“有酒學仙無酒學佛”,豪放而瀟灑。每當父親手握酒杯輕吟之時,我總是要偷偷笑他只能“學仙”而不能“學佛”了。

  記得我10歲那年,在一個大雪之夜,家里有客來而酒卻不夠了,母親正發愁,我就自告奮勇要去買。誰知雪深路滑,寸步難行,我不斷跌倒又爬起來,但雙手緊抱著的“金獎白蘭地”卻沒摔碎。母親見我渾身是雪,嘆了一口氣說:“快拿給爸爸吧!”

  父親也深知這種癖好是個隱患,稱之為“病”,自嘲:“二十年來,此病漸深,每當忙亂、興奮、緊張……非此不可。特別執筆在手,左手握杯,右手才能落筆。”不過他又細數唐伯虎、陳老蓮、高鳳翰等大師皆有此癖。更令人無奈的是他似乎不以“早逝”為慮,因為唐寅、徐悲鴻皆早逝。總之,父親對喝酒雖然有些無奈、自嘲,也不太理直氣壯,但“喝酒有理”的心態是毫無疑問的,雖然“戒酒”這件事常常被母親頗為嚴肅地提起,父親也態度很好地聽著,似乎“若有所悟”,但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其實從未真正打算戒酒。


  酒和父親的關系是很微妙的,他並不只是“愛喝酒”那樣簡單,其中的心態也不是別人可以真正理解的。我站在父親的畫前,感受那蒙蒙煙柳里蕩漾的春意,那如醉的楓林里透出的火一般的熾熱,還有那滿紙瀟瀟的潑墨山水中煙雨彌漫的蒼涼,我深深地被感動。這樣的心胸氣魄,這樣澎湃的激情,手中的筆,面前的紙,又怎能表達萬一?當他生命的激流沖破了這一切時,怎一個“醉”字了得?有學者說父親是一個有“詩心”的哲人畫家,性格耿直狷介,醉後更見天真。父親曾說:“我認為一幅畫應該像一首詩、一闋歌或一篇散文……”我大概能明白父親在“往往醉後”里蘊藏著的巨大熱情。

  父親是死在酒上的。1965年9月,上海虹橋國際機場落成,父親為此畫了一張大畫,東道主派了一架飛機來接他去參加典禮。父親愛喝酒的名聲遠播,各方人士熱情有加,他從下飛機就沒停過喝酒,都是高度數的白酒。幾天下來喝的酒已經遠遠超過他能承受的量。聽母親說,父親回來後心情很好,但很疲倦,臉色也差。午飯後就如常去睡午覺,並叮囑母親到點一定要叫醒他,因為下午要去省人大委員會開會,不可誤事。誰知此時正好有朋友來訪,母親聊天忘了時間,等到她匆忙趕上樓時,父親已經呼吸急促、臉色發紫、嘴唇發烏,差不多已陷入昏迷。母親慌了手腳,沖下樓去打電話,突然聽到父親大叫了一聲,震耳欲聾,然後就徹底地靜了下來……父親就這樣走了,事先沒有人料到,當然他自己也沒有料到,臨終時沒有留下任何遺言。

  我深知是酒害了父親,令父親過早地去世。但我並不記恨父親的酒,父親喜歡喝酒,自有他的道理。也許他在微醺之中,能感受到心靈的翅膀無比自由,可以沖破那些壓抑在心里的晦暗和苦悶,釋放出一切。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很久了,家中兄妹無人飲酒。但每逢清明去拜祭父母時,我仍會繞著父親的墳墓倒上一瓶酒,讓那竹林掩映的墓地彌漫著濃濃的酒香,我深信父親是一定能聞得到的。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林米娜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