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zxc835629
大公爵 | 2008-10-23 12:09:31

驚慌並不等同絕望。

本月稍早的美國股市,直讓人摸不著頭緒。道瓊工 業平均指數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大跌了逾25%。投資 人陷入了驚慌,殆無疑義。

但是絕望的意義大不同。絕望有諸多明顯的心理特 徵,例如投資人覺得厭惡,心力交瘁。在長期遭到市場 的創傷後,投資人最終往往決心再也不相信股市,絕望 出場。

在絕望之後,投資人對市場的興趣大減,繼而變得 漠不關心。

當然,這項定義根本無法明確。因為很難明確指出 ,投資人情緒何時陷入極度低落冷漠。但是直覺上,投 資人目前應尚未到絕望程度。

例如,投資人對股市的關注達到了歷史高點,不時 見陌生人找上分析師探問究竟。

在網路時代之前,一項對絕望現象的解說,值得讓 人深思:在多頭市場中,投資人每個早上都打開報紙商 情版,算算前一天是盈或虧。相形之下,在絕望時,投 資人根本就不會翻到商情版。

若以這項說明為基礎,那麼此時絕望應尚未發生。 因為現在商情新聞不但沒有被忽略,還佔滿了報紙的頭 版。

另一種由戴維斯研究機構所提出的說明則將絕望加 以量化了。該機構研究了自1929年以來所有的驚慌時期 ,找尋緊隨其後所發生的獨特型態。

戴維斯研究機構將驚慌定義為:短期內,跌幅超過 20%。當然,過去的一個月,幾乎完全符合這項定義。

該機構發現在過去十次的驚慌中,有七次的低點並 非是空頭市場的最終低點。

在2000至2002年的空頭市場就是最好的例子。該波 驚慌的低點發生在2002年7月23日,道瓊收於7702點。 但是該波空頭市場的最終低點則發生在二個半月之後的 10月9日,道瓊收於7286點。

當然,10個案例並不足以形成能讓人深信的結論。 但是根據這個範例,這波股市的最終低點,應是尚未來 到。

預期當最終低點終於來到時,投資人應可親眼見證 到絕望的諸多特性:心力交瘁,厭惡,失去興趣,甚至 漠不關心。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s3440326
準男爵 | 2008-10-24 11:19:15

我認為這波不景氣應該會持續個1、2年才會復甦:)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