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503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leochang1969
王爵 | 2008-11-12 00:29:03

統一3.jpg

從去年開始,誠泰COBRAS難找買主後,就傳出有相當程度的解散可能性(直到後來的米迪亞出現,後面發生的事情就莫再提了),其他球隊老闆、包括輿論都開始表態,「台灣職棒的市場規模,4隊最理想。」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老闆的以為,應該說是以過去歷史作為依據。從中華職棒4隊發跡,到加入俊國熊、時報鷹後,接著那魯灣(TML)的成立,那是台灣職業隊爆增的年代,台灣職棒繞了一大圈,還是又回到6隊、5隊的時代。

如果我們做個大膽的假設,如果沒有假球案,我們的球團老闆願意把制度搞好,真的台灣職棒只有4隊的命嗎?還是說假球案,讓該球團解散,成為其他球團吸收選手的管道,然後再提出台灣職棒4隊論?接著歸咎於台灣市場太小?

我們從簡單的人口來推論吧,南韓人口大約5千萬,8支球團平均可分6百多萬人;台灣大約2400萬,5支球團平均也能分到將近500萬人。韓職2008年總票房達525萬,依此推算,中華職棒明年票房可以達到300萬人水準嗎?

難道韓國棒球風氣比台灣盛嗎?筆者認為也沒有,現在韓國的旅美球員,甚至比台灣少,這塊寶島是有能力產出許多好手的地方,只是沒有足夠的在地球隊能吸收,存在4隊論讓筆者難以理解。

小時候聽過個小故事,話說有兩個賣鞋的老闆同去非洲旅行,看到不少非洲人不喜歡穿鞋子,1個認為這裡沒有潛力,另外1個老闆卻認為這裡市場遼闊,差別在哪?市場是要積極地開發,這才是正面的思考!

回過頭來比照台灣職棒,努力、用心經營的球團有多少,球迷感受不到球團的用心,加上球員簽賭案頻傳,近年來美國職棒漸漸侵入球迷的心,中職票房低迷是一定的。

再者,多1支職業球隊,能養更多選手,對於選手間的競爭是絕對的良性助益。去年韓職也有不少老闆主張減隊論,李承燁就是用這理論駁斥,站在選手、球迷的立場出發,馬上能理解「減隊論」的無理。

美國不是一開始出現職棒就有30隊,而是經由不斷市場培養,才能達成傲視全球的棒球實力,市場是去耕耘的,而不只是等待收割。


(本文作者為TSNA韓職名家:蕭保祥)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感謝作者與給予回帖,我們才有再發文的原動力!

小弟在申請好市民達人勳章 , 請至勳章小屋 支持我吧~感溫ㄚ

回覆 使用道具
lzh0616
準男爵 | 2008-11-12 13:49:05

寫的真好
巿場本來就是要做大

好的比賽球迷不管如何還是會進場
就如同今年的季後賽 , 場場爆滿

球迷要看的  , 球團真的了解嗎??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Y遠 + 6 + 8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