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mika
Bard | 2015-6-23 12:04:30

最近在網路上掀起了一場關於 Gap Year的討論
但是究竟什麼是Gap Year呢.....




歐州國家如比利時、英國,還有大英國協的澳州、紐西蘭等地的年輕人,有的在人生求學求事業的中間會自己放一年的假期,這假期叫做「Gap Year」(翻為「空白年」),放假的年輕人則叫「Gapper」。

一般認為,放一年假是學習世界,玩、休息、為後面的入社會作準備,從維基百科的字義,「Gap Year」幾乎等同於「在另一個國家打工遊學一年」,像澳州就和19個國家區域有互相的打工遊學簽證計畫,我之前並不認同高中生、大學生應該「先放假再工作」,但周末英國出現一篇蠻有意思的小文章「如何利用Gap Year幫你自己脫穎而出」,教我一個新觀點

這觀點不只用在學生,也可用在上班族身上,甚至用在所有對現階段不滿意,認為自己生涯正「卡住」的所有現代人身上!
為何?文章提出,「Gap Year」這種東西,在這愈來愈擁擠的世界中,其實有一種「不同化」(differentiation)的效果。為何「不同化」很重要?社會競爭下,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得和很多人一起比;現在,大家都知道怎麼寫履歷表了,大家用的字都差不多,每個人的自傳描述的都是小康家庭,父母開明,兄姐和睦,奮發向上,有心為這個產業打拚;每個人都長得差不多。我們都以為自己有多特別,最後還是跟很多人被放在同一個籃子。徵才者所看到的名字永遠都是三個字,大家都是大學、研究所畢業,大家都有幾條經驗或幾個成就?於是,投履歷表,換工作,怎麼換都換不到一個很好的工作,你就會思考要再更上一層樓,考個證照、留個學,以為就會更好?但,考完了,留完了,往往又回到一種Deja Vu的回到原點的感覺──再怎麼做,還是脫不了很多競爭者在身邊一起跑;就算自己已再上一層樓,耗去了幾年練功,好像也只多了幾個萬的月薪,那又怎樣,就憑這多出來的一點點就可一輩子?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其實,很有可能你其實已經不差。這篇文章重點就在,一群「A學生」其實都已經相當有競爭力,就是這些人,反而特別需要「Gap Year」。

因為,現在他所需要的,不是再「更好」,而是「不同化」。他們的品質都已經達到社會的標準了,接下來就是要追求「不一樣」了。但,要如何「不同化」?我們知道,一個人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個模樣」,大部份乃被環境所塑造,同一個環境就會塑造出差不多的人,如果留在現在的城市,留在現在的環境,留在現在的產業,容易被蒙蔽,不容易「不同化」,這時候,給自己放一年假的Gap Year就有這樣的效果,尤其是在這社會上,目前還並不是每人都勇敢給自己放一個「空白年」,你敢給自己一個空白年,做些不同的事,容易給雇主一個「跳出來」(stand out)的印象。
人生的際遇就是這樣,其實,只需要給一次「跳出來」印象,或許就得到可支撐整個人生的幸福!

除了際遇,我也想到,Gap Year的「不同化」,其實還有另一層的意思。它除了讓我們「不同」,也讓我們拒絕「同化」。同化最傷不是別人對自己的印象,而是自己對自己的印象。而不要同化,最有幫助的也是自己對自己的印象,那力量,足以搬動一座山!

老婆問我,希望小孩變成怎樣的人?只能說一個答案,我老說,「希望他做一個獨立思考的人。」所謂獨立思考,就是不被他人影響的願意去發展獨樹一幟的思考邏輯與方式。後來發現,我自己獨立思考,沒有直接帶給我成功,卻讓我自失敗中存活。一生目前為止,攤開來看,失敗遠多於成功,小小的中中的失敗以後,換成一些人,可能身體沒敗,心理先畏縮掉了,能在失敗洗禮下卻毫不退縮,原因在於,我深深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同的人」
這不是臭屁,而是分享。深信自己是不同的人,便可繼續的與眾不同。它讓自己,在小成功後,認為「自己在走自己的歷史」,於是不會驕傲,會再繼續奮力向上追求更大的成功;而失敗後,也從不認為那是終點,因為相信自己是一個多麼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成功方式,所以對明天永遠充滿信心。

一個人,要如何深信自己不同?一定也要有實際的經驗或體驗,讓自己深深的認為「自己不一樣」,譬如,瀕死經驗?或是登過聖母峰(The Everest)?我則是已經寫了15年的「日記」。這些體驗所帶來的與眾不同的自我認定,並不只是認為自己是「top 1%」,這叫自大而非不同化,而是全世界只有我一個!這也是事實,不是嗎?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是嗎?但,很少人以這件事實為榮,或真的相信自己真的很獨特、很難得,真的認為這種獨特代表了某某了不起的事情。這時候「Gap Year」就有功用了,當你卡在一個地面,上不上,下不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時候,為了「不同化」,給自己放一年的「Gap Year」,做一件真正的沒人會幹的事,自此之後,這種「與眾不同」的印象,足以支撐到80歲
上周才寫過30族的三矛盾之一為普遍落後上一代五∼七年,不過,「空白年」只有一年,因為放空白年而又晚了一年,不會差太多;一年是個很好記的時間單位,一年的時間以人生長度來講也不算長,不是嗎?但它的效果是非常獨特的,平常住在城市裡,車煙、噪音,每天忙碌,其實現代人懂得怎麼調節自己,該放假會自己想辦法爭取假期,該換工作也都會勇敢的換,但怎麼放假或怎麼換,你的上空就是浮著一些壓力,事業的壓力、成家的壓力,各式各樣的壓力,輕輕的籠罩在上面,不會讓我們有感覺的,不過讓我們用一樣的方式活著,像一隻井底之蛙以為看到天空卻沒有跳出去。放一年假,一年實在夠長,頭三個月先為前半生做一些沈澱與修補,後面還有9個月,再作後半生的「不同化」

所以,想不出如何超越別人?不如給自己放一個「空白年」;人生只需要成功一次,英國媒體是對的,用一年來得到這個「不同化」,實在值得。


轉自 Mr.6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yulower + 10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www0698 + 18 + 1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8  金幣 + 1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野茂英雄
王子 | 2015-6-23 15:17:39

如果自己能安排Gap Year
讓自己好好充電
當然是件很棒的事
可是沒有好好利用與安排
反而是浪費白白一年
那就得不償失了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www0698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mika + 12 + 12 所以一定要好好規劃~~~

總評分: 名聲 + 18  金幣 + 18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Yi9887
威爾斯親王 | 2015-6-23 15:21:11


但點真的不錯 , 年輕人要多擴展一下自己的視野,

多出去走走 , 也趁著還未有家累時 , enjoy 一下 .

支持 !!!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www0698 + 5 + 5 感謝大大分享
mika + 12 + 12 我也想~~~~~

總評分: 名聲 + 17  金幣 + 17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marktuan
子爵 | 2015-6-25 10:53:33

其實並不是需要一直工作 而是要分清楚什麼事情在停止工作後才可開始
如果不是剛好要轉業的話,你要考慮到留職停薪期間的空窗期
對資歷或薪水的累積會是 0... 又要額外燒錢
很多事在平時休假就可以安排,除非你的工作時間特殊 (例如都是大夜班)
或是你休假時只想在家睡覺... 否則工作這邊如能和你下面的規劃同時進行,
反而能過得更充實。而且工作久了也有一定的掌握度 應已不會再像一般初入社會時幾乎把所有精力花在工作上 真的要填補這空窗期不如出國打工 順便當作一趟旅程 古人云行萬里路 勝讀萬券書 或許工作的經驗無法累積 但會給你平常生活帶來不同的想法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www0698 + 10 + 10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mika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2  金幣 + 2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yulower
王爵 | 2015-7-7 11:53:41

很棒的一篇分享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gap 有一個解釋是 縫隙

以前一位女主管 每年都會出國去玩 那時跟她聊聊 幾個字眼讓我印象深刻

充電 放鬆心情 視野廣闊(包括心理層面) 花這個錢 她認為很值得

當時她還未婚 無所牽掛

出國 這個名詞 就這麼一直烙在我心裡

人的一生 時時刻刻面臨選擇 抉擇

什麼樣的想法 觀念 決定了你的下一步

是狹隘 還是寬寬 在乎一念之間

我 各種原因 沒出國過 真是想撞牆 連老媽都出去二次了

再次感謝樓主 你分享的文章都很特別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www0698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