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rocknovels
鄉紳 | 2015-6-23 22:16:12

本帖最後由 rocknovels 於 2015-6-23 22:18 編輯

一直在說「大綱」要拆分成「幕綱」,到底幕是什麼?洛克現在就要好好說明。
其實幕說穿了,就是在寫「角色在某時某地,做了某個行為」,同時我們會希望「這個行為必須帶來衝突,而衝突會產生結果」。
所以「幕」的五個基本要素就是:


角色、時空、行動、衝突、結果。

「某角色」在「某時空」執行「某行動」產生「某衝突」導致「某結果」。
這是我們最常見的「幕」的模式


當然我們可以更簡化的說:幕是「某角色」在「某時空」執行「某行動」
但是我卻不願意這樣說,因為幕是一幕扣著一幕「前一幕的結果」是「下一幕的動機」,所以我想要你更重視「每一幕的結果」。


而每一幕都必須精彩,所以每一幕都務必要製造「衝突,所以我也在模式中加入了衝突,時時提醒大家,別忘了幕是不可缺少「衝突」的。

舉例:華雄連斬俞涉、潘鳳二人,仍在營外不停叫陣,一時之間,軍中竟然沒有大將能與他一戰,營帳內所有人都愁眉苦臉、無計可施。

袁紹嘆說:「可惜我的猛將顏良、文醜不在身邊!只要他們有一人在這裡,還怕華雄嗎?」

話還沒說完,旁邊一人突然出聲:「小將願前往斬下華雄的人頭!」大家一起看向說話者,不過是個沒人認識的小小馬弓手──正是關羽。

袁紹大聲喝斥:「你是以為我們眾諸侯手下都沒有大將嗎?小小一個弓手,竟敢胡言亂語!快給我把他趕出去!」

曹操急忙阻止:「大人息怒,此人竟然敢說大話,一定有點本事;我們就讓他試試,真的不成,我們再責罰他也不遲。」

關羽冷笑:「如果我沒打贏,就讓你們砍下我的人頭。」說完就要提刀出陣。
曹操馬上敬他一杯熱酒,請他喝完了這杯再出發。
關羽笑說:「酒先放著,我去去就回。」然後便出帳提刀,飛身上馬。


眾諸侯在帳篷內只聽到外面滔天的鼓聲、喊聲,大家都在懷疑戰況。正想派人打聽時,帳外就聽到馬蹄來聲,接著關羽走入帳中,手上提著華雄的人頭,丟在地上,然後喝下剛才的敬酒。
這時,酒還是溫的。


洛克將這經典的一幕改寫至五百字以內。用它來做個說明。

角色:關羽為該幕主角;眾諸侯為該幕配角。

時空:戰場上的營帳

行動:關羽自願對戰華雄

衝突:眾諸侯輕視他、斥責他;關羽輸了就要死。

結果:關羽輕易斬殺華雄,並樹立猛將的形象。

如果幕少了角色、時空、行動,則是完全無法成立有些時候「時空」可能因為跟前幾幕沒有差異,所以會省略不寫,但是「時空」依然存在

「行動」則是包羅萬象,就算角色只是在「想事情」也是一種「行動」,他內心難解的問題也會造成「衝突」,他思索後的決定便是「結果」

但是如果一幕少了「衝突」、「結果」意義可就不一樣了。

如果關羽斬華雄少了「衝突」,當關羽自告奮勇、要求上陣時,那些諸侯們說:「喔好,你去吧。」然後關羽說:「輸了就輸了,沒差。」

整幕的戲劇效果就消失了,自信與輕視的相對;生與死的相對,這兩者造成的張力一旦不存在,不管關羽是勝是敗,都讓讀者興致減半
所以為了不讓自己寫出「平淡無味」的幕,請記得一定要在你的每一幕加上「衝突」。


如果一個幕沒有「結果」會如何?更準確的說,如果你的幕沒有「具意義的結果」會如何?
「具意義的結果」就是「足以催發下一個事件」的結果


試想一下:
關羽走出帳篷又馬上了回來,他說:「華雄說今天太晚,他要回去了。」


搞什麼鬼!這齣戲還要怎麼演下去?這也是一個結果,但是這個結果會讓劇情無法繼續,這就是一個「沒有意義的結果」,無法推動事件的結果

你可以選擇讓角色的行動「成功」、「失敗」、「有成有敗」,甚至是選擇「暫時保留」都可以。
你可以拖到下一幕再講「結果」,藉此製造「懸念」,這都是合理的作法,但是你不能給一個「沒有意義結果」,「沒有意義」故事就卡住了,無法進展。


因為「前一幕的結果」是「下一幕的動機」,如果沒有「具意義的結果」,故事會變成:


哈利很開心的收到魔法學校的入學通知。(然後呢?)

主角是哈利,時空被省略,收信是「行動&結果」,但絕不是「具意義的結果」,在收信之後,如果沒有補述其它結果,故事就卡住了。

只有揭曉了到底哈利能不能去讀(補述其它結果),故事才有發展。
能去讀:下一幕可能就要收拾行李了。
不能去讀:下一幕就會產生一些抗爭讓哈利能去讀。


故事也就繼續發展下去了。反過來說,為了讓哈利能夠去就讀(新的行動),所以上一幕的「結果設定」就要能推動這件事。它們本來就是一連串「相互影響」的事件啊

有意義的結果是能「推動劇情」的,「前一幕的結果」是「下一幕的動機」,只有做到這一點,故事才會緊湊,讀者才會覺得你的故事環環相扣,一個情節推動一個情節,這就是「因果」

如果你的「結果沒有引起動機」,你的故事會變成:


<A幕>
哈利很開心的收到魔法學校的入學通知。


<B幕>
哈利下午跟表哥去打棒球。


<C幕>
哈利玩起自己的鼻毛。


讀者一定很納悶,收到通知後為什麼會去打棒球,打棒球的意義是?
打完棒球為什麼要玩鼻毛?意義是?


讀者找不出事件間的「因果」,他們就會覺得沒有進入故事,然後感到無聊
所以每一幕的「結果」都是開啟下一幕的關鍵,也是整個故事的串連點。


我們常聽到童話故事會這樣說:
「因為……,所以……。然後……,所以……。」
「因為」跟「然後」是行動,「所以」是結果。
故事本來就是由「行動」產生「結果」,由「結果」催發「行動」。互為因果


總結以上,幕的模式不過如此。
「某角色」在「某時空」執行「某行動」產生「某衝突」導致「某結果」。而「結果」將再次引發「某人、某地、某行動。」如此不斷推動下去。


當然,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模式,在文學的世界裡,不合常理有不合常理的美感。如果有一天你是文學大師了,你故意把整幕都不寫衝突、幕跟幕之間都沒有因果、整幕都不知道在寫啥鬼,可能還是會有人瘋狂的稱讚你,「好印象派、好抽象、好魔幻!」沒辦法,誰叫你已經是大師了!

在你當上大師之前,你還是乖乖寫些讓人覺得很緊湊、精彩的故事吧!

本文出自【小說創作教學網】http://www.rocknovels.com/p/blog-page_24.html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2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