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076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marsalast
王室 | 2015-7-4 09:58:46

人類的大腦只被利用了10%麽?


你可能聽說過人類的大腦只被利用了10%,還有90%的大腦潛能等待開發。如果你經常聽並且願意聽心靈雞湯,那麽你就幾乎一定會聽說過這個說法了。這是真的麽?你相信麽?如果你信了這個說法,也不用難過,曾經相信這個謠言遠沒有相信心靈雞湯更讓人害羞。

在公衆科學素養非常高的美國,依然有65%的大衆相信這個謠言,比相信進化論的人還多5%,這一調查數據是Michael J. Fox帕金森氏症研究基金會在2013年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發現的。甚至Discovery的著名節目《流言終結者》在宣稱了10%這個數字是個謠言之后,也只是把這個數字提高到35%,依然不正確。在2012年一項對英國和荷蘭教師的調查發現,48%的英國教師和46%的荷蘭教師都贊同大腦只被利用了10%這一觀點。

2014年上映的《超體》講述了一個女屌絲嗑藥后逆襲的故事,這名女屌絲叫露西,在嗑藥后,把大腦的利用率從10%提高到了100%,然后,她“嗖”的一下,變成u盤不見了。看著片中影帝摩根·弗里曼扮演的科學家,在那“科學”的分析人類的大腦只利用了10%、提高之后會如何如何時,蝌蚪君實在是忍不住跳戲了。然並卵,想想這部戲的導演是呂克·貝松,還是繼續把電影看完了 。



除了《超體》還有好多電影也引用了這一觀點。2011年上映,由布萊德利·庫珀(Bradley Cooper)主演的《永無止境》(Limitless)同樣是基于這一觀點拍攝的電影,不過數據由10%改爲了20%。庫珀扮演的這一角色在吃藥之后,就獲取了100%的腦容量。同樣,1991年的《陰陽界生死戀》(Defending Your Life)和1986年的《飛碟領航員》(Flight of the Navigator)都表達了我們大多數人只使用了少部分腦容量的觀點。美國電視連續劇《超能英雄》(Heroes)也是援引了人腦只開發了10%這一觀點,以此解釋爲什麽有些人擁有超能力。

如果大腦真的只有利用了10%,到是讓蝌蚪君想起了另一部美劇《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那些僵屍們的大腦利用率到是有可能非常接近10%。

事實上,如果你的大腦每秒都全負荷工作,所有的神經通路都瘋狂運轉,那麽接下來,你是愛因斯坦還是畢加索?還是會變成U盤?答案是都不是。事實上,由于身體所有機能都提升了,你會變得饑腸辘辘,性欲亢進,連在跳傘時都不能停止發微博。更壞的情況是,興奮性神經遞質的大量釋放,會引發所謂的“興奮性中毒”。大腦的神經通路會像中風一樣一個接著一個大面積地損壞。誇張點說就是,你的腦袋會爆炸。

人腦只利用了10%的謠言是從哪里來的?

一個生物或生理基礎若此薄弱的想法怎麽能傳播地如此廣泛?細究這一觀點的來源,發現衆說紛纭,10%的數據來源也難以考評。甚至在20世紀90年代,爲了考評這一觀點的出處,有的學者曾經在雜志上刊登�事、在網絡上征集資料和觀點、作爲研究爲研究課題等等。

1796年,德國解剖學家Franz Joseph Gall提出了顱相學,目前這種假說已經被證實爲僞科學。當時僅描繪出10%的結構與功能,這也許造成了大腦90%的結構沒有普通功能的誤解。

1908年美國的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在他的著作《人的能量》中寫道:“我們現在僅僅只運用了智力和身體的一小部分”。

1930年代,神經學家運用電刺激來研究大腦活動。通過電刺激可以喚起主管感知和運動的大腦皮層的反應,對于人來說,這些部分占得比例很小,更大的部分是非感知非運動區域,不能通過電刺激來喚起,因此當時稱之爲“靜息皮層”。進一步的研究顯示,這些“靜息皮層”負責我們人類的特有特征:語言和抽象思維。

同時期Karl Spencer Lashley利用老鼠設計了一系列著名的迷宮實驗,來確定大腦中記憶的位置。他把老鼠的大腦摘除了90%,發現它還能通過視覺辨別物體,甚至走迷宮。這個實驗被以訛傳訛,傳成了人類大腦只使用了10%。

1936年,忽悠學大師,哦不,是成功學大師、人際關系學大師戴爾•卡耐基出版的暢銷書《卡耐基溝通與人際關系》(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之中,記者Lowell Thomas在作序時寫道“哈佛大學的威廉·詹姆斯曾說過人類平均開發的潛意識能力只有10%。”這表明他本人或者是當時的某人憑空捏造了這一數據。

1944年,吉本思的小說《令人難以寬慰的農莊》的封面內面上,也許是最先定下這個數據者之一“什麽使你停滯不前?就一個事實——一個科學事實,僅此而已。因爲,正如科學家所說,你所使用的只有是你真正腦力的1/10。

20世紀50年代,10%的大腦利用率這一謬論甚至這件事可以追溯到愛因斯坦,雖然這件轶事無法證實,當愛因斯坦挖苦並可能略帶諷刺地告訴記者說他以10%多一點的腦利用率創造了他的輝煌成就是,這個謬論就被保留了下來。

1980年的《科學》刊登了人類學家和科學作家勒溫(Roger-Lewis)的一篇題爲“我們真的需要大腦嗎”的文章,介紹英國內科醫生勞勃(John Lorber)發現一個年輕病人,腦容量因小時候腦水腫的原因而大大減小(原文說是幾乎沒有“腦子”),但智商可以達到120以上。

1996年,魔術師蓋勒在他 《思想的力量》一書引言中寫道:“我們大部分人僅用了其大腦能力的10%......我們已經忘記了許多我們曾經擁有的能力。”

綜上所述,心理學家、著名人士與組織、特異功能表演者、教育研究人員……都對這一論斷的傳播作出了“貢獻”。人們在引用這一論斷時,已經無須考察它的正確性與出處。“10%”的論斷成爲不證自明的一條“公理”。

甚至到了2013年,人民網采訪了美國加州州立大學人類行爲學終身教授嚴進洪博士,嚴博士指出人類大腦通常僅被開發10%。而這篇文章被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報道,之后被新華網、中國日報、網易、鳳凰網、騰訊新聞、21cn等大網站轉載。

爲什麽人腦只利用了10%是錯誤的?人腦究竟利用了多少?

1.現代神經科學的研究

我們怎麽知道我們所利用的大腦不止10%呢?現代神經科學的全套設備決定性地否定了這個觀念。計算機體層掃描(CT)、正電子發射體層顯像(PET)、磁共振成像(MRI),加上一連串其它檢測顯示,即使在睡眠期間,大腦中也不存在無活性的區域,一些腦區例如控制高級思考和自我認知能力的額皮質,或者幫助人類感知四周的體感區域,都是活躍的。神經學家經常將這些儀器連在病人身上,讓他們做數學題目、聽音樂、繪畫,或做任何他們願意做的事。大腦某一區域的激發是由所執行的任務決定的。儀器掃描能夠捕捉所有大腦活動,人們以此繪制了整個腦圖。

靜息態是指受試者在閉眼、放松、靜止不動並避免任何有結構的思維活動狀態。科學家利用不同的影像技術、刺激任務及分析方法證明人腦在靜息狀態下存在著大量的神經細胞活動。這些神經細胞的信號處理占用了大腦全部能量的60%——80%,表明靜息態大腦存在著明顯的活動功能。

2.大腦功能定位的研究

目前,腦科學研究中采用微電極技術,已經能夠分離出單個神經細胞的電反應,並運用于研究活體動物單細胞水平上的信息處理。微電極技術並沒有發現,大腦中90%的功能模塊是不活動的。

3.進化論上解釋不通

按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對人腦結構的計算,現代人類的大腦重量約占人體體重的2%,卻消耗了人體總能量的20%。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人類的身體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不可能保留這樣一個消耗大而90%都沒有用處的器官。

如果大腦有90%的能力是閑置的,它沒有理由被進化出來;而且,如果大腦潛能只發揮了10%,那麽一旦大腦全速運轉,人體的能量消耗將無法供應這樣一個過分奢侈的大腦。

正如來自溫哥華西蒙弗雷澤大學大腦行爲實驗室的巴里·貝耶斯特恩在一篇文章中解釋的那樣:“……就像我們所有其他器官一樣,大腦是由自然選擇而成形的。大腦組織無論是生長還是運轉都是很耗能的,這使人們很難相信,進化居然會願意浪費如此多的資源去建立並維持這樣一個大規模的器官卻還不充分使用它。”

雖然大自然造物千奇百怪,但怎麽會進化出一個碩大的腦袋卻只有一成有用?大腦體積龐大,占用大量生命所需的資源;它造成難産,導致多少産婦因此喪命,這樣一個東西怎會沒有用途?它的確令人匪夷所思。

4.即使你在發呆的時候,大腦的利用率也是很高的

研究發現,大腦中沒有有待開發利用的區域,事實上,即便是簡單的任務也需要全腦的共同參與。即便因外力撞擊或疾病導致大腦部分功能損傷,大腦的其他區域也會暫執行原功能。

以早晨倒咖啡這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大腦的使用情況:我們走向咖啡壺,伸手過去拿起來,把咖啡倒在杯子里,並且注意不倒滿了,這樣可以加一些奶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枕葉和頂葉、運動感覺以及感覺運動皮質、基底神經中樞、小腦以及前額皮質都處于活動狀態中。在幾秒中的時間內,大量的快速神經元活動在幾乎整個大腦內都發生了。

大腦特定的專門區域來處理特定的任務。而且大多數行爲依靠的是不同區域間的緊密合作。你的視覺系統幫助你定位咖啡的位置,你的運動系統指揮你的手夠著它。認爲大腦的一個部分在工作的時候,其他的部分如同布丁一般靜止,這是愚蠢的想法。大腦是個永遠在進行著多項工作的複雜的網絡。在一項任務中,可能100%的大腦都在活動,但是只有一小部分的大腦與此項任務相關。

雖然在給定的某個時刻並非所有的大腦區域都同時活躍,但是腦科學家們使用成像技術發現,與身體的肌肉相似,大腦的大部分區域在24小時的時期段內是持續活躍的。來自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的馬約診所(Mayo Clinic)的神經學家John Henley說:“有證據顯示在一天中我們100%的使用了我們的大腦。” Henley還解釋說,即使在睡眠中,有些區域比如前額皮層和體感區域都是活躍的。前額皮層控制高級的思考以及自我意識;體感區域幫助人們感覺他們的四周環境。

5.如果有90%不使用的大腦,那麽它們將迅速退化

諾貝爾獎獲得者修伯爾和威瑟爾運用小貓視覺系統的實驗說明,在早期的發展中,剝奪視覺信息會導致完全失明。

進一步揭露謬誤的是如下事實:大腦,像身體的任何其他部位一樣,必須依靠使用來保持健康。如果人的腿被石膏固定一個月,它會萎縮。如果90%的腦不活動,那麽大腦中的許多神經通路就會退化不使用的神經元(腦細胞)將皺縮死亡,將導致90%的腦迅速退化。顯然這種情況並不會發生在健康個體上。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有10%——20%的神經元彌散性丟失。這對記憶和意識都具有破壞性影響。如果有90%的大腦不活動(任意90%),這個人將昏迷。

蝌蚪君的結語

即使你的大腦100%利用了,可是卻還是會在生活中被各種謠言所騙。

10%這個數字傳遞這樣一種信息,如果我們人類只有運用了大腦的一部分,那麽我們就擁有巨大的尚待開發的潛能。這個觀點在教育界、成功學、傳銷界、雞湯界等是多麽的能鼓動人心,激發起人們的欲望,並且只要我們努力,就能夠變得更好。

我們要做的,不是如何去開發那沒被利用的大腦,而是在大腦已經被利用了100%的情況下,如何獲得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思考,變得更明白。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tu603003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命運不靠等待,全憑爭取。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