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marsalast
王室 | 2015-7-4 10:01:30

8世紀東西方最強大帝國之間的一次血戰 華夏民族從此由盛轉衰

唐朝是中國古代綜合實力最強、最有影響力的王朝,一般認爲 “安史之亂”是唐由盛轉衰的分界嶺,但實際上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和阿拉伯帝國之間曾經有過一場血戰,這一戰不僅使唐朝喪失了在西域的影響力,唐朝的國運也由此急轉直下。

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帝國

公元712年(唐先天1年),李隆基登上皇位,唐朝在李隆基的統治下,成爲東方最強大的帝國,幾乎在同一時期,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帝國也在迅速崛起。



8世紀東西方最強大帝國之間的一次血戰 華夏民族從此由盛轉衰

阿拉伯人通過大力宣揚伊斯蘭教和不斷的拼殺,在今天的中東地區建立起一個面積1200萬平方公里、人口3000萬的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唐朝人稱其爲大食(yi)國。

8世紀東西方最強大帝國之間的一次血戰 華夏民族從此由盛轉衰

在阿拉伯帝國和唐朝腹地之間的中亞地區,還有很多小國,這些國家原本都向唐朝稱臣納貢,奉唐朝爲宗主國,屬于唐朝的勢力范圍,但阿拉伯帝國強大之后,企圖統治西域諸國,進而向唐朝本土擴張,這就不可避免的引發了與唐朝之間的戰爭。大食王許下諾言:“誰先踏上中國本土,誰就做中國的總督!”

引發戰爭的直接原因

公元751年,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兵討伐西域藩屬國之一的石國(今烏孜別克斯坦塔什干)。關于高仙芝出兵的理由,史書記載是因石國未遵從藩屬國的禮節,未按時朝拜納貢(無番臣禮),但另外一種說法是高仙芝想要搶奪石國的財富,所謂的“無番臣禮”只是借口而已。從高仙芝后來的所作所爲看,這種說法相當可信。

石國是西域一小國,根本無力抵擋高仙芝的大軍,高仙芝的大軍還沒到,石國國王就已投降,高仙芝和石國達成和約,表示願意接受石國的投降,不過很快高仙芝變卦了。

高仙芝撕毀和約,率軍攻破石國,俘虜國王,並將其送往都城長安后殺死,同時將石國的財富劫掠一空。

石國王子僥幸逃走,向一直夢想統治西域的阿拉伯帝國求援,此舉正中阿拉伯帝國下懷,于是其欣然應允。西域各國對高仙芝不守和約、恃強淩弱的暴行十分憤怒,準備聯合起來會同阿拉伯帝國共同襲擊唐軍。

高仙芝不願被動坐等阿拉伯軍隊上門,決定主動出擊、先發制人。

怛(dá)羅斯之戰

8世紀東西方最強大帝國之間的一次血戰 華夏民族從此由盛轉衰

公元751年4月,高仙芝率領2萬唐軍,同時調集葛邏祿部及拔汗那國兵1萬人,與唐軍一起組成3萬人(一說高仙芝總兵力爲6-7萬人)的聯軍向阿拉伯帝國發動進攻。

在翻過帕米爾高原(蔥嶺),越過沙漠,經過了3個月的長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7月份到達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羅斯城(今哈薩克斯坦東南部江布爾城),並且開始圍攻怛羅斯城。

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準備對唐軍進行攻擊,得知高仙芝率軍來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組織了20萬大軍趕往怛羅斯城,雙方在怛羅斯城下展開了決戰。

8世紀東西方最強大帝國之間的一次血戰 華夏民族從此由盛轉衰

唐帝國不愧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唐朝聯軍由步兵和騎兵組成,在高仙芝的指揮之下骁勇善戰,在步兵強弓勁弩的掩護下,騎兵發起猛烈的進攻,一度完全壓制了阿拉伯騎兵,唐軍在戰場上占據上風並掌握著主動權。但是由于高仙芝只有3萬人,而阿拉伯聯軍有20萬人之多,因此雙方血戰5天,始終無法分出勝負。第5日傍晚,葛邏祿部番兵突然背叛唐軍。

背叛的原因,一說是葛邏祿部眼見戰爭持續5日難分勝負,阿拉伯聯軍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唐軍雖然勇猛,但再打下去恐怕會全部戰死疆場,葛邏祿部不願爲唐軍做陪葬。

一說是葛邏祿部原本就對高仙芝不守和約、攻擊石國的作爲不滿,此次遠征阿拉伯帝國也是被逼無奈,看到唐軍難以取勝,在阿拉伯人的引誘下,順勢背叛唐軍。

背叛的葛邏祿部悄悄從背后包圍唐軍步兵,並且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系,阿拉伯軍隊趁勢出動精銳騎兵向唐軍步兵發動猛攻。

8世紀東西方最強大帝國之間的一次血戰 華夏民族從此由盛轉衰

高仙芝受到占有絕對優勢兵力的阿拉伯軍隊與葛邏祿部的兩面夾擊,無力支撐,終于潰不成軍。

高仙芝趁著夜幕單騎逃脫,副將李嗣業收攏殘部,向龜(qiū )茲(cí)(龜茲,今新疆庫車縣一帶)方向敗退,途中恰逢大唐聯軍的拔汗那兵也潰逃至此,兵馬車輛擁擠堵塞道路。李嗣業害怕阿拉伯軍追兵趕到,揮舞大棒殺死百余名拔汗那軍士才得以率先通過。兩萬人的唐軍精銳,最后只剩數千名殘軍。

在收攏殘兵之后,高仙芝並不甘心,依然想進行一次反擊,但李嗣業等極力勸阻,最后高仙芝只得引殘兵逃向龜茲。

怛羅斯之戰對唐王朝和世界格局的影響

怛羅斯之戰,唐軍逃回的僅有數千人,戰死的有數千人,被俘的約有1萬人。雖然唐軍戰敗,唐軍的勇猛善戰還是讓阿拉伯軍隊心有余悸,懾于唐軍在怛羅斯戰役中展現的驚人戰斗力,阿拔斯王朝也打消了東進擴展領土的企圖。但怛羅斯之戰后,整個世界的格局還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唐朝勢力退出中亞,阿拉伯軍隊完全控制了這一地區。作爲軍事征服的直接后果,中亞和南亞部分地區被伊斯蘭化。盡管后來阿拉伯帝國分崩離析,然而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是,伊斯蘭教留在了那里,並且世代地流傳下來。伊斯蘭教在中亞的勝利大大有利于它向中國的推進。后來,伊斯蘭教的東方屏障實際上已移到關中一帶。

在唐朝內部,怛羅斯戰役4年之后,“安史之亂”暴發,大唐帝國從此徹底告別了鼎盛的黃金時代,走向了崩潰的不歸路,而此后一千多年,中國再也沒有超過或達到盛唐時在世界上的影響和地位。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tu603003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命運不靠等待,全憑爭取。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