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目前的情況來看,自動化只限於規模不小的企業,原因很簡單,請不到人或流動性太大,不適合一貫化作業,不用自動化怎麼跟同業競爭,
而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請不到人只能申請外勞,而外勞進企業也是有一定比例的,資方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少部分使用自動化設備,畢竟開公司不就是為了賺錢嗎,連續幾年都虧損怎麼跟其他股東或股民交代,而新聞上所說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超大公司,產能多用自動化生產當然劃算,中小企業大多還是以人力為主,添購新設備要花一大筆經費,而購進的新設備要多久才能回本,我在公司跟客戶的廠房裡所看到的設備居然還有30幾年的老舊設備依然還在使用,只要了解老闆的想法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對於設備能用的沒必要換新的,人員當然是以現有的人力做最大的運用.
台灣目前以服務業的人口居多,就算引進一部分電腦化系統還是要人員操作跟維修,
自動化系統在怎麼好用,還是會發生故障,還是需要人員操作維修,多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及技能吧,
台灣以後的就業人口會因為少子化面臨危機,不用自動化怎麼補足人力缺口,而很多行業會因為沒人要做面臨要多負擔成本還不一定找的到人來做,
比如現在請一個水電工要一天2500,10幾年後可能一天5000還不一定找的到人做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