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77 | 回覆: 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chinadaily82
騎士 | 2015-9-4 08:54:54

從前有個國家,面人人是賊。

一到傍晚,他們手持萬能鑰匙和遮光燈籠出門,走到鄰居家行竊。破曉時分,他們提著偷來的東西回到家,總能發現自己家也失竊了。

他們就這樣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沒有不幸的人,因為每個人都從別人那偷東西,別人又再從別人那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後一個人去第一個竊賊家行竊。該國貿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買方和賣方的雙向欺騙。政府是個向臣民行竊的犯罪機構,而臣民也僅對欺騙政府感興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穩,沒有富人和窮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麼回事沒人知道--總之是有個誠實人到了該地定居。到晚上,他沒有攜袋提燈地出門,卻呆在家抽煙讀小說。

賊來了,見燈亮著,就沒進去。

這樣持續了有一段時間。後來他們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縱使他想什麼都不做地過日子,可他沒理由妨礙別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這就意味著有一戶人家第二天沒了口糧。

誠實人感到他無力反抗這樣的邏輯。從此他也像他們一樣,晚上出門,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竊。他是誠實的。對此,你是無能為力的。他走到遠處的橋上,看河水打橋下流過。每次回家,他都會發現家失竊了。

不到一星期,誠實人就發現自己已經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沒任何東西可吃。但這不能算不了什麼,因為那是他自己的錯;不,問題是他的行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為他讓別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卻不從別人那兒偷任何東西;這樣總有人在黎明回家時,發現家沒被動過--那本該是由誠實人進去行竊的。不久以後,那些沒有被偷過的人家發現他們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竊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誠實人家去行竊的人,總發現面空空如也,因此他們就變窮了。

同時,富起來的那些人和誠實人一樣,養成了晚上去橋上的習慣,他們也看河水打橋下流過。這樣,事態就更混亂了,因為這意味著更多的人在變富,也有更多的人在變窮。

現在,那些富人發現,如果他們天天去橋上,他們很快也會變窮的。他們就想:「我們雇那些窮的去替我們行竊吧。」他們簽下合同,敲定了工資和如何分成。自然,他們依然是賊,依然互相欺騙。但形勢表明,富人是越來越富,窮人是越來越窮。

有些人富裕得已經根本無須親自行竊或雇人行竊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們停止行竊的話,他們就會變窮,因為窮人會偷他們。因此他們又雇了窮人中的最窮者來幫助他們看守財富,以免遭窮人行竊,這就意味著要建立警察局和監獄。

因此,在那誠實人出現後沒幾年,人們就不再談什麼偷盜或被偷盜了,而只說窮人和富人;但他們個個都還是賊。

唯一誠實的只有開頭的那個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餓死的。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ON20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林米娜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2  金幣 + 2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michaellook1
威爾斯親王 | 2015-9-7 02:12:12

所以這一則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重點是要?我看完一頭霧水啊!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ON20 + 4 + 4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陳柏衛
男爵 | 2015-9-7 19:06:22

他所要闡述的應該是黑羊效應

黑羊效應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現象,他有幾個特徵:
1. 被當成黑羊攻擊的人,其實根本沒有傳言說的那麼壞。而且,他的性格往往是討好者,很在意別人的評價。
2. 獵殺黑羊的團體,其實沒有一個人是故意的,每個成員往往是善良、有正義感、而且有良心的。但是當他們聚集在一起殺黑羊時(諸如:用誇張的語句模仿被害者的各種舉動,以達到哄堂大笑的戲劇效果,模仿的對向,甚至可以是黑羊痛苦求饒的舉動),每個人在那種情境下,幾乎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事,殘酷的模樣,也跟單獨面對自己的時候截然不同。
3. 不一定有原因,也不一定有主謀。雖然說,通常當黑羊者會有一些特徵,但不一定有,換句話,空穴也可以來風,也不一定有誰意圖想陷害誰。
還原整個過程:事實上這整個事件,是一個團體基於集體意識下犯的謀殺,目的是什麼?透過打擊共同敵人,而形成一個關係良好而有效的友誼結構。
通常,黑羊會有某些行事風格,並且因為這些行事風格,而非常輕微的傷害了另外一個人的心。當這個人面對黑羊時是自卑的(不管什麼理由,功課好也好,有氣質也好,背景好也好),黑羊的舉動會對「首席屠夫」(我姑且用這個字眼,後面會解釋)構成心理上的威脅。首席屠夫的反應如果無法得到釋放,例如:整個團體是新構成的,或者組織很鬆散,首席屠夫人輕言微,不敢釋放自己的憤怒,這個怒意會內化在心中,但是強度加倍了。
假若首席屠夫是個沒有良心的傢夥,那這樣的怒意或報復是不會造成什麼困擾的,萬一,這位首席屠夫是個有良心的人,他的反擊行動就會被自己的良心所指控,而背負上罪惡感。為了消化這些罪惡感,首席屠夫必須透過兩個方式來解決:第一,改變自己的認知,認為對方真的就那麼壞,所以自己的攻擊是正義的;但通常第一個效應無法消除良心的譴責,所以首席屠夫必須採取第二個行動:試圖說服或影響其他人認同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藉由團體的力量來減輕自己的罪惡感(對啊!別人也跟我的想法一樣)。
諷刺的是,當黑羊表現出包容,並且再度伸出友誼之手時,這樣坦蕩蕩的舉動只會更刺傷首席屠夫的良知,她再度不平衡了,因為良知又開始攻擊他了(對方這麼寬容,而我竟然如此),為了再一次消弭良心的譴責,首席屠夫只好更加扭曲自己的認知,更加認為對方是惡意的;而且更加拉攏別人,聚集成一個自己的團體,試圖說服別人,黑羊的犯的行為是不可饒恕的。
這時候,渾然不覺的黑羊就開始面對一個困境了,他聽從別人的「忠告」,不斷壓抑自己被傷害的痛苦,繼續釋出善意;然後這個善意繼續刺傷「屠夫團體」的良知,屠夫團體因為良知的壓力,所以會開始集體挑黑羊的毛病,如果找不到毛病,就開始集體創作,並且透過一些友好互動的方法,來紓解自己的壓力,這團體也會不斷拉攏進更多中立者,讓更多人來分擔良心的譴責。
而外部搞不清楚狀況的人,則是不斷告訴黑羊,一定是你有錯,或者你反應過度激烈。
到了頂點的時候,黑羊終於無法自圓其說了,他不明白自己做錯什麼,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遭遇,但他所相信的人卻硬要把問題歸罪於他頭上,但這叫他怎麼無視於他受到的荒謬攻擊。最後,他可能採取的方式,就是離開。
黑羊將帶著巨大的傷痕離開。但屠夫團體呢?這時,因為已經沒有任何減低良心譴責的方法,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忘掉這件事。所以在前一刻鬧得風風雨雨的「黑羊罪行」,在黑羊離開之後,會瞬間消失,再也沒有人會去提起黑羊。
但是,這個「屠夫團體」就因此進化了,因為有共同的敵人與行動過,革命情感會將「屠夫團體」的成員緊緊的拉攏在一起,這時,因為已經沒有良心譴責,種種可貴的友誼表現、人性善良的一面再度出現,這個新團體將成為這個新環境的主流,而美好的共存下去。
直到下一次,這個團體再次遇到危險,那時,才會再拱出第二隻黑羊--
PS: 這在中國的說法,倒很像河伯娶親--為了避免河伯憤怒,定期把一個無辜的少女扔進水裡,以求安定。其實哪裡有河伯?根本就是人群對於天然災害的恐懼而已。
---
為什麼會稱為黑羊效應,就是因為一堆純樸的農夫,為了求自己的溫飽,把一隻羊抓起來,宰了祭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對羊兒而言,實在夠倒楣,你她媽的要溫飽,犧牲我而祭天,而且還把我的犧牲,正當化為正義或必須的行動,我的羊格等於要被抹黑。所以叫黑羊。而農夫是純樸的,因為相信不殺羊就不能祭天,所以只好團結起來,一起殺一隻小羊。(單獨的話,會殺不下手)。

出自:杏語心靈診所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ON20 + 8 + 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