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654 | 回覆: 3 | 跳轉到指定樓層
吳夠閒
王室 | 2017-2-11 21:59:38

p8003432a256203836.jpg



孩子遇到霸淩,家長該怎麼辦?《The conversation》提出5個原則,教家長如何把傷害降到最低。




霸淩是家長最擔心孩子遇到的事情,可能讓孩子的人生變得一團糟。國家社會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ocial Research)調查發現,英國47%兒童14歲時曾遭到霸淩,身心障礙和弱勢群體又特別容易遇到。

根據台灣兒福聯盟2015年統計,74%兒少覺得網路霸淩情形嚴重,76%兒少有在網上有目睹或是自身受害經驗,排名第一是Facebook等社群網站,再來是Line等通訊軟體。最常遇到的網路霸淩是互相攻擊謾罵,其次為盜用帳號,假借他人名義亂發訊息或貼文,以及隨意散布不實謠言、破壞他人名譽。超過一半的兒少網路霸淩受害者是被朋友欺負,其次才是陌生人。

遇到霸淩的孩子們,最可能採取的行動是「逃避」,而《The Conversation》撰文告訴家長絕對不要採取休學或輟學等手段,剝奪孩子的教育機會。《The Conversation》提出5個處理霸淩的原則:

1. 發現霸淩跡象

孩子被霸淩的跡象包括行為改變、變得退縮、不想上學、身體不適。若孩子坦承遇到霸淩,先謝謝他們有勇氣告訴你,告訴他們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運用你的傾聽技巧,不要沮喪或生氣,保持冷靜,向他們保證你會幫忙。小心地詢問發生了什麼事、遭到哪種霸淩、孩子的感覺如何,這樣你才能安慰他們。

你可能會很想接手一切,但在可能的情況下,試著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方法,問他們希望你怎麼做。霸淩可能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所以你要強調他們的力量,幫他們花時間舒緩焦慮。記得一直提醒他們,你隨時會幫忙。也有不少網站提供有用的建議。


2. 瞭解霸淩

霸淩常常被定義為重覆的刻意行為,發生在力量不對稱的人之間。即便霸淩只發生過1次,只要孩子選擇告訴你,就代表事情可能很嚴重。

跟他們聊聊不同類型的霸淩,告訴他們霸淩不一定是肢體傷害或威脅,也可能是稱謂、排擠、散播謠言、強迫某人做不想做的事,或許會牽涉到行動科技和社群媒體。告訴他們霸淩有不同的程度,可能直接針對個人和團體,教他們如何發覺、理解霸淩,並展現你的同理心。

我們也要鼓勵孩子找出身邊的霸淩現象,因為多數霸淩事件中,都有擔心自己也受害,或深信不應該「向大人告狀」的旁觀者。


3. 不要報復

告訴孩子,不可以積極尋仇。反擊看起來是可以理解的行為,但通常只會讓事情惡化,害孩子受傷、被笑或受罰。

應對霸淩態度要堅定,太積極或消極都不好。告訴孩子盡快讓自己脫離這種狀況,遇到霸淩要告訴大人。


4. 向校方回報

如果你的孩子覺得自己無法處理,你就得連絡學校。告訴學校前先跟孩子說清楚,這是你必須要做的事。你可能會想和霸淩者的家長談談,但這或許會對你和你的孩子有負面影響。

盡力支持校方,最好能與校方合作阻止霸淩。先和孩子的導師談談,導師才能與其他同事合作,透過學校的體制來幫助孩子。最好能一同擬定策略來處理霸淩,包括後續措施。在孩子願意透露的情況下,記錄是誰做的、對方說了什麼、時間、地點、發生頻率,所有相關文字訊息、網路留言、社群網站貼文都要留下紀錄。

記得給學校一個機會,跟你的孩子合作解決問題。但若你覺得學校做得不夠,可以訴諸理事會或地方當局。


5. 別讓霸淩剝奪孩子的教育

不論情況有多嚴重,都別讓孩子輟學或休學,這可能讓事情惡化、害他們損失了教育機會。霸淩在學校和社會都是嚴重的問題,我們必須支持學校,幫助他們把學校變成孩子可以安心學習、長大的地方。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gotome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gotome
區版主 | 2017-2-28 10:28:18

校園霸淩事件頻傳,是該好好重視
引言 使用道具
a09882839731469
見習騎士 | 2017-3-15 17:16:46

真的要關心小孩
引言 使用道具
tzenghim
大公爵 | 2017-3-23 21:49:25

說了那麼多的建議,可是能做的,有用的,又有多少,輸的都是被霸凌的人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