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71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kyle770115
子爵 | 2017-3-20 07:31:44

要聞

標普跌,黃金漲,美元創8個月最差單周表現。

習近平會見美國國務卿: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

樓繼偉:不能浪費財政和貨幣政策買來的時間,否則改革陣痛會更劇烈。

樓市調控潮再起,18天內16城發起限購,國務院、央行、發改委和銀監會高層密集表態。

中沙簽訂650億美元訂單:沙特將增加對中國原油供應,盡早建立中國-海灣自貿區。

美聯儲加息后首位官員發聲:縮表計劃到位前應當推遲下一次加息。

“法國特朗普”首輪支持率上揚,歐元短線下挫。

G20放棄“反對貿易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承諾

G20

G20財長會議美國遭圍攻?媒體稱中德齊警告貿易保護主義

G20財長會議當天,德國經濟部長警告可能就美國的邊境稅向WTO起訴。英國金融時報消息稱,G20財長會上,中國代表最爲極力主張,保留對自由貿易強硬措辭。德國爲首的歐洲國家官員將這些會談視爲讓美國更靠近主流貿易觀點的機會。

特朗普的勝利?G20放棄“反對貿易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承諾

由于美國反對,公報草案刪除了G20堅持了十年的“自由貿易”承諾,替換成“強化貿易對經濟的貢獻、促進更多包容與公平,減少不平等”措辭。



亞洲

滬指跌近1%創年內最大跌幅,黑色系普跌。

A股尾盤跳水,滬指一度大跌逾1%,最后收跌0.96%,結束四連陽,創年內最大跌幅。次新股、鋼鐵板塊領跌。商品期貨方面,矽鐵期貨主力收盤封漲停,錳矽、橡膠收漲3%,鄭煤漲1.4%,而焦煤收跌1.5%,螺紋跌1.3%。

習近平會見美國國務卿: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

習近平強調,中美共同利益遠大于分歧,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他提到,希望拓展雙邊、地區、全球層面各領域合作,妥善處理和管控敏感問題。蒂勒森提到,美方願本著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華關系。

樓繼偉:不能浪費財政和貨幣政策買來的時間 否則改革陣痛會更劇烈

樓繼偉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加杠杆,給出了經濟穩定的幻象,導致人們不願意忍受改革陣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買來的時間如果浪費掉,政策空間會越來越小,最終需要在緊貨幣緊財政的條件下進行改革,陣痛會更加劇烈,就更難凝聚共識,容易滑向左傾或右傾的民粹主義。

18天,16座城——一圖看懂這場波濤洶湧的樓市限購潮

短短半個月,已有16個城市啓動或升級了樓市限購。昨日至今,就有北京等五座城加碼限購。李迅雷稱,即便沒有房産稅,抑制房價上漲的政策手段還是有的,只是再嚴厲的政策還得有度,即不要刺破泡沫。

剛剛,國務院、央行、發改委、銀監會高層對房地産密集表態

這兩天各地掀起“限購潮”,政府高官也在不同場合提及房地産市場,總體基調依然是,中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康,但房地産市場可能存在風險,要引導資金流向實體,嚴加防范地産泡沫。

2月70城房價環比上漲 二三線漲幅較大

2月,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幅有所回升,三線城市繼續保持較高增速。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微漲0.1%(上月持平),二線城市上漲0.3%(上月0.1%),三線城市上漲0.4%(上月0.4%)。

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樓市:一線城市房價已超過泡沫年代的東京

野村控股會長古賀信行認爲,中國一線城市房價達到了泡沫水平,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高達家庭收入的20倍以上,這已經超過了八十年代末地産泡沫時代的東京了。對于普通中國人來說,雖然這個房價有所回落,但是依然是高不可攀的。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要反思地産發展模式是否正確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保羅·羅默表示,地産開發商成爲國家領導人改變了美國的發展路徑。對中國而言,從鄧小平時代就已開始了中國最大的地産發展潮。不光是中國,其它國家也存在這個問題。目前全球的范式就是要反思這個發展模式是否正確。

沙特與中國的650億美元超級大單 都有些什麽?

沙特國王訪華期間,與中國簽訂35個項目的合作,價值650億美元。內容涉及原油、石化、交通、核能、礦業、無人機等領域,深度和廣度均爲兩國外交史上前所未有。

忘了特斯拉超級工廠吧  中國正在一步步稱霸全球锂電池市場

中國已超越韓國成爲全球最大锂電池供應國,2020年中國主要锂電池廠年産能預計達到121吉瓦時。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超級電池工廠年産能爲35吉瓦時。高盛預計到2025年,全球锂電池市場規模將到達400億美元,中國生産商將統治這個産業。



北美

尴尬!特朗普拒絕與默克爾握手

特朗普與默克爾周五會面,在移民、貿易和北約還存在著強烈分歧。不僅如此,兩人的身體語言也透露著種種不合:在聯合發布會時,默克爾問,你想握手嗎?特朗普並沒有理會,默克爾只能一個人對著鏡頭干笑。

美聯儲加息后首位官員發聲:縮表計劃到位前應當推遲下一次加息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Kashkari在17日的講話中指出,在縮表計劃到位前應當推遲下一次加息。

美國3月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97.6 現況指數創近17年新高

美國3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97.6,預期97,2月份終值96.3。值得注意的是,5年通脹預期跌至曆史低位。美元、美債收益率下跌。

如果房價可以作證 矽谷的科技泡沫或已走到崩潰邊緣

過去一年矽谷核心灣區房價罕見的出現“零增長”。盡管房租依然高達上萬美元,但當地公寓售價卻定格在115萬美元水平線上。矽谷房價停止飙升的同時,是雪片般湧向獵頭的求職信。無法吸引到最新一輪融資的“獨角獸”,“十角獸”公司,已經裁員減支以求自保。



歐洲

“法國特朗普”首輪支持率上揚 歐元短線下挫

最新民調顯示,法國極右翼候選人勒龐在首輪大選中較馬克龍領先優勢擴大,隨后歐元對美元短線下挫逾30點,跌至日內低位1.073。但勒龐最終不太可能獲勝。法國總統奧朗德稱,馬克龍有望贏得大選。

瑞銀:別因爲荷蘭高興太早 勒龐仍有40%機會贏得法國大選

雖然荷蘭大選中極右翼自由黨落敗,但瑞銀表示,別高興太早,歐洲另一大右翼——勒龐仍有40%機會贏得法國大選。最新民調顯示,勒龐在大選第一輪投票中獲勝概率高達26.8%。



大宗商品、外彙、新興市場及其它

連漲9周!美國活躍石油鑽井機數創一年半新高

據貝克休斯統計,截至3月17日當周,美國活躍的石油鑽井機數增加14台,總數至631台,創2015年9月以來新高。數據公布后油價變動不大,本周整體上揚,爲3月以來首次。

空倉增幅史上次高!油價大跌之際 投機者開足馬力反手做空

就在上周油價暴跌10%同時,對沖基金增持近八萬份做空合約,原油空倉增幅創下34年來第二大;過去三周,投機者淨減持原油多頭倉位創史上最高。在OPEC減産效應幾乎消失殆盡,全球原油需求低迷之際,前期瘋狂做多的投機者轉向做空。

監管趨嚴 比特幣跌超4% 超越金價不過昙花一現

比特幣今日大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央行正考慮加強對國內比特幣行業的監管。一旦新規開始生效,比特幣交易所將需要核實客戶的身份並遵守銀行業法規。比特幣今日下跌4.34%,至1121.43美元,跌至金價下方。

------------------------------------------------

樓繼偉:不能浪費財政和貨幣政策買來的時間 否則改革陣痛會更劇烈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今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上做主旨演講,他著重描述了當前全球面臨的總需求不足和總供給提升的難題,也由此論述全球化與全球協調的必要性。

他講話的要點包括:

1,目前全球面臨總需求不足和總供給提升的障礙,如何良性的提高總需求、可持續性的改善總供給的能力,是近中期的關鍵。

2,供給側的脆弱性原因在于,過度管制、過高福利、民粹化傾向,造成了勞動力市場流動性、靈活性不足,基礎設施建設的動員能力不足和技術創新不足,導致總供給能力提升障礙。

3,爲了應對金融危機,需要適度地加杠杆。各國確實也加杠杆了,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增加總需求,通過金融監管改進和結構性改革改善總供給。這樣既應對短期危機,又建立起中長期良性的增長機制,屆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就可以逐步去杠杆,經濟實現恢複性和可持續的增長。

4,但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加杠杆給經濟穩定造成了幻象,使得人們不願意忍受改革的陣痛。如果浪費掉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買來的時間,那麽政策空間會越來越小,最終需要在緊貨幣、緊財政的條件下進行改革,陣痛會更加劇烈,就更難凝聚共識,容易滑向左傾或者右傾的民粹主義”。

5,現實情況看,全球杠杆率高企而全要素生産率停滯甚至下降,民粹主義泛濫。在這個時候更需要政治家的擔當和睿智,既能凝聚民心,又能采取正確的政策順序,推進改革,改善供給。

6,全球化是資本、技術、可貿易産品和服務、勞動力和土地等要素的跨疆域配置。由于各國的發展階段、人口結構和自然條件不同,全球化能優化資源配置,各國都能受益,是多贏的。但是,反全球化的措施阻擋不了全球化,只能降低國民福祉,削弱了改善收入分配的財富基礎。

以下是樓繼偉的演講全文(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

謝謝德里克·阿博利主席,你一開始介紹我第一句話是樓部長,有點尴尬,你后來又說了我是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主席,但是也沒錯,在中國的傳統中你當過部長一輩子都叫你部長。我也非常感謝勞倫斯·薩默斯教授剛才精彩的發言,我和你其實認識很早,你30多年前來中國的時候我們當時沒有認識,后來我們在學術和職業生涯中互相都有交流、有對話,當然也曾經是對手。

可以這麽說吧,我在30多年前開始學經濟學,學過馬克思的《資本論》之后,學習現代經濟學第一本書是您的叔叔,保羅·薩默爾森寫的,我記得非常清楚,第11版,我們學的時候還是英文,學下冊的時候才有中文。這可以看到現代經濟學傳播到中國是多晚了。另外感謝您剛才的發言,實際也使得我很尴尬,因爲你的觀點很多和我相近,我不知道我還怎麽說。但是我既然已經準備好了,我就照我的準備來說吧,可能互相之間有一點補充。

我們的題目是“塑造未來社會的關鍵趨勢”,我就這個問題拿到以后覺得很困難,但是我也想試探的講一點意見,我想講五點:

第一,中近期的問題,或者近中期的問題。我們是全球面臨總需求不足和總供給提升的障礙,如何良性的提高總需求、可持續性的改善總供給的能力,是近中期的關鍵。金融危機對各國造成了沖擊和恢複過程的緩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關的國家在總供給一側的脆弱性,當然也反映了全球化大家聯系在一起,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逃脫全球性的沖擊。

總供給一側的脆弱性怎麽造成的?基本上是由于過度的管制、過高的福利、民粹化的傾向,造成勞動力市場流動性、靈活性不足,基礎設施建設的動員能力不足和技術創新不足,引至了總供給的能力提升障礙。應對金融危機應當適度加杠杆,也確實是各國都在適度的加杠杆,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加杠杆,階段性的增加總需求,防止危機快速蔓延,並且利用好這一喘息的時機,抓緊進行包括金融監管的改進和結構性的改革,以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也就是TFP。這樣就可以改善總供給能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既應對短期危機又建立起中長期良性的增長機制,從而財政貨幣政策就可以逐步去杠杆,經濟進入恢複性和可持續增長。

但是,貨幣財政加杠杆給出了經濟穩定的幻覺,一個幻象,因而不願意忍受改革的陣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買來的時間如果浪費掉了,政策空間會越來越小,最終需要在緊貨幣、緊財政的條件下進行改革,陣痛會更加劇烈,就更難凝聚共識,容易滑向左傾或者右傾的民粹主義。現實情況看,從全球角度,杠杆率高企,而TFP停滯或者下降,民粹主義泛濫,在此艱難時刻更需要關鍵政治家的擔當和睿智,既能凝聚民心又能采取正確的政策順序推進改革,改善供給。這是我講的第一點。

第二,科技進步加快重塑經濟和社會結構。例如,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制造會越來越普遍,甚至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雲計算的應用,在公開市場投資上,以85%的概率big  market的情景是可能的,而且可能不會太遠,投資界的朋友不必過分的擔心,在這方面我們應該找到辦法。

再例如,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使成本下降、應用方便,對于傳統能源的大幅度替代也不會太遠。

還例如,互聯網和3D打印的發展,信息、技術、商業模式的傳播,甚至服務和制造的轉移不再有時間、距離和地域的限制。

總之,創新將改變經濟和社會結構以及就業形態和收入分配,各國之間的應該平衡關系,特別是全球化不可阻擋。

第三,全球化的發展。全球化是資本、技術、可貿易産品和服務,以及勞動力、土地等跨疆域的配置,由于各國發展階段的不同、人口結構的不同、自然條件的不同,全球化優化的資源配置是多贏的,各國都在受益。同時,各種要素的流動性不同、流動性的形態也不同,土地是無法物理性流動的,但是土地的使用形態絕對受全球化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巴西、阿根廷種的一些大豆,大量的出口到中國。對于勞動力的跨域流動,各國都有合理的限制,沒有一個國家沒有合理限制的,都是可以理解的。資本、技術、可貿易産品和服務流動性要強得多,也是難以管制的,過多的管制和壁壘會呈現雙輸或者多輸的結果,當然短期的跨境資本流動是不是很有好處,這是不確定性的,而且現在在金融監管之下,大家也在考慮如何合作,對短期的跨境資本流動進行合作監管。

資源優化的配置帶來了各個參與國的國民福祉的提升,當然不一定是導致合理的收入分配,也很難區分出收入分配的變化有多少是由科技進步造成的。剛才勞倫斯·薩默斯教授大量描述這一現象,所以我覺得有點尴尬,在重複他。

總之,這就需要政府的調節,例如改善基礎設施,改善教育,等等。但反全球化的措施阻擋不了全球化,也降低了國民福祉,削弱了改善收入分配的財政基礎。

第四,當前全球協調的必要性再次凸顯。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領導人面對共同的災難,空前一致的加強了政策協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當然,我作爲財經渠道聯合主席,和周小川行長去年我們在主持這個財經渠道的會。

到了現在,面對杠杆高企,生産率停滯,經濟增長總體緩慢,收入分配狀況惡化,貿易摩擦加劇,民粹主義盛行,我不認爲負責任的經濟學家、政治家、企業家會認爲全球的經濟已經實質性的、可持續性的複蘇。而且各國的政治空間在縮小,協調産生合力就更加必要,我們有太多的事需要協調。

競爭性的降稅有沒有終點?過去中國的企業所得稅是25%的稅率,是中等偏下的,現在已經逐步變成了稅率的中樞了,可能還要往下降,有沒有終點?任何一國實行正的進境稅和負的出境稅能否奏效?那麽現存的雙邊稅收協定是不是要重新修訂?中國,我忘了,離開財政部4個月我忘了,將近100個吧雙邊稅收協定,如果出現剛才說的那種情況,各國加在一起到底多少?要不要重新談判?如果引起全球性的相互報複是什麽樣的結局?

如何運用好貨幣政策和適宜的財政政策工具,有效地降低杠杆率又不引發降杠杆過程中的風險,這各國都碰到了,中國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金融監管應當把握到什麽程度,使得金融體系是安全的,不會把納稅人卷入,同時這個金融體系又能以適宜的成本支持實體經濟,加強短期跨境資本流動的分析和風險監控也需要相互的協調,如何加強多邊開發機構的作用,動員各種力量,包括私人部門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加強薄弱、脆弱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非洲,貧困和自然災難是地區動亂的重要原因,減貧和應對氣候變化一定程度上是全球外部性事物更需要協調行動。

剛才我在手機上看到,央行行長財長會議剛剛結束,在聲明中取消掉了反對保護主義。也不再提氣候變化的全面合作。我還看到了中國財政部在會后的聲明,講到的是中國財政部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氣候變化的合作。所以這個聲明中這兩點的遺憾肯定不是中國造成的。當然,剛剛會議結束里面怎麽協調的我也不知道,可能以后大家也會逐步知道。但是需要全球協調。

今年1月,中國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論壇上發表題爲“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正式表達了中國領導人加強全球協調的意願和誠意。

第五,我們處在十字路口上,全球進入了新常態。

這一點中國領導人早有認識,當然也不是中國自己發明的。我們2013年提出了中國經濟進入了“三期疊加”,也就是經濟增長速度的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進而提出三期疊加將是今后五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新常態,這一時期的經濟政策要在適度加強需求管理的基礎上,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新常態的提出,也是考慮到全球經濟在近中期高度不確定性的外部因素所作出的綜合判斷。中國決心做好自己的事,同時負起應當承擔的外部責任。

全球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其特點不必贅述,問題在于各方面如何認識,國際如何協調,要注意到科技進步,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革命,人口結構的變化,是人的意志不能改變的。它將深刻影響各國和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要認識到高杠杆和低生産率的搭配,蘊藏著高風險,危機還有可能不期而至,做好自己的事承擔起責任,應當是各國的共同選擇。以鄰爲壑、轉嫁風險只會得到報複性的反擊,改革常常是由危機觸發的,改革、開放、合作是光明之路。危機還可能觸發另一種情景就是沖突和對抗,這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我們處在十字路口上。謝謝。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