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吳夠閒
王室 | 2017-3-22 21:39:47

p8076031a238238850.jpg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當孩子還不懂得真正意義上的對和錯時,往往都會觀察並模仿父母的行為。家長們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準則?又是否在不自知地情況下給孩子以錯誤的引導呢?


以下這些習慣,如果有,最好改正它吧,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1、太「大方」

有些家長自己勤儉持家,捨不得買新衣服,但對孩子卻很寵溺,有求必應。

建議:不要給孩子這種「愛」,會讓孩子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

2、愛爭執

不要經常與人起爭執,有些人甚至在超市排隊等著付款,都會與插隊的人拉拽爭吵。

建議:保持心態平和,不要對孩子進行錯誤的社交技能訓練,這樣會使孩子誤以為吵架、謾罵乃至打架都是解決衝突的好辦法。



3、不敬老

不孝敬老人,嫌他們是累贅,甚至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詛咒老人。

建議:給孩子樹立尊老愛幼的榜樣,否則惡果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4、不迴避

結婚多年,夫妻間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建議:家和萬事興,給孩子提供了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5、無秩序

路上堵車時,將車從緊急停車道上開了過去。被孩子問到時卻告訴孩子:「這兒沒警察,也沒有錄影頭,沒關係的。」其實這時孩子已經學會在沒人監督時違規,只要不被抓住,做什麼都可以。

建議:給孩子建立正常的人生觀,無論是否有人監督,都要遵守規矩。

6、愛抱怨

朋友爽約,對孩子抱怨:「以後別再理他了。」讓孩子看到,在面對失望的時候,沒有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是一味責備和埋怨別人。

建議:用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多為別人考慮,也許朋友有不得已的苦衷呢?



7、不娛樂

當孩子要給他講故事時,總是有很多理由拒絕他。這種行為使孩子認為,生活中只有工作沒有娛樂,家庭中只有家務沒有遊戲。

8、連騙帶嚇

女兒吵著要買芭比娃娃,家長想制止她,就連騙帶嚇地說:「不聽話,警察來抓你了」:「不聽話,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當孩子證明「自己被騙了」,以後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話了……

9、撒謊、推托

老師通知寫一篇發言稿要在家長會上演講時,不但沒及時做,還打電話給老師,謊稱你病了,讓老師再找其他家長。這時孩子學也就會了沒有嘗試就先退縮,把許諾拋之腦後,靠撒謊而使自己輕易推托。

10、說配偶壞話

婚姻之路走到盡頭,心中充滿了對他(她)的怨恨。于是對孩子歷數另一方的不是,並且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從此再也不要理他(她)。」這時孩子學會了恨和報復,更大的問題是,她會對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沒有信心。



11、愛比較

總是對孩子說:「看看人家,他學習比你強多了!」用別的小孩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不僅嚴重打擊孩子自信心,還引起孩子反感,讓孩子學會了嫉妒。



17、過分愛護

在廚房裡忙得熱火朝天時,孩子來幫端起剛出鍋的菜,家長卻一把奪過:「去去去,不要多管閒事,燙著了怎麼辦?」把孩子趕出廚房。這樣對孩子的「愛護」,會讓孩子認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13、亂丟東西

總是習慣隨手亂丟東西,妻子會把東西收拾好,不需要操心。這時孩子就會養成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別人的習慣。



14、言行不一致

在親戚面前總是鼓勵孩子學習孔融讓梨,而在公共汽車上卻與老人、兒童搶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內」的牌子下讓孩子爬到雕塑上擺pose。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等行為,讓孩子長大後很難堅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15、不認錯

當打破玻璃杯時,碎片散一地,孩子不小心踩到哇哇大哭,這時卻埋怨孩子走路不長眼睛。自己犯錯了不肯承認,孩子將來可能也會變成一個,不能勇於承認並承擔錯誤的人。

16、不服氣

看到別人升職,憤憤不平。還說風涼話:「小李升職了,他有什麼好的,不就報告寫的好嗎……」不肯承認自己不如別人,孩子慢慢也會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思進取,怨天尤人。



17、壓抑能動性

當孩子試圖拆開一個鬧鐘看個究竟時,往往會斥責:「不準亂動!」這樣只能壓抑孩子的能動性,迫使他們轉入「地下活動」。倒不如買些可拆卸的玩具,陪孩子一起認知萬物。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言傳不如身教,身體力行的演示給孩子看。演示好習慣,孩子就會受到好的影響,讓孩子一生受益無窮。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