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吳夠閒
王室 | 2017-4-27 17:17:13

p8150561a994218591.jpg



帶孩子到動物園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動物,畢竟大象不是玩偶的尺寸,長頸鹿比房子還要高,讓孩子有正確的認知。但是動物並非玩物,有網友用他小時候的經歷,總結出要帶孩子去動物園需要先溝通這4點很重要。

網友稱,自己小時候,大人經常帶他去動物園。記憶中,裡面有一隻好大的猩猩,總是看起來很憂愁地關在籠子裡,當時年紀小小的他,對這個景象感到很不舒服,卻又說不出來是什麼感覺,面對大人開心地介紹,網友則選擇匆匆走過。

而每次去動物園,同行的長輩或朋友,總是特別喜歡這種戲碼,「你看你看,海豚好聰明喔!」,「老虎好聽話喔!」只要碰到動物表演,相較於周圍的興奮歡呼。網友卻感覺很不自在,而且也不覺得好看。但是如果說出自己的想法,卻會被大人們認為太孤僻,甚至說他這樣會得憂鬱症。

開始網友也以為自己是異類,直到後來,慢慢有些動物保護方面的議題出現,才驚覺:「我並不是孤癖,而是不認為人可以限制動物們的自由,把牠們當成玩物。」動物應該在大自然裡奔跑,應該隨牠們的心志生活,而不是關在籠子裡,或是接受馬戲團訓練,牠們不需要掌聲。

網友有了孩子以後,也想到底要不要帶她去動物園看看?當然,去動物園對孩子認知動物有一定的好處,但網友也認為,如果帶孩子去,似乎又違背了自己的心意。

所以網友總結了以下4個方法,跟孩子溝通是否要去動物園。

1、跟孩子解釋動物園的動物是「提供教學」,而不是住在動物園裡「很快樂」。

2、播放視頻讓他們知道動物的尺寸,免得到動物園被嚇到。

3、拒絕帶孩子看動物表演,並解釋馬戲訓練的血淚,學習尊重不同的生命。

4、以上溝通完畢,由孩子來決定是否去動物園做戶外教學。

網友認為,尊重生命、尊重不一樣的族群,才是人們應當教給孩子的。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