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501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0935978928
威爾斯親王 | 2017-6-10 23:54:37

日前在一家五星級的大飯店中,巧遇我當家教時教過的學生,他現在是這家飯店的主廚,也在烹飪學校授課,在餐飲界相當有名。看到他紅光滿面,意氣風發的樣子,很難想像他就是當年數學考零分,雞兔同籠、植樹問題怎麼教也教不會的孩子。他的童年過得很痛苦,因為整天都在「補強」,連暑假也不例外。中國人一貫的觀念是「勤能補拙」,如果錯一題,不但重做十遍,連題目都得抄十遍,因為我們相信動手抄過了才會有深刻印象,以後不會再錯。所以他每天都在做罰寫的功課,根本沒有時間去學新的東西。後來他沒有考上聯考,我們就這樣分離了三十年。
其實我個人非常反對「補強」的觀念。一個園丁如果每天的時間都花在拔草上,就不可能有時間去種花,那麼,他的花園充其量是做到沒有野草而已,不會有吸引人的美景。但是如果他把時間花去種他應該種的花,那麼當花草長得茂盛時,野草自然長不出來,因為沒有空間了,而他這樣卻有了一個耀眼的花園。
從長處著手
同樣的,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假如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補強上時,自然就沒有剩餘的時間去學新的東西了。我認為學習是個別差異最大的一個認知歷程,它可以有很多條路,不一定非得循大家的方式,這是為什麼三千年前孔子就說要「因材施教」。而且就學習來說,最重要的是動機,連續補強的結果只會使學生生厭,失去學習動機,喪失對自己的信心。畢竟人都不喜歡經驗挫折,當做不好,又必須一做再做時,自然會厭倦上學,逃避學習。為什麼不能跳開原地,找一個自己可以做得好的東西,從那裡下手去學習呢?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同儕對自己連續的肯定。只有從孩子的長處著手,才可以建立他的自信,長處發揮出來了以後,短處自然被帶上來,就像那天這位學生對我說:「老師,我現在不怕數學了,我發現煮菜也用到很多數學,1/2匙的鹽,1/4匙的糖,到處都有數學」。沒錯,知識本來就是相通的,基本的知識本來就是生活上到處可見的,對這個當年連在地上畫個圓圈都害怕(因為使他想到零)的孩子來說,我真的很高興他走出了自己的天地。也很猶疑不知還有多少個「他」,在酷熱的天氣中坐在教室中補強。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靜~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