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534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0935978928
威爾斯親王 | 2017-6-11 09:03:57

在某地舉辦的“家教故事征文比賽”中,一位小學生寫的題為《“懶”爸爸》的文章榮獲得了一等獎。

“懶爸爸”的良苦用心終獲回報

文章這樣寫到:

過去,我曾經仔細觀察過鄰居家孩子的爸爸,他們給自己的子女做事都很勤快。只有我的爸爸對我最“懶”。


記得小時侯,我剛學走路,走得不穩,摔倒在地上,哭著要爸爸把我給扶起來。爸爸卻不慌不忙,也不動手,而是用鼓勵的眼光看著我說:“好孩子,自己能爬起來!”我隻好自己爬起來。

我的白球鞋髒了,媽媽要給我洗。爸爸卻阻攔說:“讓他自己洗嘛!”我隻好硬著頭皮自己去洗。

我看課外書有的字不認識,去問爸爸。他不告訴我,卻對我說:“你自己去查字典嘛!”

我做作業有的數學題不會做,去問爸爸。爸爸也是不告訴我怎麼做,卻對我說:“你自己設法搞清楚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的關係嘛!”

有一次,爸爸從青島出差回來,帶給我一樣東西:桔黃色的,像個不規則的五角星。我問爸爸這是個什麼玩藝兒。爸爸隻說了一句話:“聽說叫海星。”我又問:“它是植物還是動物?它有什麼生活習性?”爸爸說:“你自己去找答案嘛!”說著,從書架上找出一本《海底世界》遞給我。

我小時侯,很喜歡玩具。不知從什麼時侯起,我更愛拆玩具。玩具狗為什麼會叫?汽車為什麼能跑?我想方設法把它拆開,要看個究竟。結果是能裝好的少,拆壞的多。爸爸知道了,一點也不生氣,指導我重新把玩具組裝好。

爸爸喜歡聽收音機。一天,他說:“收音機剛換的電池,為什麼不響了?”我說:“可能出毛病了。”爸爸讓我試著修理,還給我找來了萬能表。我按照收音機安裝線路圖,用萬能表反複查找,終於找出了毛病。現在可好,爸爸的收音機、收錄機壞了,都請我幫忙,我美得不得了。

爸爸懶得管的事,懶得告訴我的事,我自己都學會了。

我的“懶”爸爸呀!您的苦心,我終於明白了。

這位爸爸“懶”得巧,“懶”得妙,“懶”得絕!

這個小學生,開始對爸爸的“懶”不大理解,還有點兒抱怨情緒。等他自己學會了本領,增長了才干,從爸爸的“懶”中得到了“實惠”,才真正理解了“懶”爸爸的“良苦用心”。可見,他爸爸不是真懶,而是通過自己的“懶”,給孩子動手、動腦留下空間,創造實踐的機會,讓兒子自己動手、動腦,在實踐中去獲得知識和才能。這位當爸爸的,“懶”得巧,“懶”得妙,“懶”得絕!這真是一種高超的教育藝術!

假如爸爸對他非常“殷勤”,事事都包辦代替,一切都替他做好了,恐怕那個孩子就不會是今天這個情形。家長太“勤”了,孩子勢必會變“懶”了。現實生活中,那些懶惰、能力差的孩子,差不多都是“勤”爸爸、“勤”媽媽給“慣”出來的。

許多做父母的,對孩子的事是做得特別的“勤”,不辭辛苦,事無巨細,件件包辦代替。什麼事都替他們做,替他們想,實際上就把孩子的手腳和頭腦都給束縛起來了。其結果勢必是孩子什麼也學不會,不僅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也缺乏自信和勇氣。一旦離開家庭走上社會,獨立生活,會困難重重,寸步難行,更不用說在學業和事業上有什麼作為。

實踐出真知,能力靠實踐,都要“學而會之”。

應當明白,實踐出真知,能力靠實踐。把問題擺在孩子的面前,讓他們自己去發揮主觀能動性,想方設法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家長對孩子的事表現得太“勤”了,實際上就等於剝奪了孩子實踐的機會,堵塞了孩子向實踐學習的這個重要途徑。

在家長的引導下,讓孩子親身實踐,解決實際問題,還有利於增強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信心。你不讓孩子親自做,什麼事情也學不會,做不好,就會產生自卑心理。而無論什麼事,不親自做,就總也學不會。

天下的事,有多少是“生而會之”的呢?除了本能意外,還不都是“學而會之”的嗎?

孩子做成了一件事,他就有可能會做第二件事。事情做成功的多了,他就會覺得自己還行,自信心自然會漸漸樹立起來。

做個“懶媽媽”比做“勤媽媽”更加費心勞神

現實生活中,故意做“懶爸爸”或“懶媽媽”的,絕不是為了享輕閑、圖自在,而是有良苦用心的。

一位自稱是“懶媽媽”的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實際上,‘懶’媽媽比‘勤’媽媽更加費心勞神,更加辛苦受累。讓孩子自己做事,在許多情況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更加麻煩,因為孩子往往‘幫倒忙’,‘添亂’。

“比如孩子與大人分床,夜里就要多次起來給她蓋被;孩子自己吃飯,撒得到處都是,就得洗衣服、擦桌子、拖地板。孩子自己洗的襪子手絹不干淨,就得全面返工,重洗一遍。孩子自己洗澡,搞得‘水漫金山’,就得‘大禹治水’、搶險救災。

“處置這些事情,當然沒有自己直接包辦更為快捷方便,省心省力。盡管如此,我依然堅持做個‘懶’媽媽,因為我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做個‘懶’媽媽才是真正為孩子著想,對孩子負責的。”

稱職的“懶爸爸”、“懶媽媽”要“身懶心不懶”

怎樣才能做一個稱職的“懶爸爸”、“懶媽媽”呢?這位“懶媽媽”的經驗是: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做到‘身懶心不懶’。

首先,要通過談話、講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讓孩子懂得勞動是光榮的,依賴大人是沒有出息的。

其次,要創造讓孩子獨立做事的環境,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如幫大人掃地,到鄰居家借東西,下樓買日用品等。

第三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要求全責備,不要急於求成,或怕孩子添麻煩幫倒忙;要多表揚、多鼓勵,少埋怨、少指責,循循善誘。

最後,要嚴格要求,持之以恒。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和自理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切忌操之過急。要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gotome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靜~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