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689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0935978928
威爾斯親王 | 2017-7-14 18:54:54

應該有些人從小就不斷被父母教導「不可以任性」「要討人喜歡」。如此一來,「不可以任性」「要討人喜歡」就很有可能變成他的價值觀。

任性並非不好
小時候的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許多價值觀,而對我們影響最深的當然是父母。我們的父母也一樣,如果在他們小時候一直被父母灌輸「要自立自強」「忍耐是美德」「不要輕言放棄」的觀念,自然會照單全收,然後再把這樣的價值觀傳承給下一代。
另外,手足之間的關係也會產生一些價值觀,不論任何世代均如此。或許長大成人之後會逐漸淡忘,但孩子在小時候都會和手足展開一場「得到父母關愛的爭奪戰」──「絕不能輸給哥哥!」「為什麼只疼妹妹?我是不是沒人愛?」他們會這麼想,於是產生「我一定要贏」「我想要被所有人喜歡」的價值觀。
這些在小時候植入內心的價值觀,到了青春期甚至成年之後,會變成活得很辛苦或壓力的源頭,也是產生問題行為的根源。
心中植入愈多價值觀的人,愈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這樣的人無法原諒有人與自己的價值觀「背道而馳」。從小被教育「要有禮貌」的人,看到沒禮貌的人就無法忍受,同時也無法原諒自己做出沒有禮貌的行為;擁有「理所當然的事情不用教就要會做」價值觀的人,看到他人連「理所當然的事情」都做不好時,就會忿忿不平,同時自己做不好的時候也會厭惡自己。
一個人擁有愈多(自認為)正確的價值觀時,就愈可能感到活著很辛苦,而做出問題行為。對某些價值觀深信不疑,就會相應帶來不同的煩惱與痛苦,以下舉例說明。

應該有些人從小就不斷被父母教導「不可以任性」「要討人喜歡」。如此一來,「不可以任性」「要討人喜歡」就很有可能變成他的價值觀。
在學校裡,很多小孩都會耍任性。但是,看在擁有「不可以任性」價值觀的小孩眼裡,那些耍任性而讓大人困擾的小孩簡直不能原諒,每每看到有人耍任性就會感到生氣,久而久之便顯露出憤怒,對著那些任性的小孩大吼:「拜託你差不多一點,大家都很困擾耶!」這種情況持續演變下去,就會變成霸淩。
此外,這種小孩不僅認為「不可以任性」,同時也有著「要討人喜歡」的價值觀,所以內心的情緒其實是很複雜的──一方面認為「不可以任性」而霸淩他人,同時又覺得「霸淩別人的自己」很討厭。「明明希望大家都喜歡我,我卻在霸淩別人,真是差勁……」他或許會在內心責怪自己,於是感到活著很辛苦。
這種情形不只發生在小孩子身上,只要還維持著這樣的價值觀,不論是小學生、大學生或成年人都一樣辛苦。這裡我想提供一個看法──「任性的人」換個角度看,其實是「很會做人的人」,「任性」換個說法就是「能如實地表達自己」,這是與他人建立關係時的好方法。雖然逾越「常軌」的任性可能是心理上有問題,但是完全不表現出任性的人,在他人眼裡就是一個「無趣的人」。

一樣是大學生,一定有些人「會耍任性」,有些人「沒辦法耍任性」。對於沒辦法耍任性的女學生而言,看到有些女學生可以耍任性,又和他人相處融洽,便容易心生嫉妒。嫉妒有朝一日會演變成無法克制的憤怒,於是造成許多問題行為。常見的有硬是奪走對方的男朋友,或是在班上造謠,藉此孤立對方,採取惡劣的霸淩手段。
必須注意的是,和前述小孩的例子一樣,霸淩的主角其實對自己找耍任性的女生麻煩感到無法忍受,即使表面上或許故作平靜,內心卻對自己有著強烈的厭惡──「明明是想討人喜歡,我卻做出這麼差勁的事!」不過,遺憾的是,本人很難察覺自己之所以有問題行為與感到活得很辛苦的原因,是源自於小時候建立的價值觀。從小自然而然植入內心的價值觀,是很難察覺的。
此外,「耍任性」這件事,通常女性比男性拿手,原因是幾乎百分之百的男性都被植入了「要像個男子漢」的價值觀,所以對於「耍任性」感到很丟臉。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靜~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